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65集:药材商盟,杜绝假药

第一章 当归劫

暮春的邯郸药市刚过卯时便已人声鼎沸。青石板路上,挑着药担的脚夫踏碎晨雾,药铺的幌子在微风中轻晃,空气中弥漫着当归的甘醇、薄荷的清冽与陈皮的陈香。素问刚将新采的柴胡分类归仓,医署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哭喊声,刺破了清晨的宁静。

“素问姑娘!求求您救救我家汉子!”一名荆钗布裙的妇人跌跌撞撞奔来,发髻散乱,布鞋上沾着泥点。她身后,两个半大孩子抬着一副简易门板,门板上卧着个面色蜡黄的汉子,双手紧紧按着小腹,额头上的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每喘一口气都伴随着痛苦的呻吟。

素问快步上前,指尖搭上汉子的脉搏,只觉脉象细弱而急促。“何时开始腹痛?吃了什么?”她一边问,一边掀开汉子的衣襟,见其腹部微微隆起,按压时汉子痛得嘶吼出声。

妇人哭着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些切碎的褐色根茎,边缘发黑,散发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昨日在药市‘同德堂’买的当归,想给汉子补补身子,煮水喝了不到一个时辰,他就疼得满地滚……”

素问捻起一点根茎仔细端详,真正的当归断面呈黄白色,质地柔韧,带着浓郁的香气,而眼前这些根茎不仅色泽暗沉,断面还夹杂着细密的黑斑,凑近一闻,除了霉味还有淡淡的硫磺味。“这不是当归,是用独活熏硫伪造的!”她心头一沉,独活性温燥,且这伪品显然经过硫磺熏蒸,误食极易损伤肠胃,引发剧烈腹痛。

正说着,医署外又陆续来了几人,症状与那汉子大同小异,手中拿着的“当归”虽来自不同药铺,却都是同样的伪品。“前几日还买过他家的黄芪,也是朽的!”“我娘吃了假的枸杞,眼睛更花了!”百姓的抱怨声此起彼伏,素问的脸色愈发凝重。她立刻吩咐李伯带人照看患者,调配甘草绿豆汤解毒,自己则带着王二柱和两名学徒,直奔药市而去。

邯郸药市分东西两区,东区多是百年老店,西区则是流动摊贩与新开的药铺。素问一行先到同德堂,掌柜见是医署的人,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地说药材是从外地药商处进的。素问不与他多辩,让学徒取来样品,又接连走访了西区的七八家药铺,竟有半数都在售卖伪品——用山莴苣冒充党参,以紫茉莉根伪造天麻,连最常见的金银花都掺了大量的忍冬藤。更令人愤慨的是,有药商将受潮发霉的药材暴晒后,用硫磺反复熏蒸,掩盖霉味后照常售卖。

“这些黑心商贩!”王二柱气得攥紧拳头,“就该把他们都抓起来!”

素问却摇了摇头。抓了这几个,难保不会有新的商贩顶上来,若不从根源上规范,假药只会像韭菜一样割了又长。她望着药市中往来的百姓,他们捧着钱袋小心翼翼地挑选药材,眼神里满是对健康的期盼,却不知自己可能正将毒物买回家。“光靠惩处不够,得立个规矩,建个保障。”素问的目光掠过药市入口的牌楼,一个念头渐渐清晰起来。

第二章 盟会风波

回到医署时,李伯已将患者安置妥当,喝了解毒汤的汉子腹痛稍缓,正虚弱地躺着休息。素问立刻让人张贴告示,告知百姓伪品当归的辨别方法,又派出学徒在药市入口设点,免费为百姓检验药材。消息传开,药市顿时炸开了锅,买过当归的百姓纷纷涌来检验,西区几家药铺的门槛都快被愤怒的民众踏平。

当晚,素问在医署召开议事会。烛火下,竹简上写满了她白天的调查记录:“同德堂:伪当归来自魏地药商;福仁堂:掺假金银花占三成;流动摊贩:硫磺熏蒸药材共计十五种……”

“必须严惩这些商贩!”王二柱率先开口,“按秦律,售卖假药致人损伤,可杖责五十,没收家产!”

李伯却皱着眉,手指敲击着桌面:“严惩固然解气,但邯郸药市养活了上百户人家,若一味重罚,怕是会引发动荡。而且不少药商是跟风而为,并非蓄意害人。”

素问点头,这正是她担忧的。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月色:“我想召集所有药材商,成立一个‘药材商盟’。”

“商盟?”众人皆是一愣。

“对,商盟由医署监督,所有药材商必须加入。”素问转过身,眼神坚定,“凡入市药材,无论粗细贵贱,都需先送医署检验,合格的贴上专属印记,方可售卖。一旦发现售假,立刻逐出药市,永不得再在此地经营。”

这个提议让众人陷入沉思。王二柱率先反应过来:“这样一来,有印记的药材就是‘放心药’,百姓自然愿意买,诚信的药商生意只会更好!”

“没错。”素问补充道,“商盟还可统一采购渠道,降低成本,遇到药材短缺时也能互相调配。这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让药市能长久活下去。”

次日清晨,医署的告示贴满了邯郸城的大街小巷。告示上写明了成立药材商盟的缘由与规则,要求所有药材商三日后到医署议事。消息传开,药商们分成了两派:老字号的药铺掌柜们大多表示支持,他们本就痛恨假药坏了行当名声;而那些惯于以次充好的小商贩则忧心忡忡,私下里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三日后,医署大堂挤满了人。上百个药材商或坐或站,交头接耳,气氛紧张。素问身着素色布衫,坐在主位,李伯与王二柱分立两侧。

“素问姑娘,这检验药材怕是要耽误不少功夫吧?”一个尖嘴猴腮的商贩率先发难,他是西区的“益寿斋”掌柜,昨日刚被查出售卖伪天麻,“我们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

“检验分批次进行,每日清晨集中收样,午时便可取结果,绝不耽误售卖。”素问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而且检验免费,医署只负责把关,分文不取。”

另一个商贩立刻接话:“那印记要是被人仿造了怎么办?到时候我们老实做生意的,反倒要背黑锅!”

素问早有准备,她示意王二柱拿出一枚铜印和几张试纸。铜印上刻着繁复的云纹,中心是个“医”字,试纸则是用特殊的艾草汁液浸泡过的。“这枚铜印是特制的,印泥里加了松烟和朱砂,遇水不化。更重要的是,检验合格的药材除了贴印记,还会在包装纸上用艾草汁做暗记,遇火会显红色,旁人根本仿造不来。”

她拿起铜印在试纸上一按,清晰的印记立刻显现,再用火折子一燎,印记边缘果然透出淡淡的红色。众人见状,议论声小了许多。

这时,坐在前排的“回春堂”掌柜站起身,他是邯郸药市的老字号,德高望重。“素问姑娘说得在理!前些年假药少,我们回春堂每日能卖两担药材,这两年假药横行,生意差了一半还多。要是能把假药禁了,百姓信得过我们,生意自然能好起来。我举双手赞成成立商盟!”

有了回春堂掌柜带头,不少诚信经营的药商纷纷附和。那些心怀鬼胎的商贩见大势已去,也不敢再公开反对,只得跟着应承下来。

素问见众人达成共识,当即宣布药材商盟正式成立,推选回春堂掌柜为盟首,负责日常事务,医署则派专人负责药材检验与印记发放。她拿起铜印,在第一张检验合格的当归包装纸上重重一按:“从今日起,这枚铜印就是邯郸药材的信誉凭证。希望各位都能守住初心,莫要辜负百姓的信任。”

第三章 印记风波

商盟成立的头几日,药市格外平静。商贩们纷纷将药材送往医署检验,合格的贴上印记,摆在铺面上最显眼的位置。百姓们起初还有些犹豫,直到有几个曾误食假药的人检验了带印记的药材,确认是真品后,大家才渐渐放下心来。

“这有印记的当归就是不一样,闻着就香!”

“以后买药就认这个‘医’字印,再也不怕上当了!”

不到十日,带印记的药材就成了药市的“香饽饽”,那些没来得及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药材,根本无人问津。不少商贩见状,主动将库存的可疑药材全部下架,有的甚至亲自跑到山里采挖正品,生怕错过了生意。

可就在这时,一桩意外发生了。

那日清晨,一名老妇拿着一包带印记的当归冲进医署,哭得撕心裂肺:“素问姑娘,你可得为我做主啊!我吃了这有印记的当归,还是肚子疼!”

素问心头一紧,立刻接过当归检验。印记是真的,药材看起来也没问题,断面黄白,香气浓郁,不像是伪品。她连忙询问老妇的服用方法,老妇抽噎着说:“我怕药力不够,就多加了两倍的量,还和萝卜一起煮了……”

素问恍然大悟。当归虽补,但用量过大易致腹胀,且萝卜有破气之效,与当归同服会影响药效,甚至引发肠胃不适。她立刻为老妇调配了理气和胃的汤药,又耐心解释:“药材是真的,但服用方法不对。当归每日用量不宜超过五钱,且不能和萝卜同服。”

老妇半信半疑地服了药,不出两个时辰,腹痛果然缓解了。她红着脸向素问道歉:“都怪我不懂药理,差点冤枉了好人。”

这件事虽有惊无险,却给素问提了个醒。百姓不仅需要放心药,更需要正确的用药知识。于是,她让学徒在药市入口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讲台,每日午时讲解药材的辨别方法与服用禁忌,还编了通俗易懂的口诀:“当归补气血,萝卜不同煮;党参辨断面,有纹是真货;硫磺熏药材,闻着有酸味……”

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还专门带着纸笔来记录。药商们也乐见其成,毕竟百姓懂得越多,越能分辨药材好坏,他们的真药材也越有市场。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又一场风波悄然袭来。

盟首回春堂掌柜急匆匆地找到素问,神色凝重:“素问姑娘,有人在私下卖‘假印记’!”

原来,有个叫赵三的小商贩,见带印记的药材生意火爆,便动了歪心思。他找人仿刻了一枚假铜印,又用朱砂混合松烟做了印泥,偷偷给自家的伪药材贴上假印记,低价卖给不知情的百姓。好在有百姓买回去后,发现药材气味不对,立刻到医署举报,这才没造成更大的乱子。

素问当即带人赶到赵三的摊位,人赃并获。赵三吓得瘫在地上,连连求饶:“我再也不敢了,求姑娘饶了我这一次!”

围观的百姓愤怒不已,纷纷喊道:“把他赶出药市!”“这种黑心人就该重罚!”

素问看着赵三,眼神冰冷:“商盟规矩在前,售假者逐出药市,永不得经营。你不仅售假,还伪造印记,罪加一等。”她转头对王二柱说:“将他的药材全部没收销毁,再通报全城,让所有人都知道伪造印记的下场。”

赵三被押走时,哭天抢地,却无人同情。经此一事,药商们更加敬畏商盟规矩,再没人敢有丝毫懈怠。医署也趁机改进了印记的防伪措施,在印泥中加入了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见的草药粉末,彻底杜绝了伪造的可能。

第四章 药市新生

夏末的邯郸药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药材商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将检验合格的药材整齐地摆放在铺面上,每一包药材都贴着醒目的“医”字印记,有的还特意将带有暗记的包装纸展示给顾客看。百姓们放心地挑选着药材,不时向掌柜询问用药方法,掌柜们也耐心解答,脸上满是笑意。

“张掌柜,你这带印记的黄芪怎么卖?”

“一文钱一两,保证是正宗的北黄芪,你看这断面,纤维细密,还有豆腥味。”

回春堂的铺面前排起了长队,掌柜的儿子正忙着给顾客称药,掌柜自己则在一旁指导学徒辨别药材。“以前一天卖一担就不错了,现在一天能卖三担,还得提前备货。”掌柜笑得合不拢嘴,对前来巡查的素问说道,“多亏了姑娘成立商盟,这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素问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整个药市。东区的老字号生意兴隆,西区的小商贩也规规矩矩,再也见不到以前以次充好、欺瞒顾客的景象。药商们之间还形成了互助的风气,哪家药材短缺,别家会主动调剂;哪家遇到辨别不了的药材,会一起送到医署请教。

更让人欣喜的是,周边郡县的百姓也听闻了邯郸药市的“放心药”,纷纷慕名而来。有的甚至赶几十里路,只为买几两带印记的当归、党参。药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本只有百十家商户,如今新增了几十家,还带动了周边的客栈、饭铺生意。

一日,魏地的药材商首领带着几大车药材来访。他特意带来了当地的特产党参,想要加入邯郸的药材商盟。“我们魏地的党参品质优良,就是因为前些年假药太多,卖不上价钱。听闻邯郸商盟规范严格,百姓信任,我们也想沾沾光,让魏地的好药材能卖个好价钱。”

素问欣然应允。她提出,魏地药材若要进入邯郸市场,需先经过当地医官检验,出具证明后,再由邯郸医署复检,合格后方可贴上印记售卖。魏地商首连连答应:“只要能让百姓放心,再多的检验我们也愿意!”

此后,越来越多周边郡县甚至邻国的药材商加入商盟,邯郸药市渐渐成了北方的药材集散地。不同地域的药材在这里汇聚,不同流派的医术在这里交流,医署的传习所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学徒,不少药商的子弟也纷纷前来学医,想要更好地了解药材、服务顾客。

这日,素问正在药田查看新种的当归,李伯兴冲冲地走来,手里拿着一本账簿。“素问姑娘,你快看!这是上个月的药市统计,药材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两倍,投诉假药的案子一个都没有!”

素问接过账簿,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想起当初那个哭着来求医的妇人,想起药商们从犹豫抵触到主动遵守规矩,想起百姓们从小心翼翼到放心选购。这枚小小的“医”字印记,不仅守住了药材的信誉,更守住了医者与商贩的初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药田上,新长的当归叶片泛着淡淡的金光。远处的药市渐渐安静下来,商贩们收拾着摊位,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素问站在田埂上,望着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轻声说道:“医者仁心,商者诚信,方能不负天地,不负百姓。”

晚风拂过,带来阵阵药香,那香气中,不仅有当归的甘醇,更有信誉与希望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