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64集:孩童防疫,种痘初试

痘种邯郸

暮春的邯郸医署药圃里,续骨草正抽出新叶,素问蹲在畦边记录长势,指尖的系统光屏突然弹出刺眼的橙红色预警。“紧急提示:天花病毒活跃性上升,易感人群集中于十岁以下孩童,传播风险等级——极高。建议干预手段:尝试人痘接种术,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光屏上随即是接种原理的简图,从病毒减毒到免疫应答的过程标注清晰。素问心头一沉,她曾在系统资料库中见过天花的记载——那是能让街巷空寂、白骨露野的恶疾,赵地二十年前便曾因它损折过半孩童。她猛地起身,药篮里的铜铲哐当撞在石阶上。

“李伯!”素问快步穿过前院,正撞见抱着药筐的李伯。老医官鬓角的白发又添了些,是经历过上次漳水疫灾的老将。“立刻清点医署管辖范围内的孩童人数,尤其是贫民窟和城郊村落的,越快越好!”

李伯放下药筐,见她神色凝重,不敢怠慢:“姑娘这是……嗅到什么疫病的苗头了?”

“是天花。”素问声音发紧,“系统预警,这病要来了。”

李伯的脸瞬间失了血色,手里的药筐“咚”地砸在地上,党参、白术撒了一地。“天花?那可是索命的阎王!二十年前我老家的村子,一百多个娃就活下来三个……”他声音发颤,“姑娘,咱们备些清热解毒的汤药?还是先报官封锁街巷?”

“那些都治标不治本。”素问拽着他往医署内堂走,光屏在他眼前展开,“系统给了个法子,叫人痘接种。用得过天花的人身上的病毒,让健康孩子提前产生抵抗力,以后就不会再染病了。”

李伯盯着光屏上的“病毒”“抗体”等陌生字眼,眉头拧成疙瘩:“拿病气往娃身上引?这不是要命吗?”

“不是病气,是减毒的病毒。”素问解释不清现代免疫学,只能简化说法,“就像提前给城墙筑好工事,等敌人真来了,守兵早就有准备。但这工事得筑得刚好,太弱挡不住,太强反而会塌。”她顿了顿,“关键在剂量,必须精准。”

当天下午,素问带着两名学徒出了城。他们要找的,是去年冬天得过天花、如今已痊愈的孩童。这类孩子体内有抗体,衣物上残留的病毒活性已大大降低,是最安全的接种源。

城郊的破庙里,他们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孩童栓子。那孩子脸上还留着淡淡的痘痕,正蹲在墙角啃干饼。听闻来意,栓子娘往后缩了缩:“姑娘,这衣裳……能辟邪?还是有别的说法?”

“是为了让其他孩子不得你家栓子得过的病。”素问尽量说得温和,“用完了我给您送回来,再赔您两匹细布。”

栓子娘将信将疑地取出洗净晒干的旧棉袄,那是栓子发病时穿的,领口还沾着当时咳出的血渍。素问用干净的麻布包好,再三叮嘱她看好栓子,若有不适立刻来医署,这才带着棉袄匆匆返回。

医署后院的空房被临时辟为操作间,素问让学徒生起炭火,将棉袄铺在竹架上烘干。炭火不能太旺,既要彻底去除潮气,又不能让病毒因高温失活。她守在炉边,每隔一刻钟就用系统扫描一次,光屏上的“病毒活性指数”在15%左右波动时,才示意学徒停火。

接下来是研磨。素问戴上细麻布制成的口罩,将烘干的棉袄剪碎,放入青石药臼中细细研磨。棉絮纤维混着微量的病毒粉末扬起,她屏住呼吸,动作轻缓而坚定。李伯站在门口,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又瞥了眼药臼里灰白色的粉末,喉结动了动,终究没敢再劝阻——他见过素问用系统的法子治好疫症,也信她的谨慎,只是心底的担忧像水草般缠得紧。

粉末磨好后,素问用细绢筛了三遍,只留下最细腻的部分。她取来十根干净的鹅毛管,每根都用沸水烫过消毒,再将粉末均匀分装进去,每管的剂量都用系统精确称量,误差不超过半克。

“要找多少孩子试种?”李伯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先找二十个,年龄在三到七岁之间,身体健康,没得过其他急病的。”素问将鹅毛管收好,“得跟家长说清楚,有风险,但能防天花。愿意的,才肯让孩子来。”

消息传出去,医署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有经历过天花惨状的家长,抱着孩子哭着求素问试试;也有犹豫的,拉着李伯反复询问安全性。李伯虽心里没底,却还是硬着头皮解释:“素问姑娘的法子,从来没错过。要是真染上天花,那才是九死一生。”

最终选定的二十个孩子里,有贫民窟的孤儿,有小商贩的儿子,还有守城士兵的女儿。接种那天,孩子们的哭声差点掀翻医署的屋顶。素问让学徒抱着孩子,固定住头部,自己则捏着鹅毛管,对准孩子的鼻腔轻轻一吹,粉末便随着气流进入呼吸道。每个孩子接种完毕,她都立刻记录下姓名、年龄和接种剂量,光屏同步生成跟踪档案。

“李伯,接下来十天,您多费心,每天给孩子们测体温,观察有没有出疹、发烧的情况。”素问将记录册交给李伯,“一旦有异常,立刻告诉我,系统能实时监测他们的免疫反应。”

李伯接过册子,指尖有些发凉:“姑娘,要是……要是真出事了,咱们怎么跟家长交代?”

素问望着院子里追逐嬉戏的孩子们,眼神坚定:“我会盯着系统数据,绝不会让他们出事。这一步,必须走。不然等天花来了,就是成百上千个孩子送命。”

接下来的十天,素问几乎没合过眼。白天她在医署坐诊,晚上就守在系统光屏前,二十个孩子的免疫数据在屏幕上跳动——体温、白细胞计数、抗体浓度,每一项都牵动着她的心。第三天,有个叫丫丫的小女孩开始低烧,脸上起了两个小红疹。

丫丫娘疯了似的冲进医署,抓住素问的衣袖哭喊:“我说不让你来!你偏不听!我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拼命!”

李伯赶紧上前拉开她,素问却立刻调出丫丫的数据,光屏显示“免疫应答正常,局部轻微反应”。“她没事,这是身体在产生抵抗力的正常反应。”素问按住丫丫的脉搏,又摸了摸她的额头,“烧得不高,不用吃药,多喝温水就行。明天就退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丫丫的烧就退了,红疹也渐渐消了下去。其他孩子虽也有轻微不适,但都在可控范围内。第十天,所有孩子的免疫数据都趋于稳定,系统弹出提示:“接种成功,抗体浓度达标,保护期预计十年以上。”

素问长舒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眼底的红血丝清晰可见。李伯端来一碗热粥,看着她笑道:“姑娘,你这心,总算能放回肚子里了。我现在信了,你这法子,是真能护着孩子。”

素问接过粥,却没喝,只是望着窗外:“还没到放心的时候,得等真正的考验来。”

考验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三个月后,入秋的第一场雨刚过,邻县的信使就骑着快马奔来邯郸,带来了坏消息——邻县爆发天花,短短三天就死了十几个孩子,官府已经封城。

消息传到邯郸,全城人心惶惶。有孩子的家庭紧闭门户,用艾草熏房,甚至有人带着孩子逃进山里。医署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家长们哭着求素问想想办法,还有人追问之前的接种能不能管用。

“大家别急!”素问站在医署门口,声音清亮,“之前接种过的二十个孩子,都不会有事。没接种的,现在还来得及,我再准备一批接种粉。”

李伯则带着学徒,挨家挨户查看那二十个孩子的情况。从城东到城西,走了整整一天,回来时他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姑娘!都没事!二十个娃,一个发烧出疹的都没有!隔壁王屠户家的小子,昨天还跟邻县来的亲戚玩过,今天也好好的!”

那一刻,医署门口的哭声变成了欢呼声。家长们抱着孩子,对着素问连连磕头,嘴里喊着“活菩萨”。素问扶起他们,心里却异常平静——她知道,这不是菩萨显灵,是科学的力量,是系统带来的希望。

消息传到官府,郡守亲自登门拜访,要将“人痘接种术”在全赵地推广。素问没有藏私,立刻编写了《痘种心法》,详细记载了接种源选择、剂量控制、术后护理的方法,还绘制了鹅毛管、消毒器具的图样。李伯带着学徒们四处讲学,教其他医官如何操作。

不到半年,邯郸周边的州县都普及了人痘接种。有外地来的商人路过邯郸,惊叹道:“别处都在为天花发愁,就你们这儿,孩子们还敢在街头玩耍。”

这天,李伯拿着最新的接种记录册,兴冲冲地来找素问。药圃里,素问正教孩子们辨认能清热解毒的蒲公英。“姑娘,你看!这三个月,咱们赵地接种了两千多个孩子,没一个出问题的!邻县的天花,硬是没传到咱们这儿来!”

素问接过册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嘴角露出了笑容。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落在她的发梢。

“李伯,”素问轻声说,“以后,再也不会有家长因为天花失去孩子了。”

李伯望着她的背影,眼中满是敬佩。他终于明白,素问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治病的方子,更是一种能对抗死神的勇气和智慧。这种智慧,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珍贵,能护着邯郸的孩子,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在岁月里安稳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