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66集:传习所论战,医术精进

传习所的晨鼓声刚落,院落里已站满了身着青布学徒服的身影。今日不比寻常,石板地上用白石灰画了圈,圈外摆着两排矮案,案上放着陶罐、麻布、银针——这是素问定下的“医术论战”场地。昨日刚传下消息,论题是“外伤急救,先止血还是先清创”,一夜之间,学徒们自发分成两派,连吃饭时都在争执,此刻个个摩拳擦掌,等着一辩高下。

李伯捋着半白的胡须站在廊下,见素问从医署后堂走出,忙迎上去:“姑娘,这两派吵了半宿,今早王二柱那小子还说,要是辩输了就把他珍藏的《外伤图谱》抄十遍。”

素问莞尔,目光扫过院中。左侧站着三十余人,为首的是个高个青年,名叫赵平,原是军中伍长,因在战场上见多了流血不止的惨状,此刻正攥着拳头跟身边人低声说着什么,满脸“止血为大”的笃定。右侧以跛脚少年阿石为首,他虽行走不便,却总爱钻研医案,此刻手里捧着一卷竹简,正是记载着“伤口化脓致死”病例的《河间医案》,时不时抬头与赵平对视,眼神里满是不服。

“时辰到了。”素问走到场地中央,声音清越,“医者临症,如将临阵,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日论战,不为分胜负,只为寻一个‘救命之法’。”她抬手示意,“先请主‘止血优先’的诸位说说理由。”

赵平往前一步,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如钟:“姑娘,学徒以为,外伤急救,先得保住性命!去年巨鹿之战,我亲眼见一名同袍被长矛刺穿大腿,血如泉涌,不过片刻就没了气息。那时哪还顾得上清创?若不能立刻止血,人都死了,清创又有何用?”

他身后立刻有人附和:“赵师兄说得是!上月城南货郎被马踢伤腹部,也是因流血太多,送到医署时已经没气了。”“《急救要术》里写‘血失则气脱’,气脱则命绝,这是根本!”

阿石拄着拐杖上前,竹简写得密密麻麻的手微微发颤,却字字清晰:“赵师兄所见不假,可学徒要说,止血虽急,清创却能救命于日后。《河间医案》记载,二十年前邺县瘟疫,其实半数死者并非死于外伤,而是死于‘伤口溃腐’——箭头带锈、兵器染泥,若不清理干净,伤口必生脓血,高烧不退,到头来还是救不活。”

他翻开竹简,指着其中一页:“姑娘请看,这里记着一个病例:有个猎户被熊抓伤,当时用草木灰止了血,可三日后果然化脓,最后整条胳膊都烂了,只能截肢保命。这便是只顾止血,不顾清创的祸根!”

“你那是陈年旧案!”赵平立刻反驳,“战场之上,哪有三日时间等你化脓?箭在弦上,刀在颈间,先止血才能撑到回营!”

“可撑回去又如何?若是伤口烂了,还不是死路一条?”阿石寸步不让,“前几日传习所收治的那个砍柴人,被斧头砍伤手腕,他自己用布条勒住止血,却把木屑都裹在了里面,结果伤口肿得像馒头,差点要了他的命!”

两派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高。有学徒急得面红耳赤,干脆拿起案上的陶罐比划:“你看这陶罐破了个洞,不先堵住窟窿,光擦里面的泥有什么用?”立刻有人反驳:“可窟窿堵了,里面的泥不擦,陶罐不还是要烂?”

廊下的李伯听得眉头紧锁,转头看向素问:“姑娘,这两派说的都有理,倒是难分对错。”

素问没说话,只是对身后的医官点头示意。两名医官抬着一个人形草偶走上前,草偶身上裹着浸了红水的麻布,模拟的是一处深可见骨的刀伤,“血”正顺着草茎往下滴。

“诸位且看。”素问拿起一把仿制的青铜刀,指着草偶的伤口,“假设这是一名士兵,在战场上被敌人砍中大腿,动脉破裂,血流不止。”她看向赵平,“按你的法子,该如何施救?”

赵平上前,拿起案上的布条和草木灰,迅速往草偶伤口上按压:“用干净布条裹住伤口,用力勒紧,再撒上草木灰止血,然后立刻送回营中医治。”他动作麻利,显然是在军中练过的。

素问又看向阿石:“若按你的想法呢?”

阿石迟疑了一下,拿起陶罐里的清水和麻布:“该先用清水冲洗伤口,把里面的泥沙、碎布都清理出来,再用煮沸过的布巾按住止血……”他的话没说完,就被赵平打断:“等你冲完洗完,血都流干了!”

“可不清干净,就算止住血也会化脓!”阿石涨红了脸。

“好了。”素问抬手止住争执,目光扫过众人,“赵平说的‘血失则命危’,是急救的‘标’;阿石说的‘腐溃则命绝’,是急救的‘本’。治标为了救命于当下,治本为了保命于日后,二者本就不该对立。”

她转身从医署取出一个铜制小物件,形状如一把小巧的钳子,钳口锋利,柄部刻着防滑的纹路。“这是我让铁匠铺新做的‘止血钳’。”她走到草偶前,用钳口精准地夹住那根“流血”的草茎,轻轻一合,红水立刻断了流,“动脉出血,单用布条勒紧往往不够,用这钳子夹住血管断口,能立刻止血,比草木灰更稳妥,也更省时间。”

学徒们都凑了过来,眼睛瞪得溜圆。赵平伸手想摸摸那钳子,又不好意思地缩了回去:“姑娘,这物件真能夹住血管?若是夹得太紧,血管会不会被夹断?”

“夹力需适中,这正是要练的本事。”素问放下止血钳,又取出一个陶制小炉,炉上放着一根细如手指的银棒,“这是‘电灼针’——先用火将银棒烧至通红,在止血钳夹住血管后,用烧红的银棒轻触伤口断端,既能进一步止血,又能烧死伤口表面的秽物。”

她一边说,一边演示:用止血钳固定“血管”,拿过烧红的银棒在“伤口”边缘一点,草偶上的麻布立刻焦黑一片,“血”彻底止住了。

“止住血后,再用烈酒冲洗伤口。”素问提起旁边一个陶罐,里面盛着煮沸过的烈酒,“烈酒能杀伤口里的腐菌,这便是清创。你们看,先用电灼与止血钳快速止血,再用烈酒清创,是不是既能保住当下的命,又能防日后化脓?”

院落里鸦雀无声,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赵平看着那把止血钳,又看看被处理得干干净净的“伤口”,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原来可以这样!我以前只想着用布条勒,却没想过还有更精巧的法子能同时顾全止血和清创。”

阿石也喃喃道:“是我钻了牛角尖,总想着先清创再止血,却忘了可以用更快捷的方式先稳住出血……”

“医者治病,最忌墨守成规。”素问拿起止血钳,递给身边的学徒,“你们看这钳子,钳口的弧度是按人腿动脉的走向做的;这电灼针的粗细,正好能处理手指粗细的血管。这些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看了百余份外伤病例,试过十几种样式才做成的。”

她指着案上的工具:“来,都试试。一人用止血钳,一人用电灼针,一人负责清创,三人一组,轮流演练。”

学徒们立刻分成小组,围在草偶旁开始尝试。赵平第一次用止血钳时,手忙脚乱夹了好几次才夹住“血管”,引得旁边人偷笑,他却不恼,反而红着脸请教:“姑娘,这钳子是不是该斜着夹才更稳?”

阿石则专注于清创,用麻布蘸着烈酒轻轻擦拭“伤口”,嘴里念叨着:“要顺着伤口纹理擦,不能来回蹭,免得损伤皮肉……”

素问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时不时提点一句:“电灼针不能烧得太红,否则会灼伤好肉。”“清创时要注意伤口深处的碎屑,那里最容易藏污纳垢。”

太阳升到头顶时,原本剑拔弩张的论战,早已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实操课。有人为了练止血钳的夹力,拿细小的麦秆做试验;有人专门研究清创的顺序,把伤口分成“边缘”“中部”“深处”三部分,一步步清理。

赵平终于能熟练使用止血钳了,他夹着麦秆给阿石看:“你看,这样夹着,麦秆断口都不会裂。”阿石也笑着展示他的清创成果:“我发现用煮沸过的艾草水冲洗,既能杀菌,又比烈酒温和,适合儿童伤口。”

李伯看着这一幕,捋着胡须笑道:“姑娘这法子高啊,不争辩对错,只教方法,比说再多道理都管用。”

素问望着学徒们专注的侧脸,轻声道:“医道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是在千变万化的病症里,找到那个‘两全之法’。今日论的是外伤,明日论的是杂症,可道理都是一样的——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如何变。”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案上那把止血钳上,泛着温润的光。远处传来学徒们互相纠正手法的声音,夹杂着偶尔的笑声,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滚落在传习所的庭院里。论战虽息,可关于“如何更好地救人”的琢磨,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