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22章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京华墨韵 第22章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市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陈默心中漾开圈圈涟漪。最初的兴奋与憧憬过后,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悄然滋生。那可是全市顶尖的学府,汇聚了各地的精英,课业的难度、竞争的激烈程度,都远非镇中学可比。一种“不能落后”的紧迫感,让他不自觉地将自己埋入书山题海。

暑假里,他提前借来了高一的数理化课本,开始预习。复杂的函数、抽象的物理概念、繁复的化学方程式,如同一个个陌生的堡垒,等待他去攻克。他常常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大半天,眉头紧锁,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试图将那些艰深的知识点提前啃下来。有时遇到难题,他会较劲般地枯坐几个小时,直到头昏脑胀,效率却越来越低。

他刻意减少了去赵老院子的次数,晨练太极拳的时间也被压缩,有时甚至只是草草比划几下,心思却还萦绕在未解的数学题上。他告诉自己,这是为了适应高中的节奏,必须有所取舍。

然而,这种紧绷的状态,很快显露出了弊端。他发现自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看书容易走神,记忆力似乎也不如以往。更让他不安的是,偶尔拿起刻刀,想要放松一下,却发现手腕僵硬,下刀迟疑,往日那种与木石心神交融的流畅感消失无踪,刻出的线条呆板而生涩。甚至连站桩时,都感觉气息浮躁,难以沉入丹田,双腿的酸痛感也变得格外强烈,难以忍耐。

这种全方位的滞涩感,让他感到沮丧和困惑。

这天傍晚,他又一次对着一道物理难题冥思苦想,思维却像陷入了泥沼,毫无进展。他烦躁地扔下笔,走到院中,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发呆。

爷爷陈正松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刚沏好的、散发着清香的药茶。

“心浮气躁,神不守舍。”爷爷的声音平和,却一针见血,“你这根弦,绷得太紧了。”

陈默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来。他叹了口气,将自己的困扰和盘托出:“爷爷,我怕跟不上高中的课程,想提前多学点。可不知道为什么,越学越累,越学越不进脑子,连拳也练不好,雕刻也刻不顺手了。”

爷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院中那把他亲手制作、用了多年的二胡,问道:“你知道这二胡,什么时候声音最圆润、最响亮吗?”

陈默摇摇头。

“是在琴弓的松紧度恰到好处的时候。”爷爷缓缓道,“弓弦绷得太紧,声音尖利刺耳,且易断裂;绷得太松,则软弱无力,不成曲调。唯有不紧不松,张弛有度,方能奏出中和之音。”

他目光深邃地看向陈默:“默儿,你如今,就像那绷得过紧的弓弦。只知道‘张’,不知道‘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是古训,亦是天地运行的法则。你看那日月,有升有落;四季,有寒有暑。只张不弛,其力难久;只弛不张,其志难伸。”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陈默浑身一震。他回想起自己这半个月来的状态,不正是在违背这自然的规律吗?

“可是,爷爷,高中的学业真的很重,我怕时间不够……”他仍有顾虑。

“时间不够,就更要讲究方法,而非一味地耗时间。”爷爷语气坚定,“拳法练得好,气血通畅,精神才能饱满,读书更能专心。雕刻静心,能让你从繁杂的思绪中抽离,回归清明。这些,非但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是助你学业进步的‘磨刀石’。你如今舍本逐末,岂不是南辕北辙?”

第二天,陈默带着满心的反思来到了赵老的院子。他没有带书本,而是带来了那块之前刻得僵硬的木料。

赵老只看了一眼他刻的东西,便了然于胸。他没有点评雕刻本身,而是递给陈默一把需要重新打磨的刻刀和一块磨石。

“磨刀吧。”赵老只说了一句。

陈默依言坐下,开始磨刀。起初,他心中还惦记着那些未看完的书,手下不免急躁。但磨刀是个急不来的活,力道不均,角度不对,都磨不出好刃口。他不得不放缓动作,调整呼吸,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的感受上,感受刀锋与磨石接触时那细微的摩擦与变化。

渐渐地,他的心静了下来。那有节奏的“沙沙”声,仿佛具有某种魔力,将他脑中的纷杂思绪一点点抚平。当刻刀终于被磨得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时,他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像是被擦拭过一般,变得澄澈而宁静。

他再次拿起那块木料,这次,他没有急着下刀。他闭上眼睛,轻轻抚摸木料的纹理,呼吸变得深长而均匀,仿佛又回到了站混元桩时的状态。当他重新睁开眼时,目光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专注。刻刀在他手中重新变得灵动,顺着木纹游走,不再迟疑,不再僵硬,虽然进度缓慢,但每一刀都沉稳而准确,那种与材料对话的感觉,又回来了。

赵老在一旁微微点头:“这就对了。刀要常磨,心更要常‘磨’。读书是‘张’,磨刀、雕刻、练拳便是‘弛’。一张一弛,方能持久,方能生出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从赵老那里回来,陈默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暑假生活。他不再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书本预习中,而是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清晨,雷打不动地练习太极拳,让身体苏醒,精神凝聚;上午,头脑最清醒的时候,专注学习文化课;午后,适当休息或进行轻度体力劳动,比如帮忙打理药圃;下午,则去赵老那里学习雕刻,或者自己动手进行木工实践;晚上,则复习、阅读或整理笔记,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他不再将技艺练习视为学业的干扰,而是当作一种高效的调节和赋能。当在数学题海中感到疲惫时,他会起身打一套云手,感受气息的流转,往往再坐下时,思路会豁然开朗。当背诵英文单词感到枯燥时,他会拿起刻刀雕一会儿,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和激活。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物理的力学原理时,他会联想到榫卯结构的稳固性,思考其中的杠杆、分力与摩擦力;学习生物的细胞结构时,他会联想到爷爷讲解的中药药性如何作用于人体微观世界;学习古典诗文中的意境时,他会尝试将其融入雕刻的构图与气韵之中。

这种“一张一弛、文武交融”的生活方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学习效率不降反升,预习进度顺利,理解也更为深刻。他的拳法在放松的心态下,暗劲的运用似乎更圆融了一丝。他的雕刻,也渐渐摆脱了之前的滞涩,重新焕发出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