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21章 高中择校的烦恼

京华墨韵 第21章 高中择校的烦恼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时光荏苒,如同村口那棵老槐树悄然增添的年轮,三年的初中生涯在书声、刻刀与拳影中悄然滑过。十五岁的陈默,已然褪去了不少少年的青涩,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一份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然而,此刻,这份沉静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所笼罩——他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高中该如何择校?

课桌上,摊开着几张来自不同学校的宣传册和一份刚送达不久的中考成绩单。成绩单上优异的分数,本该带来喜悦,此刻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考卷,摆在他和全家人的面前。

“要我说,肯定去市一中!”晚饭时分,父亲陈建国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那是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升学率高,将来考名牌大学有保障!咱们陈家沟,多少年没出过能稳上市一中的娃了?默娃争气,必须去!” 父亲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身着市一中校服、前途似锦的模样。在他朴素的认知里,最好的学校就意味着最好的未来。

母亲在一旁默默扒着饭,眉头微蹙,担忧地看了陈默一眼,轻声道:“市一中是好……可那是在市里,离家远,听说功课紧得很,竞争也大。默娃要是去了,得住校,一个月也回不了一两次家。他从小身子虽说练拳壮实了些,可一个人在外面,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那功课压力,他受得住吗?” 母亲的担忧具体而微,充满了对儿子独自远行的不舍与对学业压力的畏惧。

“哎呀,妇人之见!”父亲摆摆手,“男孩子,就得出去闯闯!老窝在家里能有什么出息?”

一直安静吃饭的爷爷陈正松,这时缓缓放下筷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儿子和儿媳,最后落在陈默身上:“默儿,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陈默抬起头,眼神复杂。他放下碗筷,声音有些干涩:“市一中的学术氛围和资源,确实很吸引我。但是……”他顿了顿,似乎在整理纷乱的思绪,“我打听到,他们课业非常繁重,管理也很严格,几乎是全封闭式的。我怕……怕到时候,再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周末可以回来跟赵爷爷学雕刻,跟爷爷您学拳、辨识草药的时间了。”

这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矛盾和恐惧。初中时,他虽然住校,但每周都能回家,能够维系着与家传技艺的连接。而高中,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市一中,将会吞噬掉他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他热爱学习,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但他同样无法想象,生活中彻底失去木石的清香、拳法的韵律和药草的芬芳会是什么样子。这几样东西,早已不是单纯的“爱好”,而是融入他血脉、构成他生命底色的一部分。

“还有县里的实验中学呢?”母亲试图寻找折中的方案,“虽说比不上一中,但在县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离家近不少,周末回来也方便。”

陈默摇了摇头:“县实验中学是理科强校,他们对学生的竞赛成绩看得很重。我……我可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专攻奥数、物理。”

空气一时间有些凝滞。父亲的期望,母亲的担忧,自身的困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无形的网,让陈默感到有些窒息。

“我去赵爷爷那儿一趟。”他推开碗,起身离开了饭桌。有些话,他需要和另一位引路人倾诉。

赵老的院子里,晚风送来草木的清新气息。陈默坐在小马扎上,将择校的烦恼和家人的分歧,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老。

赵老静静地听着,手里拿着一块海南黄花梨的边角料,慢慢地打磨着,没有说话。直到陈默说完,他才抬起眼,目光深邃如古井:

“小默,你觉得,你爷爷教你太极拳,我教你雕刻,是为了什么?”

陈默愣了一下,思索着回答:“是为了……修身养性,传承技艺,明白事理。”

“不错。”赵老颔首,“那你说,去最好的高中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获取更渊博的知识,考上好大学,有更好的前途。”

“那么,”赵老的声音平和而有力,“这两者,一定是矛盾的吗?或者说,在你心里,它们孰轻孰重?”

陈默怔住了。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

赵老放下手中的木料,语气变得郑重:“孩子,人生的路,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去最好的学校,不代表就要完全放弃你心中的热爱与传承;坚守家学,也不意味着就要排斥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到那条属于你自己的、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的道路。”

他站起身,从屋里拿出一件陈默很久以前雕刻的、融合了太极云手意蕴的木雕镇纸,放在桌上:“你看这件东西,它既是雕刻,又蕴含拳理。为什么你的学业和家学,就不能像这样结合起来呢?”

“可是,时间……”陈默喃喃道。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也像这木头里的纹理,就看你会不会挤,会不会顺着它去安排。”赵老意味深长地说,“去更好的平台,接触更优秀的师长和同学,或许能让你以更高的视角,反过来审视和理解你所传承的东西。医学、物理学、材料学、美学……这些现代学科的知识,未必不能为你所用的太极、雕刻和医药,注入新的活力和更深的诠释。”

这番话,如同在陈默纷乱的脑海中投下了一颗定心石,又像拨开了重重迷雾,让他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他一直将学业和家学视为两条需要艰难平衡、甚至可能互相冲突的平行线,却从未想过,它们或许可以交汇,可以相互滋养。

回到家中,夜已深沉。父母屋里的灯还亮着,传来低低的交谈声,显然还在为他的事情操心。陈默没有打扰他们,轻轻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点亮油灯,铺开纸张,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开始理性地分析。他在纸的左边列出去市一中的优势(优质资源、开阔眼界、升学保障)和挑战(时间紧张、可能暂时搁置技艺、竞争压力);在右边列出去县实验中学或其他学校的利弊。他还单独列了一栏:如何尝试将学业与家学结合的可能性。

思路在笔尖下逐渐清晰。他发现,自己对更深层次知识的渴望是真实而强烈的,对家学的热爱同样根植于心。逃避竞争并非出路,如何在更高的平台上,更高效地管理时间,更主动地寻找两者的连接点,才是真正的挑战与机遇。

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择校所困,几近迷失。幸得赵爷爷点醒,方知困住我的,非外界之选择,乃内心之壁垒。学业与家学,非水火不容,实可相辅相成。前往更高学府,非为舍弃根本,乃为汲取更多养分,以反哺滋养吾之根基。前路或许艰难,时间或许紧迫,然心若笃定,方法总比困难多。或许,我可将生物学与医药知识结合,将物理力学与榫卯结构互证,将美学原理融入雕刻创作……此非幻想,乃吾未来可探索之路径。选择权在我,责任亦在我。”

写完这些,他心中的烦躁与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明晰的责任感和跃跃欲试的勇气。

第二天早饭时,陈默将自己的思考平静地告诉了家人。他表达了自己倾向于挑战市一中的决定,但也坦诚了其中的困难,并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兼顾学业的初步想法。

父亲听完,沉默了片刻,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却不再强硬,而是多了几分理解和信任:“你小子……比爹想得远。既然你都想清楚了,爹支持你。”

母亲看着儿子沉稳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已经长大了,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她抹了抹眼角,轻声道:“去了市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爷爷微微颔首,只说了一句:“记住昨晚所想,莫忘来时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