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79章 西门庆贪欲丧命 吴月娘失偶生儿

各位看官,咱们今天唠《金瓶梅》第七十九回,这一回可太抓马了 —— 西门大官人从 “夜夜笙歌” 作到 “油尽灯枯”,前脚咽气,后脚吴月娘就生下个 “墓生儿”,简直比现在的狗血剧还刺激。咱们掰开揉碎了说,保证每个细节都不落下,还得用咱现代人的嗑瓜子心态,把这出 “豪门兴衰记” 说得明明白白。

先说开头,西门庆刚跟来爵媳妇厮混完,转头就去卷棚里陪吴大舅、应伯爵这帮人喝酒。你说他精力咋这么旺盛?跟个永动机似的,白天应付官场,晚上周旋妻妾,中间还得抽空 “偷吃”,搁现在不得被诊断为 “精力过剩型透支”?那天来的女眷也不少,荆统制娘子、乔亲家母这帮人,坐了大半天,吃了元宵圆子才走。陈敬济还打发王皇亲的戏子,给了二两银子唱钱,排场倒是做足了。

应伯爵这 “舔狗” 本性又暴露了,凑到西门庆跟前问:“哥,明天花大哥生日,你送礼没?” 西门庆说早送了,玳安还补了句 “花大舅早让来定儿送请帖了”。伯爵立马顺杆爬:“哥,你明天去不去?我好来跟你一块儿。” 西门庆模棱两可:“看情况吧,不行你先去。” 后来四个唱曲的走了,李铭这帮小优上来弹唱,西门庆直接在椅子上打盹儿 —— 你瞅瞅,这才多大一会儿就扛不住了,身体早就发出 “红色警报” 了,可他自己还不当回事。

吴大舅看他这样,赶紧说:“姐夫你连日辛苦,咱就散了吧。” 西门庆还硬撑,拦着不让走,愣是留到二更才散。送走人,他还不忘给李铭安排活儿:“十五我要请周爷、荆爷他们,你把樊百家奴儿、秦玉芝儿、冯金宝儿、吕赛儿这四个唱的叫过来,别误了。” 李铭赶紧跪下问清楚,磕了头才走。你说西门庆都累成这样了,还惦记着请客摆宴,这 “好面子” 的毛病真是刻进骨子里了。

回到后宅,吴月娘跟他念叨:“今天林太太和荆大人娘子可高兴了,临走还说‘蒙老爹扶持,以后有好处忘不了’,出月就要去淮上催粮了。” 又说何大娘子喜欢潘金莲,还拉着去花园山子上逛了逛,赏了不少东西。西门庆听完,就在上房歇了。到半夜,吴月娘做了个梦,第二天跟西门庆说:“我梦见从李瓶儿箱子里找出件大红绒袍,我刚穿上,就被潘金莲一把抢过去披在自己身上,我跟她吵,说‘你把她皮袄穿了就算了,这袍儿也抢’,她还把袍儿扯了个大口子,我一嚷嚷就醒了。” 西门庆满不在乎:“嗨,梦是心头想,回头我给你找一件就是了。” 他哪知道,这梦跟 “预兆” 似的,往后家里的乱子,多半都跟潘金莲脱不了干系。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就不对劲了,头沉得抬不起来,懒得去衙门。梳头洗脸穿上衣服,挪到前院书房坐着。玉箫端着半瓯子奶过来,是如意儿挤的,给西门庆吃药。西门庆靠在床头,让王经给他捶腿,王经见玉箫来了,识趣地退出去。玉箫喂他吃完药,西门庆就指使她拿一对金镶头簪、四个乌银戒指,送去来爵媳妇屋里 —— 你看这操作,明摆着 “偷吃” 还不忘给好处,跟当初对来旺媳妇一个套路,玉箫也懂,揣着东西就去了,回来还跟西门庆汇报:“收了,说改日给您磕头。”

吴月娘让小玉熬了粥,等到饭点都不见西门庆进来。原来王经还帮他姐姐王六儿带了个包裹,里面是王六儿剪的一绺黑头发,用五色绒缠了个同心结,还有两个鸳鸯紫遍地金顺袋,装着瓜穰儿。西门庆拿着看半天,美得不行,顺袋放书厨,同心结塞袖子里。正美滋滋呢,吴月娘突然掀帘子进来,看见他躺床上,王经捶腿,就问:“你咋一直在前头不进来?粥都摆好了。你到底咋了,咋没精神?” 西门庆打马虎眼:“不知道啊,就心里烦,腿疼。” 月娘说:“可能是春气上来了,吃了药慢慢养着。” 拉着他回房吃粥,还劝:“大过节的,你打起精神来。今天花大舅生日,你去走走;不想去,就叫应二哥来陪你坐坐。” 西门庆说:“他早去花大舅那儿了,你弄点下酒菜,我去灯市铺子跟二舅坐坐。” 月娘只好让玳安备马,王经跟着,西门庆这才挪出门。

到了灯市,那叫一个热闹,车马多的跟 “早高峰堵车” 似的,灯球亮得晃眼,游人挤得跟 “演唱会现场” 似的。西门庆看了会儿灯,到自己铺子门口下马,吴二舅、贲四赶紧过来打招呼。来昭媳妇一丈青还在书房生了火,端上茶。没多久,吴月娘让琴童、来安儿送了两盒子点心酒菜,铺子里有南边来的豆酒,打开一坛,在楼上请吴二舅、贲四喝酒,从窗户里就能看见灯市的热闹,倒也惬意。

可西门庆哪坐得住?吃了会儿就打发王经去跟王六儿说他来了。王六儿一听,赶紧收拾酒菜等着。西门庆跟吴二舅说:“这桌菜你们晚上吃,不用拿回去,我去别处转转。” 还让琴童提了一坛酒送王六儿家。骑马到王六儿那儿,王六儿打扮得花枝招展,迎上来 “扑通” 磕四个头。西门庆还装模作样:“你这么客气干啥?两次请你都不去。” 王六儿立马卖惨:“爹,我哪敢不去啊?这两天身子不舒服,茶饭都吃不下,做事都没力气。” 西门庆逗她:“是不是想你老公了?” 王六儿赶紧表忠心:“我想他干啥?倒是您这阵子没来,我还以为您忘了我,有新欢了呢。” 西门庆哄她:“家里过节忙,哪能忘了你。”

俩人唠着,王六儿就提潘金莲骂申二姐的事:“申二姐那天哭着来我这儿,说小大姐(潘金莲)指着脸骂她,我留她住了一夜才送回去。您说小大姐这脾气,也太冲了,打狗还看主人呢。” 西门庆还帮潘金莲说话:“她就是那性子,你让申二姐唱一段不就完了,非要跟她呛。” 王六儿顺着说:“可不是嘛,我也是这么劝申二姐的。” 正说着,老冯婆子进来磕头,西门庆给了三四钱银子,说:“你娘没了,就不往我那儿去了?” 王六儿说:“她没人管,常来跟我作伴。”

没一会儿,王六儿就请西门庆进房,问他吃没吃午饭。西门庆说:“早上喝了粥,跟二舅吃了两个点心,不饿。” 摆上酒,王经打开豆酒,俩人就喝上了。王六儿还邀功:“我给您捎的东西,您看着喜欢不?那头发是我从头顶剪的,亲手做的同心结。” 西门庆说:“喜欢,多谢你费心。” 喝到半醉,房里没人了,西门庆就把那同心结拿出来,套在身上,用酒送下胡僧药 —— 你说他都虚成这样了,还敢吃这 “猛药”,简直是 “作死没商量”。西门庆搂着她喝酒,到掌灯,冯婆子又端来韭菜猪肉饼,俩人各吃两个,丫鬟收拾了,就钻被窝里了。

王六儿知道西门庆喜欢开灯办事,把灯台挪到炕边,关了纸门,洗干净就钻进去。西门庆哄她:“你真心对我,等他回来,我给你另找个主儿,你跟着我。” 王六儿赶紧应:“好达达,您说了算,我跟定您了。”

解开脚带,搂着睡了,到三更才起来。西门庆穿衣服,王六儿开房门叫丫鬟添菜,又喝了十多杯,西门庆醉得不行,从袖里掏张纸条给王六儿:“去甘伙计铺里拿套衣服,想要啥花样随便挑。” 王六儿谢了,送他出门。

王经打灯笼,玳安、琴童牵马,三更天,阴云密布,月亮躲得没影,街上静得能听见狗叫。走到西首石桥,突然一阵旋风,从桥底下窜出个黑影子,往西门庆身上扑。马吓得一跳,西门庆打了个冷战,醉醺醺地加了一鞭,马疯了似的往家跑,到门口才停下。王经跟在后面,都快追不上了。西门庆下马,腿软得站不住,被人扶着,径直往潘金莲房里去 —— 这一去,可真是 “阎王叫你三更走,哪能留你到五更”,他自己还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 “寻欢” 了。

潘金莲还没睡,穿着衣服躺炕上等他。听见动静,赶紧爬起来接衣服。见西门庆醉得站不稳,也不敢多问。西门庆一只手搭她肩膀上,搂着进被窝:“小淫妇,你达达醉了,快收拾睡。” 潘金莲扶他躺下,西门庆倒头就打呼噜,摇都摇不醒。急得潘金莲推醒西门庆:“和尚药放哪儿了?” 西门庆迷迷糊糊骂:“怪小淫妇,问这干啥?你还想让我折腾你?”

此处省略。

潘金莲慌了,血还是流,最后连冷气都出来了,过了好久才止住。潘金莲搂着他问:“我的哥哥,你咋了?” 西门庆醒了会儿,说:“我头蒙蒙的,不知道咋回事。” 潘金莲还不敢说自己喂了三丸药,只问:“你咋流这么多血?” 西门庆只知贪欢,哪懂 “油枯灯灭” 的道理?这真是应了那句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表面是快活,实则是催命啊!

第二天清早,西门庆起来梳头,突然一阵头晕,往前就倒。幸好春梅眼疾手快扶住了,没磕着头。坐在椅子上半天,才缓过来。潘金莲赶紧问:“是不是没吃饭虚的?坐着歇会儿,吃点东西再出去。” 让秋菊去后宅拿粥。秋菊到厨房问孙雪娥:“粥熬好了没?爹今早头晕跌倒了,要吃粥。” 这话被吴月娘听见了,叫过秋菊问清楚,吓得魂都快没了,一边让孙雪娥快熬粥,一边往潘金莲房里跑。见西门庆坐在椅子上,月娘问:“你咋头晕了?” 西门庆说:“不知道,刚才突然就晕了。” 潘金莲赶紧邀功:“幸好我和春梅扶住了,不然摔着可就糟了。” 月娘说:“肯定是昨天回来晚,酒喝多了。” 潘金莲还故意问:“他昨天去哪儿喝酒了?这么晚才回来。” 月娘帮着打掩护:“跟他二舅在铺子里喝的。” 没多久,孙雪娥把粥送来,春梅端着,西门庆只喝了半瓯,就放下了。月娘问:“你感觉咋样?” 西门庆说:“就是身子飘,懒得动。” 月娘说:“今天别去衙门了。” 西门庆说:“不去了,等会儿我去前院,让姐夫写请帖,十五请周菊轩他们喝酒。”

西门庆吃了药,让春梅扶着去前院,刚走到花园角门,眼前一黑,身子晃悠,差点又倒。春梅赶紧扶他回去。月娘说:“听我的,歇两天,请客的事不急。在屋里养着,别出去了。你想吃啥,我让后宅做。” 西门庆说:“啥也不想吃。”

月娘回后宅,就找潘金莲算账:“他昨天回来醉没醉?还吃没喝酒?跟你干啥了?” 潘金莲急得跟 “被踩了尾巴的猫” 似的,赌咒发誓:“姐姐,你可别冤枉我!他昨天回来醉得连礼都忘了,还问我要烧酒,我拿茶哄他喝了,就让他睡了。自从你上次说过,我哪敢跟他咋样?说不定是他在外头惹了啥事儿,跟我可没关系!” 月娘又找玳安、琴童,骂道:“你们说实话,你爹昨天去哪儿喝酒了?敢撒谎,我饶不了你们!” 玳安一开始还嘴硬,说跟二舅在铺子里喝的,后来被月娘骂怕了,才招了:“昨天在韩道国老婆家喝的。” 潘金莲立马来了劲:“姐姐,你看!我就说他在外头有事吧!上次去何千户家喝酒,也是那么晚才回来,谁知道去干啥了!” 玳安怕琴童多说,赶紧把西门庆私通林太太的事也说了。月娘这才信了,骂道:“我说那老虔婆,一把年纪还描眉画鬓,跟个‘老妖精’似的,原来跟他有一腿!” 孟玉楼也说:“儿子都那么大了,还干这事儿,就算嫁人,也别丢这脸啊。” 潘金莲跟着骂:“那老淫妇根本没廉耻!” 月娘说:“你看你这嘴,人家跟你说话,你就骂人。” 潘金莲这才闭嘴。

月娘让孙雪娥做了水角儿,送到前院给西门庆吃。走到仪门,看见平安往花园走,叫住问:“你干啥去?” 平安说:“李铭来问,“十五摆酒的事儿,问摆不摆了。我说还没发请帖呢,他不信,让我进来禀爹。” 吴月娘一听就火了,骂道:“瞎眼的奴才!都这时候了,还摆什么酒?赶紧回了他,改日子!” 平安吓得跟 “受惊的兔子” 似的,一溜烟跑出去回话了。月娘走进潘金莲房里,见西门庆只吃了三四个水角儿就放下了,心疼地说:“吃这么点哪儿够?你身子虚,得多吃点。” 西门庆摇摇头:“没胃口,咽不下去。”

过了没一会儿,西门庆就觉得不对劲了,等着他去衙门 “大发放”(处理公务),哪知道他突然添了这毛病。吴月娘急得不行:“听我的,赶紧给何大人送假牌,说你在家养病,不去衙门了。再让小厮请任医官来看看,吃两贴药就好了。你这身子骨,两天没吃多少东西,哪禁得住这么折腾?” 可西门庆就是嘴硬:“没事,过两天就好了,不用请太医。” 嘴上这么说,还是让人送了假牌去衙门,自己躺在床上,越想越烦躁,看谁都不顺眼。

到了下午,西门庆的症状更重了。吴月娘不管他同不同意,直接让琴童去请任医官。任医官来诊了脉,皱着眉说:“老先生这是虚火上炎,肾水下竭,没法相互调和,是‘脱阳之症’,得补阴虚才能好。” 说完就走了,月娘赶紧让人封了五钱银子,去拿药。结果药吃下去,头晕是止住了,可身子还是软得站不起来。

应伯爵听说西门庆病了,赶紧跑来看他。西门庆让他在潘金莲房里坐,伯爵一进门就拱手:“前几天还麻烦哥,哪知道哥身子不舒服,怪不得花大舅生日你没去。” 西门庆有气无力:“我也想去,就是身子懒,动不了。” 伯爵盯着他脸看:“哥,你脸咋这么红?是不是上火了?请人来看过没?” 西门庆说:“你嫂子让请任医官,我觉得没大病,不想请。” 伯爵急了:“哥,你这就错了!赶紧请他来看看,吃两贴药散了火就好了。春天气候不稳定,人容易犯痰火。昨天李铭碰见我,说你让他叫唱的,今天摆酒,后来听说你不舒服改日子了,可把我吓一跳,今天特意来看看。” 西门庆说:“我今天连衙门的拜牌都没去,送了假牌。” 伯爵劝:“本来就该好好养着,等好了再出门。” 喝了杯茶,伯爵又说:“我先走了,再来看你。李桂姐和吴银儿也想来看你呢。” 西门庆留他吃饭,伯爵说:“不了,我还有事。” 说完就走了。

伯爵走后,西门庆实在熬不住,还是让琴童去请任医官。任医官再来诊脉,还是说 “脱阳之症”,开了药。可药吃下去,效果还是不行。到了后晌,李桂姐、吴银儿坐着轿子来了,每人带了两个盒子,进房给西门庆磕头:“爹咋不舒服了?” 西门庆说:“没啥,就是今年痰火重了点。” 桂姐说:“肯定是爹过节酒喝多了,清淡两天就好了。” 坐了会儿,俩人又去李瓶儿屋里跟月娘等人见礼,在后宅喝了茶,再回到前院陪西门庆说话。

没一会儿,应伯爵又陪谢希大、常峙节来了。西门庆让玉箫扶着坐起来,留他们在房里喝酒。谢希大问:“哥,吃粥没?” 玉箫扭头不说话,西门庆说:“没吃,咽不下去。” 希大说:“拿粥来,俺们陪哥吃点。” 粥端上来,西门庆只扒了半盏就放下了。月娘、李桂姐、吴银儿在李瓶儿那边坐着,伯爵问:“桂姐和银姐来了,咋不见?” 西门庆说:“在那边坐呢。” 伯爵让来安儿去请:“叫她们过来唱一套,给爹解解闷。” 吴月娘怕西门庆不耐烦,拦着说:“正喝酒呢,别叫了。” 众人喝了会儿酒,都劝:“哥,你好好歇着,俺们不打扰了。” 西门庆说:“麻烦你们挂心了。” 三人这才告辞。

伯爵走出小院,赶紧叫玳安过来:“你跟你大娘说,应二爹说你爹脸色不对,有滞气,得赶紧找人看。大街上胡太医治痰火最厉害,快去请他来,别耽误了。” 玳安不敢耽误,赶紧告诉月娘。月娘慌了,进房跟西门庆说:“应二哥让请胡太医,你看咋样?” 西门庆犹豫:“胡太医上次看李大姐没看好,还请他?” 月娘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他看不好李大姐,说不定能看好你呢。” 西门庆说:“那行,你请他来。” 很快,棋童儿把胡太医请来了,刚好吴大舅也来看西门庆,陪着胡太医诊脉。胡太医对吴大舅、陈敬济说:“老爹这是下部蕴毒,再不治就成溺血了,是忍便行房导致的。” 开了药,封了五钱药金。可药吃下去,反而尿不出来了。月娘更慌了,打发桂姐、吴银儿走了,又请何老人儿子何春泉来看。何春泉说:“是癃闭便毒,膀胱邪火往下走,四肢还有湿痰,导致心肾不交。” 又开了药,结果吃下去,西门庆反而虚阳举发。潘金莲不管不顾,西门庆好几次都 “死而复生”,看着都吓人。

第二天,何千户要来探望,先派人来说。月娘跟西门庆说:“何大人要来,我扶你往后宅去吧,这边乱糟糟的,不像待客的地方。” 西门庆点点头。月娘帮他穿上暖衣,和潘金莲一边一个扶着,好不容易离开潘金莲房,到后宅上房,铺好被褥枕头,让他在明间炕上坐着,把房里收拾干净,点上香。没多久,何千户来了,陈敬济请他到后宅卧房,见西门庆坐在病榻上,何千户说:“长官,我就不跟你作揖了。贵恙好点没?” 西门庆说:“上边火退了点,就是下边肿毒,熬不住。” 何千户说:“这是便毒。我有个朋友,在东昌府探亲,昨天刚到我家,是山西汾州人,叫刘桔斋,五十多岁,治疮毒最厉害。我这就派人请他来给你看看。” 西门庆说:“麻烦长官费心了,我这就派人跟你家的人一起去。” 何千户喝了茶,说:“长官好好养着,衙门的事,我每天让手下把文件给你送来,不用挂心。” 西门庆举手:“多谢长官了。” 何千户告辞后,西门庆赶紧让玳安拿请帖,跟何千户的人一起去请刘桔斋。

刘桔斋来诊了脉,没看别的地方,直接上了药,又开了一贴煎药。西门庆谢了他一匹杭州绢、一两银子。可吃了第一贴药,还是没动静。那天郑月儿送了一盒鸽子雏儿、一盒果饼顶皮酥,坐轿子来看西门庆。进门就磕头:“不知道爹不舒服,桂姐和银姐也不跟我说,来晚了,爹别见怪。” 西门庆说:“不晚,还麻烦你带东西来。” 爱月儿(郑月儿)看着西门庆:“爹瘦了这么多,每天吃点啥?” 月娘说:“能吃啥?今天早上就喝了点粥汤,刚太医来看过。” 爱月儿说:“娘,让姐把鸽子雏儿顿烂,我劝爹吃点粥。爹这么大身量,一家子都靠着你,可不能倒下。” 月娘说:“他心口堵得慌,吃不下去。” 爱月儿坐到炕边,哄着:“爹,就算不想吃,也得强吃点,人是铁饭是钢啊,不然身子更虚了。” 没多久,鸽子雏儿顿好了,小玉端来粥,还有十香甜酱瓜茄。爱月儿跪着,用盏儿托着粥,一口口喂西门庆。西门庆强打精神,只吃了半盏,夹了两箸鸽子雏儿就摇头不吃了。爱月儿说:“好歹吃了点,还是我劝管用吧?” 玉箫说:“可不是嘛,爹平时都不吃这么多。” 月娘留爱月儿吃了茶,晚上又管了饭,给了五钱银子,爱月儿才走,临走还磕头:“爹好好养着,我再来看你。”

到了晚上,西门庆吃了刘桔斋的第二贴药,浑身疼得叫了一夜。五更时分,下边肾囊胀破了,西门庆直接昏迷了,月娘等人慌得围着他守着。见吃药不管用,月娘一边让刘婆子在前院卷棚给西门庆 “点人灯挑神”(迷信做法),一边让小厮去周守备家问吴神仙在哪儿 —— 之前吴神仙给西门庆相面,说他今年有 “呕血流脓之灾,骨瘦形衰之病”。贲四说:“不用去周老爷家,吴神仙现在在门外土地庙前开卦肆,又行医又卖卦,请他很方便,还不计较报酬。” 月娘赶紧让琴童去请。

吴神仙来的时候,西门庆已经没了往日的威风,形容消瘦,病恹恹地躺着,还勒着手帕。先诊了脉,摇头说:“官人这是酒色过度,肾水枯竭,邪火聚在欲海,病入膏肓,没法治了。我有几句诗,你听着:醉饱行房恋女娥,精神血脉暗消磨。遗精溺血与白浊,灯尽油干肾水枯。当时只恨欢娱少,今日翻为疾病多。玉山自倒非人力,总是卢医怎奈何!” 月娘急了:“药治不好,那看他命运咋样?还有救没?” 吴神仙掐指算西门庆的八字:“属虎,丙寅年,戊申月,壬午日,丙辰时。今年戊戌,三十三岁,走癸亥运。虽说火土伤官,可今年戊土克壬水,正月又是戊寅月,三戊冲辰,哪扛得住?就算发了财,也难保寿命。有四句断语:命犯灾星必主低,身轻煞重有灾危。时日若逢真太岁,就是神仙也皱眉。” 月娘还不死心:“命不好,就没别的办法了?” 神仙说:“白虎当头,丧门坐命,神仙也解不了,太岁也推不动。天命已定,没法改。” 月娘只好拿了一匹布谢他,送他出门。

见求神问卜都没用,月娘彻底慌了,晚上在天井焚香,对天许愿:“要是儿夫好了,我就去泰安州顶上给娘娘进香挂袍三年。” 孟玉楼也许愿 “逢七拜斗”,只有潘金莲和李娇儿没许愿 —— 你看这俩人,平时受西门庆好处最多,关键时候却一点真心没有。

西门庆清醒的时候,觉得身体越来越沉,还老看见花子虚、武大郎在跟前站着,跟他 “讨债”,可他不敢跟别人说,只让人守着他。见月娘不在,他一把拉住潘金莲,满眼是泪:“我的冤家,我死后,你们姐妹好好守着我的灵,别散了,让人笑话。” 潘金莲也哭:“我的哥哥,就怕别人容不下我。” 西门庆说:“等他们来,我跟他们说。” 没一会儿,月娘进来,见俩人哭红了眼,就说:“我的哥哥,有啥话跟我说,咱夫妻一场。” 西门庆哽咽着说不出话,过了会儿才说:“我觉得自己不行了,有两句遗言跟你说:我死后,你要是生下一男半女,你们姐妹好好待着,一起过,别散了,让人笑话。” 又指着潘金莲:“六儿以前的事,你多担待点。” 月娘一听,眼泪立马掉下来,放声大哭。

西门庆又把陈敬济叫到跟前:“姐夫,我养儿靠儿,没儿靠婿,你就跟我亲儿子一样。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把我发送入土,好好帮着你娘儿们过日子,别让人笑话。” 又嘱咐:“我死后,段子铺五万银子本钱,乔亲家那边的本利都要回来,让傅伙计卖一宗交一宗,别开了。贲四的绒线铺,本银六千五百两,吴二舅的绸绒铺五千两,都把货卖了,把钱拿回来。李三的批文也别做了,让你应二叔拿给别人做。李三、黄四还欠五百两本钱、一百五十两利钱,要回来给我发丧。你就跟傅伙计守着家门这两个铺子。印子铺两万两,生药铺五千两,韩伙计、来保松江船上四千两,开河后你早点去接船,把货卖了,钱拿回来给你娘儿们当盘缠。刘学官欠我二百两,华主簿五十两,门外徐四铺里欠本利三百四十两,都有合同,赶紧去要。以后对门和狮子街的房子都卖了,你娘儿们顾不过来。” 说完,又哭了。陈敬济说:“爹放心,我都记住了。”

没多久,傅伙计、甘伙计、吴二舅、贲四、崔本都来看他,西门庆一一嘱咐,众人都劝:“你老人家宽心,没事的。” 来探望的人不少,见西门庆病得重,都叹气走了。

又过了两天,月娘还盼着西门庆能好,可天命难违,西门庆三十三岁,正月二十一日五更时分,“相火烧身”,还发起风来,声音跟 “牛吼” 似的,喘了半夜,到巳牌时分,就断气了 —— 真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西门庆一死,连棺材都没准备,吴月娘赶紧叫吴二舅、贲四来,打开箱子拿了四四锭元宝,让他们去买棺材板。刚打发走,月娘突然肚子疼,急着躺到床上,就昏过去了。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在那边屋里,七手八脚给西门庆戴唐巾、穿衣服,听见小玉说 “俺娘跌倒了”,玉楼、李娇儿赶紧来看看。月娘手按着肚子,大家才知道她 “要生了”。玉楼让李娇儿守着月娘,自己去叫小厮请蔡老娘(接生婆),李娇儿趁机拿了五锭元宝,往自己屋里跑,手里还拿了一叠纸,见了玉楼就说:“找不着草纸,我回房拿。” 玉楼没多想,只顾着守着月娘,拿杩子伺候,看月娘疼得越来越厉害。

蔡老娘来了没多久,月娘就生下一个儿子。这边刚把西门庆的 “装柳”(装殓)做好,他口内才没气,全家就放声大哭。蔡老娘收拾好孩儿,剪了脐带,煎了定心汤给月娘喝,扶她到暖炕上坐着。月娘给了蔡老娘三两银子,蔡老娘嫌少:“上次养哥儿赏了我多少,这次也得给多少,这还是大娘生的。” 月娘说:“现在没了当家的,将就着收了,洗三的时候再给你一两。” 蔡老娘还不满足:“再赏我一套衣服吧。” 月娘只好答应,蔡老娘这才拜谢走了。

月娘清醒后,看见箱子大开着,就骂玉箫:“贼臭肉,我昏了,你也昏了?箱子开着,人来人往的,不知道锁上?” 玉箫说:“我以为娘锁了。” 赶紧找锁锁上。玉楼见月娘多心,就走出房跟潘金莲说:“原来大姐姐这么样,刚死了汉子,头一天就防着人了。” 她哪知道,李娇儿早就偷了五锭元宝藏起来了。

吴二舅、贲四从尚推官家买了棺材板,让匠人做成椁,小厮把西门庆抬到大厅上停放好,又请了阴阳徐先生来 “批书”(推算丧葬吉日)。吴大舅也赶来了,和吴二舅、众伙计在前厅忙活着收灯卷画,给西门庆盖上纸被,摆上香灯几席,来安儿专门负责打磨棺材细节,一时间前厅乱得跟 “菜市场” 似的,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凄凉。

徐先生捏着罗盘看了西门庆的手,说:“正辰时断气,合家都不犯凶煞,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又问吴月娘:“三日大殓,我看二月十六破土,三十日出殡,前后四七多日子,刚好能把事情办周全。” 月娘点头应了,管待徐先生吃了饭送走,接着就差人四处报丧 —— 往何千户家送牌印,家里搭孝棚、披麻衣,忙得脚不沾地,这些琐碎事咱就不一一细说了。

到了三日,该请僧人念 “倒头经”,还得挑着纸钱往门外送。全家大小都披麻带孝,陈敬济穿着最重的孝服,拿着哭丧棒,在灵前还礼,哭得跟 “泪人” 似的。月娘刚生完孩子,还在暗房里歇着出不来;李娇儿和孟玉楼陪着来吊丧的女眷;潘金莲管着库房,收送来的祭桌;孙雪娥带着家里的媳妇、丫鬟在厨房忙活,给来吊丧的人准备茶饭。傅伙计和吴二舅管账,贲四管孝服、孝布的分发,来兴管厨房调度,吴大舅和甘伙计陪着男客,分工倒也明确。

蔡老娘来给孩子 “洗三”,月娘给了她一套绸绢衣裳,又补了一两银子,这才把她打发走。孩子起名叫 “孝哥儿”,按规矩送了些喜面给亲友邻居。街坊们都议论:“西门大官人刚断气,正头娘子就生了个儿子,还是同日同时,这事儿真是蹊跷,天下少见!”

咱再说说应伯爵,他听说西门庆没了,一路哭着来吊丧,进了门就扑到灵前,干嚎了好几声,那模样看着比谁都伤心。吴大舅、吴二舅正在卷棚里盯着人给西门庆画遗像,见伯爵来了,赶紧让坐。伯爵擦着眼泪说:“可伤着我了!做梦都没想到哥就这么走了!” 又要去拜见月娘,吴大舅赶紧拦着:“舍妹刚生了孩子,在暗房里出不来,你还不知道吧?哥没了,她当天就添了个娃儿。” 伯爵一听,眼睛都直了:“还有这等巧事儿?也好也好,哥总算有后了,这家当也有主儿了!”

后来陈敬济穿着重孝过来给伯爵磕头,伯爵拉着他的手说:“姐夫,你可别太难过。你爹没了,你娘儿们就跟‘没了主心骨’似的,家里凡事你得仔细着来。别自己拿主意,多问问你两位老舅,他们见识多。不是我说你,你年纪轻,办事还不老练,可得听劝。” 吴大舅在旁边听了,赶紧说:“二哥,你别这么说。我还有公事要忙,家里有他娘在呢。” 伯爵又说:“大舅,话可不能这么说!虽说有嫂子在,可外边的事她一个妇道人家咋懂?还是得你做主。自古‘没舅不生,没舅不长’,你是亲娘舅,比谁都亲,你不担着谁担着?” 又问:“发引的日子定了没?” 吴大舅说:“徐先生选了二月十六破土,三十日出殡,还得等四七多日子。”

没一会儿徐先生来了,主持 “入殓” 仪式,把西门庆的尸体装进棺材,用长命钉钉牢,又在棺材前题了 “名旌”,写着 “诰封武略将军西门公之柩”,才算把这桩大事办完。

那天何千户也来吊丧,在灵前拜了拜,吴大舅和应伯爵陪着吃茶。何千户问了发引的日子,又吩咐手下的排军:“原来跟着西门大人的那些人,一个都不许动,都在这儿伺候,等出了殡再回衙门当差。” 还派了两个节级盯着,说:“谁敢偷懒,就呈上来治罪!” 又对吴大舅说:“要是有外人欠西门大人银子不还,你尽管跟我说,我帮你追回来。” 吊完丧,何千户就回衙门了,还让人行文上报东京,说西门庆去世,要开缺(免除官职)。

话分两头,之前来爵、春鸿和李三去兖州察院给西门庆讨 “古器批文”,这时候才回来。他们到了兖州,宋御史说:“你们早来一步还好,昨天刚把批文派给各府买办了。” 后来见西门庆的信里封了十两金叶,又不好驳面子,就留下春鸿、来爵和李三,派快手把东平府的批文追回来,封好交给春鸿,还给了一两路费,这才让他们回来。来回走了十天,刚进清河县,就听见街上人说:“西门大官人没了,今天刚好三日,家里正念经呢!”

李三一听,立马起了坏心思,在路上就跟来爵、春鸿说:“咱把这批文藏起来,就说宋御史没给。咱都投到大街张二老爹那儿去,保准有好处。你们俩要是不去,我每人给十两银子,你们到家别吭声就行。” 来爵见钱眼开,立马答应了;春鸿却不肯,嘴里含糊着没说死。

到家一看,门首挑着纸钱,和尚在做道场,来吊丧的人挤得满满当当,李三趁机溜回家了。来爵和春鸿给吴大舅、陈敬济磕了头,陈敬济问:“批文讨回来没?李三咋没来?” 来爵支支吾吾不想说,春鸿却把宋御史的信和批文都拿出来,还把李三在路上给他们银子、让他们隐瞒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小的不敢忘恩负义,所以赶紧回来禀报。”

吴大舅一听,赶紧去后宅跟月娘说:“这个春鸿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李三这厮也太不是东西了,姐夫刚没几天,就敢这么坏良心!” 又对应伯爵说:“李智、黄四还欠着六百五十两本利银子,刚好何大人说能帮忙,咱写个状子呈到衙门,让他帮着追回来,给姐夫发丧。他们都是同僚,肯定会帮忙。”

伯爵一听就慌了,赶紧说:“老舅别冲动!等我跟他们说说。” 立马跑到李三家,把黄四也叫过来,跟他们说:“你俩这事办得也太糊涂了!先给小厮银子,这不是‘自投罗网’吗?现在人家要告到衙门,官官相护,你们俩哪斗得过?依我看,不如悄悄给吴大舅送二十两银子,就说兖州府的事办妥了,批文拿回来了。我听说他们家也不做这钱粮买卖了,批文刚好咱拿给张二官,一起合伙做。你们再凑二百两银子,备一张祭桌,一来祭奠大官人,二来把银子给他家,再立个欠据,以后有买卖了慢慢还。这样既不得罪人,还能落个人情,多好!” 黄四赶紧说:“二哥说得对,李三哥,你这事办得太急了!”

到了晚上,黄四就跟着伯爵给吴大舅送了二十两银子,陪着笑说:“讨批文的事,麻烦老舅多担待。” 吴大舅本来就听月娘说不做钱粮买卖了,又见了白花花的银子,哪有不答应的?收下银子,第二天就跟月娘说了。

后来李智、黄四备了一张祭桌,带着猪首三牲和二百两银子,来给西门庆祭奠。吴大舅跟月娘商量后,拿出旧文书,重新立了一张四百两的欠帖,饶了他们五十两,说剩下的等他们做买卖赚了钱再还,然后把批文交给伯爵,让他跟张二官合伙上纳钱粮去了。这真是 “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西门庆活着的时候,李三、黄四对他毕恭毕敬,他一死,就想着占便宜,要不是应伯爵从中周旋,指不定还得闹一场。

再说家里,西门庆入殓后,吊丧的人就没断过。乔亲家、周守备、荆统制这些官场朋友都来了,有的送祭礼,有的帮着料理后事。潘金莲每天穿着孝服,在灵前哭几声,可眼睛里却没多少眼泪,心里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 她知道西门庆一死,自己在这个家没了靠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可又舍不得离开,毕竟西门庆家的财富和地位,是她舍不得放弃的。

李娇儿更过分,自从偷了五锭元宝,就想着怎么早点离开这个家。每天应付着吊丧的人,心里却盘算着怎么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等出了殡就走。孟玉楼倒是还算尽心,陪着月娘,帮着处理家里的事,可也不敢多管,怕惹祸上身。孙雪娥还是老样子,在厨房忙前忙后,不敢多说话,生怕被人挑错。

吴月娘刚生完孩子,身体还没恢复,又要操心西门庆的后事,每天累得直不起腰。可看着怀里的孝哥儿,又觉得有了希望 —— 这孩子是西门庆的遗腹子,是西门家的根,有他在,自己在这个家就有了依靠。每天除了处理后事,就是抱着孝哥儿,盼着他能平平安安长大。

陈敬济倒是没辜负西门庆的嘱托,每天忙着接待客人、登记祭礼,还时不时去库房看看,生怕出什么差错。可他毕竟年轻,有时候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还是得问吴大舅和傅伙计,好在有他们帮忙,家里的事也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出殡的日子越来越近。家里的孝棚搭得越来越大,来吊丧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官场的朋友,有生意上的伙伴,还有街坊邻居。和尚、道士轮流念经做法事,每天敲锣打鼓,声音能传到几条街外,可这热闹的背后,是西门家走向衰败的开始 —— 西门庆一死,没了顶梁柱,家里的矛盾很快就会爆发,那些隐藏的问题,也会慢慢暴露出来。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到这里,《金瓶梅》第七十九回的故事就基本说完了。西门庆一生贪财好色,靠着钻营和手段发家致富,可最终却因为过度纵欲丢了性命,真是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他死后,吴月娘生下孝哥儿,看似给西门家留了希望,可家里的人却各怀心思,李娇儿偷钱想走,潘金莲盘算后路,应伯爵、李三等人更是见风使舵,西门家的好日子,显然已经到头了。要是你好奇后续西门家会发生什么,比如潘金莲最终的结局、孝哥儿的成长,还有李娇儿是否能顺利离开,咱们可以接着往下聊,你最想先知道哪个角色的后续故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