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80章 潘金莲售色赴东床 李娇儿盗财归丽院

咱们先看这回开头的诗,“倚醉无端寻旧约,却因惆怅转难胜”,读着挺伤感,但你再往下看就知道,这诗跟后面这群人的操作比起来,简直是 “文不对题”—— 西门庆刚咽气没几天,他那些 “好兄弟”“美妾”“老相好” 就忙得脚不沾地,比赶大集还热闹,只不过有人忙着捞好处,有人忙着寻快活,还有人忙着卷铺盖跑路。

话说西门庆死了,到了 “首七” 这天,报国寺来了十六个和尚做水陆法事。这时候,应伯爵 —— 也就是西门庆生前最 “铁” 的那帮狐朋狗友里的头头,找来了谢希大、花子繇、祝实念、孙天化、常峙节、白赉光,一共七个人,凑在一块儿开会。应伯爵先开腔,那话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大官人这就没了,眼瞅着就一七了。咱们跟他相交一场,当年吃他的、用他的、使他的、借他的,哪样没沾过光?现在他走了,咱们要是假装不知道,那也太不地道了 —— 就算洒把土,也得眯眯后人的眼睛不是?不然他到了阎王爷跟前,都得埋怨咱们。我琢磨着,咱们每人出一钱银子,七人凑七钱,办一桌祭礼,买幅轴子,再求水秀才写篇祭文,抬过去给他灵前祭奠祭奠。到时候少不得还能讨条孝绢,这买卖不亏,你们说咋样?”

你猜这帮人咋说?异口同声 “哥说得对”,一个个掏钱比谁都快 —— 不是因为多念旧,是觉得这 “一钱银子换孝绢” 的买卖划算。应伯爵收了钱,备好祭物、买了轴子,就去求水秀才写祭文。这水秀才眼明心亮,早就知道应伯爵这群人是西门庆身边的 “小人之朋”,没一个真心实意,所以写祭文的时候,明着是悼念,暗里全是讽刺。

等祭礼抬到西门庆灵前,陈敬济穿着孝服在旁边还礼。应伯爵带头,一群人上香,这群人粗鄙得很,哪能看出祭文里的门道?浇了奠酒就开始念祝文,那文里写的 “生前梗直,秉性坚刚;软的不怕,硬的不降”,听着像夸人,可后面 “锦裆队中居住,齐腰库里收藏”“受恩小子,常在胯下随帮”,明摆着是揭他们当年围着西门庆摇尾乞怜的老底,这群人还听得津津有味,也是没谁了。祭完之后,陈敬济请他们去卷棚里吃了顿好的,这伙人酒足饭饱才走,至于心里有没有真的难过,估计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这边刚送走完 “假兄弟”,那边妓院的人就来了。李家虔婆 —— 就是李桂卿、李桂姐的妈,听说西门庆死了,立马盘算开了,备了张祭桌,让李桂卿、李桂姐坐着轿子来吊唁。吴月娘正伤心呢,没出来见,就让李娇儿、孟玉楼在上房招待。这姐妹俩一见到李娇儿,就悄悄跟她说:“俺妈说了,人都死了,你咱院子里出来的,还守什么贞节?自古道‘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你手里有啥值钱东西,赶紧让李铭悄悄捎回家去,留着防后。你可别傻了!常言道‘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不管过多久,你早晚得离开这儿。” 李娇儿听了,心里把这话记得死死的,也开始盘算自己的小九九。

没过多久,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也来了,穿得素里素气,坐着轿子来给西门庆烧纸。她在灵前摆好祭物,站了半天,愣是没人出来陪。为啥?因为西门庆一死,首七的时候就把王经打发走了,其他小厮见是王六儿来,都不敢进去通报。只有来安儿不知情,跑到吴月娘房里说:“韩大婶来给爹上纸,在前边站了一天了,大舅让我来跟娘说。”

吴月娘本来就因为韩道国卷走西门庆钱财的事气不打一处来,一听这话,立马炸了:“你这该死的奴才,还不赶紧滚!什么韩大婶、(毛必)大婶,这贼狗攮的养汉淫妇,把人家弄得家败人亡、父南子北、夫逃妻散,还有脸来上纸!” 一顿骂得来安儿摸不着头脑,回到灵前,吴大舅问他跟后面说了没,来安儿噘着嘴不说话,问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娘把我骂出来了。”

吴大舅赶紧进去劝:“姐姐,你可不能这么说!自古以来,人再不好,礼数不能少。她男人当初领着咱们那么多本钱做事,你这么待人,传出去人家该说你不懂事了。好名声难得,别这样。你要是不想出去,让二姐姐、三姐姐好好招待她,送她走也行,别让人挑理。” 吴月娘听她哥这么说,才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孟玉楼出来还了礼,陪王六儿在灵前坐了坐,就喝了一盅茶,王六儿也觉得没脸待,赶紧告辞走了。这可真是 “谁人汲得西江水,难免今朝一面羞”,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李桂卿、李桂姐、吴银儿还在上房坐着呢,听见吴月娘骂王六儿 “淫妇”,心里也犯嘀咕 —— 毕竟她们也是院子里出来的,这不是 “砍一株损百枝” 嘛,坐不住了,没到日落就想走。吴月娘再三留她们:“晚上伙计们要伴宿,你们看完提偶戏,明天再走呗。” 劝了半天,桂姐、银姐留下了,只让桂卿先回去了。

到了晚上,和尚们散了,来了不少街坊、伙计、主管,还有乔大户、吴大舅、吴二舅、沈姨父,连应伯爵、谢希大、常峙节也来了,一共二十多个人。叫了一伙偶戏班子,在大卷棚里摆了酒席伴宿,演的是《孙荣、孙华杀狗劝夫》。女眷们都在灵旁的厅里,围着帏屏、放下帘子,摆上桌子朝外看。李铭、吴惠在这儿伺候,晚上也没回家。没多久,人都到齐了,祭完之后,卷棚里点上蜡烛,大家入席坐下,鼓乐一响,戏就开演了,一直演到三更天才结束。

这时候,陈敬济和潘金莲的好戏开场了。自从西门庆死了,陈敬济就没一天不跟潘金莲眉来眼去的 —— 要么在灵前偷偷使眼色,要么在帐子后面调笑。这天趁着人散乱糟糟的,女眷们都往后边去了,小厮们忙着收拾东西,潘金莲瞅准机会,捏了陈敬济一把,低声说:“我儿,你娘今天就成全你。趁大姐在后边,咱们去你屋里。” 陈敬济听了,高兴得跟捡了宝似的,立马先去屋里开门。潘金莲在黑影里溜进他房里,也不说话,直接解开裤子躺在炕上,俩人就这么厮混在了一起。这可真是 “色胆如天怕甚事,鸳帏**百年情”,西门庆的灵堂还在旁边,他们倒好,一点顾忌都没有。

第二天,陈敬济尝着甜头了,早上就跑到潘金莲房门口。潘金莲还在被窝里没起,陈敬济从窗眼里往里看,见她裹着红被子,脸蛋红扑扑的,就喊:“好管库房的,这都啥时候了还不起?今天乔亲家要来上祭,大娘吩咐把昨天李三、黄四家送的祭桌收进来,你赶紧起来,把钥匙给我。” 潘金莲赶紧让春梅把钥匙给陈敬济,陈敬济让春梅先去楼上开门,自己还跟潘金莲从窗眼里递舌头亲了半天,腻歪得不行。

没多久,春梅开了门,陈敬济去前边安排搬祭桌。乔大户家的祭礼摆好后,乔大户娘子带着不少亲戚来灵前祭奠,祭完之后,吴大舅、吴二舅、甘伙计陪着他们去卷棚里吃饭,李铭、吴惠在旁边弹唱。这天郑爱月儿家也来上纸吊孝,吴月娘让孟玉楼给了她孝裙束腰,让她跟女眷们一起在后头坐。郑爱月儿看见李桂姐、吴银姐在这儿,还埋怨她们:“我要是知道爹没了,能不来吗?你们这俩好人,都不跟我说一声!” 又看见吴月娘生了孩子,就说:“娘也是一喜一忧,可惜爹走得太早了,不过您有了小少爷,也不用愁了。” 吴月娘留她坐到晚上,郑爱月儿才走。

到了二月初三,西门庆 “二七”,玉皇庙的吴道官带了十六个道士来家里念经做法事。这天衙门里的何千户牵头,约了刘、薛两个内相,还有周守备、荆都统、张团练、云指挥等几个武官,一起过来上坛祭奠。吴月娘请了乔大户、吴大舅、应伯爵来陪客,李铭、吴惠弹唱,在卷棚里招待,这些就不多说了。晚上念经送亡的时候,吴月娘吩咐把李瓶儿的灵床连带着画像一起抬出去烧了,箱子柜子都搬到上房堆放,**如意儿和迎春留在后边伺候,把绣春拨给李娇儿房里用,还把李瓶儿原来住的房门锁了起来。这可真是 “画栋雕梁犹未干,堂前不见痴心客”,李瓶儿生前再受宠,死后也不过是一把火烧了的结局。

这段时间,李铭天天借着在孝堂帮忙的名义,偷偷帮李娇儿把东西掖回家,还经常两三夜不回去,就瞒着吴月娘一个人。吴二舅本来就跟李娇儿有私情,其他人就算知道了,也没人敢说。到了初九,西门庆 “三七”,念完经后,吴月娘从暗房里出来,“四七” 就没再念经。十二号,陈敬济去给西门庆破土回来,二十号早上就发丧了。送葬的冥器纸扎不少,但来送殡的人,比当初李瓶儿下葬的时候少多了。

棺材出门的时候,请了报恩寺的朗僧官来起棺,朗僧官坐在轿上,捧着法器念了几句偈语,念完之后,陈敬济摔破纸盆,棺材就抬走了。全家大小穿着孝服哭哭啼啼,吴月娘坐魂轿,其他女眷坐着轿子跟在棺材后面,一直送到南门外五里原的祖坟安葬。陈敬济准备了一匹布,请云指挥点了神主,阴阳先生徐先生主持下葬,大家掩上土之后,在坟头摆了祭桌,可来祭拜的也没几家,就吴大舅、乔大户、何千户、沈姨夫、韩姨夫和几个伙计,一共五六处。吴道官留下十二个道童把灵位迎回来,放在上房明间正厅,阴阳先生洒扫干净后,送亲戚们出门,吴月娘他们留下来守孝。等暖完墓回来,衙门里的排军节级也都告辞回衙门了。

西门庆 “五七” 的时候,吴月娘请了薛姑子、王姑子、大师父和十二个尼姑来家里诵经,超度西门庆。吴大妗子和吴舜臣媳妇也来家里陪着。可就在出殡那天,李桂卿和李桂姐在坟头又跟李娇儿嘀咕:“妈说了,你要是手里没什么值钱东西,就别在这儿耗着了。你又没儿女,守着有啥用?教你闹一场,赶紧离开这儿。昨天应二哥说,大街上的张二官府准备拿五百两银子娶你做二房,让你当家理事,这可是个好机会。你在这儿守到死也没盼头,咱们院里出来的人,本来就是弃旧迎新、趋炎附势,可别错过了好时候。” 李娇儿把这话记在心里,就等着找机会脱身。

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潘金莲跟孙雪娥说,出殡那天在坟上看见李娇儿和吴二舅在花园小房里说话;春梅也在孝堂里亲眼看见李娇儿在帐子后面给了李铭一包东西,李铭塞在腰里带回家了。这话传到吴月娘耳朵里,吴月娘立马把吴二舅骂了一顿,赶他去铺子里做生意,不许再进后宅,还吩咐门上的平安,不许李铭再进门。

李娇儿本来就想走,这下被人抓了把柄,索性破罐子破摔,心里正憋着气呢。有一天,吴月娘在上房跟大妗子喝茶,请了孟玉楼,没请李娇儿,李娇儿立马就恼了,跑到上房跟吴月娘大吵大闹,拍着西门庆的灵床又哭又喊,到了半夜三更,还在房里闹着要上吊。丫头赶紧报告吴月娘,吴月娘慌了,跟大妗子商量,只好把李家虔婆请来,想打发李娇儿回妓院。

虔婆一来就狮子大开口:“我家姑娘在你这儿忍气吞声、当牛做马,哪能这么容易就走?得给几十两遮羞钱!” 吴大舅是当官的,也不敢做主,双方讨价还价半天,最后吴月娘只好把李娇儿房里的衣服、首饰、箱子、床帐、家具全给了她,让她走,但元宵、绣春两个丫头不给。李娇儿非要这两个丫头,吴月娘说:“你这是想买良为娼,没门!” 虔婆一听这话,立马怂了,赶紧赔笑脸,拉着李娇儿坐轿子走了。

要说这院里的妓女,本来就是靠卖俏为生,把脂粉当饭碗,早上跟这个风流,晚上跟那个厮混,前门进老头,后门接小伙,见钱眼开、弃旧迎新是她们的本性。就算你对她再好,花再多心思,也拴不住她的心。要么活着的时候偷偷摸摸,要么人死了就闹着要走,早晚还得回老本行。这可真是 “蛇入筒中曲性在,鸟出笼轻便飞腾”,一点不假。

吴月娘打发走李娇儿,自己大哭了一场,众人都在旁边劝。潘金莲还在旁边煽风点火:“姐姐,别愁了。常言道‘娶淫妇,养海青,食水不到想海东’,这都是她当初自己选的路,现在让姐姐你生气,不值当。”

家里正乱着呢,平安突然来报:“巡盐蔡老爹来了,在厅上坐着呢,我说家老爹没了,他问没了多久,我说是正月二十一日病故,现在过了五七了。他问有没有灵位,我说有,在后头供养着,他想来灵前拜拜,我来跟娘说。” 吴月娘吩咐:“让你姐夫出去见他。” 陈敬济赶紧穿上孝服出去拜见蔡御史。过了一会儿,后面收拾好了,请蔡御史进来给西门庆灵前参拜,吴月娘穿着重孝出来回礼,一句话也没说,蔡御史就让她回房了,又跟陈敬济说:“我以前在你家叨扰过,现在任期满了要回京城,本来是来道谢的,没想到大官人已经故去了。” 又问:“大官人是得了什么病?” 陈敬济说:“是痰火病。” 蔡御史叹道:“可惜了,可惜了。” 说着就让家人拿出两匹杭州绢、一双绒袜、四尾白鲞、四罐蜜饯,说:“这点东西,就当奠仪了。” 又拿出一封五十两的银子,“这是我以前借过老先生的钱,现在攒了些俸禄,拿来还了,也算全了咱们的交情。” 让平安把东西送进房里,陈敬济推辞说:“老爹太客气了。” 吴月娘让请蔡御史去前厅坐,蔡御史说:“不用了,给我杯茶就行。” 喝了杯茶,蔡御史就起身走了。

吴月娘拿着这五十两银子,心里又高兴又难受 —— 高兴的是得了笔银子,难受的是想起西门庆在的时候,像蔡御史这样的官员来家里,哪会这么快就走?肯定得留下来喝酒,不知道要闹到多晚。现在西门庆没了,就算有家产,也没人能撑起场面,连个陪客的人都没有,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再说李娇儿回到家,应伯爵很快就知道了,立马跑去告诉张二官,还拿了五两银子去李家,跟李娇儿歇了一夜。这张二官比西门庆小一岁,属兔的,三十二岁,李娇儿其实已经三十四岁了,虔婆跟应伯爵都瞒着,说李娇儿二十八岁。张二官花了三百两银子,把李娇儿娶回家做了二房。祝实念、孙寡嘴还是领着王三官,经常去李家跟李桂姐来往,这些就不多说了。

应伯爵、李三、黄四借了徐内相五千两银子,张二官也出了五千两,一起做东平府古器的生意,天天骑着好马、穿着绸缎,在妓院里晃悠儿晃儿,活脱脱一副 “暴发户” 做派,跟当初西门庆鼎盛时的派头有得一拼,只不过少了几分西门庆的 “江湖气”,多了些 “暴发户” 的刻意张扬。

应伯爵这时候早把西门庆的 “兄弟情” 抛到九霄云外了,天天围着张二官转,跟个 “跟屁虫” 似的,张二官指哪儿他打哪儿,比伺候西门庆的时候还殷勤。为啥?还不是看中了张二官手里的银子,想从他那儿捞点好处。以前西门庆在的时候,他还能借着 “兄弟” 的名头蹭吃蹭喝,现在西门庆没了,他不得赶紧找个新靠山?张二官就是他眼里的 “新财神爷”,可不得好好巴结。

有一天,张二官跟应伯爵闲聊,说起西门庆家的事,张二官突然问:“听说西门庆家还有个第五房娘子,叫潘金莲,长得特别标致?” 应伯爵一听,立马来了精神,眼睛都亮了,赶紧凑上前说:“我的爷,您可真是问对人了!这潘金莲啊,那长得叫一个绝,跟画儿里走出来的似的,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没她不会的;拆牌道字、双陆象棋,也玩得溜得很;还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琵琶,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比那些唱曲儿的还会来事,比她们还‘乔’(时髦、会打扮)呢!”

应伯爵唾沫横飞地说着,把潘金莲夸得天花乱坠,就差没说她是 “仙女下凡” 了。张二官本来就对潘金莲有点兴趣,被应伯爵这么一忽悠,心里更是 “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就把潘金莲娶回家,忙问:“莫非这潘金莲就是当初卖炊饼的武大郎的老婆?” 应伯爵一拍大腿:“爷,您记性真好!就是她!当初西门庆为了娶她,可是费了老大的劲,跟武大郎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武大郎还没了,这事儿您当初可能也听说过。现在西门庆死了,不知道这潘金莲有没有改嫁的心思。”

张二官一听,心里更痒痒了,连忙说:“那你赶紧帮我打听打听,要是她有改嫁的意思,你赶紧告诉我,我好准备准备,把她娶过来。” 应伯爵连忙点头哈腰:“爷,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在西门庆家有个熟人,叫由来爵儿,是他家的仆人,我跟他打个招呼,让他帮着留意。只要潘金莲有一点想嫁人的风声,我立马就来告诉您!”

接着,应伯爵又开始给张二官 “画大饼”:“爷,您想啊,您现在有钱有势,要是能把潘金莲这么个又漂亮又有才的女人娶回家,那多有面子!当初西门庆那么牛,也就娶了她这么个宝贝。这女人啊,也是看人的,您现在比西门庆当初还有势头,她肯定愿意跟您。到时候您抱着美人,享受荣华富贵,那日子,啧啧,想想都让人羡慕!我到时候再帮您在中间说和说和,用个几百两银子,保准能把她娶过来,让您舒舒服服地受用!”

张二官被应伯爵说得心花怒放,当下就拍板:“好!那就辛苦你了,只要能把潘金莲娶过来,好处少不了你的!” 应伯爵连忙道谢,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又能从张二官这儿捞一笔好处了,哪里还顾得上西门庆生前对他的好。

各位看官,你们说说,这应伯爵是不是个十足的 “势利小人”?当初西门庆活着的时候,跟他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天天吃西门庆的、喝西门庆的、用西门庆的,西门庆也没少帮他,把他当亲兄弟看待。可西门庆刚死没多久,尸骨未寒,他就忙着投靠新主子,还帮着新主子算计西门庆的老婆,把西门庆家的事儿一股脑儿地告诉张二官,一点情面都不留。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啊!

咱们再说说潘金莲这边,自从跟陈敬济厮混在一起后,更是没了顾忌。西门庆的灵堂还在家里摆着,她却天天跟陈敬济眉来眼去、偷偷摸摸,一点悲伤的样子都没有。有时候,趁着吴月娘不注意,两人还会在院子里偏僻的地方偷偷约会,说说悄悄话,腻歪半天。春梅看在眼里,也不阻拦,反而还帮着他们打掩护,只要有人过来,就赶紧给他们通风报信。

有一次,孙雪娥撞见潘金莲和陈敬济在花园里偷偷拉拉扯扯,心里很不舒服,就跟吴月娘说了。可吴月娘那时候正忙着处理家里的各种事情,一会儿要应付来吊唁的人,一会儿要安排西门庆的后事,一会儿还要管着家里的仆人,根本没心思管潘金莲的这些破事,只是随便说了潘金莲几句,让她注意点分寸,就没再追究。潘金莲见吴月娘没怎么管,更是肆无忌惮了,跟陈敬济的来往越来越频繁。

再说吴月娘,自从西门庆死了以后,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既要打理家里的产业,又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还要应付各种人情往来,忙得焦头烂额。有时候,看着空荡荡的家,想着西门庆生前的样子,她也会偷偷掉眼泪,心里满是委屈和无奈。可哭归哭,日子还得过,她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希望能把这个家撑起来,给儿子留一份家业。

有一天,吴月娘正在上房里算账,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她让丫头出去看看怎么回事,丫头回来报告说,是家里的几个仆人因为分东西闹了起来。原来,西门庆死了以后,家里的一些仆人见没人管了,就开始惦记家里的东西,想趁着混乱多分点好处,结果因为分不均,就吵了起来。吴月娘听了,气得不行,立马让人把那几个仆人叫到跟前,狠狠骂了一顿,还罚了他们的工钱,这才把事情平息下去。

经过这件事,吴月娘也意识到,西门庆死了以后,家里的人越来越难管了,很多人都在暗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稍有不慎,家里就会出乱子。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把家里的事情管好,不能让西门庆辛苦打拼下来的家业毁在自己手里。

这边吴月娘忙着管家,那边应伯爵还在为张二官打听潘金莲的消息。他找到了来爵儿,给了来爵儿一些银子,让来爵儿帮着留意潘金莲的动静,只要有任何关于潘金莲想改嫁的消息,就立马告诉他。来爵儿拿了应伯爵的银子,自然是满口答应,天天在西门庆家留意潘金莲的一举一动,一有消息就赶紧告诉应伯爵。

时间一天天过去,西门庆的五七也过了,家里的事情渐渐平息了下来。可潘金莲和陈敬济的来往还是那么频繁,一点都没有收敛的意思。吴月娘虽然偶尔也会听说一些他们的闲言碎语,但因为忙着其他事情,也没精力去管。而张二官呢,还在天天盼着应伯爵带来潘金莲的好消息,心里对潘金莲的惦记越来越深。

应伯爵见张二官这么着急,也加快了打听的速度。他时不时地就找来来爵儿,问有没有潘金莲的消息。来爵儿每次都说,潘金莲现在跟陈敬济走得很近,没听说有想改嫁的意思。应伯爵听了,心里也有些着急,怕张二官等得不耐烦,自己的好处就没了。于是,他又想了个主意,决定亲自去西门庆家附近转转,看看能不能打探到一些更准确的消息。

有一天,应伯爵打扮成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样子,来到了西门庆家附近的一条街上。他在街边的一个茶馆里坐了下来,点了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留意着西门庆家的动静。没过多久,他看见陈敬济从西门庆家里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包裹,看样子是要出去办事。应伯爵赶紧低下头,假装没看见陈敬济,生怕被陈敬济认出来。

陈敬济没注意到茶馆里的应伯爵,径直走了。应伯爵见陈敬济走了,心里琢磨着,陈敬济现在跟潘金莲走得这么近,说不定潘金莲真的不想改嫁了。可他又转念一想,张二官那边还等着消息呢,自己不能就这么放弃。于是,他又想,不行,我得想个办法,挑拨一下潘金莲和陈敬济的关系,让潘金莲觉得跟着陈敬济没前途,这样她才会有改嫁的心思,张二官才有机会。

想到这里,应伯爵心里有了一个主意。他决定去找陈敬济,假装是关心陈敬济,跟陈敬济说一些话,故意让陈敬济觉得潘金莲不是真心对他,让陈敬济对潘金莲产生怀疑。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潘金莲说不定就会觉得跟着陈敬济没希望,从而产生改嫁的想法。

于是,应伯爵付了茶钱,起身去找陈敬济。他知道陈敬济平时喜欢去一些赌场和妓院,就朝着那些地方走去。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在一家赌场里找到了陈敬济。陈敬济正坐在赌桌前赌钱,面前已经输了不少银子,脸色不太好看。

应伯爵走上前,假装很惊讶地说:“哎呀,敬济贤侄,你怎么在这儿赌钱啊?你爹刚没没多久,你怎么还有心思来这种地方?而且,你家里现在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你怎么还把银子往这儿扔啊?”

陈敬济见是应伯爵,心里有些不高兴,因为他知道应伯爵是个势利小人,现在西门庆死了,应伯爵肯定是投靠了别人。但毕竟以前也算是熟人,陈敬济也不好赶他走,只是淡淡地说:“应二叔,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知道,不劳您费心。”

应伯爵听了,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贤侄,我这不是关心你嘛!你想想,你现在跟潘金莲走得那么近,可潘金莲是什么人啊?她以前可是武大郎的老婆,后来又跟了你爹,现在你爹没了,她又跟你在一起。你觉得她是真心对你吗?她说不定就是看中了你家里还有点家产,等把你家里的家产骗光了,她就会离开你了。”

陈敬济听了应伯爵的话,心里顿时有些不舒服。他虽然跟潘金莲在一起很开心,但也知道潘金莲不是个省油的灯,应伯爵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皱着眉头说:“应二叔,您别胡说八道,六娘不是那样的人。”

应伯爵见陈敬济有些动摇,继续说:“贤侄,我可不是胡说八道。你想想,你现在有什么?你爹没了,家里的产业都在你娘吴月娘手里,你手里也没多少银子。潘金莲跟着你,能有什么好处?她以前跟着你爹,过惯了好日子,现在跟着你,能甘心吗?说不定哪天,她就会找个有钱有势的人,把你甩了。”

陈敬济被应伯爵说得心里越来越乱,赌钱的心思也没了。他站起身,对应伯爵说:“应二叔,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会好好想想的。我还有事,先走了。” 说完,就转身离开了赌场。

应伯爵看着陈敬济的背影,心里暗暗得意,心想:“哼,陈敬济这小子,还是太年轻,几句话就被我说动了。只要他跟潘金莲之间产生了矛盾,我的机会就来了。”

陈敬济从赌场出来后,心里一直想着应伯爵的话。他越想越觉得应伯爵说得有道理,开始怀疑潘金莲是不是真的真心对自己。他回到家里,看到潘金莲正在房里梳妆打扮,心里更是不舒服,没跟潘金莲说话,就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里,关上了房门。

潘金莲见陈敬济回来后脸色不好,还不理自己,心里很纳闷,就去敲陈敬济的房门。陈敬济在房里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你别来烦我。” 潘金莲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但也没多说什么,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里。

从那以后,陈敬济和潘金莲之间就产生了隔阂,两人的来往渐渐少了。潘金莲不知道陈敬济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心里又生气又委屈。而应伯爵呢,见自己的计谋得逞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跑去告诉张二官,说潘金莲和陈敬济之间产生了矛盾,潘金莲现在可能有改嫁的心思了。

张二官听了,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让应伯爵继续打听,一有确切消息就告诉他,他好准备娶潘金莲。应伯爵满口答应,心里想着,这次自己肯定能从张二官这儿捞到不少好处。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咱们第八十回的故事就差不多完整呈现了。西门庆一死,他身边的人可真是各显神通啊!应伯爵的势利忘恩、李娇儿的卷财跑路、潘金莲的放纵不羁、吴月娘的艰难支撑,还有张二官的觊觎,每个人都在这场 “死后风波” 里上演着自己的戏码。这一回把人性的复杂、世态的炎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不少伏笔。不知道接下来潘金莲会不会真的改嫁张二官?吴月娘能不能守住西门庆的家业?应伯爵还会耍出什么花样?这些疑问,都等着咱们在后续的章节里一一探寻。要是你还想继续听我解读《金瓶梅》的其他回目,或者对这一回的人物、情节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都可以跟我说,咱们一起聊聊这部经典名着里的那些人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