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是,蒙恬拿到了完整的参与者名单,以及他们在朝会上发难的具体流程——
何时起身、何人领头、喊什么口号,甚至王离已暗中调动京城戍卫部队以备接应的动向,都被他一一掌握。
时机成熟,收网时刻已至。蒙恬在最后一次情报传递中,将逼宫计划的所有细节全盘告知扶苏与赵高。
二人震惊之余,迅速制定了“请君入瓮”的反击计划:
1. 明松暗紧:朝会照常筹备,不露出丝毫破绽;
2. 控制核心:蒙恬在大朝前夜,以商议细节为名,扣押王离等核心头目;
3. 精准打击:朝会当日,对方发难前,扶苏下令,按名单当场抓捕所有参与者;
4. 分化瓦解:对态度摇摆者从轻发落,重点惩处首恶,避免军方动荡;
5. 舆论造势:提前公布王离等人劫掠贡品、密谋逼宫的罪证,占据道义高地。
大朝前夜,蒙恬派人送帖:“明日逼宫事关重大,需与将军最后敲定细节,恳请移驾大将军府一叙。”
王离不疑有他,带着两名核心头目欣然前往。
酒过三巡,蒙恬突然将酒杯重重掷在地上。
早已埋伏好的甲士一拥而入,瞬间将三人按倒在地。王离挣扎着怒吼:
“蒙恬!你竟敢出卖我们!”
蒙恬缓缓站起身,褪去了数月来的伪装,眼神冰冷如铁:“王离,我蒙氏世代忠秦,从未背叛。背叛大秦、背叛陛下的,是你们这些乱臣贼子!”
次日大朝,不知情的参与者们按计划发难。
一名宗室率先出列,高声怒斥:“赵高奸佞,新政祸国,恳请陛下罢黜赵高,归政太上皇!”
话音刚落,其余人纷纷附和,朝堂瞬间一片混乱。
扶苏猛地一拍龙椅,冷冷打断:“尔等阴谋作乱,还敢在此叫嚣!”
他将蒙恬提供的名单和密信副本掷于殿前,“劫掠官服、密谋逼宫,罪证确凿,还有何话可说?”
早已待命的宫廷侍卫和蒙恬的嫡系部队立刻冲入殿中,按名单抓人。
他们那些打算逼宫的将领正在集结造反队伍,被赶去的蒙毅制服。
“等着吧你赵高,抓住我没用,我不怕死,蛊惑陛下,你迟早下去陪我……”
蒙毅传信来,内侍上乘扶苏。
“陛下,谋逆者已经伏诛,其他军士已经控制起来。”
“念,让这满朝文武听听。”
扶苏声音雄浑。
身旁的涓人开始大声念着蒙毅的信。
朝野震惊。
淳于越愤怒的骂道:“这种畜牲,不知报君上之恩,竟敢做此等之事,恳求陛下诛杀此僚。”
儒家和法家齐声附和:
“请陛下诛杀。”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官员武将,此刻面如死灰,有的瘫软在地,有的哭嚎求饶。
整个朝堂被雷霆般的手段掌控,秩序瞬间恢复。
这场“请君入瓮”,以王离集团彻底覆灭告终。
首恶被下狱严办,牵连者按情节惩处。
经此一役,扶苏的权威空前巩固,赵高的地位愈发稳固,而蒙恬则以忠勇与智谋,赢得了皇帝更深的信赖。
大秦的“文治”时代,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内部清洗后,终于得以稳步推进。
只是深宫中,暂居丞相府的太上皇嬴政正与刘季玩着斗鸡。
“诶诶诶,大将军去那里,南边,北边。”
“唉,这都能输,我这大将军竟比不过你那草莽出身的英雄。”
“陛下言重了,胜负乃兵家常事”
“我要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会不会暴起给我两刀”
正说着,刘邦的仆从禀报,看了眼始皇帝。
“说吧。”
“今日朝会,王离等一干武将伏法………”
“哦,刘季眼线倒是广?”
刘季紧张起来。
“何不如此呀?”
嬴政走过来拍拍刘季。
得知这一切后,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无人能懂的复杂情绪。
如何处置这群昔日功臣、今日叛臣,成了文治皇帝扶苏亟待决断的难题。
朝堂之上,严惩之声此起彼伏,尤以长期被武将集团压制的文官,
及新政的既得利益者最为踊跃,皆言当以重刑儆效尤。
扶苏在偏殿召见赵高时,案上已堆起厚厚一叠罪证卷宗。
他指尖轻叩纸页,语气沉得像压了铅:
“丞相,王离等人罪证确凿,依律当诛。
可此事牵涉太广,其中不乏昔日为国征战的宿将。处置稍偏,便可能动摇军心。
朕思来想去,此事交予你全权处置,最为妥当。”
这份信任重逾千斤,赵高心中明镜似的——扶苏是要借他之手平衡各方:
既要维护律法威严,又要保全军队士气,更要借此时机牢牢巩固皇权。他俯身接旨,声音平稳无波:
“老臣,领旨。”
赵高在拟定处置方案时,蒙恬来了。
他卸下了常年披身的甲胄,身着素色常服,眉宇间拧着一团化不开的郁结,连平日里挺拔的脊背都微微佝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