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一月,深市的阳光带着南国特有的明澈,透过正则体育搏击馆高耸的玻璃穹顶,在光洁的木地板上投下大片大片暖金色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汗水以及橡胶地垫混合的独特气味,偌大的场馆内人声鼎沸,充满了临开拍前的忙碌与躁动。正中那座标准尺寸的拳台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红色的围绳绷得紧紧的,四周的角柱上包裹着厚厚的护垫。巨大的电子记分牌已经亮起,闪烁着本场“M2赛季大学生搏击竞技冠亚军决赛”的对阵信息——“方宇 VS 何小枫”,红色的LED字符格外醒目。观众席上坐满了充当背景板的群演,他们按照副导演的要求,适时地爆发出阵阵欢呼、加油声,提前为这场“巅峰对决”预热着气氛。连台上那位扮演裁判的演员,身上的黑白条纹制服都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神情严肃,已然进入了状态。
徐梓瑜安静地站在拳台一侧的角落里,身上穿着属于角色“方宇”的白色专业搏击服——短款无袖上衣和修身长裤,面料透气而有弹性。她的指尖下意识地、隔着薄薄的搏击服上衣,轻轻按压了一下运动内衣内侧。那里,她按照医生之前的叮嘱,特意多加了两层柔软的薄棉垫。这小小的细节,是为了在待会儿可能发生的激烈对抗、翻滚倒地时,能更好地缓冲冲击力,减少高强度动作对胸部的摩擦和压迫。这不仅是出于替身演员对身体的常规保护,更是她为自己那个重要的、即将提上日程的手术,所进行的一项细致入微的“健康储备”和关键防护。
“梓瑜,小秦!过来一下,咱们抓紧时间最后再顺一遍!” 搏击指导兼执行导演浑厚的声音穿透现场的嘈杂,他手里卷着一本剧本,朝着徐梓瑜和饰演何小枫的男演员小秦招手。两人立刻小跑着聚拢到导演身边。
导演的目光首先落在徐梓瑜身上,语速快而清晰:“梓瑜,这场戏的核心,你要牢牢抓住,是‘方宇的自我突破’,重点不在‘打赢比赛’这个结果上。所以前半段,你要演出她那种技术纯熟但心理有包袱的‘冷’,动作要凌厉、干净,不能有丝毫拖泥带水,体现出王牌选手的功底;但到了后半段,尤其是赢得比赛后,情绪不能是骄傲嘚瑟,而是要一种‘松’,一种终于卸下怕输的沉重包袱、战胜心魔后的释然感。这个转变的层次感,非常关键。”
他接着具体到动作设计,指着拳台中央:“比如小秦使出的那个下劈腿杀招,你格挡的时候,强调的是‘稳’和‘准’,用手肘这个点精准地卡住对方发力的角度,借助摄影机的位子营造出力度感,但实际接触时要控制好,别真撞在护具上。这个分寸感是你最擅长的,我相信你没问题。不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关切,“你自己特别注意一下,做完那个大幅度的后仰闪避动作,起身的时候一定要按咱们之前说好的节奏来,缓慢、有控制地回正,这样既能贴合方宇当时紧张状态下略显僵硬的肢体语言,更重要的是能保护好你的腰腹核心,避免突然发力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明白,导演。”徐梓瑜认真点头,下意识地伸手调整了一下膝盖上佩戴的厚实护膝,确保系带松紧适度,既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又不会在屈膝、移动时产生束缚感。“开场前,我会用之前练习的‘深呼吸配合核心收紧’的方法来稳定情绪和心率,我觉得这个状态也挺贴合方宇大赛前那种表面冷静、内心其实有点紧绷的感觉。”
“对!这个细节加得好!” 导演眼中流露出赞许,“就是这样,把平时的训练和角色状态结合起来。” 他随即转向演员小秦,“小秦,你的进攻要打出‘猛’劲,气势要足,但务必给梓瑜留出足够的反应空间和安全距离。特别是那个下劈腿,发力方向和落点要控制好,千万别冲着面门去,稍微偏一点,确保梓瑜在完成设计好的弯腰闪避动作时是绝对安全的。到了决胜局,你被反超那一刻的‘错愕’感要真实,这能很好地衬托出梓瑜后面那个‘收拳顿半秒’的细节——那个瞬间是体现方宇成长弧光的点睛之笔,非常重要,你们俩的配合一定要默契。”
“放心吧导演,我和梓瑜姐之前对过好几次戏了,节奏上应该没问题。”小秦笑着保证,显得很有信心。
导演最后用力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目光扫过忙碌的现场:“好!多的不说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情绪代入要真实,动作完成要精准。咱们争取一条过,别让台下这群‘观众’的热情冷掉了!” 徐梓瑜深吸一口气,独自走到拳台边,依靠着围绳柱,微微闭上眼,开始按照健康储备期间医生和体能师教导的“稳定性心率法”进行深呼吸,感受腹部核心肌群随着呼吸微微收紧,脑海中快速过着方宇的动作线和情绪转变。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眼神里的个人情绪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方宇”的、带着些许压抑和冷冽的专注——角色的外壳,正一点点将她包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