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13章 寒山寺的早课

鸡叫头遍时,陈珏便醒了。窗外的天刚泛出鱼肚白,禅房里却已能看清物件,案头的砚台似乎凝出了点点薄露,墙上水墨竹画的竹节在微光里像透着劲。他昨夜睡得沉,连梦都没做,想来是这古寺的清净涤荡了疲惫,毕竟前一日登飞来峰、逛灵隐寺,作息又不规律,哪怕是陈珏年富力强也有点吃不消。

披衣下床时,远处忽然传来 “当 ——” 的一声钟鸣,沉闷却清亮,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陈珏走到窗边,正见钟楼的方向升起一缕青烟,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钟鸣接连响起,余音在寺院上空盘旋,惊得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

“这是晨钟。” 陈珏推门而出,遇到了同样正在院子里活动的程高竹,他已换好常服:“晨钟暮鼓,晨钟通常敲108下,具体分为三通,每通36下,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再十八”的节奏敲击两轮。叫醒全寺僧人做早课。”

“当然,如今一声精简了,一般只有晨钟只有三下,重大节日的时候会依例增减,暮鼓同样如此。”听到程高竹的讲解,陈珏笑道:“果然是名山古刹,连钟声都有这般讲究。”

陈珏望着钟楼方向,晨雾中那抹青烟愈发清晰,“只是这‘紧十八、慢十八’的节奏,怕是得练上几年才能掌握。”

程高竹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寺里撞钟的僧人都是从小培养的,手腕得有巧劲,力道还得匀,不然敲不出这清越的音色,我们苏州每到节假日,寒山寺的钟声向来都是必不可少的。” 话音刚落,就见几个穿着灰色僧袍的小和尚端着木桶从廊下走过,脚步轻快却不发出声响,想来是去准备早课用的法器。

两人沿着回廊往大雄宝殿走,远远就听见整齐的诵经声,像一股清泉淌过石涧。殿门半掩着,能看见里面僧人排班跪坐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腰背挺得笔直。为首的老僧手持念珠,声音洪亮如钟,每念一句,两侧的僧人便齐声应和,声波撞在殿柱上,又反弹回来,裹着檀香的气息漫出殿外。

“这早课的规矩,千年来就没变过。” 程高竹压低声音,“不管外面是太平盛世还是兵荒马乱,寒山寺的早课从未断过。” 陈珏望着那些专注的僧人,忽然觉得这日复一日的坚持,比任何碑文都更能体现古刹的底蕴。

这时,程高山揉着眼睛从客舍方向跟了过来,身后跟着打哈欠的宫笃定。“先生,族兄,你们来得早啊!” 程高山嗓门大,刚说完就被宫笃定拽了拽胳膊,“小声点,别打扰人家早课。”

程高竹瞪了程高山一眼,转而对陈珏道:“等他们早课结束,让方丈安排咱们去钟楼看看,那口古钟可有年头了。” 陈珏正要点头,就见正行方丈从殿内走出,手里拿着一串菩提子,见了他们便合十行礼:“几位施主来得巧,早课还差一刻钟就结束了。”

“方丈客气了,我们也是随便逛逛。” 陈珏回礼道,“听这诵经声,便知寺内僧人修行深厚。” 正行方丈微微一笑:“不过是守着本分罢了。”说话间,早课结束的钟声响起,僧人们排班走出殿门,脚步轻缓有序。

“去斋堂用些斋饭吧。” 正行方丈引着众人往偏殿走,“今日有素面,用的是寺后种的青菜和香菇,味道还算清雅。” 程高山一听有面,顿时来了精神:“早就听说寒山寺的素面有名,今天可得多吃一碗。”

斋堂里已经坐了不少香客,大家都安静地用餐,偶尔有碗筷碰撞的轻响。小和尚端上素面,汤色清亮,面条根根分明,上面卧着几片青菜和香菇,还撒了点葱花,香气扑鼻。

陈珏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面条爽滑劲道,汤汁带着淡淡的菌香,不由赞道:“这面确实不错,简单却有滋味。” 正行方丈笑道:“做面和修行一样,讲究心诚,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陆明远喝了口汤,对陈珏道:“先生,刚才看早课,忽然觉得天民学派,也该像这早课一样,日复一日,久久为功。” 陈珏点头:“你说得对,哪怕每天只前进一小步,日积月累也能走出很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听到两人的对话,程高山在一旁摇头晃脑的说到,正是陈珏在天民小学开幕式上所演讲的《劝学》,看着程高山怡然自得的样子,宫笃定掩面,一副不认识的样子。

“陈大哥,早啊。”李逸雅的声音从斋堂门口传来,她穿着一身浅青色衣裙,发髻梳得整整齐齐,脸上还带着些许刚睡醒的红晕。“昨晚睡得太沉,今早醒来才发现你们都不在了。”

陈珏笑着招手:“快来坐,这素面味道不错,让小师傅再给你盛一碗。” 程高山连忙挪了挪身子,给李逸雅腾出位置:“李掌制来得正好,刚说要去看钟楼呢。”

李逸雅坐下没多久,小和尚便端来一碗素面,她拿起筷子轻轻搅了搅,对陈珏道:“先生昨日写的诗,学派群里都传开了,白鹿洞的学子说要把‘识取心中佛’刻在书院门口的石碑上。”

陈珏刚喝了口面汤,闻言笑道:“把‘识取心中佛’刻在白鹿洞书院门口的石碑上,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怕到时候孙时敏山长不会打上门来。”这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陈珏郑重的说到:“诗是写给自己看的,明心正性,抒发情感,告诉他们,不要这么张扬,不然反倒落了下乘。”

正行方丈在旁合十道:“陈施主淡泊名利,让人敬佩。”李逸雅则是应了下来。

吃完斋饭,正行方丈引着众人往钟楼走。穿过一片茶园,就见一座四角攒尖的阁楼矗立在山腰,檐角挂着的铜铃在风中轻响。“这钟楼始建于唐代,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 正行方丈指着阁楼的木柱:“你们看这柱础上的花纹,还是唐代的样式,只是后来加了防腐的桐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