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14章 五月凉生制火龙

程高山好奇地伸出手,轻轻触摸钟壁,试图感受那古老的温度:“这么大的钟,得几个人才能撞动?” 正行方丈笑着解释:“需得三位身强力壮的僧人合力,一人稳稳扶着钟杵,两人在旁助力,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配合呼吸的节奏,一气呵成,不然敲不出‘紧十八、慢十八’的韵律。每一次撞钟,都是对身心的一次修行。”

陈珏望着钟身上的刻字,大多是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之类的祈福语,还有几行小字,仔细辨认才看出是 “嘉靖三十七年,僧慧能监造”。“这些刻字都是历代僧人或香客留下的。” 正行方丈继续说道:“就像先生的诗,也是给寒山寺留下的印记。他们将心愿寄托于此,随着钟声飘散在天地间。”

宫笃定举着相机,围着古钟拍了一圈又一圈,镜头里钟身的纹路与窗外的晨景相映,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陈立峰早就打开了直播,此时直播间的弹幕如雪花般刷过:

【这钟看着就有年头了,摸一下都像是在触摸历史】

【一万一千斤!古人太厉害了,怎么铸出来的】

【“紧十八、慢十八” 的节奏,现在还有人会吗?】

【先生要不要试试撞钟?肯定很有气势】

程高竹对正行方丈笑道:“方丈,能否让我们见识一下撞钟的手法?” 正行方丈点头应允,很快便有三位僧人走上钟楼,一人握住碗口粗的钟杵,另外两人分站两侧。

随着为首的僧人一声低喝,三人合力推动钟杵,“当 ——” 的一声钟鸣响彻山谷,比清晨的晨钟更显雄浑。这声音仿佛带着千年的力量,穿透云层,直抵人心。程高山被震得后退一步,笑道:“这力道,怕是能把山都震醒!”

陈珏望着钟杵撞击后留下的浅痕,忽然想起昨夜诗里的 “休磨镜上痕”—— 这古钟不也如此?千百年的撞击留下无数痕迹,却让钟声愈发清越。他对众人道:“这钟的道理,和咱们做的事一样,越经打磨,越有力量。”

正行方丈对陈珏笑道:“先生有所不知,寒山寺虽在苏州地界小有名气,放到全国却难与少林、武当相较。这口古钟与‘定夜钟’的典故,便是咱们最拿得出手的家底。”

他指着钟身内侧一处凹陷:“早年每到子夜,这钟声便会准时响起,从唐代延续到清末,商船在运河上听见钟声,便知已到姑苏。可惜民国时战火纷飞,定夜钟的规矩断了,一来因为城市扩张,怕惊扰附近百姓作息,二来也缺了能精准把控时辰的僧人。”

程高竹接口道:“方丈是想借着先生的名气,让寒山寺的钟声再传远些?” 正行方丈坦然合十:“佛门虽不求名利,但古刹的故事若能流传,也是一桩功德。就像这钟,若无人知晓它的来历,与废铜何异?”

此时日头已爬上山头,阳光透过钟楼的窗棂烤在身上,程高山扇着风道:“这五月天,说热就热起来了。”

直播间的弹幕跟着热闹:

【方丈太实在了!这宣传意识满分】

【定夜钟取消好可惜,好想听听子夜的钟声】

【全国景区都该学学,有故事就要说出来】

【先生快写首诗夸夸古钟,帮寒山寺冲热搜】

【出家人不打诳语,再说了,如今,又有谁不想得到先生的一首诗?】

【可不是,去年的青城与都江堰,武侯祠,西湖,今年的庐山,还不够证明吗?】

陈珏望着窗外被晒得蔫头耷脑的芭蕉,忽然对李逸雅道:“取纸笔来,这钟楼的景致,倒该留首诗。” 正行方丈连忙让人搬来案几,程高竹亲自研墨,动作比往日格外郑重。

笔锋落在纸上时,带着几分夏日的慵懒,墨迹却依旧劲挺:

【隔岸垂杨暗老枫,客来清午不闻钟。

贫僧止解栽修竹,五月凉生制火龙。】

对岸的垂柳在不知不觉中映衬着老去的枫树,客人在清爽的正午到来时,没有听到钟声。

我这贫僧只懂得栽种、修整青竹,到了五月便以此制服炎热。

陈珏放下笔,指尖沾着些墨渍。程高竹率先凑近,一字一句念完,忽然笑道:“这诗里藏着趣致呢!‘客来清午不闻钟’,既说了定夜钟已断,又暗合此刻日头正盛,僧人早课的钟声早就歇了,倒是把时辰都写进诗里了。”

正行方丈捻着念珠,目光落在 “贫僧止解栽修竹” 上,眼底泛起笑意:“先生这是把老僧写进去了?寺里确实年年栽竹,原是为了固土,没成想倒成了‘制火龙’的法宝。” 他转头对身边的小和尚道:“记着,往后有人问起竹林的来历,就说这是‘五月凉生’的源头。”

李逸雅在旁轻笑:“这垂杨遮着老枫,是说柳树长得比枫树茂盛?还是说夏天的绿把秋天的红给藏起来了?”

直播间的弹幕早已被这诗的趣味点燃:

【哈哈哈 “贫僧止解栽修竹” 太可爱了!像老和尚摸着光头说 “我就会种竹子”】

【“暗老枫” 的 “暗” 字绝了,明明是夏天,偏让人想起秋天的红枫,藏着个小钩子】

【“不闻钟” 里有三层意思:定夜钟没了、午间没钟声、客人没听见钟声,先生太会玩文字了】

【这诗像幅小画,有垂杨有老枫,有修竹有火龙,还有个种竹子的老和尚,要素齐全还不挤】

【对比先生之前的诗,这首像解了扣子,带着点俏皮,果然天气热了连诗都变轻快了】

陆明远指着 “五月凉生制火龙” 道:“这‘火龙’既说暑气,又像在说那些阻挠新政的势力,先生用修竹制住它,倒是把咱们的处境写得举重若轻,把清凉送给该送的地方,真希望整个大华所有人都能有纳凉的悠闲啊。” 陈珏闻言笑了笑:“明远想多了,不过是见竹生凉,随口一说。” 可他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那点 “借诗言志” 的狡黠。

【“制火龙” 太形象了!现在看到竹子就觉得凉快,比空调还管用】

【建议寒山寺把这首诗刻在竹牌上,挂在茶寮里,绝对是打卡神器】

【到底是先生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自己的志向,还是别人的过度解读?】

【我倒是希望是过度解读,如果这首诗真的只是一首写景的小诗,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很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