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39章 火信未至,兵已先动

醉剑江湖 第239章 火信未至,兵已先动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破晓时分,天地间仍弥漫着昨夜战火的气息。

江风裹挟着焦木与铁锈的腥气扑面而来,芦苇荡中残火未熄,一缕缕青烟如亡魂般盘旋升腾。

辛弃疾立于南岸高台,衣袍染尘,眉宇凝霜。

他目光扫过江面——那曾是敌我对峙的生死线,如今浮尸断橹随波轻荡,仿佛天地也在喘息。

刘十八拄刀而立,左肩箭镞深嵌骨肉,血已浸透半幅战袄,却始终不曾倒下。

他在野艾营前清点战果,声音嘶哑却字字如钉:“俘敌三百,焚车十七,夺粮两仓!”身后乡兵列队肃立,锄叉沾血,火把余烬未冷。

这些人原是渔樵耕夫,昨夜却以血肉之躯筑成铜墙铁壁,凭一曲《孤火照归程》的鼓点,将金军伏兵逼入泥沼荆棘之中。

阿禾被老吴搀扶下舟,右臂缠布渗血,手中却仍紧捧那盏心灯,焰火微弱却不肯熄。

她面色苍白,唇无血色,眼神却亮得惊人,像是燃尽生命也要守住这一豆光明。

辛弃疾快步迎上,见她单薄身影在晨光中摇摇欲坠,默然解下外袍,轻轻覆于其身。

那件墨青襕衫尚带体温,遮住了她染血的衣襟。

“此伤,记在金酋账上。”他低声说道,语调平静,却似有千钧压落心头。

这不是一句誓言,而是一道刻入骨髓的誓约——山河未复,仇不得休。

范如玉早已候于临时医帐之内,银针、药罐、桑皮布条一一备齐。

她亲自为阿禾清洗伤口,手法沉稳,神情专注。

忽有渔妇匆匆奔入,发髻散乱,气息急促:“夫人!北岸十三村皆见火信了!百姓依童谣行事——东家藏油布,西家备竹梯,南村修浮桥,北寨磨刀声彻夜不绝!”

帐内众人皆惊。

范如玉却不动声色,只轻轻放下药碗,转身取出一幅泛黄《山河图》,铺展于案。

图上山川脉络清晰,水道曲折如肠。

她执朱笔凝思片刻,指尖沿巢湖隘口缓缓划过,勾出三道暗线,低声道:“敌退必经此地。水浅多礁,唯夜行可避官军耳目……但他们忘了,百姓的眼睛,才是最利的探哨。”

她抬首,唤道:“李铁头!”

亲兵头领应声而入,甲胄未卸,满脸风尘。

范如玉将一面心旗交予他手:“携此旗,速返老吴舟中。令其于巢湖隘口南岸燃三盏灯,灯形如三角,不可错乱。此非诱敌,乃布网。”

李铁头抱拳领命,转身疾去。

此时,辛弃疾已独坐民愿台。

此台原是百姓集会议事之所,今夜却成了无形帅府。

他闭目静神,金手指全开——心光图自识海浮现,七州灯火如星罗棋布,每一处光点皆有节奏律动:明州鼓声三急一缓,乃“敌近”之兆;寿春灯火忽明忽暗,是百姓夜巡之迹;庐州方向则静如死水,反显异常。

忽然,一线执念自巢湖方向刺入心神——微弱却执拗,似有无数百姓心底呐喊汇成一道密语:“……金军夜渡,船底无灯!”

辛弃疾猛然睁眼,瞳中精光暴涨。

船底无灯?寻常渡江,岂有不点航灯之理?除非……他们不敢!

“敌欲夜遁!”他低喝一声,声若裂帛,“非战败溃逃,而是精心谋划的潜走!欲借夜色掩蔽,绕开我军防线,自巢湖隘口遁回北境!”

他霍然起身,提笔疾书火信令符,交予传令兵:“传令各村——一长两短,灯沉水底!即刻施行!”

话音未落,远方天际已现鱼肚白。

江畔村落陆续熄灯,炊烟不起,鸡犬无声。

百姓悄然归户,门窗紧闭,唯有屋檐下悬着的纸灯笼微微晃动,仿佛等待某一刻的重燃。

辛弃疾立于高台,遥望北岸。

那里依旧寂静,不见旗帜,不闻号角,可他知道——风暴正在水下酝酿。

范如玉走上台来,递上一碗热汤,轻声道:“你听到了百姓的心跳。”

他接过碗,未饮,只望着那袅袅升起的白气,喃喃:“不是我听见了他们,是他们终于敢在我心中点燃火种。”

风渐止,云层低垂,日光被遮蔽。

整片大地陷入一种诡异的宁寂,仿佛天地屏息,只待一声令下。

而在那幽深的巢湖水道尽头,一抹黑影正悄然滑入水面,无声无息……当夜,乌云蔽月,星斗无光。

巢湖水道如一条幽暗的蛇脊,蜿蜒于南北之间。

金军主帅完颜突葛原拟借此险隘,悄然遁归河北——南朝无备,江防空虚,只道神不知鬼不觉。

然其船队甫入中流,忽见南岸三点灯火摇曳而起,形如三角,静燃片刻,竟缓缓沉入水中,仿佛被黑水吞噬。

军中通译惊呼:“不好!是‘灯沉’之兆!”

话音未落,北岸千家万户檐下灯笼齐灭,一声不响,宛若全境俱寂。

风止水凝,天地间只剩舟楫划破死水的轻响。

金兵执矛环顾,寒意自足底窜上脊背。

突然,两岸火光冲天!

芦苇丛中烈焰腾跃,干柴积薪一经引燃,顷刻成势;水底浮桥轰然升起,由竹筏与铁索拼接而成,横锁湖口。

刘十八赤膊持刀,率百余名乡兵驾小舟疾出,箭矢如蝗,钉入敌船甲板。

一时间惨叫四起,金军阵脚大乱,欲调头回撤,却发现退路已被渔网与沉石层层封锁。

“杀——还我河山!”

呼声自四野炸裂,林间、田埂、屋后,百姓执锄扛叉,蜂拥而出。

有人披麻为甲,有人以锅盖作盾,柴刀砍在铁胄之上火星迸溅,却不肯退半步。

这并非官军出征,亦无战鼓助威,可那股自胸膛中迸发的怒吼,竟比千军万马更撼人心魄。

高台之上,阿禾独坐灯架之后,右臂缠布仍在渗血,左手却稳稳执掌心灯。

她闭目聆听风中节奏——远处呐喊、近处水流、战鼓余震皆化作律动,在她心头汇成一道无形节拍。

她依辛弃疾所授密令,一长两短,灯灭复亮。

每一道光影闪烁,皆牵引着一方伏兵出击、一座暗卡开启、一段浮桥升腾。

她唇角微颤,低语如祷:“父亲……娘亲……我守住了。”

湖心处,完颜突葛拔剑怒喝,命亲卫强行突围。

然舟行浅滩,底板触礁,整船倾侧。

他跃入水中,妄图泅渡登岸,却被浪卷入乱石之间。

临死前回首望去,只见对岸火光映天,无数农夫举火把列阵如林,恍若山河本身苏醒,吐纳雷霆。

残部溃逃北去,遗尸沿湖百余里,粮草辎重尽焚。

直至天明,硝烟未散,战场已归寂静。

唯有老郑所制心灯,仍漂于浪尖,随波轻荡,宛如守灵之魂。

捷报未至临安,风声却先抵宫墙。

孝宗正在便殿批阅奏章,忽闻内侍急报:“江北自发民兵,夜破金寇于巢湖!”群臣哗然。

昔日弹劾辛弃疾“妄议边事、煽动民心”的章子敬残党跪奏曰:“此乃辛氏余党蛊惑乡野,聚众作乱,不可不察!”

孝宗掷笔冷笑:“若乱民能退敌,朕宁要此乱!尔等食禄多年,可有一策御外?可有一旅破敌?今百姓无兵符、无将令,凭一曲民谣、几盏灯火,便断胡虏归路——此非乱,乃忠勇所激也!”

他起身拂袖,传旨司礼监:“兵符出凤凰门,三日内抵江州。召辛弃疾——复职待用。”

消息未达,江畔已知。

辛弃疾立于芦苇残烬之间,望着那盏不灭的心灯随波起伏,忽觉识海震荡,心光图再度浮现。

七州灯火竟齐齐亮起,不再是零星点点,而是连缀成势,如星河倒挂,照彻幽冥。

他握剑伫立,衣袂翻飞,低声自语:“火信未至,兵已先动……这不是我在指挥他们,是山河在回应誓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