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53章 山东巡抚也到了,人手渐渐充足!

多日的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加上一整日从清晨监斩到深夜议事的连轴转,巨大的精神与体力的消耗,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晚膳过后没多久,朱慈烺便感到眼皮沉重如山,几乎是沾着枕头便沉沉睡去。

这一觉,无梦无扰,睡得格外深沉踏实,仿佛要将连日来的所有疲惫都彻底驱散。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窗外已是天光大亮。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五日清晨,辰时初(约早晨七点)。春末夏初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带着温馨而不灼人的暖意,洒满了这间临时充作寝殿的宽敞房间,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特有的清新气息,夹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声,预示着新一天的忙碌已然开始。

朱慈烺满足地伸了个懒腰,骨骼发出一阵轻微的噼啪声响,只觉得神清气爽,连日来的倦怠被这一夜高质量的睡眠洗涤一空,精神前所未有的饱满。

他起身下床,正准备和刚被唤醒、睡眼惺忪的两个弟弟朱慈炯、朱慈炤一同洗漱,就听门外传来了赵啸天那特有的、带着急切与兴奋的大嗓门:

“启禀殿下!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朱慈烺闻声,动作不由一顿。他快速用面巾擦了把脸,也顾不上仔细束发更衣,只随意披了件赤色常服便袍,便快步走到门口,推门而出。

只见院中,赵啸天正搓着手,一脸亢奋地来回踱步,旁边站着同样面带喜色、身形精悍的吴六子。见到朱慈烺出来,赵啸天立刻抢上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愈发洪亮:“殿下!您猜怎么着?山东巡抚邱祖德邱大人到了!巡抚大人正在前院正堂候着,说要即刻拜见殿下您呢!”

“山东巡抚邱祖德?!”朱慈烺闻言,眼中精光骤然一闪,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欣喜!邱祖德的到来,意义绝非寻常!这不仅仅是一位封疆大吏,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山东一省官方!对于此刻急需整合资源的大业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强心猛剂!

“好!太好了!”朱慈烺忍不住抚掌笑道,脸上的睡意瞬间一扫而空,“真是想什么来什么!邱巡抚此时到来,正当其时!快!快随孤前去迎接!”

他此刻也顾不上再回去仔细梳洗穿戴,直接对闻声出来的王之心喊道:“王伴伴,快!照顾好慈炯、慈炤洗漱用膳!”

说着,他甚至一手一个,拉过两个刚擦完脸、头发还乱蓬蓬的弟弟,对赵啸天和吴六子招呼道:“走走走!莫让邱巡抚久等!”

他目光扫过一旁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的吴六子,想起昨日对他的任命,特意停下脚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亲切地说道:

“吴六子,如今你已是堂堂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是孤身边的近卫统领,不再是江湖帮派的兄弟了。今后孤的安危,可就多仰仗你和弟兄们了!”

吴六子被太子这突如其来的亲近和重托搞得受宠若惊,脑子一热,习惯性的江湖用语脱口而出:“殿下放心!小的……” 话

一出口,他立刻意识到不对,旁边的赵啸天早已眼疾脚快,笑骂着一脚轻轻踹在他撅起的屁股上:“你个憨货!还‘小的’‘小的’!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是‘末将’!‘末将’!没出息的东西!”

朱慈烺和周围众人见状,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清晨的庭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吴六子挨了一脚,也不恼,反而摸着后脑勺,咧嘴憨笑道:“请殿下恕罪!俺这笨脑子嘿嘿!转不过弯来!末将!是末将!跪谢殿下信赖!”

说着,他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下,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抬起头时,眼眶竟有些发红,声音也带上了哽咽:“不瞒殿下,这还是俺老吴家祖坟冒青烟,头一遭出个正经官身哩!俺爹俺娘要是知道了,怕是得哭死过去!”

他用力抹了把眼睛,挺起胸膛,声音变得无比坚定,甚至带着一丝决绝:“请殿下放一万个心!刀山火海,有末将冲在最前面,准保殿下和诸位王爷、大人安安全全的!除非……除非从末将的尸体上踏过,除非末将先死……”

那个“死”字还未完全出口,朱慈烺已上前一步,亲手用力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快起来!”朱慈烺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你吴六子的本事和忠心,孤自然知道。用心办事,保护好该保护的人,便是对孤最大的回报。不必整日把死字挂在嘴边,孤要的是活着的、能干的忠臣良将!”

“是!末将明白!”吴六子重重地点点头,激动得嘴唇哆嗦,却说不出更多的话来。

“走!随孤去迎接邱巡抚!”朱慈烺不再多言,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袍袖,一马当先,向着前院正堂大步走去。

赵啸天、吴六子紧随其后,王之心则赶忙照顾两位小王爷。

一行人很快穿过回廊,来到州衙前院的正堂。只见堂内,一位年约四十许、身着半旧不新靛蓝色儒生常服、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正背对着门口,负手立于堂中,似乎在欣赏壁上悬挂的一幅山水画。

他身形清瘦,脊背却挺得笔直,虽衣着朴素,却自有一股读书人的清贵与封疆大吏的沉凝气度。听到身后传来的急促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来。

当他的目光与走在最前方、虽衣着随意却难掩天潢贵胄雍容气度的朱慈烺相遇时,整个人如同被一道无形的惊雷劈中,瞬间僵在原地!

朱慈烺的面容,与他记忆中七年前京师琼林宴上,远远瞥见的那张威严而略带忧郁的崇祯陛下的帝王面容,何其相似!尤其是那眉宇间的英气与紧抿的嘴唇,和那国字脸,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当他目光下移,看到朱慈烺腰间那枚在晨光下闪烁着温润光泽、刻有蟠龙纹样的印绶时,最后的一丝怀疑也烟消云散!

“殿…殿下?!”邱祖德喉咙里发出一声近乎破碎的嘶哑低呼,手中下意识端着的茶杯“砰”地一声滑落在地,摔得粉碎,温热的茶水溅湿了他的袍角和靴面。

他却浑然不觉,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所有力气,又像是被巨大的悲痛与愧疚瞬间击垮,推金山倒玉柱般,“噗通”一声便重重跪伏在地!

“殿下……殿下啊!!”一声撕心裂肺、压抑了太久的嚎哭猛地从他喉咙深处爆发出来,充满了无尽的痛苦、自责与绝望,“臣……臣邱祖德有罪!臣有罪啊!!臣愧对陛下!愧对朝廷!愧对殿下啊!!呜呜呜……”

他哭得浑身剧烈颤抖,以头抢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青砖上,发出令人心悸的闷响:“七年前…七年前臣进士及第,蒙陛下天恩,钦点翰林,后又屡蒙圣恩,提擢至这山东巡抚之位!皇恩浩荡,如山如海!”

“然…然臣无能!臣无用啊!!非但不能替陛下分忧,镇守一方,扫清妖氛,竟…竟至于…以至于坐视京师蒙尘,坐视陛下…陛下无奈殉国啊!!臣…臣是千古罪人!”

“请殿下重重责罚!重重责罚啊!呜呜呜呜……”

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悲声,如同重锤般敲打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刚刚赶到的王之心和两位小王爷恰好听到“陛下殉国”几字,顿时眼圈一红,低下头去。

赵啸天、吴六子等武夫见此情景,亦不免面露戚容,心中唏嘘。

朱慈烺看着脚下这位封疆大吏如此失态痛哭,心中亦是百感交集,酸楚难言。他快步上前,不顾地上狼藉的茶水碎片,亲手用力搀扶邱祖德的双臂,声音沉痛却带着安抚的力量:

“邱大人!邱巡抚!快起来!此事…此事岂能怪你?山河破碎,非一人之过!父皇…父皇之抉择,乃时势所迫,悲壮之举!你远在山东,已是尽力维持,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邱祖德在朱慈烺的搀扶下,勉强站起身,却依旧泣不成声,泪流满面,语无伦次地重复着:“臣有罪…臣无能…愧对圣恩…”

朱慈烺扶着他到旁边一张椅子坐下,对王之心示意。王之心立刻上前,递过干净的热毛巾。朱慈烺亲自将毛巾塞到邱祖德手中,温言道:

“邱大人,擦把脸,缓一缓。孤知你忠心,知你不易。眼下非是沉溺悲痛、自责不休之时!父皇与无数忠烈掷下头颅,非为让我等终日哭泣,乃为让我等知耻后勇,奋起复兴!孤!需要你!需要你擦干眼泪,收起悲伤,拿出你作为读书人、作为封疆大吏的胆识与才干,助孤一臂之力,重整这破碎山河,光复大明啊!!”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震醒了沉浸在巨大悲痛与自责中的邱祖德。他猛地抬起头,脸上还挂着狼狈的泪痕,但眼神中的绝望与混乱,渐渐被一股强烈的羞愧与重新燃起的责任感激荡所取代。

他用力抹了一把脸,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着剧烈起伏的胸膛,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虽然依旧沙哑,却透出一股决绝:“殿下…殿下教训的是!臣…臣失态了!臣…醒得了!谢殿下点拨!!”

他挣扎着起身,对着朱慈烺郑重一揖:“臣,邱祖德,愿为殿下驱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大明中兴,竭尽所能!”

“好!好!要的就是邱大人这股气魄!”朱慈烺赞许地重重点头,亲自将他按回座位,“坐下说话,不必多礼。”他转头对王之心吩咐道:“王伴伴,去让厨房准备些早膳来,清淡些,要热乎。给邱大人、赵指挥使,还有定王、永王都备上一份,我们就在这儿边吃边谈。”

王之心躬身应道:“老奴遵旨。”立刻转身去安排。

朱慈烺又看向侍立一旁的赵啸天,笑道:“赵指挥使,你也坐吧。邱大人一路辛苦,你先将我们这几日的情况,简要向邱大人介绍一下。”

赵啸天抱拳应了声“是!”,便在邱祖德下首找了张椅子坐下。他虽是个粗豪汉子,但此刻也知轻重,整理了一下思绪,便用尽量简练清晰的语言,将太子如何抵达济宁、如何设计擒拿王世英三逆、如何收编张无极部、如何募捐得巨款钱粮、如何开始征兵练兵等事,择要向邱祖德说了一遍。

邱祖德仔细听着,脸上的悲戚渐渐被越来越多的震惊、难以置信以及最终化为的狂喜与敬佩所取代。

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太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于这般险恶的局势下,竟能做出如此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铲除内奸,收服军心,聚拢巨财,赢得民心…这已非仅仅是有勇有谋,简直是近乎神迹!

待赵啸天说完,邱祖德再次激动地站起身,不顾身份,对着朱慈烺便是深深一揖,声音都带着颤音:“殿下!殿下真乃神武天纵!非常人所能及!于如此绝境之中,竟能开创出如此局面!臣…臣闻之,如拨云见日,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臣为殿下贺!为我大明贺!中兴有望!中兴有望啊!!” 他激动得几乎要再次跪下。

朱慈烺连忙虚扶一下,笑道:“邱大人过誉了。此乃将士用命,民心所向,孤不过因势利导罢了。如今邱大人到来,更是如虎添翼!快请坐。”

这时,王之心已领着几名内侍,端来了几份简单的早膳:清粥、小菜、面点,分别放在几人手边的茶几上。

朱慈烺招呼大家:“来,都别客气,边吃边谈。邱大人一路劳顿,先垫垫肚子。”

众人谢恩后,各自用餐。朱慈烺先给身边的两个弟弟夹了些酱菜,这才转向邱祖德,神色变得认真起来:“邱大人,山东巡抚衙门眼下情况如何?省城济南,以及省内其他大员,态度如何?”

邱祖德放下筷子,面色一肃,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愤懑:“回殿下,臣…臣无能啊!臣自去岁代王永吉大人巡抚山东以来,虽殚精竭虑,然…然山东局势,实是糜烂已久,积重难返!”

他深吸一口气,细细禀报:“五年前,鞑虏破济南,德王罹难,布政使张秉文大人壮烈殉国,省城精华毁于一旦,元气大伤,至今未能恢复。”

“如今,山东三司,名存实亡。布政使一职空缺多年,政务由按察使左佩玹大人与臣勉力兼理;都指挥使司名义上由苏邦政大人执掌,然实则…实则兵权早已被刘泽清那逆贼及其党羽架空、瓜分!刘逆在时,飞扬跋扈,视巡抚衙门如无物,私自征粮抽丁,截留税银,臣等…臣等几无掣肘之力!”

说到此处,他脸上浮现出痛苦之色:“至于各地卫所,更是废弛不堪。济南卫指挥使梅应元,阳奉阴违,屡次不听调遣,甚至私自派兵占据济南府西侧粮仓与险要,形同割据!”

“臣等…臣等空有巡抚、按察使之名,却因无钱无粮,无兵无饷,竟…竟对其无可奈何!只能勉强维持省城不乱而已…臣…臣愧对朝廷重托!” 他声音哽咽,显然对此情形痛心疾首已久。

朱慈烺默默听着,面色凝重,却并未出言责怪,只是缓缓点头:“此事,孤已知之大概。刘泽清之流,乃国之大蠹!其罪当诛!山东之弊,非一日之寒,乃朝廷失纲、武备废弛、积弊爆发所致。邱大人能在如此艰难情形下,维持局面不至彻底崩坏,已属不易,孤岂能怪罪?”

邱祖德听到太子如此体谅,心中更是酸楚与感激交织,连忙道:“谢殿下体恤!然臣终归有负圣恩。”

他继续道:“此次接到殿下密信,臣惊喜交加,却又忧心忡忡。惊喜者,国本犹在,大明有望;忧心者,巡抚衙门内人员复杂,那梅应元态度暧昧,按察使左佩玹大人虽忠心,然其麾下亦难保周全。臣…臣实在不敢将殿下之事泄露分毫,恐消息走漏,引来不测之祸!故只能假借‘巡查兖州’之名,仅带二百绝对可靠之抚标亲兵,并…”

他顿了顿,看向朱慈烺,眼中露出一丝希望之光:“并秘密邀请了历城韩家现家主韩世奇率三百乡兵同行护卫,以为障眼之法,悄然前来济宁。”

“历城韩家?”朱慈烺目光微凝,“可是五年前济南城破时,那位率家丁巷战殉国的历城知县韩承宣韩大人之家?”

邱祖德立刻点头,语气中带着敬意:“正是!殿下竟还记得韩大人!韩承宣大人与长子韩士超当年皆战死于济南巷陌,满门忠烈!现家主韩世奇,乃韩承宣大人之子,亦是忠勇之士。”

“臣到任后,韩家在其带领下,于废墟中重建家业,并募集乡兵,保境安民,现已聚拢千余人,控制着济南东郊的几处粮仓与交通要道,于地方颇有声望,且一直心向朝廷。此次臣并未透露殿下之事,只言巡查需加强护卫,韩世奇便欣然带队前来。”

朱慈烺闻言,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当即道:“忠烈之后,自当信赖!邱大人,不必再隐瞒了。此刻济宁局面已然打开,新军募兵如火如荼,钱粮充沛,民心归附。韩家主既已到此,便是缘分。可请其前来一见,孤当亲自告之以实情,以示诚意与倚重!”

邱祖德闻言大喜:“殿下圣明!如此甚好!韩世奇若知殿下在此,必誓死效忠!”

朱慈烺点点头,转头对守在堂外的吴六子喊道:“吴千户!”

吴六子立刻小跑进来,抱拳:“末将在!”

“劳你速去州衙门外,请那位陪同邱大人前来、名为韩世奇的兄弟来正堂一见。态度要恭敬,就说孤有请。”朱慈烺吩咐道。

“末将遵命!”吴六子领命,转身大步流星而去。

朱慈烺这才重新拿起筷子,对邱祖德笑道:“邱大人,先安心用些早膳吧。待韩家主到来,我等再细细商议,如何以济宁为基,逐步收拢山东权柄,整军经武,以图复兴!”

堂内气氛,因这位封疆大吏的到来,变得愈发凝重且充满希望。

窗外,阳光正好,将“明”字大旗的影子,拉得悠长而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