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33章 鳌拜!好一个满清巴图鲁

吴三桂那句“愿率关宁全军,剃发易服,誓死追随摄政王,追随大清!”,如一声丧钟,在王帐内回荡,也敲碎了他心中最后一点属于“明臣”的残影。

帐内死寂。唯有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满洲亲贵们嘴角噙着毫不掩饰的得意轻蔑;洪承畴、祖大寿等降臣则深深垂首,物伤其类的悲哀与一丝兔死狐烹的寒意交织;郭云龙、孙文焕等关宁将领,双目赤红,拳头紧握,指甲深陷肉中,却只能死死压抑着那几乎要冲破胸膛的屈辱。

端坐于虎皮椅上的多尔衮,脸上那抹“推心置腹”的笑容瞬间转化为猎物终于彻底驯服的畅快得意!他霍然起身,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几步便跨到吴三桂面前。

“好!”多尔衮声音洪亮,斩钉截铁,重重拍了拍吴三桂那因紧绷而僵硬的肩膀,力道之大,让吴三桂身形微晃,“吴总兵果然爽快,识时务者为俊杰,本王就亲自为你行这‘剃发’之礼,以示荣宠!”

多尔衮根本不给吴三桂任何反悔的时间,猛地转头,对帐外厉声喝道:“来啊,将剃刀呈上来。”

“嗻。”帐外亲卫轰然应诺,脚步声急促。

片刻,一名戈什哈双手捧着一个铺着明黄绸缎的紫檀木托盘,快步走入帐中。托盘之上,赫然摆放着一柄造型奇特、寒光闪闪的剃刀。那刀刀柄乌黑,似是某种兽骨打磨,刀身狭长而略带弧度,刃口在烛光下流动着一泓秋水般的冷冽光芒,刀背厚实,显得异常锋利而坚固——

这是满洲贵族专用的精钢剃刀,与其说是工具,不如说更像是一件象征着征服与臣服的礼器。

多尔衮一把抓起托盘中的剃刀,他嘴角的笑意变得更浓。随即,多尔衮转身,再次面向如石雕般僵立的吴三桂。

“吴总兵,”多尔衮的声音带着一股残忍的温和,“低头吧,本王亲自给你剃发。”

这几个字,如最后的判决。

吴三桂浑身剧烈一颤,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闭上了双眼。那双曾经睥睨沙场、此刻却布满血丝的眼睛,被沉重的眼皮覆盖。然后,他深深地、屈服于命运,垂下了他那曾经高昂的头颅。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威震辽东的平西伯,只是一个引颈就戮的待宰羔羊。

多尔衮上前一步,站到吴三桂身后。他左手粗暴地一把抓住吴三桂头顶那梳理整齐的发髻,右手则稳稳地举起了那柄闪着寒光的剃刀。

帐内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郭云龙、孙文焕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吴三凤嘴唇哆嗦着,祖大寿等人将头垂得更低。

唰——

一声轻微,却清晰得令人心悸的利刃割断毛发的声音,在死寂的王帐中响起。

多尔衮手腕稳定,动作熟练而迅速,仿佛不是在剃发,而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锋利的剃刀紧贴着头皮刮过,一缕缕乌黑浓密的长发,应声而落,无声地飘散,如秋日被无情斩落的枯叶,轻飘飘地坠落在华丽地毯上。

吴三桂身体僵硬如铁,唯有那紧握的双拳,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惨白得毫无血色,微微颤抖着。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刀刃刮过头皮时传来的那种冰凉触感。

剃刀在头皮的每一次刮擦,都像是在剥离吴三桂一层灵魂,剥离他作为汉家男儿的身份与尊严!

往事如潮水般,顿时涌上了吴三桂心头:少年时父亲教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严厉;当年束发戴冠的仪式;沙场征战,发髻在风中飞扬的豪情;与陈圆圆花前月下,她纤手为他整理鬓发的温柔……这一切,都随着那纷纷扬扬落下的青丝,彻底破碎,化为齑粉。

一股无法形容的巨大悲恸和屈辱,如毒蛇般噬咬着吴三桂的心脏。他死死咬住牙关,口腔里弥漫开一股腥甜的血腥味,那是他将嘴唇咬破了。

但,吴三桂不能出声,不能反抗,甚至不能流露出丝毫痛苦的表情,他必须承受,为了那“藩王”之位,为了身后数万弟兄的性命,他必须吞下这杯苦酒……

然而,生理的反应却无法完全抑制。就在剃刀刮过鬓角,那一缕象征“孝道”的头发被无情削断的瞬间,吴三桂紧闭的眼角,不受控制地,滚落下一滴浑浊的热泪!

那泪珠沿着他的脸颊滑落,悄无声息地滴落,随即湮没在脚下名贵地毯的尘埃之中,不留一丝痕迹。就如他此刻的尊严,无声无息地碎落,融入泥土。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

当多尔衮挥出最后一刀,将吴三桂脑后最后几根发丝彻底剃净时,他满意地放下了剃刀。

此刻的吴三桂,头顶青光湛湛,头皮因刚刚刮过而显得有些红肿,与周围古铜色的皮肤形成刺眼的对比。原本束发戴冠的额头完全裸露出来,显得异常突兀和陌生。

而吴三桂的脑后,则被精心留下了一撮铜钱大小的头发,编成了一条细长、丑陋的鼠尾辫子,垂落在颈后。

从“束发华冠”到“金钱鼠尾”,这不仅仅是发式的改变,对吴三桂来说,这更是从灵魂到**的彻底阉割与臣服。

多尔衮随手将剃刀丢回托盘,发出“哐当”一声脆响。他双手扶住吴三桂的双肩,将其扳转过身来,面对帐内众人。

“诸位请看!”多尔衮声音中充满了炫耀得意,“这才是我大清,我大清平西王应有的威仪。”

烛光下,吴三桂被迫抬起脸。他的眼神空洞、麻木,仿佛失去了所有神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戴上了一张僵硬的面具。只有那光秃秃的头顶和脑后那根辫子,在无声地诉说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好,好一个平西王,哈哈哈!”多尔衮志得意满地大笑,用力拍着吴三桂的肩膀,那动作更像是确认自己的所有权,“自今日起,你便是我大清真正的肱股之臣,不再是伯,而是王,是我大清的王,哈哈哈哈。”

紧接着,不等吴三桂有任何反应,多尔衮目光扫向郭云龙和孙文焕,命令道:“来啊,给他们二位将军也一并剃了,既入我大清,便当一体同仁。”

早有准备的戈什哈立刻上前,如法炮制。郭云龙和孙文焕死死咬着牙,闭上眼,任由剃刀落在头上。整个过程,两人身体绷紧如弓,却始终未发一言,唯有那微微颤抖的肩膀,显示着他们内心的滔天巨浪。

片刻之后,三人并排站立,头顶皆是一片青光,脑后垂着同样的鼠尾辫。原本鲜明的明将、汉家男儿特征荡然无存,从外表上看,他们与帐内的满洲将领,已无太大区别。

多尔衮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三人,尤其是吴三桂那副臣虏之貌,心中大畅。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剃发,比任何誓言、任何契约都更能将人牢牢绑定,都更能彻底把吴三桂等汉人绑到自己满清的战车上。

“如此甚好。”多尔衮抚掌笑道,随即对帐外再次高喊:“来啊,速速牵白马乌牛来,本王要与平西王,歃血为盟,告祭天地!”

“嗻。”

帐外一阵骚动。很快,几名强壮的戈什哈牵着一头毛色乌黑发亮、体型壮硕的牯牛,和一匹通体雪白、神骏异常的雄马,来到了王帐外的空地上。

牛眼赤红,喷着粗气;马儿不安地刨着蹄子,发出声声嘶鸣。

多尔衮大手一挥,率先走出王帐。吴三桂、吴三凤、郭云龙、孙文焕,以及帐内所有满洲亲贵、降臣,皆紧随其后。

夜空下,火把林立,将空地照得如同白昼。多尔衮亲自从戈什哈手中接过一柄沉重的弯刀,走到那头乌牛面前。乌牛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发出惊恐的悲鸣。多尔衮眼神冰冷,手起刀落。

“噗——”

刀锋精准地刺入牛颈,滚烫的牛血如喷泉般飙射而出,溅在多尔衮的袍角和周围的地面上,散发出浓烈的腥气。

紧接着,他又如法炮制,一刀斩断了白马的脖颈,马血与牛血混合在一起,汩汩流淌。

戈什哈立刻用金盆接住尚且温热的鲜血。

多尔衮亲手将血倒入早已准备好的数个硕大的海碗中,又掺入了烈酒。血与酒混合,呈现出一股诡异而刺眼的暗红色。

多尔衮端起一碗血酒,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吴三桂脸上,声音肃穆而铿锵:“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今日与平西王吴三桂,歃血为盟,自今而后,生死与共,福祸同当,若违此誓,天人共戮!”

说完,他仰起头,“咕咚咕咚”地将那碗腥气扑鼻的血酒,一饮而尽。他嘴角残留的血渍,让他平添了几分野蛮与狰狞。

饮罢,多尔衮“哐当”一声将海碗摔碎在地上,随即,“苍啷”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刀,刀光如雪,他随手从箭囊中抽出一支雕翎箭,横于身前,手起刀落。

“咔嚓。”

箭杆应声,断为两截!

“折箭为誓,天地共鉴!”多尔衮声若雷霆,“自今日起,平西王便是我大清肱骨,我多尔衮,必不相负。”

同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三桂身上。

吴三桂面无表情,机械地走上前,端起另一碗血酒。那浓烈的血腥味直冲鼻腔,让他几欲作呕。他看了一眼碗中那暗红粘稠的液体,仿佛看到了无数战死沙场将士的亡魂。

吴三桂闭上眼睛,仰起头,如吞咽着烧红的烙铁、剧毒的胆汁,将那一碗混合着牛马鲜血与烈酒的盟誓之物,狠狠地灌入了喉咙。

辛辣、腥咸、灼烫……各种难以形容的味道爆炸开来,焚烧着他的食道,灼烤着他的胃腑,但这**上的痛苦,远不及他心中那万箭穿心般的屈辱。

这一碗血酒下肚,便彻底焚尽了吴三桂和关宁军所有的退路。

从今往后,他吴三桂,便真正是大清国的平西王了!是汉家的叛臣!是引清兵入关的千古罪人!

饮罢血酒,吴三桂默默地将空碗放下,依旧一言不发。

盟誓已毕,多尔衮意气风发,立刻率领众人返回王帐。他当即下令,紧急召集军中核心将领,立刻要谋划下一步行动。

很快,王帐内济济一堂。除了原有的阿济格、多铎、豪格、吴三凤、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等人,又迅速赶来了一批满洲八旗的悍将。

帐内顿时充斥起一股更加浓烈的剽悍肃杀之气,战将林立,盔甲闪闪,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多尔衮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最后重重地点在了摊放帅案那幅山海关舆图,盯在一个关键点上——一片石。

“平西王。”多尔衮看向吴三桂,语气满是统帅的果决,“这北边的一片石关口,如今情况如何?是闯贼何人在镇守?兵力几何?你部可有详细侦探过?”

吴三桂强打精神,上前一步,抱拳回禀,他的动作因辫子的存在而显得有些别扭,声音依旧带着一丝沙哑,但已努力保持镇定:

“回摄政王。一片石关隘,现由原明降将唐通、白广恩二人镇守。此二人已投靠闯贼,麾下约有万余步卒。此关卡住我军北侧退路与粮道,确是要害之地。若能夺回,则北翼可安。”

多尔衮满意地点点头,手指重重地敲击着舆图上“一片石”的位置,发出“笃、笃”的闷响。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同猎鹰般在帐内诸将脸上扫过,最后,精准地锁定在一个人身上。

那是一名站在多铎下首的将领。此人身高八尺有余,膀大腰圆,壮硕得如一头人立而起的黑熊。他穿着一身红袍为底、黄边为尊的布面朱红铁甲,这是满清镶黄旗标准配色,他身上甲叶厚重,护心镜锃亮如镜,却依旧掩盖不住那贲张欲出的肌肉轮廓。

那人面容粗犷无比,浓眉如戟,环眼豹睛,狮鼻阔口,一脸虬髯如同钢针般根根戟张,肤色黝黑,透着常年风吹日晒的粗糙。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光秃秃的头顶和脑后那根又粗又黑、如毒蛇般垂下的发辫,以及那双眼睛里闪烁着的、如野兽般的凶悍嗜血光芒。

这人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散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仿佛随时会暴起伤人。

此人,正是满洲镶黄旗以勇猛绝伦、性情暴戾着称,护军统领、三等子、赐号“巴图鲁”的猛将——鳌拜!

“鳌拜。”多尔衮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决断的口吻。

“末将在。”鳌拜闻声,猛地踏前一步,地面似乎都为之微微一震。他抱拳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充满力量感,声音洪亮如钟,震得人耳膜发嗡,一股彪悍绝伦的气息扑面而来!

多尔衮手指死死点着舆图上的“一片石”,目光锐利如刀,死死盯住鳌拜那双豹眼,语速快而清晰,带着雷霆万钧之势:“鳌拜,即刻点齐五千巴牙喇护军营精锐。”

这巴牙喇,满语,意为精锐中的精锐,护军营更是多尔衮的亲军。据记载,八旗的旗人从十五岁就开始考核,合格者为步甲,优秀者为马甲。然后再依据战场斩杀斩杀多者擢升,斩杀一百级者可穿红甲,再在红甲中选取骑射双绝者为巴牙喇,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白甲兵”。

思量片刻,多尔衮吩咐道,“鳌拜你记住,趁夜色掩护,出其不意,给本王奔袭一片石。明日天亮之前,本王要看到唐通、白广恩那两贼的狗头,摆在案前!”

随即,多尔衮梦地抬头盯着鳌拜,“鳌拜,拿下关隘,扫清北侧障碍,可能做到?”最后一句,多尔衮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强烈的激励与期待,“我大清的巴图鲁,可敢立军令状?”

鳌拜听完,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咧开大嘴,露出一口森白的牙齿,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着残忍兴奋的狞笑,他右拳重重捶打在自己厚实的左胸甲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如同擂鼓。

“王爷放心。”鳌拜的声音瓮声瓮气,充满无比的自信狂傲,“区区两个无胆鼠辈,万余乌合之众,何足挂齿。末将定手到擒来,定然提着那俩腌臜货的脑袋,来给王爷下酒,把这劳什子关隘,给您踏平喽!”

言辞粗野,信心爆棚,血腥残酷——

这,就是鳌拜!勇猛、凶悍、嗜血,对自身武力战力有着近乎盲目的自信。

“好。”多尔衮要的就是这股气势,重重一拍帅案,“要的就是你这份胆气,去吧!立刻点兵出发。”

“嗻!”鳌拜轰然应诺,抱拳行礼,猛地转身,甲叶铿锵作响。甚至没有多看吴三桂等人一眼,仿佛那“平西王”在他眼中,与寻常将领并无区别,并不是什么他需要关心的人。

鳌拜大步流星,带着一股旋风的气势,掀帘而出,身影迅速消失在帐外的夜色之中。那沉重的脚步声,预示着一片石关隘即将到来的血腥风暴。

王帐内,再次安静下来。

多尔衮目光幽深地看向帐外漆黑的夜空,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弧度。

吴三桂则望着鳌拜消失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大清这台恐怖的战争机器,已经彻底开动。而他自己,如今已是这机器上一枚无法回头、身不由己的齿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