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32章 剃发易服!大明关宁军,自此不再…

吴三桂那一声充满屈辱的“归降大清!此生此世,永不背弃!”如带着血泪的烙印,深深砸在多尔衮王帐那华丽的地毯上。

余音未散,帐内陷入短暂的寂静。所有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那居高临下的摄政王-多尔衮身上。

下一刻,这死寂被一阵畅快得意的大笑打破!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啊!”

端坐于虎皮大椅上的多尔衮,脸上瞬间如春风解冻,绽放出毫不掩饰的笑容,那是一种猎物终于落网、棋局大势已定的志得意满!

多尔衮霍然起身,动作矫健,几步便跨到吴三桂面前,伸出双手,不是虚扶,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力抓住吴三桂的手臂,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

“吴总兵深明大义,实乃我大清之福,天下之福!”多尔衮的声音洪亮,充满了感染力,他用力拍着吴三桂的手臂,目光灼灼地扫过帐内一众满洲亲贵,最终落回吴三桂脸上,语气带着极度兴奋:

“有关宁军如此虎贲之师相助,我大清王师,必将如虎添翼,所向披靡!哈哈哈,横扫中原,直取京师,指日可待!哈哈哈——”

他这番话,既是说给吴三桂听,更是说给帐内所有满洲权贵听,宣示着他招降吴三桂这一决策的正确与英明,也是在安抚和统一内部可能存在的不同声音,在敲打那些不一样想法的部下。

笑声未歇,多尔衮已迅疾转身,步履生风地回到自己的主位,目光如电,扫视全场,恢复了摄政王的威严,朗声吩咐道:“如此大喜之事,岂能无酒?来啊,上酒,且将本王珍藏最好的马奶酒上来!”

“今日,本王要与吴总兵,与诸位将军,痛饮此杯。要欢迎吴总兵,欢迎关宁军的弟兄们,加入我大清,加入满洲铁骑队伍。”

“嗻!”帐外亲兵轰然应诺,动作迅捷无比。

很快,几名戈什哈便捧着托盘鱼贯而入,盘中是一个个制作精美、雕刻着繁复花纹的银质酒杯,杯中盛满了醇香扑鼻、色泽乳白的上好马奶酒。

酒杯依次奉到每个人面前,包括吴三桂、吴三凤、郭云龙、孙文焕,以及帐内所有的满洲王公贵族,还有角落里的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等人,也人手一杯。

多尔衮率先端起自己面前那只最大的金杯,高高举起,烛光下,杯中的马奶酒荡漾着诱人的光泽。他目光扫过众人,尤其是在吴三桂脸上停留片刻,声音激昂,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来,”他朗声道,“为了吴总兵的英明抉择,为了关宁军弟兄们的深明大义,为了我大清即将开创的万世基业!”

“满饮此杯!”

“干。”以阿济格、多铎为首的满洲亲贵们齐声应和,声震屋瓦,虽然不少人眼中依旧带着傲然与审视,但此刻至少表面上是一致对外的欢庆气氛。

“干。”吴三桂、吴三凤、郭云龙、孙文焕四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举起沉重的银杯,随着众人,将杯中那带着浓郁奶腥酒气的液体,一饮而尽。酒液滚烫如火线,从喉咙直烧到胃里,却丝毫暖不了他们那如坠冰窖的心。

这杯酒,对吴三桂等人来说,仿佛是灵魂的卖身契,饮下之后,便再难回头。

饮罢,多尔衮将金杯重重顿在案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随意用袖口擦了擦嘴角,脸上带着酒后的红晕,更显得神采飞扬。

踱了几步,多尔衮似乎在享受这胜利的氛围,忽然,他脚步一顿,猛地转过身,目光再次精准地锁定在刚刚放下酒杯、心神未定的吴三桂身上。

多尔衮脸上依旧带着笑,但那笑容深处,却闪烁起一种难以捉摸的的光芒。

“吴总兵啊,”多尔衮的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仿佛真的是在和自己人商量家事,“既然如今,咱们都已经是一家人了,是同心同德的兄弟了……”

多尔衮故意顿了顿,观察着吴三桂的反应,然后才慢悠悠地说道:“本王这里,还有个不情之请,或者说,是个想法,不知……不知吴总兵可否能满足本王啊?”

吴三桂心中猛地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席卷全身。

吴三桂太了解这位摄政王了,他知道,这多尔衮终于要下手了,重头戏来了!

对和多尔衮打交道多年的吴三桂来说,他明确知道,多尔衮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口头上的投降。

想着,吴三桂连忙躬身,语气愈发恭敬,甚至带着一丝惶恐:“王爷言重了,末将既已归顺,自当谨遵王爷号令。王爷有何吩咐,但说无妨,末将万死不辞。”

“诶,不必如此紧张,呵呵。”多尔衮笑着摆了摆手,姿态放松,但眼神却锐利如刀,“本王是这么想的……”

多尔衮踱了几步,慢慢说道:“本王想,既然今后要勠力同心,合兵一处,共同杀敌,那这战场上,最怕的就是敌我难辨,误伤了自己人,岂不是天大的冤枉?你说呢?吴总兵。”

吴三桂心中稍定,连忙接口道:“王爷所虑极是,末将以为,此事易尔。或可令我关宁军将士,皆身着贵军甲胄服饰?或者,在肩臂之上绑缚统一颜色的布条,以为识别?如此,便可避免误判。”

这是吴三桂暂时所能想到,最能保留体面的折中之策。

然而,多尔衮听完,却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缓缓踱步,走到大帐中央,目光似乎落在跳跃的烛火上,语气依然平淡:

“吴总兵所说……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多尔衮先是看似认可,随即话锋猛地一转,图穷匕见!

“但是——”这两个字,他咬得格外重,“本王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还是有诸多隐患,终归还是不够彻底啊。”

多尔衮转过身,目光如两道冰冷的锁链,牢牢锁住吴三桂,脸上依旧带着笑,但那笑容此刻看来,却令人心悸:

“本王觉得,若要真正融为一体,消除一切隔阂间隙,莫过于……让我八旗将士与关宁军弟兄,从里到外,都变成一个样子!”

多尔衮微微前倾身体,一字一顿,清晰地吐出了那个让吴三桂、以及帐内所有汉人魂飞魄散的词:

“譬如——全体剃发,留辫,换袍装,就如我八旗将士一般!”

“剃发?易服?”

这几个字,如晴天霹雳,又似万载玄冰,瞬间劈入吴三桂、郭云龙、孙文焕的脑海,冻僵了他们的四肢百骸,三人身体都是控制不住地猛地一震。

吴三桂更是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毫无血色。他端着酒杯的手剧烈颤抖起来,杯中残余的酒液泼洒而出,沾湿了他的战袍。

不仅是他,就连一旁早已降清、自以为能够置身事外的吴三凤、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等人,也是骇然色变,脸上露出极度震惊,有些难以置信的神情。

因为他们投降至今,可从未被要求剃发啊!摄政王此举,意欲何为?是否也是在敲打自己这些人?

而对于吴三桂、郭云龙这些传统的汉家将领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思想贯穿始终——

这束发,不仅仅是个人习惯,它是华夏衣冠的象征!是几千年来,汉家男儿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图腾!是区别于“夷狄”的根本标志!

剃去头顶之发,留下那丑陋的金钱鼠尾,这不仅仅是外形上的改变,这是背弃祖宗;是自绝于汉统;是彻头彻尾的、精神上的阉割;是比战死沙场更加难以接受的奇耻大辱……

帐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刚才那欢庆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窒息的死寂。

郭云龙和孙文焕双目赤红,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渗出血丝而不自知。他们看向吴三桂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了悲愤、绝望,极其复杂……他们也知道,此刻没得选了,但真的要剃发易服,几人内心真的很难接受。

吴三桂的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嗡嗡作响。他感到一阵阵眩晕,几乎要站立不稳。良久,他才从巨大的冲击中勉强找回一丝理智,声音干涩、沙哑,带着明显的颤抖,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回……回摄政王,这敌我识别,末将方才所言,绑缚布条或更换衣甲,应,应可避免误会,这剃发,是否……可否容后再议?毕竟将士们恐一时难以接受……”吴三桂的声音越来越低,满满的无力感。

多尔衮将吴三桂及其部将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不止。

他多尔衮当然知道“剃发”对汉人意味着什么,他就是要用这最狠、最绝的方式,彻底斩断吴三桂和关宁军与中原汉地的最后一丝精神联系。

多尔衮盘算着,只要剃了发,留了辫,吴三桂和这支关宁军,就成了天下汉人眼中的“满清走狗”,再也无法回头,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大清走下去,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控制之道!

多尔衮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似诚恳,实则步步紧逼的强势:

“吴总兵啊,”多尔衮踱步到吴三桂面前,目光深邃,“你的顾虑,本王明白。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啊!”

“本王以为,只有剃了发,留了辫,从着装到发式,彻彻底底变成自己人,关宁军的将士们,才能真正从心里,和我八旗子弟融为一体,才能毫无隔阂,同心戮力!这才是真正的合兵,而不是简单的联军,你说是与不是?”

多尔衮根本不给吴三桂思考反驳的机会,语气陡然变得更加沉重,尽显霸道紧逼之姿态:

“此事,关乎此战成败,更关乎你关宁军未来之前途,绝非儿戏,还请吴总兵详细思量啊,嗯?”

吴三桂心如死灰。他知道,这根本不是商量,这是最后通牒。多尔衮是要用这剃发令,作为检验他投降诚意的试金石,也是将他彻底绑上大清战车最牢固的锁链!

见吴三桂依旧脸色惨白,久久无语,身体微微颤抖,显然内心在进行着天人交战的激烈挣扎,多尔衮知道,火候已到,需要再加上最后一根,也是最重的一根稻草!

想着,吴三桂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满是自信与霸气。他重重一拍吴三桂的肩膀,力道之大,让吴三桂一个趔趄,声音洪亮,响彻整个王帐:

“吴总兵,无需再多虑!”

“你既跟了本王,跟了我大清,本王在此,向天地立誓!”说着,多尔衮猛地将右拳重重捶在自己的胸口,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目光灼灼,死死盯住吴三桂的眼睛:

“本王以爱新觉罗氏作担保!破了李自成,进得中原之后,你吴三桂,将不再是什么‘伯’,什么总兵,而是我大清的‘藩王’,真正裂土封疆,世镇一方的藩王,到时本王亲自给你挑一块好地方。”

“你吴家的子孙,与你今日麾下的将士,将与我大清,共享这万里河山,共享永世富贵,万代荣华——”

“藩王” “裂土封疆” “世镇一方” “万代荣华”……

这一个比一个重磅的词汇,如一颗颗惊雷,在吴三桂早已混乱不堪的脑海中炸响,这诱惑太大了,大到足以让任何乱世枭雄怦然心动,乃至丧失理智。

这是多尔衮画出的最大一张饼,是用实实在在的权力与富贵,来交换他吴三桂精神彻底投降。

多尔衮的声音带着恶魔般的诱惑力,继续轰击着吴三桂最后的心理防线:

“一个世袭罔替的藩王爵位,换你今日之决断!”

“吴总兵,你是聪明人,是为那已死之君,守着虚无的忠义,最终落得身死族灭,万事皆空?”

“还是为你自己,为你吴氏满门,为你这些誓死追随的袍泽弟兄,搏一个如山海般稳固的将来?”

“吴总兵,你我都是刀口舔血多年的主,我知你,你大概也知我,本王不喜欢弯弯绕!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是战是和?是存是亡?是荣华富贵?还是身败名裂?”

“——你自己决断吧!”

说完这最后一句话,多尔衮重重地又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然后,不再看他,缓缓地,一步一步,走回了自己的虎皮主位,安然坐下。

多尔衮将最终的选择权,或者说,将最后一丝挣扎,彻底抛还给了吴三桂。

整个王帐,再次陷入了那种令人窒息的死寂。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如被架在火上炙烤的身影上。

吴三桂站在那里,浑身冰凉,头脑中却如同有岩浆在翻滚!

一边是忠君爱国、华夷之辨的千古大义,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另一边是裂土封王的极致诱惑,是数万将士的生死存亡,是个人的前程富贵,还有那刻骨铭心的家仇……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每一秒,都如一年般漫长。

吴三桂能看到身后郭云龙、孙文焕那复杂的目光,能听到兄长吴三凤那连声的叹息,能感受到满洲亲贵们那毫不掩饰的嘲讽与轻蔑,更能体会到多尔衮那虽不言不语,却如山岳般沉重的压迫感……

够了,真的够了!

还犹豫什么?

崇祯皇帝陛下已经死了,大明已经亡了,自己数次回去救援,自己不欠陛下什么……

但父亲还在闯贼手中,心爱的圆圆还在贼窝受辱!

山海关数万弟兄,和其家眷的性命就在眼前!

忠义……忠义能当饭吃吗?能报仇吗?能救活这数万条人命吗?

可是,现在又要向谁表忠义呢?嗯?向谁?难道向已然归天的陛下?

既然已经跪了一次,既然已经喊了“投降”,这头发……留与不留,又有何区别?有何区别呢……

不过是一具皮囊,不过是一把头发!

用这头发,换一个藩王之位,换弟兄们的活路,换报仇雪恨的机会!

——值了吧?值了吗?

吴三桂内心虽然笃定起来,但其实还是透着无数复杂情绪,有不甘,有无奈,有无措,更有绝望……

一种破罐子破摔,夹杂着巨大悲怆的扭曲情绪,如火山喷发般,彻底淹没了吴三桂所有理智,也让他彻底不再犹豫。

吴三桂的脸色由惨白转为潮红,又由潮红变为铁青,最终化为岩石般的灰败。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再无丝毫挣扎,只剩下令人心悸的疯狂。他不再看任何人,目光直直地望向地面,然后——

“噗通!”

一声比之前更加沉重的闷响,吴三桂双膝齐齐跪地!他身上的铠甲叶片碰撞,发出一阵刺耳的铿锵之声。

吴三桂以头触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额头撞击在地毯上,发出“咚”的闷响。然后,他抬起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声音嘶哑、扭曲:

“末将……吴三桂,愿率关宁全军,剃发易服……”

“末将,必誓死追随摄政王,追随大清!”

“跟随摄政王殿下,横扫天下——”

最后一个字吼出,吴三桂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整个人都瘫软了下去,只有额头还紧紧抵着冰冷的地面。

多尔衮正准备坐下的动作微微一顿。他缓缓、彻底地坐稳,然后,转过头,目光幽深难测地,死死盯着跪伏在自己脚下的吴三桂,看了足足有三息的时间。

忽然——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啊!”

多尔衮爆发出了一阵畅快淋漓、志得意满的震天大笑,笑声中是一切尽在掌握的得意。

他笑够了,才猛地收声,对着帐外,用平静的语气,朗声吩咐道:

“来啊——速速,送剃发器具上来。”

“本王要亲自……为平西王,举行‘剃发’之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