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34章 十余万满蒙精骑,悄悄出动了

威远堡外,清军大营,中军多尔衮王帐。

歃血为盟的腥气尚未散尽,剃发易服的屈辱仍如冰刺般扎在吴三桂等人心头,王帐内的空气却已骤然转变。

方才那带着蛮荒祭祀色彩的盟誓仪式结束,多尔衮脸上志得意满的笑容便迅速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纯粹统帅的冷静与锐利。他瞬间从一个主持归化仪式的部落酋长,变回了那个执掌重兵、运筹帷幄的铁血统帅。

多尔衮没有回到那张虎皮座椅,而是大步流星地再次走到那张巨大的山海关舆图前。

那牛皮地图上,关城、卫城、山川河流、敌我态势标注得清清楚楚。多尔衮的目光如同鹰隼,死死锁定在西罗城与北翼城之间那片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带——那里,正是日间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李自成大军血战之处,也是如今十余万闯军连营驻扎的所在。

吴三桂、郭云龙、孙文焕三人顶着一头刺眼的青光,脑后那根刚刚编好的、细长丑陋的金钱鼠尾辫,沉甸甸地垂在颈后,时刻昭示着耻辱烙印。冰冷的空气刮过头皮,带来前所未有的冰凉触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刚刚发生的一切。

吴三桂几人垂手立在多尔衮侧后方,努力挺直腰杆,试图维持最后一点武将的尊严,但微微颤抖的手指和眼底深处难以掩饰的空洞,还有悲凉,却暴露了他们内心那滔天巨浪。

多尔衮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复杂的心绪,他的全部精神都沉浸在了眼前的战局推演之中。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却带着一股强烈威压,落在了刚刚被其承诺册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脸上。

“平西王,”多尔衮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在帐内回荡,“眼下大局已定,你我既已同心,这破敌之策,需得即刻定下。”顿了顿,多尔衮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仿佛真的在与心腹大将商议:

“本王有个想法,思前想后,觉得非你关宁军弟兄鼎力相助不可。此事关乎此战胜负,乃至我大清国运,还需平西王与麾下儿郎,能摒弃前嫌,毫无保留,效以死力,全力拼杀。”

吴三桂心头猛地一紧,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窜上头顶。他知道,真正的代价,现在才开始索要!

听着多尔衮的吩咐,吴三桂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上前一步,抱拳躬身,动作因为脑后那根辫子的牵扯而显得有些僵硬别扭,声音努力保持平稳,带着一丝沙哑:

“摄政王言重了,末将既已归顺,麾下关宁军便是王爷之刀,王爷之盾,王爷说一,弟兄们绝无二话,但有所命,万死不辞,保证不打折扣!王爷有何方略,但请吩咐,我关宁军弟兄定然效死命!” 吴三桂将姿态放得极低,心中却警铃大作。

多尔衮对吴三桂的态度似乎颇为满意,微微颔首。他伸出手指,精准地点在舆图上那片西罗城与北翼城之间的开阔地带,沉沉敲击了多下,思忖着具体的方略。

“平西王,你看此地。”多尔衮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战场的老辣,“今日白昼,你部关宁铁骑在此地与闯贼野战,战果赫赫,足以证明骑兵之利,在于旷野奔袭,在于运动歼敌!”

多尔衮先扬后抑,语气加重:“本王仔细思量,也觉得,似你这等天下有数的精锐铁骑,若是长久龟缩于城墙之后,凭借火器弓弩进行守城之战……”

说到这里,多尔衮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帐内一众满洲将领,嘴角勾起一抹看似随意的笑容,仿佛在说一个浅显的道理:“用你们汉人读书人的话来说,这叫什么来着?暴……暴殄天物?是吧?” 他侧头,目光投向角落里的范文程。

范文程立刻趋前一步,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躬身接口道:“王爷睿智嘿嘿,王爷真是博闻强记,正是此语,‘暴殄天物’,意指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宝贵之物,王爷以此喻指关宁铁骑守城,实在是鞭辟入里,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范文程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既捧了多尔衮,又狠狠踩了关宁军此前被迫守城的窘境,言语间满是对多尔衮无尽的捧!

范文程,这位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代,历史上早早投降到努尔哈赤麾下,数次为满清攻打大明献计献策,并亲自说服劝降诸多明臣。此人对满清可谓卑躬屈膝到了极致,把奴才本性展露无疑,在自己妻子被多铎强行霸占后,仍能若无其事继续为多尔衮详细谋划计策。

历史上,正是这位范文程,在1644年四月初的时候,奏请多尔衮立即出兵入关,夺取天下,当时满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也都出自这家伙之手!

后人也多有感慨,不知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试图挽救大宋,写出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得知自己的后代,竟然沦为引外贼屠戮祖先、奴役汉家天下的罪人,他老人家会作何想……着实颇为玩味。

“哈哈哈,对!就是这么个理儿。”多尔衮畅快地大笑几声,随即收回目光,再次聚焦于吴三桂,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本王也觉得,骑兵,就不该干那守城的活儿,那是步卒和火器营的事。真正的虎豹,就该放归山林,才能尽情撕咬猎物,平西王,你以为如何?”

吴三桂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得不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连忙抱拳道:“王爷明鉴,末将白日出击,虽伤亡不小,但战果与气势,确非困守孤城所能比拟。野战冲阵,方显我关宁儿郎本色,方能把我骑兵优势发挥到最大。” 他这话半真半假,野战确实能发挥骑兵优势,但此刻从多尔衮口中说出,味道却全然不同。

“好!”多尔衮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重重一击掌,声音响亮,图穷匕见。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刀,死死盯住吴三桂的眼睛,语速加快:

“既然如此,本王的方略便是——” 多尔衮的手指沿着西罗城外划出一个巨大的弧形,最终重重敲在代表闯军连营的区域。“明日拂晓,天光放亮之际。”

多尔衮抬头盯住吴三桂,说道,“就由平西王你,亲率关宁军所有能战之骑兵,全军出击! 在西罗城外,堂堂正正,列开阵势,与那闯贼对峙。”

说着,多尔衮双手一合,重重拍响,说道,“一旦寻得良机,便依你今日战法,分左、中、右三路,给我狠狠地冲,朝着李自成的大军冲去,冲垮他的前沿,搅乱他的阵型,黏住他的主力!”

多尔衮的话语如战鼓擂响,充满鼓动性,却也让吴三桂的心一寸寸沉入谷底。

但这还没完,多尔衮心里盘算的真正杀招,其实还在后面——

“而本王麾下的满洲八旗铁骑主力……” 多尔衮故意拖长了音调,手指悄无声息地移回山海关关城的位置,轻轻一点,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混合着狡诈与自信的笑容:“则将提前秘密隐匿于关城之内,偃旗息鼓,秣马厉兵,静待时机,时刻做好出击的准备。”

接着,多尔衮目光扫过帐内凝神倾听的众人,声音压低,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

“那闯贼李自成,至今仍被蒙在鼓里,他绝想不到,我大清十余万精锐已悄然入关,就藏在这雄关之后。他只会以为,明日面对的,依旧是你吴总兵的关宁军,必然松懈,必然全力扑向你部!”

说到这里,多尔衮的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语气变得激昂而残酷:“待你两军在前方杀得难分难解,尸山血海,精疲力尽之时!”

“哼,本王将亲率八旗铁骑,如天降神兵,自关城内蜂拥而,不走正面,而是迅速迂回包抄至石河岸边,从闯军最为薄弱、绝无防备的侧翼乃至后方——”

“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他致命一击!!”

“到了那时,” 多尔衮猛地一挥拳,仿佛已看到胜利的场景,“任他李自成有十万百万大军,阵脚已乱,士气已崩,前有强敌,后有奇兵,焉有不败之理?此战,必可一举击溃闯贼主力,定鼎乾坤,锁定天下!”

多尔衮一口气说完整个计划,然后目光炯炯地看向吴三桂,语气似乎是在征求同意,实则充满了不容反驳的压迫感:“平西王,你觉得……本王此计如何?”

静!

死一般的寂静!

吴三桂、郭云龙、孙文焕三人,如遭雷击,浑身冰凉!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多尔衮将这**裸的“阳谋” 和盘托出时,他们依然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哪里是什么“精妙战术”?这分明是最冷酷、最无情的“驱虎吞狼”、“一石二鸟”之计。

让关宁军充当诱饵,充当炮灰,去正面硬撼李自成十余万杀红了眼的闯军主力,去承受最猛烈的攻击,去流干最后一滴血。

而满洲八旗,则躲在后面,养精蓄锐,最后时刻出来收割战场,捡取最大的胜利果实。

胜负的关键,竟然完全系于他关宁军能否在满洲主力出击前,顶住闯军的疯狂反扑,并成功“黏住”敌人。

这简直就是要用他吴三桂和数万关宁子弟的尸骨,来为满洲人铺就一条通往中原的康庄大道……

无耻,也够狡诈!

吴三桂等人,心里都门清,但却毫无还嘴的余地。

吴三桂的拳头在袖中握得咯咯作响,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刺痛的感觉却远不及心中的万分之一的冰冷绝望!郭云龙和孙文焕也是脸色煞白,牙齿紧咬,屈辱和愤怒几乎要冲破胸膛。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明日战场上,关宁儿郎在闯军人海中浴血拼杀,死伤枕籍,而满洲铁骑却在后方冷眼旁观,等待最佳时机的残酷景象。

然而,他们能拒绝吗?

不能!

绝对不可能!

如今,发已剃,誓已盟,血酒已饮!

他们,已无退路!

山海关内粮草将尽,火炮弹药全无,即使没有满洲兵,明日他们也要出城与李自成决一死战,结局同样是九死一生。

而现在,至少……至少多尔衮还承诺了最终会出手,还画了一个“平西王”、“裂土封疆” 的大饼!尽管这饼虚无缥缈,尽管这代价,很可能是关宁军弟兄全部的身家性命。

拒绝,现在就是死!

接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哪怕这生机是用兄弟们的鲜血浇灌出来的。

吴三桂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带着皮革和血腥味的冰冷空气,仿佛要将那无尽的悲凉绝望强行压下。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已只剩下一种麻木的决绝。他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摄政王……深谋远虑,此计……末将以为,大妙!”

“末将……遵命,绝无二话。”

“明日拂晓,末将必亲率关宁全军,出城列阵,与闯贼决一死战,定当死死缠住贼军主力,待王爷天兵一出,里应外合,必叫那闯贼……片甲无存。”

吴三桂没有质疑,没有讨价还价,甚至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犹豫与不满。

因为他吴三桂知道,那毫无意义,只会自取其辱,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既然已选择跪下,就要跪得彻底。既然已沦为棋子,就要体现出棋子的价值。

多尔衮仔细地看着吴三桂的脸,似乎想从他眼中找出任何一丝不甘或怨恨。但吴三桂的脸上,只有一片死水般的平静,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数息之后,多尔衮脸上终于再次露出了笑容。这一次,是真正满意、放心的笑容。他亲自上前,扶起吴三桂,用力拍着他的臂甲,声音洪亮:

“好,平西王果然深明大义,勇毅过人。有平西王亲自出马,本王放心矣。”

“此战若胜,平西王和关宁军弟兄,当居首功,本王绝不吝啬王爵之封。”

空头支票,张口就来。

说完,多尔衮不再耽搁,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帐内济济一堂的满洲王公、贝勒、将领,声音陡然变得凌厉无比,带着铁血统帅的威严:

“阿济格,多铎,豪格!”

“末将在。”三人踏前一步,甲叶铿锵。

“你三人,即刻回营。点齐八旗所有精锐骑兵,人衔枚,马裹蹄,随平西王所部之后,悄然进入山海关,隐匿于西罗城内,没有本王号令,严禁发出任何声响,严禁暴露行踪。”

“违令者,斩!”

“嗻。”三人轰然应诺。

“其余各旗步卒、火炮营,由……” 他迅速点了几员大将的名字,“统率,随后跟进,入驻关城各要点,巩固城防,以为后援。”

“嗻。”

一连串命令,清晰、迅速、果决!显示出多尔衮对军队如臂使指的控制力,和极高的指挥效率。

“诸位。” 多尔衮最后环视全场,声音沉凝如铁,“成败在此一举!明日之战,关乎我大清国运,望诸位奋勇向前,不得有误!”

“喳,谨遵王爷令旨!” 帐内响起一片轰然应诺之声,杀气腾腾。

“好了。” 多尔衮大手一挥,“即刻行动,大军拔营,随平西王所部,进驻山海关。务必在天明之前,全部部署完毕。”

“喳。”

满清军营,令旗挥动,脚步声、甲叶碰撞声骤起。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巨大风暴,在这暗夜之中,悄然完成了最后的部署。而吴三桂和他麾下的关宁军,则被无可抗拒地,推向了这场风暴的最前沿,最血腥的漩涡中心。

吴三桂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一切,看着那些兴冲冲领命而去的满洲将领,看着多尔衮那志在必得的背影。他缓缓地转过身,对郭云龙、孙文焕无声地点了点头。三人一言不发,步履沉重地走出了这座令人窒息的王帐,融入了外面无边无际的、冰冷的黑暗之中。

明日,太阳升起之时,便是血染大地之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