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19章 布下口袋,坐等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二)

到了卯时正刻(上午六时),北京城兵部衙署正堂里,炭火盆里的银炭已添换过数次,持续散发着的热量,驱散了阵阵寒意。烛台上的蜡烛燃烧了大半,烛泪层层堆积,火苗在闪闪跳跃着,将堂内众人脸上复杂神情映照得更加清晰。

经过近乎两个时辰的激烈讨论、情报分析和战略推演,从最初的迷惘到认清危局,再到常延龄提出潮白河设伏的妙计,众人的情绪如同经历了一场惊涛骇浪,此刻暂时驶入了一片相对的平静。

目标已然明确,战场已经划定,大的战略框架也已搭建完毕。然,魔鬼在于细节,在于对敌人下一步行动的精准预判,在于如何将手中的每一分力量,运用到极致。

朱慈烺站在那幅巨大的蓟辽边关舆图前,背对着众人,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目光深邃,久久凝视着舆图上那个关乎国运的焦点——山海关,以及其周边错综复杂的山川地势。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桑皮纸面上轻轻划动,从山海关移到连山,再移到威远堡,仿佛在推演着无形的千军万马。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的轻微噼啪声和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黄得功、常延龄、邱祖德、张无极、冯忠、文兴邦、邓林祖、高杰、杨彪等文武重臣,或坐或立,目光都聚焦在太子殿下的背影上。他们在消化方才确定的潮白河伏击计划,也在等待着太子下一步,很可能更为石破天惊的指示。

良久,朱慈烺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看不出彻夜未眠的疲惫,反而有一种亢奋的神采。他踱了几步,目光扫过一张张写满期待的脸,最终落回舆图,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的问题:

“诸位,”他的声音平稳,“潮白河布网,静待敌至,此计已定。然,孤在想的是……若孤是那多尔衮,与吴三桂联手,一举击溃了李自成大军之后,接下来,诸位试想一下,接下来会做什么?”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响起一片骚动。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些许愣神。太子殿下竟将自己代入敌酋多尔衮的角色? 这种思维角度,对于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熏陶的他们来说,既觉得无比新奇,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一时间,竟无人敢轻易接话,堂内陷入短暂的沉寂。

朱慈烺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也到不在意,他也知道,这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打破了他们常规的思维定式。

朱慈烺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语气笃定:“孤若为多尔衮,山海关大胜之后,首要之务,绝非庆祝,而是扩大战果,趁势席卷。”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山海关位置,然后猛地向西划过,“溃败的李自成,乃惊弓之鸟,丧家之犬,但其残部仍众,且劫掠了京师的巨额财富,此乃一块肥肉,绝不能放过。”

朱慈烺目光锐利,分析透彻:“故,孤必会命麾下最精锐的满、蒙骑兵,协同吴三桂的关宁军,对李自成溃兵进行不顾一切的猛烈追击,力求擒杀或俘获李自成本人,彻底消灭这支心腹大患,并夺取其携带的所有财货人口!”

说到这里,朱慈烺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深刻洞察:“但是——”,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以多尔衮之心思缜密、狡诈多疑的性格,他绝不会亲自率领骑兵进行这种风险难测的长途追击!”

说着,朱慈烺走到舆图前,手指从山海关缓缓向西南移动,落在永平府(今卢龙)、蓟州一带:“孤断定,多尔衮本人,必然会亲率八旗主力中的部分骑兵和全部步卒、火器营及辎重,稳扎稳打,缓慢推进。”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舆图上比划出一条相对稳健的进军路线。

“他如此行事,目的有三。”朱慈烺伸出三根手指,条分缕析,“其一,收拢地方,建立秩序。沿途州县,刚经战乱,人心惶惶,他需派兵驻守关键城池,招降纳叛,将占领区巩固下来,将山海关至北京之间的通道,彻底掌控在手。”

“其二,消化战果,观察局势。山海关之战,虽胜亦必有损伤,他需要时间整顿兵马,清点缴获,更重要的是,密切关注吴三桂的动向和北京方向的任何变化。此人极其谨慎,绝不会在情况未完全明朗前,贸然将自己置于险地。”

掰下最后一根手指,握紧拳头,朱慈烺说道,“其三,保持战略主动权。缓慢推进,可进可退。若前方追击顺利,北京空虚,他可加速进军,直取京师;若前方有变,或吴三桂有异心,他可随时收缩兵力,依托已占领的城池进行防御,甚至……随时准备掉头返回关外!”

这番深入敌人内心、逻辑严密的推演,让堂内众将听得目瞪口呆,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们从未想过,仗还可以这么“算”。

太子殿下不仅是在分析敌情,简直是在预演多尔衮的决策过程,这种超越思维定式的战略思维,或者说换位思考的方式,让众人在震惊之余,更生出一股敬畏、折服。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粗豪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白虎军总兵邓林祖猛地站起身,他性子直率,听了太子的分析,只觉得茅塞顿开,忍不住抱拳开口,声音洪亮:

“殿下,您这分析……太对了!”他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大步走到舆图前,指着山海关,“末将是个粗人,但也跟鞑子打了十几年交道,那多尔衮狗贼,确实就是这么个奸诈狡猾、从不冲动的主儿,他干啥事都留着后手,比狼还狡诈,极其凶狠奸猾,不好对付。”

邓林祖努力学着太子的思维,瓮声瓮气地继续说道:“末将刚才也琢磨了,站到那多尔衮的角度想,他打下山海关后,确实没啥后顾之忧啊。”他也掰着手指头数起来,“您看,整个辽东,早就被他们鞑子占得差不多了。漠南蒙古那些部落,科尔沁、察哈尔剩下的,估计也都跟着他出兵了,成了他的狗腿子。可以说,山海关屁股后面,安全得很,多尔衮绝无任何担忧的必要。”

越说越顺,邓林祖眼睛发亮,说道:“所以,末将以为,多尔衮这厮肯定放心大胆地派主力往西打!山海关这地方,按鞑子的习惯,绝不会留太多人,绝不会的。他们一贯都是主力继续攻打,只留少数文弱留守。按着末将想,他顶多放点二线的汉军旗或老弱兵员看着山海关,主力肯定要往京师这边扎进来,抢地盘,抢钱粮,抢女人,这也是鞑子一贯战法作风,他们没有军饷,全靠这些劫掠。其他的,嗯,嘿嘿……”

说到后面,邓林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末将就是个直肠子,瞎想的,殿下和诸位将军别见笑。”

他这番憨直却一针见血的补充,顿时让堂内原本紧张的气氛轻松了不少。几位将领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连一向严肃的黄得功也嘴角微扬。

朱慈烺闻言,哈哈一笑,走上前重重拍了拍邓林祖结实的肩膀,语气带着由衷的赞许:“邓总兵过谦了,你这哪里是瞎想?你这分明是沙场老将的直觉,一语中的啊!你所说的,正是孤方才思虑的关键。”

邓林祖瞪大眼睛,又惊又喜:“殿下?莫非……末将真蒙对了?”

“对,完全正确!”朱慈烺重重点头,目光扫向众人,语气肯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山海关!除了潮白河那张网,山海关本身,以及其背后的广阔区域,还蕴藏着我等莫大的机遇和操作空间。”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充满了期待。他们太熟悉这种感觉了——每当太子殿下眼中闪现这种光芒,透出这种语气,必定有惊人的布局即将揭晓。

朱慈烺踱步到舆图前,手指先点在山海关上,然后骤然向西南移动,划过一片蓝色的海域,最终重重地落在了天津卫沿海——大沽口。

大沽口,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情绪,常延龄、黄得功等反应快的将领,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们几乎立刻就明白了太子的意图。

“殿下!您是说……水师?”常延龄失声问道,声音亢奋。

“正是,水师!”朱慈烺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兴奋,“诸位可还记得,离京之前,孤已密令天津巡抚冯元飏、总兵曹友义,于大沽口整顿水师,集结兵力?那步棋子,现在可以用了。”

朱慈烺手指用力地点在大沽口的位置:“根据最新密报,冯巡抚与曹总兵已不负孤望,在大沽口一带,已聚集了近三万水陆兵马,战船、粮草亦有储备。”

紧接着,朱慈烺的手指再次移动,沿着海岸线向南,划过了登州、莱州,最终停在威海卫一带:“还有登莱巡抚曾化龙、总兵曾樱处,登莱水师,乃我大明北方精锐,虽经动荡,根基犹在。”

朱慈烺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说出了那个大胆至极的计划:“诸位!若我等对多尔衮行动的判断无误,其主力西进,山海关必然空虚。那么,我等为何不能出其不意,利用水师之利,跨海直击,趁机,直接夺回山海关?”

“甚至……甚至,若我部在潮白河能成功截杀多尔衮主力,重挫其军,那,我军甚至可以趁机出山海关,往宁远卫,甚至义州、广宁卫,乃至海州等地前出,逐步重新经略辽东,压制东虏鞑子的空间!”

众人听完,都满是亢奋,纷纷点头,死死地盯着山海关外那片舆图。张无极兴奋地抱拳道:“若果真如此,我大明在辽东的局势,瞬间便可向好起来。”

朱慈烺点点头,抬头扫视众人,详细部署起来:“诸位,既如此,时间紧迫,不多耽搁,孤立刻写信,传孤令旨——”

“令大沽口曹友义总兵,亲率一万五千水师精锐,搭乘战船,即刻启航,昼夜兼程,直扑山海关。大沽口至山海关海路不远,一切顺利的话,两日之内,必可抵达。”

“同时,令登莱曾樱总兵,速率五千水师,多载粮草、火药、箭矢等补给物资,随后出发,前往山海关,与曹总兵汇合,负责后勤支援与巩固城防。”

朱慈烺运筹帷幄,说道:“如此一来,当多尔衮主力深陷永平、蓟州一带,正做着席卷京师美梦之时,我等已悄然扼住了他的咽喉要道,山海关一旦易手,多尔衮大军便成瓮中之鳖,前有京师坚城(和我军主力),后路被断,粮草不济,军心必乱。”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深沉:“即便不能全歼,也足以将其重创,逼其狼狈北窜。届时,收复辽东,亦非不可能。”

这个计划太过大胆,太过惊人,以至于堂内出现了片刻的死寂。跨海奇袭,直捣黄龙,这需要何等的魄力,需要何等精准的时机把握。

但很快,常延龄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激动地抱拳:“殿下神机,此乃釜底抽薪、断其后路之妙计,山海关乃多尔衮性命攸关之地,若失此地,其必方寸大乱。”

黄得功也抚掌大喝:“好,让那鞑子也尝尝后路被断的滋味。”

朱慈烺趁热打铁,走到舆图前,双手摁在图纸上,目光灼灼地扫过众人,继续进行着推演:

“诸位,综合所有情报,孤推测,今日是四月二十日。那么,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下爆发大战。同日,多尔衮主力应抵达关外威远堡一带蛰伏。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看准时机,突入战场,击溃李自成。”

顿了顿,朱慈烺继续说道,“随后数日,吴三桂协同清军追击溃兵,多尔衮主力则缓慢西进。预计四月二十五日左右,李自成溃兵及追兵先头部队,将抵达我潮白河预设战场。”

想了想,朱慈烺说道,“而此时,多尔衮本人及其主力,应已离开山海关,最慢也应抵达永平府一带。此时,四月二十五日,正是山海关最为空虚之时!”

当即,朱慈烺直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故,孤决定,双管齐下!潮白河陆上张网以待,海上奇兵直取山海关!”

他立即转身,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提起朱笔,略一沉吟,便笔走龙蛇,迅速写就了两封密信。字迹苍劲有力,指令清晰无比。

写毕,他拿起信件,转身对赵啸天肃然道:“赵指挥使。”

“末将在。”赵啸天快步上前。

“这两封密信,关系重大,需万无一失。”

“这一封,送往大沽口,交于天津巡抚冯元飏、总兵曹友义亲启。令冯巡抚留守大沽,统筹后方;令曹总兵接信后,即刻集结一万五千水陆精锐,整顿船队,昼夜兼程,务必于四月二十六日准时抵达山海关外海,切记,二十六日,不要早也不要晚。”

“若观察关城守备确如我所料般空虚,则立即择地登陆,强攻也好,智取也罢,不惜一切代价,给孤夺回山海关,并死死守住。”

朱慈烺指着另外一封信,说道,“这一封,送往登莱,交于登莱巡抚曾化龙、总兵曾樱亲启。令其接信后,速派曾总兵率五千水师,多载粮草辎重,火速北上支援,务必于四月二十八日前抵达山海关,与曹总兵汇合,不得有误。”

朱慈烺目光锐利地盯着赵啸天:“此信,需用最快、最稳妥的渠道。大沽口一日内必须送到。登莱三日内必须送到。绝密!若有闪失,提头来见。”

“末将遵命,殿下放心!锦衣卫自有绝密通道,必准时送达。”赵啸天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密信,神色无比凝重。

“好,即刻去办。”

“是。”赵啸天起身,毫不迟疑,转身快步离去。

朱慈烺目送赵啸天离开,缓缓转过身,面向众将。堂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他年轻却已尽显统帅威严的脸庞。

一场陆海并进、关乎国运的惊天大战,就在这风雪弥漫的清晨,于这大明兵部衙署中,进行着详细规划和部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