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10章 通州码头,下船,进京

四月二十日,丑时正刻(凌晨两点),北京东郊,通州码头。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运河水在微弱的月光映照下,泛着幽暗的粼光,无声地流淌。

通州码头区域,所有明显的灯火都已熄灭,只有一些关键位置悬挂着蒙了布的灯笼,发出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码头轮廓。

码头延伸出去的宽阔水面上,已被彻底清理出来,留出了长达数里的、专供大型船队停泊的区域。岸上,一队队精锐士兵肃立在阴影中,甲胄与兵刃偶尔反射出一点寒光。

整个码头,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大军的到来。

锦衣卫千户杨保、骑兵将领杨承祖,以及锦衣卫百户吴富贵,三人正站在码头最前端的一处栈桥上,低声交谈着,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运河下游,那无尽的黑暗深处。

寒冷的夜风掠过水面,带来刺骨的凉意,却吹不散他们心头的火热。

“杨将军,你说殿下船队,还有多久能到?”吴富贵搓着手,他天生是个闲不住的话匣子,此刻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试图用说话来缓解一下气氛。他虽是锦衣卫在京师地带的总管,但在杨承祖这等实权将领面前,依旧保持着恭敬。

杨承祖双手抱胸,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黑暗的河道,声音沉稳:

“吴百户放心,殿下用兵,向来精准。既然杨千户带回消息说很快就会到,那就绝不会差。”他虽这么说,但紧握的拳头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这毕竟是迎接太子殿下入京的历史性时刻。

杨保则显得更为沉静,他仔细检查着身边几名锦衣卫缇骑的准备情况,确保信号火把、传令通道万无一失。但他微微抿紧的嘴唇,以及那不时向南眺望的眼神,同样显示着内心的波澜。

吴富贵见杨承祖回答得简短,又转向杨保,压低声音,带着他特有的市井口气,道:“杨头,你说咱这码头,旗号还打着‘闯’字,殿下看了会不会……误会啥的?常都督这招‘瞒天过海’,玩得是不是有点悬乎?”

杨保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常都督深谋远虑。此刻京师虽下,但外界未知,闯贼主力犹在不远处。虚张声势,方能争取时间,打乱敌军部署。殿下英明,定能领会其中深意。”

吴富贵咂咂嘴,不住点头:“也是,也是。常侯爷到底是开平王的后人,这脑子,转得就是快。嘿嘿,说起来,俺老吴这辈子都没想过,能参与这等泼天的大事……”

吴富贵正絮絮叨叨地说着,目光无意间扫过运河下游的黑暗,忽然猛地顿住——

只见远处河道拐弯处,在朦胧的月光与零星渔火交相辉映下,一个高大如山峦的黑影,正缓缓显现出轮廓。

那是一艘巨大的漕船,桅杆高耸,船首破开水面,带着无可阻挡的气势,正朝着码头方向驶来。更让人心头一跳的是,那船头悬挂的旗帜,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一个巨大的“潘”字。而在其身后,是更加深邃的黑暗,但那黑暗之中,却涌动着无数更加庞大的黑影,连绵不绝,仿佛没有尽头。

“来了,来了,是殿下的船队!打头的是‘潘’字号的漕船,后面……后面全是船。我的老天爷,这得有多少船啊!”吴富贵激动得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极度兴奋,整个人都跳了起来。

这一声惊呼,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码头压抑的寂静。

杨保和杨承祖几乎同时猛地定睛看去,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了那支悄然出现的庞大船队。

杨承祖这位沙场悍将,此刻也忍不住激动地低吼一声,拳头重重砸在栈桥栏杆上:“好,总算是到了!殿下亲临,这下大局彻底稳当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丝担忧,随着这支一眼望不到头的船队出现,彻底烟消云散。

杨保虽然性格沉稳,此刻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但他立刻恢复了干练,转身对身后待命的锦衣卫和传令兵们,低声命令道:“快,发信号,通知各岗位,殿下船队已到,按预定方案,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动作要快,但要稳当,不要出乱子。”

“得令。”几名锦衣卫缇骑立刻行动起来,举起一团团火把,向着码头不同方向打出了约定的暗号。

杨承祖也同时对自己的副将下令:“传令下去,全军警戒,确保码头绝对安全,引导船只按序停泊的弟兄,立刻上前,快!”

原本如同雕塑般肃立的士兵们,瞬间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而无声地运转起来。一队队士兵跑向指定的泊位,准备好缆绳、跳板。整个码头仿佛从沉睡中苏醒,顿时充满了活力。

船队的速度并不快,为首的“潘”字大漕船越来越近,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船头上站立的人影。

紧接着,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越来越多的船只冲破黑暗,出现在视野中,桅杆如林,帆樯蔽空,将整个河道都塞得满满当当,这是一支足以撼动天下的力量!

在无数双激动目光的注视下,那一艘艘各色船只,缓缓地、精准地靠上了码头预先安排好的泊位。

船身与码头轻轻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似乎在宣告着——大明,新的时代来了。

船舷放下,跳板搭稳。

早已等候在甲板最前方的一行人,立刻踏着跳板,稳步走下船来。

为首一人,身着杏黄色团龙袍,外罩轻甲,身姿挺拔,面容带着少年的清俊,眉宇间满是沉稳、自信,已如出鞘的利剑,光芒夺目,正是大明太子殿下——朱慈烺!

他的左手,紧紧牵着年幼的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右手则轻轻握着面容憔悴的坤兴公主朱媺娖。

再之后,是顶盔贯甲、杀气腾腾的靖南侯黄得功,以及张无极、冯忠、文兴邦各军总兵,以及锦衣卫指挥使赵啸天、太监总管王之心等文武重臣、近侍心腹。

一行人虽经长途航行,却个个精神抖擞,目光锐利。

“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就在朱慈烺双脚刚刚踏上通州码头土地的一瞬间,以杨承祖、杨保、吴富贵为首,所有码头上的将士、锦衣卫、官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发出如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动天地。

朱慈烺站定身形,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跪倒的一片黑压压的人群,扫过这熟悉的北方土地,扫过不远处那座在夜色中隐现轮廓的巍峨京城,胸中顿时涌起一股澎湃心潮——

从三月十九日魂穿至此方世界,真可谓是九死一生,步步惊心,到如今终于重返京畿,脚踏京师故土!这短短一个多月的经历,如梦似幻,却又刻骨铭心。

朱慈烺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快步上前几步,伸出双手,亲自将跪在最前面的杨承祖和杨保扶了起来,声音清越:“杨将军,杨千户,辛苦了,快请起,诸位将士都快快请起。”

他转向身后依旧跪着的众人,提高了声音,语气诚挚:“大家都辛苦了,为了光复神京,诸位跋涉千里,浴血奋战,皆是我大明的功臣,都快快请起。”

“谢殿下。”众人这才纷纷起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朱慈烺扶起杨承祖和杨保时,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杨保身旁那个看起来有些精明市侩的汉子身上,他心中早已有数,笑着问道:“杨千户,这位,想必就是你多次提及、在此次行动中立下奇功的吴富贵百户吧?”

杨保连忙躬身回道:“回殿下,正是!这位便是锦衣卫通州码头脑目,百户,吴富贵。”

那吴富贵第一次如此近距离面见太子,见殿下竟能一口叫出自己名字,顿时受宠若惊,脑子一热,差点忘了礼节,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声音都带着颤儿:

“小的,卑职吴富贵,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殿下记得小的,小的……”他激动得语无伦次。

朱慈烺见状,不由莞尔,再次弯腰亲手将他扶起,和颜悦色道:“吴百户不必多礼,快起来。你在此役中联络内外,传递消息,功不可没,孤记得清清楚楚。”

这时,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赵啸天笑着上前一步,对朱慈烺抱拳道:“殿下,这吴富贵本是臣兴漕帮里的老人,机灵通透,熟悉漕运和京师三教九流,是个办实事的能手。此次能顺利打通关节,他确是首功。”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对赵啸天,更是对众人朗声道:“赵指挥使说得是,兴漕帮藏龙卧虎,皆是为国效力的忠义之士。”

转向颤巍巍的吴富贵,朱慈烺顿了顿,重重说道,“孤有功必赏,吴富贵联络内外,沟通情报,机灵勇敢,敢于担事,在此次轻松控扼京师的大捷中,功劳颇大。”

“孤决定,擢升吴富贵,为锦衣卫千户,总管北直隶一带锦衣卫侦缉事宜,望你日后更加尽心竭力,不负孤对你之期望。”

赵啸天立刻躬身:“谢殿下,将遵命,定当督促吴富贵用心办事。”

吴富贵愣神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忽然之间,自己一跃就成了千户,成了大官了,世代为民为奴的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当初为了吃口饱饭加入兴漕帮,短短几年,就一下子……

见吴富贵愣怔了,赵啸天也是好气又好笑,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位心腹是被激动冲昏了头,连忙侧身过来,一脚踹向吴富贵的屁股——

“噗噗噗”,连续三脚结结实实地踹在吴富贵屁股上,赵啸天骂道:“富贵,你他娘的魂丢了?殿下给你提拔成千户,咋地,你小子还不快谢恩?你想上天不成?”

被结结实实踹了三脚,感受到屁股上的剧烈疼痛,吴富贵瞬间清醒,再被赵啸天一顿臭骂,彻底回过神来,连忙就要再次下跪谢恩。

朱慈烺却一把托住他的手臂,笑道:“好了好了,非常之时,不必拘泥虚礼。你吴富贵的忠心与能力,孤已看到,也已经记在心里,都是你应得的。”

“谢殿下,卑职……卑职定当粉身碎骨,以报殿下天恩。”吴富贵声音哽咽,他知道,没有赵啸天指挥使,没有太子殿下,他吴富贵连口饭都没得吃,更别说什么千户……吴富贵的心中,顿时充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

安抚完吴富贵,朱慈烺仔细打量码头周遭。他的目光很快被那些在微光中隐约飘荡的旗帜所吸引——那上面赫然是“闯”字。

朱慈烺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赞赏,他看向杨承祖,问道:“杨将军,这码头,乃至京师城头,如今还打着闯贼旗帜?”

杨承祖连忙抱拳回道:“启禀殿下,此乃常都督的将令。常都督言,京师虽下,然外界不知,闯贼主力未灭。故令我等依旧悬挂闯旗,外松内紧,制造假象,以达到迷惑之效果,为殿下大军集结和后续部署争取时间。”

朱慈烺听罢,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笑声畅快,充满赞许:

“哈哈哈,好,好一个常延龄,好一个‘瞒天过海’,粗中有细,心思缜密,此计大妙!如此一来,恐怕那李自成此刻还一心扑在山海关大战,浑然不知京师已换新主呢,此乃攻心之上策,常侯爷真乃帅才也。”

朱慈烺连连点头,对常延龄的这番安排极为满意。这看似简单的一招,背后是对敌我形势的精准判断,更蕴含着深远的战略眼光。

笑过之后,朱慈烺想起一事,又问杨保:“杨千户,常侯爷此刻何在?为何不见他来通州?”

杨保恭敬回道:“回殿下,常都督与高杰总兵、邓林祖总兵,以及反正归我大明的黄锭、徐标、李化熙三位将军,此刻皆在朝阳门等候殿下圣驾。”

“常都督说,京师初定,百事待举,暗流未息,他身为主将,需坐镇中枢,以防不测,故不亲至通州迎驾,特命末将向殿下请罪,并恭请殿下经朝阳门入城。”

朱慈烺闻言,心中再次一动,对常延龄的评价又高了几分——居功而不自傲,手握重兵而不忘本分,身处大喜而能持重,时刻以大局为重,此真社稷之臣也。

想着,朱慈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颔首道:“常侯爷所虑极是,京师重地,刚经剧变,确需重将坐镇。他留在朝阳门,比来通州迎驾更为妥当,何罪之有?大军即刻启程,向朝阳门方向入城。”

“末将遵命。”杨保躬身应道。

此时,后续船只上的大军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登陆,码头上人头攒动,秩序井然,这显然是一支有着极高训练水准的大军。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支属于自己的精锐之师,心中豪情万丈,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他需要立刻进行部署,确保下一步在潮白河布下天罗地网的落子,能精准有效。

目光扫过身旁将领,朱慈烺最终落在张无极身后。“张总兵。”朱慈烺唤道。

“末将在。”张无极踏前一步。

“请宋雨亭都司近前听令。”

“是。”

很快,那目光沉静的宋雨亭来到朱慈烺面前,抱拳行礼:“末将宋雨亭,参见殿下。”

朱慈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对于这位在济宁整军时便表现出防守才能的将领,他印象颇深。沉吟片刻,朱慈烺语气凝重:“宋都司,通州码头,乃漕运枢纽,京师门户,南北咽喉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地,不仅关系大军后勤补给畅通,更关乎情报传递、与江南联络之命脉。”

随即,朱慈烺目光炯炯地盯着宋雨亭:“孤,现命你率领五千精锐步卒,留守通州。你的任务,是给孤严防死守,确保此地万无一失。”

加重语气,朱慈烺强调道:“尤其要与锦衣卫密切配合,建立起高效的情报收集与传递网络,确保京师与外界联络畅通无阻,你可能向孤保证,守住这帝国命脉?”

宋雨亭感受到太子殿下话语中的千钧重托,胸膛一挺,眼中爆发出坚定,抱拳铿锵答道:

“禀殿下,末将宋雨亭,受殿下知遇之恩,敢不效死?末将在此立下军令状,有末将在,通州码头就在。粮道必通,讯息必达。若有一丝一毫差池,末将无需殿下动手,自当提头来见。”

“好。”朱慈烺要的就是这种决心,他重重拍了拍宋雨亭的肩膀,语气转为温和,“孤信你!不过,头还是要好好留着,孤还要你用这颗头,为大明守更多的关隘。好好干,活着完成任务。”

“末将遵命,定不负殿下重托。”宋雨亭激动地躬身领命。

安排妥通州防务,朱慈烺转向杨承祖:“杨将军,你麾下两千骑兵,乃是精锐机动力量,留守码头未免大材小用。即刻整队,随孤一同前往京师。真正属于骑兵的战场,在那边。”他指了指西方北京城的方向。

杨承祖闻言精神大振,抱拳慨然应道:“末将遵命,弟兄们早就憋足了劲,就等殿下一声令下,追随殿下扫荡群丑。”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

此时,大军登陆已近尾声,各军将领纷纷前来禀报集结情况。

朱慈烺环视四周,看到一张张充满期待的面孔,看到肃然而立的数万雄师,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发出了命令:

“传令全军,登陆完毕者,即刻整队。”

“目标——京师朝阳门。”

“随孤,入京。”

命令一下,整个通州码头,号角低沉响起,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大军如洪流般浩浩荡荡,开始向着那座巍峨的帝都,滚滚前进。

朱慈烺翻身上马,在黄得功、张无极、冯忠、文兴邦、赵啸天、邱祖德等文武重臣的簇拥下,一马当先。杨承祖率领的两千铁骑紧随其后,再后面,是源源不断开拔的各路步卒。队伍浩浩荡荡,刀枪映着微光,向着京师朝阳门,昂首前行。

一个新的时代,正随着这位十五岁少年太子,和其带领的十万大军的马蹄声,隆隆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