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11章 朝阳门口,君臣汇聚

四月二十日,寅时初刻(凌晨三点许)。北京城,朝阳门外。黎明前最深的黑暗笼罩着大地,寒意刺骨。

怀远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常延龄,与高杰、邓林祖等一众将领,以及黄锭、徐标、李化熙等反正归明的将领,还有史可程、吴尔埙等“复明社”人员,早已率领着大批精锐甲士,肃立在寒风之中。

他们的目光,无一例外地,全都焦灼地投向东方那通往通州的官道尽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

突然,远方的黑暗中,出现了一点微弱的火光,紧接着,两点、三点……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连成一片,最终化作一条奔腾汹涌的火焰长龙。

沉重的马蹄声,整齐的脚步声,甲胄的碰撞声,如沉雷般由远及近,滚滚而来,震得脚下的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来了,终于来了!

常延龄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猛地转身,对身后翘首以盼的大家伙朗声说道:“来了,是殿下的銮驾和大军,殿下回来了,我等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所有人的心,在这一刻都提到了嗓子眼,巨大的喜悦瞬间冲散了所有的疲惫与寒意,人人屏息凝神,翘首以盼。

火光越来越近,那支庞大军队的轮廓逐渐清晰。

旌旗招展,刀枪如林,精锐的骑兵在前开道,步伐铿锵的步兵方阵紧随其后,沉默而肃杀,带着一股百战雄师特有的磅礴气势。

这支军队,已非最初编练时候的狼狈模样,已然脱胎换骨,看起来有了一支真正王者之师的雏形。

大军在距离朝阳门一箭之地外缓缓停下列阵,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准。

随后,中军分开,数十骑越众而出,向着城门方向疾驰而来。为首一骑,身着明黄袍服,外罩精良轻甲,身姿挺拔,面容虽仍带着少年的清俊,眉宇间满是威严,已如出鞘的绝世宝剑,光芒万丈,令人不敢直视。

这,正是大明太子殿下——朱慈烺。

当他策马奔至灯火通明的朝阳门下,勒住战马的那一刻,无数复杂的情绪如潮水般淹没了他——

朱慈烺抬起头,目光越过常延龄等人,望向那巍峨的北京城墙,望向那洞开的朝阳门……

三十一天,仅仅过去了三十一天!却是天翻地覆,恍如隔世。

三十一天前,三月十九日,他还是那个惶惶如丧家之犬,身边仅两个弟弟和王之心那老仆的落魄太子,从这京师仓皇逃离,身后是陷落的帝都和自缢殉国的父皇。

而今天,四月二十日,他回来了——带着近十万精锐大军,带着光复河山的壮志,带着血洗国耻的决心!

这巨大的反差,这沉重的轮回,让他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一时竟怔在原地,陷入了无尽的感慨之中,眼眶微微发热。

“殿下,殿下!”一声洪亮而熟悉的呼喊,将朱慈烺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

他定睛看去,只见常延龄、高杰、邓林祖等将领,以及许多身着文武官服、却大多面生的臣子,早已齐刷刷地跪倒在城门外空地上。他们的身后,是黑压压一片精锐甲士,如沉默的钢铁丛林屹立在那里。

常延龄跪在最前方,抬起头,虎目含泪,用尽全身力气,带头高声呐喊:“臣等,恭迎太子殿下,恭迎殿下回銮京师,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恭迎殿下回銮,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紧随其后,从将领到士兵,成千上万人齐声高呼,声浪滚滚,直冲云霄,震得城墙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这呐喊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对这位带领他们创造奇迹的少年太子,发自内心的敬服与忠诚。

朱慈烺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绽放出笑容。他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利落,快步走到常延龄、高杰、邓林祖面前,伸出双手,重重地拍了拍他们坚实的手臂,目光扫过每一位跪地的将领和士兵,声音清越:

“诸位将士,诸位臣工,快快请起,不必多礼,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功臣,是光复神京的英雄,都有大功于社稷啊!”

他亲自将常延龄、高杰、邓林祖等人一一扶起。常延龄等人激动得嘴唇哆嗦,想要说什么,却被朱慈烺用手势止住。

朱慈烺转向所有将士,提高了声音:“诸位将士之功,孤已深知!然,眼下情势依旧危急,大战在即,非论功行赏之时。”

“不过大家且放心,待扫平闯逆,击退东虏,天下初定之日,孤必不负诸位今日血战之功,定当论功行赏,与诸位共享太平。”

“谢殿下,愿为殿下效死!”将士们再次发出震天的欢呼,士气高昂到了极点。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回到常延龄身上,脸上带着由衷的赞赏,还有一丝调侃:

“常侯爷,此番奇袭京师,你以两万六千铁骑,千里奔袭,竟能无一战殁,便以雷霆之势光复帝都,生擒逆酋,缴获巨万,此乃不世之奇功!说说,想要何等封赏?孤今日便准了你!”

常延龄闻言,连忙躬身,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抱拳道:

“殿下谬赞,折煞末将了。此战能成,首功在于殿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若非殿下定下方略,信任有加,末将焉能有此机会?”

说着,常延龄转身看向众人,说道,“其次,在于高总兵、邓总兵及麾下将士用命效死,三军一心!再次,在于黄锭、徐标、李化熙诸位将军深明大义,阵前举义,史可程、吴尔埙等大人暗中策应,里应外合。”

“末将……嘿嘿,不过是个跑腿打杂的,依令而行罢了,实不敢居功!”

随即,常延龄神色一正,语气变得诚恳:“至于封赏,末将万万不敢此刻提及。大战方启,恶战未休,闯贼主力犹存,关外鞑虏虎视。末将深知,此刻绝非贪图赏赐之时。”

常延龄顿了顿,说道,“待我大明真正扫平寰宇,海内重归一统,四海升平之日,殿下再依功过簿,先行厚赏此番血战捐躯、奋勇争先的将士们。至于末将……”

说着,常延龄挺直腰板,声音带着一股骄傲与忠诚,“我常家,自开平王始,世代簪缨,蒙受皇明厚恩已二百七十余载,可谓世食明禄,国恩深重。”

“末将今日所为,不过是尽人臣之本分,报效国家于万一,岂敢再以此微末之功,向殿下讨要赏赐?但求殿下不弃,允末将继续执锐披坚,为殿下,为大明,扫清妖氛,重整河山!”

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掷地有声,既将功劳归于上下一心,又表明了自己不求名利、只求为国尽忠的态度,尽显世家勋贵的风范与格局。

朱慈烺听罢,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用力点点头,朗声道:“好,好一个常延龄!磊落坦荡,公忠体国,孤心甚慰!你放心,孤不会忘记任何一位有功之臣,待天下平定,必不吝重重赏赐诸位将士、臣工。”

“末将谢殿下。”常延龄躬身道。

朱慈烺又看向一旁的高杰。这位以悍勇桀骜着称的骁将,此刻在太子面前,显得格外恭顺。朱慈烺笑道:“高总兵,孤听杨保详细禀报了,此番破城,你亲率精锐,冲锋在前,斩将夺旗,悍勇无匹。更能严束部下,秋毫无犯,孤甚是满意。你的功劳,孤也记下了,日后定不负你!”

高杰闻言,心中大喜,连忙抱拳,声音洪亮:“末将不敢贪功,全赖殿下洪福,常都督指挥有方,末将愿为殿下前锋,荡平群丑,万死不辞。”

“好。”朱慈烺赞许地点头,又看向邓林祖,“邓总兵,你的白虎军,果然名不虚传,攻坚克难,锐不可当。此战之功,孤给你和你的弟兄们记下了。”

邓林祖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带着武夫特有的直爽:“谢殿下,跟着殿下打仗,痛快!嘿嘿,末将和弟兄们,就盼着下一仗呢!”

朱慈烺大笑,气氛愈发融洽。他目光扫过常延龄身后那些面生的将领和文官,对常延龄道:“常侯爷,快与孤引荐一下这几位功臣。”

常延龄连忙侧身,指着站在最前面三位身着甲胄的将领,郑重介绍道:“殿下,这三位,便是此次光复京师,于城内策应、立下首功的义士。”

一一指着三人,常延龄介绍道:“这位是原东直门守将、现归义将军黄锭,这位是原阜成门守将、现归义将军徐标,这位是原宣武门守将、现归义将军李化熙。”

“此次能如此顺利拿下京师九门,生擒逆酋,黄锭将军居中联络、提供布防详图,功劳尤巨!徐将军、李将军亦从中多有策应,功不可没!”

常延龄话音未落,黄锭、徐标、李化熙三人没有上前见礼,而是“扑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以头触地,竟伏地痛哭起来。

黄锭哭得最为悲恸,声音嘶哑,充满了无尽的自责、羞愧:“殿下,殿下啊!末将……末将无颜面见殿下,末将罪该万死啊!”

“三月十九日,京师城破之日,末将身为守将,本该……本该战死在城门楼子上,随陛下去了的,呜呜……”

“末将无能,未能挡住闯贼,最后竟被震晕过去,醒来已成俘虏,苟活至今……末将,末将对不起陛下,对不起殿下啊!呜呜呜……”

徐标和李化熙也泣不成声,哽咽着请罪:“臣等无能,未能殉国,苟且偷生,乃至屈身事贼……虽心存明室,暗中图谋,然终是……终是有亏臣节,请殿下治罪!”

这突如其来的请罪痛哭,让现场热烈的气氛瞬间为之一凝。

所有人都看向朱慈烺,看他如何处置这三位功过交织、内心备受煎熬的降将。

朱慈烺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转为一种深沉的复杂情绪。作为穿越者,他其实能理解在这种时刻他们的抉择,有很多时候并没有对错,为了生存、为了家小……

想着,朱慈烺快步上前,走到黄锭面前,弯下腰,伸出双手,用力将这位痛哭流涕的将领从地上搀扶起来。他的动作迅速,目光直视着黄锭那已泪眼模糊的双眼。

“黄将军,”朱慈烺的声音沉稳,还带着一丝亲切,“你的遭遇,你的苦衷,孤……都知道,都理解。”

短短一句话,仿佛有着千钧之力,瞬间击中了黄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他哭得更加厉害,几乎站立不稳。

朱慈烺又转身,亲自将徐标和李化熙也一一扶起。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陡然提高:“三位将军,都给孤抬起头来!”

黄锭三人下意识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太子。

朱慈烺目光如电,声音朗朗:“过去之事,艰危异常,非你等之过,实乃国运使然,朝廷之失。孤,现在不是,今后更不会是那心胸狭隘、苛责臣下之君。孤看重的,不是过去如何,而是现在如何,将来如何,看重的是你们真正做什么。”

随即,朱慈烺重重拍了拍黄锭的臂甲,发出铿锵之声:“黄将军,你等身处险境,心向大明,于关键时刻,能担天大的干系,行险一搏,暗中联络,阵前举义,助王师光复神京——此乃拨乱反正之大功,何罪之有?孤说你们无罪,你们便无罪!”

环视众人一圈,朱慈烺声音更加洪亮:“都给孤记下了!从今日起,不必再背负过往的包袱,不必终日觉得自己有何罪过。给孤,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做人,堂堂正正地做我大明的将军。跟着孤,跟着大明,扫清寰宇,重振乾坤,尔等可能做到?”

这番话,如同春雷炸响,又如同春风化雨,瞬间涤荡了黄锭、徐标、李化熙三人心中积压已久的阴霾与屈辱。巨大的感动、被理解的欣慰,让三人再次泪如雨下,这一次,是激动与感激的热泪。

黄锭猛地一抹眼泪,挺直腰板,带头嘶声吼道:“末将……谢殿下,谢殿下再造之恩,殿下如此信重,末将等,唯有以余生,报效殿下。”

“今后,刀山火海,殿下但有所命,万死不辞。”

“万死不辞。”徐标、李化熙亦激动附和。

周围众人,无论是常延龄、高杰等将领,还是身后的将士,无不被太子这番恢宏气度、知人善任的胸怀所深深折服。

人人心中暗叹:“殿下之心胸,真乃英主之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