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09章 堂堂大明国丈,却开门迎敌!真的忍不了啊…

四月十九日,亥时正刻,北京城,正阳门内,原大明兵部衙门。

昔日庄严肃穆的衙署,此刻灯火通明,已成为北伐大军光复京师后的临时指挥中枢。房间里,忙忙碌碌的,满是大战紧张的氛围。

怀远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常延龄,卸去了沉重的甲胄,只着一身暗色戎装,正与高杰、黄锭、徐标、李化熙等几位核心将领围在一张巨大的京师城防图前,进行具体的善后部署,尤其是城门防守,以及城内各处要点布防。

经过一夜一天的雷霆行动,京师九门已牢牢掌控在手,城内主要抵抗力量也被肃清,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稳定秩序、甄别人员、安抚民心、调配资源、防备反扑……千头万绪,如同乱麻,亟待梳理。几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都亢奋异常,都在忙忙碌碌地处理着各处事务。

“黄将军,”常延龄指着图纸上紫禁城西侧的一片区域,“西安门至西华门一带的巡防,还需你麾下弟兄再辛苦一夜,增派两队暗哨,确保万无一失。”

“末将明白,这就去安排。”黄锭抱拳领命,立刻唤来亲兵吩咐下去。

“徐将军,李将军,”常延龄又看向徐标和李化熙,“阜成门、宣武门等处降兵的安置点,需加强管理,分批甄别,严防有人煽动闹事。此外,粮饷按日供给,但要明确告知,待殿下入城后,再行定夺去留。”

“侯爷放心,我等已加派双岗,绝无疏漏。”徐标和李化熙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衙署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史可程与吴尔埙二人,在一身戎装的张大田陪同下,快步走入大堂,三人脸上都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意。

“禀都督,”史可程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虽略带沙哑,“末吏与吴大人、张把总,已按都督指令,率兵将名单所列之主动投靠闯贼的逆臣、贰臣,大部擒拿归案。”

常延龄闻言,目光骤然锐利,放下手中的物什,沉声问道:“哦?具体情况如何?细细报来。”

史可程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语气中带着愤慨,朗声禀报:“现已擒获者,有——”

“原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工部左侍郎叶初春、庶吉士魏学濂、翰林院修撰梁兆阳、兵科给事中龚鼎孳、翰林院庶吉士周钟、詹事府左谕德杨士聪…… 等一干人等。”

“此辈皆已押入刑部大牢,严加看管。”

史可程每念出一个名字,常延龄的脸色就阴沉一分。

尤其是听到“张缙彦”三个字时,他握着椅背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直冲顶门!

正是此人,备受陛下赏识重用,连续超擢提拔,最后身为执掌天下兵马的大明兵部尚书,却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不思抵抗,反而主动打开了正阳门,将闯贼大军迎入京师,堪称国破的第一罪人……

常延龄的胸膛剧烈起伏了一下,他强行压下心里“立刻下令将张缙彦拖出来活劈了”的冲动,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冰冷的冷哼:

“哼!一帮寡廉鲜耻、毫无骨气的蛀虫,国之巨蠹!”

随即,常延龄看向高杰,语气森然,“高总兵,派人给我看好这些逆贼。没有殿下手谕,任何人不得探视!若有异动,格杀勿论!待殿下入城,再行明正典刑,以告慰陛下在天之灵。”

“末将明白。”高杰眼中也闪过厉色,重重抱拳。他对这些软骨头同样深恶痛绝,自己自从归顺大明以来,屡次被这群京师蠹虫克扣钱粮军饷,这帮人真的是该死。

史可程顿了顿,继续禀报道:“都督,此外,名单中尚有原内阁首辅陈演、魏藻德,以及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等人……此数人,已于前些时日,皆在闯贼的‘追赃助饷’中,被拷掠致死。”

听到这几个名字,常延龄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抹极其厌恶和鄙夷的冷笑:

“死了?倒是便宜了他们——此辈世受国恩,位居极品,平日里结党营私,排挤忠良,贪污不法,于国无甚裨益,本就不是啥好鸟。”

“临到国难了,一味只知谄媚闯贼,企图保全富贵,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实乃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真真是我大明勋贵官僚之耻!”说着,常延龄咬牙切齿,恶狠狠地骂起来,他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些毫无气节的勋贵高官的极度不齿,深深厌恶。

然而,接下来史可程提到的一个名字,让常延龄的怒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是一种掺杂了恶心、愤慨,和被至亲背叛的复杂情绪。

“还有……嘉定伯周奎。”史可程的声音低沉下去,有些难以启齿。

“周奎?如何?细说。”常延龄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脸色铁青。

周奎——这位国丈爷,太子殿下的亲外祖父,崇祯皇帝的岳父。

史可程声音震颤,说道:“都督,嘉定伯,嘉定伯他之行径,简直令人发指啊。陛下在最后时刻,放下尊严向其求饷,却被其哭穷拒绝,而闯贼一来,他却立刻开城投降,献出巨额家财和美人以求活命……”

听到此,常延龄只觉得一股逆血上涌,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这……这个老匹夫!”常延龄狠狠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身为外戚,受尽皇恩,却贪婪无度,国难时不思报效,反而率先迎贼,毫无气节可言……”

“其行径,比张缙彦更令人作呕。”常延龄喘着粗气,眼中杀机毕露。

但最终,理智还是压过了冲动。

常延龄深吸几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周奎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周皇后的父亲,太子的外祖父,更是陛下的亲国丈。如何处置,已非简单的军法可以决断,必须由太子殿下亲自圣裁。

常延龄阴沉着脸,对史可程和张大田吩咐道:“周奎这老匹夫,将其从狱中提出,放归其府邸,连起家人,给本督派重兵团团围住。”

“记住,许进不许出。没有殿下命令,严禁任何人与其接触。他要是在府里自尽了,我唯你们是问。”

这命令充满了无奈,常延龄当然想亲自宰了这帮家伙,按着他军中的那股子脾性,早就要提刀砍人去了……但现在他是一军主帅,这帮子人的生死决不能自己决定,要亲自交给太子殿下处置。

“遵命。”史可程和张大田凛然应道。

史可程继续汇报着那些投降者的细节,每多听一句,常延龄的脸色就更冷一分。

如周钟投靠牛金星极尽谄媚,梁兆阳对闯贼歌功颂德,尤其是那个曾为太子讲师之一的杨士聪,其变节速度之快,更是让常延龄感到怒火中烧。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如张缙彦、周奎般主动无耻,如陈名夏等人,或有自保之念,或曾有过抵抗的想法,情况更为复杂。但常延龄真的不想再听下去了,他真的忍不了了……他娘的,不管了,交给殿下去处理吧。

“好了。”常延龄挥挥手,打断了史可程的详细陈述,脸上满是疲惫与厌恶,“这些魑魅魍魉,暂且关押起来。他们的罪状,一桩桩,一件件,都给细细记录在案,证据确凿。待殿下驾临,自有公断。”

有些烦,常延龄吼道:“眼下,没时间听这些污秽之事了。”

看着自己方才的怒吼,让史可程等人有些不适,常延龄话锋一转,语气稍缓:“那些坚守气节的忠臣义士呢?情况如何?可曾营救出来?”

提到忠臣义士,史可程的精神一振,语气满是敬意:“回都督。原户部尚书、督师,侯恂大人,已由末吏亲自前往其住处安抚。侯大人虽被闯贼释放并多次利诱,然其坚守臣节,称病不出,拒不接受伪职,忠贞不渝。”

“得知都督亲率殿下亲军光复京师,侯大人满是兴奋,但也满是自责,愧疚他当时身陷囹圄,不能救陛下,侯大人想要亲自前来见都督,但见其状态并不好,按着侯爷的意思,我等现已派兵护卫其府邸,带医师诊治,确保其健康。”

“好啊,侯大人高风亮节,实乃我辈楷模。”常延龄赞道,同时,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毕竟侯恂的态度,对稳定江北左良玉部,乃至整个战局,在未来都有重要意义。

“还有,兵科给事中卫胤文、翰林院检讨方以智等大人,”史可程的声音略微颤抖,“因坚决不降,被闯军严刑拷打,关押在诏狱。”

“尤其方以智大人,曾在先帝灵前痛哭,誓死不屈,被折磨得两髁骨见,我等找到方大人时,其已经奄奄一息……目前,方大人已被我军救出,紧急延请医师诊治着了。”

“两髁骨见?”常延龄和高杰等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涌起巨大的悲痛,更是崇高的敬意——这才是大明的脊梁,与那些软骨头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

“记住,对方大人这样的忠良,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常延龄声音低沉,“要用最好的药,务必保住方大人的性命。这些忠臣,都是我大明未来的希望啊。”

众人正说话间,衙署外传来亲卫的禀报声:“启禀都督,高总兵,杨保杨千户回来了。”

常延龄和高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杨保是派去向太子殿下禀报京师光复消息的信使,他这么快返回,必定带来了殿下的最新消息,两人猜测,殿下的大军,肯定不远了。

“快,快让他进来。”常延龄立刻说道。

很快,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的杨保大步走入堂内,他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激动:“末将杨保,参见都督,参见高总兵,诸位将军。”

“杨千户辛苦了,快起来说话。”常延龄亲自上前扶起杨保,急切地问道,“殿下那边情况如何?大军现在何处?”

杨保站起身,兴奋地禀报道:“启禀都督,末将在杨村一带迎到了殿下亲率的大军船队,殿下及七万大军,进展神速,估计最多再有一个时辰,便可抵达通州码头,殿下命末将先行赶来禀报大军行程,并听从都督下一步安排。”

“好,好,太好了!”常延龄闻言,猛地一拍手掌,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多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随即,常延龄转身对高杰大笑道:“高总兵,你听到了吗?殿下马上就要到了,我等的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高杰也是满脸喜色,抱拳道:“殿下运筹帷幄,都督用兵如神,此乃天意啊。”

常延龄兴奋地踱了几步,迅速冷静下来,脑海中飞快地权衡着。他看向杨保,关切地说:“杨千户,你先喝口水,歇息片刻。”一旁的亲卫早已机灵地递上温水。

杨保也确实渴极了,道谢后接过水碗一饮而尽。

常延龄略一沉吟,做出了决断,他对高杰道:“高总兵,你即刻随我去朝阳门,同时派人通知邓林祖总兵,让他也到朝阳门汇合。”

“我们就在朝阳门,静候殿下圣驾。”

“末将遵命。”高杰慨然应诺。

常延龄又看向杨保,语气郑重地吩咐道:“杨千户,还得再辛苦你一趟,你歇息片刻后,立刻再赶回通州,通知驻守通州的杨承祖将军,让他立刻做好一切迎接准备。”

略微想了想,常延龄具体安排起来:“清理码头,规划泊位,确保殿下船队能够顺利靠岸。殿下登岸后,请殿下即刻从通州出发,经朝阳门进入京师。”

“对了,杨千户,你转告殿下,本督与高总兵、邓总兵,以及反正归我大明的黄锭、徐标、李化熙三位将军,将在朝阳门恭迎殿下圣驾。”

杨保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常延龄会亲带大军去通州码头迎驾的。

想着,杨保问道:“都督,您和诸位将军,不亲自去通州迎接殿下吗?”

常延龄摇摇头,目光扫过衙署内悬挂的京师布防图,语气沉稳:

“通州虽近,但京师方定,暗流涌动,百事待举。本督身为留守主将,此刻绝不能轻易离开中枢。需坐镇于此,以防万一有任何不测之变。眼下,确保京师万无一失,让殿下能够平稳入主,才是重中之重!”

杨保闻言,心中肃然起敬,抱拳道:“末将明白了,都督深谋远虑。末将这就出发,定将都督之意禀报殿下与杨将军。”

“好,你先歇会,然后再辛苦跑一趟,路上小心。”常延龄重重拍了拍杨保的肩膀。

杨保慨然领命。

常延龄则深吸一口气,对高杰、黄锭、徐标、李化熙等人道:“诸位,随我去朝阳门,亲自迎接太子殿下,哈哈哈,我大明光复京师,多么历史性的一刻,即将到了,想想也激动啊,是吧?诸位。”

众人轰然应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尤其高杰嘿嘿笑道:“不瞒都督,末将真没想到,嘿嘿就这么短短三十日,太子殿下竟然带着大家伙,就这么轻松拿下了京师,嘿嘿,末将佩服得紧。”其余几人也都纷纷点头应和。

常延龄笑了笑,说道:“全赖太子殿下英明睿智,竟然能如此精准地撕开这么一个战略机遇,我老常也佩服得紧哈哈哈。”

说着,常延龄披上外袍,在高杰等人的簇拥下,带着三百名精锐亲卫,翻身上马,蹄声清脆,朝着灯火通明的朝阳门方向,疾驰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