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06章 七千万两!崇祯死得可惜啊…

永定门内,神乐观旁,大军临时集合点,气氛紧张而有序。

晨曦微露,但离天大亮尚有一段时间,正是巩固战果、部署下一步行动的关键时刻。常延龄目光如炬,扫视着麾下这些精神抖擞的将领们,心中快速盘算着接下来的安排。

光复京师只是第一步,如何稳住局面,肃清残敌,尤其是保护好这座帝都的核心与象征,才是重中之重。

沉吟片刻,常延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后一位年轻将领的身上。此人约莫二十二三岁年纪,面容俊朗,眉宇间与常延龄有七分相似,但更多了几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他身姿挺拔,甲胄鲜明,眼神沉稳中透着精干,正是常延龄的长子,常家下一代的中流砥柱——常明楷。

常延龄对这三个儿子寄予厚望,自幼便亲自教导武艺,更将开平王常遇春流传下来的骑兵战法、火器运用等兵书战策倾囊相授。常明楷也未曾辜负父亲的期望,不仅武艺娴熟,更深谙韬略,在年轻一辈中堪称翘楚。

“常明楷。”常延龄沉声唤道。

常明楷闻声,立刻踏前一步,动作干净利落,抱拳躬身,声音清越:“父亲,孩儿在。”

“啥玩意?怎么和你说的?军中,称呼职务,职务!别没大没小的。”常延龄怒目瞪向自己这长子。

常明楷咧嘴一笑,郑重抱拳,加大声量,喊道:“回都督,末将在。”

常延龄点点头,看着英气勃勃的长子,笑了笑,重重问道:“你小子,前几日跟着高总兵、邓总兵学习骑术,进展如何了?可曾偷懒?”

不等常明楷回答,一旁的高杰便插话进来,笑道:“常侯爷,您这可就是多虑了。明楷、明耀、明礼,您这三位公子,在骑术这一项上,那可真是得了开平王他老人家的真传,天赋异禀啊!”

往常延龄边上凑了凑,高杰说道,“嘿嘿,根本不用俺老高多教,上了马背,那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人马合一,操控自如,不信您问老邓。”高杰指了指一旁的邓林祖。

邓林祖也哈哈大笑,声若洪钟地附和道:“高总兵说得一点不差,常侯爷,您把三位公子交给我们带,说实话,在骑术上,我们还真没费什么劲。这几个小子,底子打得极好,如今早已是娴熟无比,冲锋陷阵,绝无问题。”

听到两位沙场宿将如此夸赞自己的儿子,常延龄脸上露出笑容,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乱世之中,儿孙有自保之力、建功之能,比什么都强。他点点头道:“好,好。有两位将军金口玉言,我也就放心了。”

随即,常延龄神色一正,对常明楷下令道:“常明楷听令!”

“末将听令。”常明楷挺直身躯。

常延龄手指向北方那一片巍峨宫墙的轮廓,语气凝重:“现命你,即刻点齐两千精锐,火速开赴紫禁城。你的任务,是将其全面封锁护卫起来。”

他详细指示道:“记住!紫禁城四周,北侧的北安门,东侧的东安门、东华门,南侧的承天门,西侧的西华门、西安门。所有出入口,悉数派重兵把守,禁任何人员随意进出。”

“无论是谁,没有我的手令,一律不准放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若宫内有日常所需,比如粮食、菜蔬等补给,经严格检查后,可以放行送入。但人员控制,必须绝对严格。”

常明楷凝神静听,将父亲的每一个字都刻入脑中,随即抱拳,答道:“末将遵命。请都督放心。末将定率弟兄们死死守住紫禁城每一寸墙垣,确保宫禁森严,殿宇完好。”

“绝不让一只可疑的苍蝇飞进去,也绝不让任何不该出来的人溜出来,定将一个完完整整的紫禁城,交到太子殿下手中。”

“若有差池,末将提头来见!”

看着长子眼中闪烁的坚定,常延龄心中大慰,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志气!此乃重任,关系国体尊严,更是殿下将来居停之所,万万不可有失,去吧!立刻带上两千弟兄,执行任务。”

“得令!”常明楷不再多言,转身利落地点齐早已待命的两千精锐。这些士兵皆是常延龄麾下最核心的常家沙子弟兵,训练有素,忠诚可靠。

随着常明楷一声令下,大军如同黑色的铁流,迅疾向着那座象征着至高皇权的紫禁城奔涌而去。

目送长子离去,常延龄刚松了一口气,准备安排其他事务,却见一员大将出列抱拳,神色间带着激动。

来人正是刚刚成功夺取了朝阳门及周边仓廪区的悍将——杨承祖。

“禀都督!”杨承祖的声音似乎比平时高了几分,“末将奉命,已全面接管朝阳门内区域的新太仓、海运仓、旧太仓,以及禄米仓、盔甲厂、太平仓等诸多仓廪。”

常延龄点点头,这是预料之中的事,这些仓廪是京师命脉,必须掌控:“嗯,做得很好。仓廪情况如何?可有损坏?缴获几何?”

杨承祖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仿佛接下来的话极为烫嘴,他努力组织着语言:

“回都督,仓廪完好,闯贼并未大规模破坏,还加以修缮扩建。其中缴获,经过部属初步盘问俘获的各仓库主事、书吏,粗略统计下来,大约……”杨承祖有些结巴起来。

常延龄见一向沉稳干练的杨承祖竟然变得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由得笑了起来:

“承祖,今日是怎么了?吞吞吐吐的,这可不像你的风格啊!到底大约多少?莫非还能吓到本督不成?”

杨承祖深吸一口气,重重地、一字一顿地禀报道:

“禀都督,初步统计下来,各处仓廪库房内,现银、银锭、金锭、以及各类可快速变现的珍宝古玩折价,合计下来……”

张了张嘴巴,杨承祖声音微微发颤:“恐……恐怕已超过七千万两白银!”

“什么?”

“多少?”

“七……七千万两?!”

杨承祖的话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在众人头顶炸响!

刹那间,附近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听到这个数字的将领,包括常延龄、高杰、邓林祖、黄锭、徐标、李化熙……所有人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在了原地。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难以置信……

七千万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为了筹措辽东军饷、镇压农民军,几乎掏空了国库,加征了着名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逼得天下民不聊生,甚至崇祯用完自己的内库后,又要求百官捐献,到最后国库里能拿出的现银也仅有二十万两……这也直接导致,有些明军甚至连续几年领不到军饷,一触即溃,又何谈战斗力?

而此时,就在这北京城的仓库里,闯贼大肆从明朝这些官绅拷掠后,竟然囤积起来了超过七千万两的白银……

或许,当初崇祯还是对手下这些文武官员过于仁慈?倘若其,学一学后世那雍正、乾隆、嘉庆祖孙三代,没钱了就找手下大臣抄个家,“和珅一倒,嘉庆吃饱”,恐怕大明末年结果为何,尚未可知?

死寂,持久的死寂……

“啊——”

“七千万两——”

死寂之后,是压抑不住的粗重喘息和低声惊呼。

“哐!”一声闷响,只见邓林祖双目赤红,猛地一拳狠狠砸在自己的大腿上,那声音充满了无尽的悲愤与痛心。

这位耿直的悍将,想起了当年在前线浴血奋战,却因为朝廷发不出饷银,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甚至不得不纵兵抢掠的惨状;想起了部分不坚定的同僚,为了活下去,直接投降了那关外鞑子,助纣为虐去了;想起了崇祯皇帝放下尊严,哀求百官勋贵捐款助饷,却只得到寥寥无几的敷衍……

往事历历在目,与眼前这骇人听闻的数字形成了无比刺眼的对比。

邓林祖虎目含泪,声音哽咽,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娘的,七千万两,七千万两啊!这帮……这帮蛀虫!贪官!污吏!”

“他们……他们当年,陛下和朝廷那般艰难,苦苦哀求,他们却一毛不拔,眼睁睁看着大明,看着大明……”

他说不下去了,巨大的悲愤让他拳头紧握,浑身颤抖。

常延龄虽然早已知道明末官僚系统贪腐严重,国库空虚而私库充盈,但听到“七千万两”这个具体数字时,心脏也是猛地一缩,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和悲哀涌上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走到邓林祖身边,用力拍了拍这位老将的肩膀,声音低沉:

“林祖,我明白,我明白你心里的痛!当年,我又何尝不知前线之苦,朝廷之难?但,往事已矣……”

常延龄加重语气,说道,“眼下,这巨款落入我等之手,乃是天佑大明啊——太子殿下正可借此重整河山!你切莫过于悲伤,千头万绪,还需你振作精神,协调各方,稳住大局。”

邓林祖用袖子狠狠抹了把脸,重重地点了点头,将翻涌的情绪强行压下:“都督放心,末将……末将晓得轻重。”

常延龄转向杨承祖,继续问道:“承祖,银钱之事暂且记下。那粮草呢?各仓廪存粮几何?”

杨承祖似乎也从最初的震撼中恢复了一些,连忙回道:“对对,粮草。”

“都督,粮草目前初步清点,各仓廪现存米、麦、豆等各类粮秣,合计约有一千万石!”

“这还只是城内仓廪。另外,据降吏交代,通州仓那边,估摸着至少还有两百万石存粮……”

一千万石,通州还有两百万石!

又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支撑数十万大军作战数年的数字!

常延龄闻言,再次握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仰头看了看渐亮的天空,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摇了摇头,发出重重的叹息:

“哎——这大明的蛀虫啊……真是,真是掏空了国家的根基啊!”

“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谁敢相信,谁会相信啊——”

常延龄的内心此刻是揪住的、是悲痛的。他也没想到,这帮硕鼠、蛀虫,竟然能贪污囤积了如此巨量的钱财。更让常延龄心底来气的是,这帮蠢猪,大明朝廷都已经没钱发军饷了,竟然还不愿意拿出哪怕一点点钱财来,或许只要捐献出这七千万两的十分之一,京师又何至于被攻陷,陛下有何至于……守着他们这万贯家财,然后呢?闯贼进来还不是一个个拷掠关押,全部吐了出来。

但感叹归感叹,常延龄明白,此时自己作为第一统帅,必须迅速冷静下来。巨额的财富和粮草,既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巨大的责任。必须立刻、绝对可靠地控制起来!

常延龄随即看向邓林祖,语气无比郑重:“林祖。”

邓林祖挺身抱拳:“末将在。”

常延龄沉声道:“这所有的银钱、粮草,乃是我大明复兴之根本,太子殿下未来征战天下之基石!”

顿了顿,常延龄重重吩咐道,“现命你,全权负责看守这些仓廪!本督拔给你四千精锐,你给我严防死守,将每一座仓库、每一个银库,都给我看得死死的。”

“若有任何人胆敢觊觎、哄抢、或暗中破坏,立斩不赦!可能做到?能否确保钱粮万无一失?”

邓林祖感受到常延龄话语中的千钧重托,胸中豪气顿生,肃然应道:

“末将遵命,谢都督信赖。末将在此立下军令状——有末将在,钱粮就在。钱粮若失,末将自刎以谢殿下与都督!”

“好。”常延龄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他随即看向身后另外两个儿子——二十岁的次子常明耀和十八岁的三子常明礼。

“常明耀,常明礼。”

“末将在。”两位年轻小将齐声出列,眼神中充满兴奋。

常延龄吩咐道:“你二人,从即日起,跟随邓总兵左右,用心学着点。给本督,协助好邓总兵,管理好这关乎国运的钱粮重地。要细心,要谨慎,更要严守纪律,可能做到?”

“能!请都督放心,末将定当尽心竭力,不负所托!”两人异口同声,信心满满。

常延龄看向邓林祖:“林祖,又要辛苦你了。这两个小子,你给我严格管教,让他们好好学着你些。”

邓林祖看着常家这两位虎虎生风的年轻小将,笑着点头:

“常都督放心,您把公子交给末将,是信得过末将。末将定当严格督促,让他们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将才。”

就在钱粮大事刚刚安排妥当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斥候打扮的士兵飞马赶来,利落地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禀报:

“启禀都督,按您的命令,常威将军已率一千精骑,突袭通州码头闯军营地,我军趁其酣睡,发动突袭,大约一刻钟拿下通州码头,我军无一伤亡。”

那斥候顿了顿,补充道:“常将军下令,将驻扎码头的四百闯军……全部斩首!一个不留!现通州码头已在我军绝对控制之下。”

消息本是捷报,但常延龄听到“全部斩首”四个字时,眉头却不由自主地紧紧皱起,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与担忧。

他当然希望速战速决,减少阻力。

但杀降不祥!常延龄时刻铭记,先祖开平王常遇春,当年就是因杀戮过重,屡次屠戮,最终英年早逝。常家因此世代都谆谆告诫后人——“为将者,当存仁心,不可妄造杀孽”。

常延龄也不例外,之前就曾反复叮嘱这位族侄常威,以及自己的三个儿子,要这些小子行事不可过于酷烈,要常存仁德大义。

如今看来,常威这小子一点没听进去,骨子里的残暴本性一时半会儿还是难以根除。常延龄心中暗忖——日后定要好好约束教训这小子才是。

不过,眼下战事紧迫,也不是追究的时候。常延龄压下心中所想,对斥候摆摆手道:

“好了,知道了。常将军行动迅捷,攻克通州码头,也算大功一件。你辛苦了,先去休息。”

随即,略微沉思,一个新的、至关重要的计划在常延龄脑中迅速形成,他目光转向一旁的杨承祖:

“承祖。”

“末将在。”

“本督予你两千精骑,你即刻随这位弟兄出发,火速赶往通州码头,全面接管通州防务!”

杨承祖闻言,心中又是一动。通州乃漕运枢纽,北京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常都督将此重任交予自己,无疑是莫大的信任。他立刻抱拳:“末将遵命,谢都督信赖!”

常延龄走近几步,压低声音,神色极其严肃地叮嘱道:“记住!你这两千弟兄,抵达通州后,立刻全部换上我们缴获的闯军服饰。”

“码头、关卡、巡逻队,继续打起闯军的旗帜。一切巡逻、盘查,都严格按照闯军原来的模式进行。”

常延龄眼中闪烁,补充道:“目的只有一个——制造假象。”

“要让所有过往船只、行人,乃至可能出现的各路探子,都认为,通州乃至整个京师,依然牢牢掌握在闯军手中。”

“我们要营造好这个迷雾,直到太子殿下亲率大军抵达京师城下。”

最后,常延龄重重说道,“此事关乎全局,至关重要!你可能明白?”

杨承祖瞬间领会了常延龄的战略意图——这是要瞒天过海,争取宝贵的时间。他重重点头:“末将明白,定将通州伪装得天衣无缝。”

“好。”常延龄满意地点点头,又补充道:“对了,接管通州后,让常威那小子立刻率领他的一千人马,返回东直门归建。”

常延龄想了想,还是觉得常威这小子不合适在通州,他太毛躁了,生怕干出点别的事情来。而这杨承祖素来稳重,很适合镇守通州这样的重要关口。

“末将遵命。”

杨承祖不再耽搁,立刻点齐两千精锐骑兵,在那名斥候的引领下,如同离弦之箭,向着东方的通州方向疾驰而去。

望着杨承祖远去的背影,常延龄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所有将领,声音洪亮,下达指令:

“诸位将军听令!”

众人静静聆听。

“自即日起,我大军在京师内外所有营寨、据点,尤其是各城门楼之上,继续高悬闯军旗帜。城内巡逻、岗哨,外松内紧,一切外示以‘一切如常’之象。”

“没有本督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旗帜、泄露我军光复京师之消息。”

“我们要给外界营造一个——京师仍在闯贼掌控之中的假象!”

“此举,关系重大!诸位,可能明白?能否做到?”

“遵命!”所有将领齐声抱拳,声震黎明。每个人都明白,常延龄这步暗棋的意思,这是想要继续尽可能迷惑下去,直到太子殿下大军抵达京师。毕竟眼下他们的兵力还有限,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还需要等待时机!

常延龄环视一周,看着这些忠诚勇毅的部下,心中充满信心。

京师已下,巨资在手,迷雾已布,只待太子殿下驾临,这盘光复神州的大棋,便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