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94章 布下精妙棋局,直取天下(上)

州衙中军都督府正堂内,朱慈烺那掷地有声的决断,如同定鼎之音,将北伐的最终时刻锁定在了四月十一日。

一股炽热气息,在众人胸中激荡。

然而,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怀远侯常延龄,此刻却微微蹙起了浓眉,虎目中闪过一丝沉吟,似乎心中仍有考量。

朱慈烺捕捉到了常延龄的表情,朗声一笑:“常侯爷,看你神色,似有所思?你我君臣,正当推心置腹,共谋大计。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你常侯爷向来是快人快语,勇烈果决,何时也变得这般磨磨唧唧、欲言又止了?莫非是升了左都督,反倒拘谨起来了?哈哈哈。”

被太子点破,常延龄不由赧然一笑,抱拳道:“殿下明察秋毫,末将这点心思,实在瞒不过殿下。”

他收敛笑容,神色转为严肃,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手指沿着运河线路划过,沉声道:

“殿下,末将方才细算了一下行程。我军主力八万余人,依赖这八百余艘漕船,沿运河北上,纵然日夜兼程,桨橹不息,换人不换船,然水路迂回,逆流而上,加之夜间行船需格外谨慎,最快最快,恐怕也需**个日夜,方能抵达通州码头。”

随即,常延龄直指京师南郊:

“而末将所率先锋骑兵,一万六千余精骑,若轻装简从,一人双马,备好粮草,避开大路,专走捷径,全力奔驰,昼夜不停……四到五个日夜,足可兵临京师南苑、大兴一带。”

他抬起头,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中间,足足有四五日的时间差。殿下,末将在想,既然陆路骑兵如此迅捷,我军船队,是否可再提前一至两日出发?”

“比如,就在明日,四月十日便扬帆北上?如此,可大大缩短先锋骑兵与主力船队抵达京师外围的时间间隔,使我军力量能更紧密地衔接,避免先锋部队过于孤悬在外,久候主力不至,徒增变数?”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皆露出思索之色。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黄得功抚须沉吟,点了点头,附和道:

“殿下,常都督所虑,不无道理。水路迟缓,陆路迅捷,此乃客观情势。若能提前开拔,使主力与先锋会师时间更为紧凑,确能增强我军行动的突然性与协同性,减少先锋骑兵独力面对突发状况的风险。末将附议,可考虑将大军出发日期,提前至四月十日。”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朱慈烺身上。

朱慈烺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坐回主位,端起王之心适时奉上的温茶,呷了一口,目光深邃,陷入了沉思。

堂内一时间静默下来。

片刻后,朱慈烺放下茶盏,手指无意识地在方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仿佛在权衡着每一步的利弊得失。他缓缓开口:

“常侯爷、黄都督所言,皆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力求稳妥,孤甚理解。然……”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孤所虑者,有二。”

“其一,我军筹备虽已大半就绪,然毕竟仓促。武备司之燧发枪、颗粒火药、各类炮弹仍在加紧生产、装运;史尚书、许总兵处,粮秣、被服、药品等物资,本日仍在源源入库、装船;各军将士之临战动员、最后检查,亦需时间。”

“若明日便强行开拔,恐有部分物资、人员未能完全就位,反生混乱,于军不利。”

“其二,亦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朱慈烺的声音加重,带着一丝冷冽,“时间,时机。”

“若我军船队明日便大举北上,纵然打着‘闯’字旗号,伪装成闯营运输队,然近千艘船只的庞大船队,在运河之上迤逦而行,延绵数十里,想完全瞒天过海,绝无可能。”

“沿运河北上,至通州,需**日。这意味着,最晚在四月十**日,我军船队逼近通州的消息,必定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已抵达山海关前线或尚在途中的李自成耳中。”

朱慈烺站起身,再次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山海关位置,语气凝重:

“李自成虽骄狂,却非全然蠢笨。若其在我军攻克京师之前,便得知有一支近千艘船只的庞大船队正逼近通州,直指京师……”

“诸位试想,他会作何反应?即便他再轻视于我,也绝不可能对后方如此巨大的潜在威胁置之不理。”

朱慈烺重重说道,“他极可能立刻分兵,甚至亲率一部精锐急速回援。届时,我军不仅奇袭之效尽失,更可能陷入与回援闯贼主力在京畿一带的正面鏖战。”

“如此一来,那吴三桂,乃至关外虎视眈眈的鞑子,便可坐岸观虎斗……局势将瞬间复杂化,胜负难料。”

朱慈烺的目光扫过众人,见常延龄、黄得功等人皆露出凛然之色,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继续道:

“反之,若按原计划,四月十一日开拔,船队抵达通州外围时间,约在四月二十日或者往后一两日。而按赵指挥使最新情报,李自成大军于四月十三日离京,以其步卒为主、辎重繁多的行军速度,抵达山海关前线,与吴三桂接战,最早也应在四月二十日之后。”

朱慈烺加重语气:“届时,战事正酣,杀得难解难分,李自成全神贯注于眼前强敌,根本无暇也无力他顾。即便有零星消息传回,他也多半会认为是流言或小股骚扰,或者有心想回援,也恐怕难以抽身了。”

“这时间差,正是我军奇袭京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不容有失!”

这番抽丝剥茧、洞察深远的分析,如同冷水泼面,瞬间让常延龄和黄得功冷静下来,背后甚至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只考虑了军事行动的效率,却忽略了情报传递的时间差与敌方主帅的心理和可能反应。太子殿下年纪虽轻,然心思之缜密,眼光之长远,对时机把握之精准,实在令人叹服。

常延龄率先抱拳,心悦诚服道:“殿下深谋远虑,末将佩服。是末将思虑不周,险些误了大事。一切依殿下原定计划,四月十一日,准时开拔。”

黄得功亦肃然道:“殿下所虑极是,此时间差确为生命线,末将无疑议。”

朱慈烺见二人理解,神色缓和下来,笑道:“二位都督乃沙场宿将,一心求战,孤岂能不知?然此役关乎国运,不得不慎之又慎。”他目光转向常延龄,语气转为斩钉截铁的命令口吻:“常都督。”

“末将在。”常延龄踏前一步,昂首挺胸。

“先锋骑兵军团,既定一万六千精骑,由你亲领,邓林祖副之,亦于四月十一日,与主力船队同时誓师出发。”

加重语气,朱慈烺吩咐道,“孤要求你部,发挥骑兵最大机动优势,不惜马力,全速前进,务必在四月十六日之前,抵达京师南郊区域。”

“末将遵命,必如期抵达!”常延龄声如洪钟。

沉思了一会,朱慈烺补充道,“抵达后,切记孤之嘱托。若为白日抵达,则隐蔽休整,夜间派出最精干斥候,与通州码头锦衣卫暗桩及兴漕帮弟兄取得联系。”

“由其设法,以最快速度,秘密联络东直门守将黄锭将军、阜成门守将徐标将军、宣武门守将李化熙将军,以及城内史可程、吴尔垣大人所掌‘复明社’等内应力量!”

说着,朱慈烺走到常延龄面前:“若时机成熟,条件允许,可秘密约定,于四月十六日或十七日夜间,由黄锭将军自内开启东直门,放下吊桥。同时提前,更要记得联合城内义士,要其倒时发动一切力量接应。”

“你则亲率精锐,趁夜色掩护,从东直门处,迅速突入城内。然后,和黄锭将军合兵一处,再兵分多路,直扑各门要隘、紫禁城、武库、粮仓。”

朱慈烺重重说道,“首要目标:控制京师九门,断绝内外交通;其次,连夜缉拿闯贼留守核心人物,如牛金星、李岩、李友等,务必一网打尽,勿使走脱。控制京师后,立即分兵一支,疾驰通州码头,确保漕运枢纽掌握在我军手中。”

“末将记下了,请殿下放心,定不辱命!”常延龄重重抱拳,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

朱慈烺点点头,沉思了良久,又看向赵啸天:“赵指挥使。”

“末将在。”

“锦衣卫内,可有哪些弟兄尤其擅长长途骑行,耐力、速度、应变能力俱佳,可随常侯爷先锋骑兵一同行动,专司与京师内外情报网络联络之重任?”

赵啸天略一思索,立刻回道:“回殿下,末将本人便可。此外,”他指了指身旁的吴六子,“吴千户常年行走运河两岸,陆路骑行亦是好手。还有,杨保,杨千户,亦是骑行健卒,耐力极佳,心思缜密。”

一旁的吴六子也抱拳道:“殿下,末将愿往。”

朱慈烺沉吟片刻,决断道:

“吴六子你需留下来,跟在孤身边,负责护卫孤和诸位王爷、大人的安全事宜,责任也重大,不可轻动。”

想了想,朱慈烺吩咐道,“这样,命杨保千户,令其精选心腹得力缇骑五十人,皆需是骑行好手,携带一应联络工具,随常侯爷先锋军团一同出发。”

“抵达京师外围后,所有与城内内应、通州码头暗桩之具体联络事宜,均由杨保全权负责,直接对常都督负责,务必确保联络畅通、及时、准确、保密!”

“末将遵命,即刻安排。”赵啸天领命。

吴六子也拱手:“末将明白。”

常延龄大喜,抱拳道:“谢殿下,谢赵指挥使,有杨千户及其麾下精干弟兄相助,联络之事,无忧矣,末将更能专心攻城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