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93章 一切就绪,准备北伐

而此时的济宁州衙,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四月九日,未时初刻,中军都督府正堂内,此刻正在进行详细的军务会议。

朱慈烺端坐主位,鲁王朱以海、史可法、邱祖德、常延龄、黄得功等核心人物齐聚一堂,每人面前都放着一杯王之心奉上的温热茶水。

史可法汇报道:“殿下,诸位,托殿下洪福,仰赖济宁潘时昇、孙芳、唐之蕃等士绅商户深明大义、毁家纾难般的鼎力相助,加之两万余保障队弟兄们连日来全力筹措,八万大军北伐所需之一应物资——船只、粮草、军械、被服等,已基本筹措到位,并完成装船逾九成。”

他略作停顿,从袖中取出一份详细的清单看了一眼,继续道:“尤其武备司火器局,许总兵亲自坐镇,庄一郎中、文立凯主事督导,集中所有优秀工匠,采用殿下点拨的新式流水作业法,三班轮换,日夜赶工,燧发枪的产量远超最初预期。”

史可法略显激动,说道,“截至今日上午验收,合格的新式燧发枪已交付八百七十余杆,且良品率极高。依目前进度及物料储备,至大军正式开拔前,凑齐一千二百杆以上,甚至冲击一千五百杆,当无问题。此外,配套的定量火药包、铅弹模具亦同步配发。”

“好,太好了!”朱慈烺听到这个数字,忍不住重重一拍桌面,“天佑大明。许总兵、庄卿、文卿,以及火器局所有工匠师傅,尔等有大功,孤记下了。”

黄得功接口道:“殿下,这批燧发枪,乃克敌利器,末将与常都督及几个总兵,连日会商后,已责成冯忠总兵,从其麾下玄武军中抽调最富经验、精通火器的老兵悍卒,并从严苛的射击考核中择优选拔,单独编练一营,特命名为——‘神火营’,暂定编制一千五百人。”

“目前,该营将士已基本熟练掌握了新铳的快速装填、精确瞄准、稳定击发及日常保养维护要领,近日正与各军刀牌手、长枪兵进行密集的协同练习。届时出征,这‘神火营’必将成为我军撕破敌阵、克敌制胜的一柄无上利刃。”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温热的茶水,笑道:“黄都督、常都督,安排得宜,思虑周详,孤心甚慰。届时战场之上,务必要协调好这‘神火营’,与步卒、骑兵密切配合,梯次配置,发挥其最大威力,定要叫那闯贼和鞑子,尝尝我大明新式火器的威力。”

黄得功肃然抱拳,目光坚定:“末将遵命,已拟定多套战术预案,定不负殿下期望,必让‘神火营’首战扬威。”

一旁的常延龄虎目放光,忍不住插言道:“殿下,说起火器,方才黄都督所言极是。实则我大明军队,历来并不缺好的火器设计与能工巧匠,嘉靖年间便已有佛郎机、鸟铳之利,万历朝更有赵士祯等大家。”

常延龄说道,“所缺者,乃是稳定、可靠充足的后勤保障。以往多年,或因朝廷财政拮据,层层盘剥贪污;或因管理混乱,工匠待遇微薄,导致火药杂质极多,铅弹铸造粗糙,大小不一,炮子规格混乱,铳管锻造时偷工减料。往往临阵之际,火器频发故障,射程威力大打折扣,炸膛之事屡见不鲜,致使将士不敢用心操练。”

转而兴奋,常延龄说道:“然如今,在殿下英明统领下,史尚书、许总兵坐镇后勤,武备司制度严明,用料极其精良,工艺精益求精,工匠赏罚分明,士气高昂。”

“末将近日亲自参与检验过军中所配各式火器,无论是制式三眼铳、鲁密铳、鸟铳,还是各型佛郎机、红夷大炮、灭虏炮,其火药威力之猛、铳炮精度之高,皆远胜往昔,堪称脱胎换骨。”

“弹药供给更是源源不断,足额配发,且质量上乘。有此等利器在手,充足后勤,届时两军对垒,定要叫那闯贼流寇、关外鞑子,好好尝尝苦头。”

朱慈烺深知火器在那个年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闻言郑重点头:

“常侯爷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器乃我军未来立足之根本,强军之基石,断不可轻视。诸位将军务必要善用此等利器,加强训练,尤其未来若与关外鞑子精锐骑兵交锋,严整的火器阵列乃克制其骑射优势、抵消其机动性的关键所在。”

朱慈烺话锋一转,说道,“然,亦不可因利器在手而生骄矜之心,轻视敌人。鞑子骑兵来去如风,战术狡诈多变,单兵悍勇异常,自幼生长马背,骑射乃其看家本领,确非易与之敌。我军新成,虽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然大规模实战经验终显不足。临阵之际,务必要戒骄戒躁,谨慎应对,稳扎稳打,以我之长,攻彼之短,方是正理。”

常延龄神色一凛,抱拳沉声道:“殿下教诲,末将谨记于心,绝不敢因装备改善而有丝毫轻敌冒进之心,必时刻保持警惕,稳中求胜。”

常延龄补充道:“殿下,依着末将所观,军心可用。我大军虽成军日短,但全因殿下推行‘足额饷银’、‘保障吃饱’之仁政,军饷按时足额发放,餐餐有肉,粮食管饱;加之保障队悉心运作,妥善安置了众多将士家眷,使其免于冻馁之忧,解除了后顾之忧。如今我军士气之高昂,凝聚力之强,实为末将平生仅见。”

“将士们训练起来,个个嗷嗷叫,憋着一股劲要为国杀敌,为殿下效死,一雪国耻。军中风气肃然,绝无半分怂包软蛋,更无往日营中常见的赌博、斗殴、骚扰百姓等恶习。”

黄得功也抚须点头,感慨万千:“殿下,不瞒您说,末将以往在庐州、滁州等地也多次编练过军队,却从未见过如此军心凝聚、纪律严明、斗志昂扬之师。”

“往昔之军,士卒终日忧心者,无非饷银能否发放,能否足额,家小能否糊口。若管束稍弛,便有兵卒铤而走险,劫掠地方,军纪败坏,军民对立,恶性循环,如同那刘泽清之辈,与流寇何异?”

黄得功说道,“而如今我军,令行禁止,士气如虹,军民鱼水,此皆殿下仁德所感,章程所立,将士皆愿效死力耳,此乃王者之师气象。”

听到两位都督由衷的赞叹,朱慈烺轻轻放下茶杯。他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说道:“诸位将军过誉了。”

朱慈烺的声音低沉下来,“其实,我大明百姓,士卒们,实在是……太苦了。”

微微哽咽了一下,朱慈烺继续道,“他们终日辛勤劳作,浴血沙场,所求者,不过是能吃饱穿暖,能让父母妻儿有一方安宁之地苟活而已。如此卑微之愿,却往往难以实现,哎。”

“若非被逼至绝境,看不到半点希望,谁又愿意提着脑袋去拼命,用血肉之躯去搏那微薄的生机呢……”

堂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邱祖德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躬身道:“殿下拳拳爱民之心,悲天悯人之怀,臣等闻之,感佩万分,五内俱热。有殿下如此圣心仁德,视民如伤,臣相信,假以时日,我大明必能扫除妖氛,重振雄风,再现朗朗乾坤。”

朱慈烺摆摆手,语气恢复平静:“邱抚台言重了。孤非为一人之天下,亦非朱氏一姓之天下。这天下,乃是我大明亿兆子民人人之天下!”

扫视一圈众人,朱慈烺重重说道,“我等为将为官者,受民供养,便当以护卫黎民、安定社稷为己任,此乃天经地义。”

“今后,望诸位皆能牢记,行军打仗,务必严守‘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之铁律,做到秋毫无犯,真心爱护百姓。唯有真心换真心,赢得民心所向,我等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中兴大明,而非重蹈覆辙。”

“臣等谨遵殿下教诲,必爱民如子,秋毫无犯!”众人闻言,无不肃然起敬,齐齐起身,躬身应命。

就在此时,堂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只见赵啸天带着李育财和吴六子,三人风尘仆仆,几乎是跑着冲进了正堂。

“殿下,殿下,定了,定了!京师急报!”赵啸天顾不上周全的礼节,声音略显沙哑喘息。

堂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朱慈烺霍然抬头,问道:“赵指挥使,李佥事,吴千户,快进来,何事定了?慢慢说,喘匀气。”

王之心早已机灵地示意小叶正、兰春、玉儿几人为三人看座,并奉上早已备好的温热茶水。赵啸天三人也顾不上客气,接过茶水猛灌了一大口,努力平复着剧烈奔跑后的喘息。

赵啸天深吸几口气,待气息稍定,回禀道:“殿下,京师最新密报,通过三条互不隶属的绝密渠道交叉验证,那闯贼李自成,已正式颁下诏令,定于四月十三日,也就是四日后,亲率大军出京,东征山海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据内线冒死传出的详细情报,那闯贼可是狂态毕露,对牛金星、宋献策等文臣和诸多降官夸下海口,说什么‘吴三桂小儿,不识天命,螳臂当车,朕携天威而至,山海关旦夕可下,传檄可定’,似乎全然未将雄踞关外的关宁铁骑放在眼里。”

“对于我军之动向以及关外鞑子之潜在威胁,闯贼君臣更是置若罔闻,其骄狂之态,轻敌之心,已然至极。”

“好,好,好!天助我也,天助大明!” 朱慈烺听到这里,猛地从座位上站起,在堂内快速踱起步来,一边踱步,一边抚掌大笑,“李自成啊李自成,汝之骄狂,刚愎自用,便是汝之取死之道,一切皆如孤所料,分毫不差,哈哈哈哈,此乃上天赐予我大明之不世良机!”

朱慈烺猛地停住脚步,目光缓缓扫过堂下每一位臣僚,声音斩钉截铁:

“诸位,时机已至,再无犹豫。战机稍纵即逝,决不容错失!”

“传孤令旨:各军按原定计划,即刻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检查军械,饱餐战饭,鼓舞士气。”

“四月十三日,就在李自成贼军主力离京,奔赴山海关之时,便是我大明王师,誓师北伐,直捣黄龙,光复神京之日!”

“臣等遵命。” 所有人齐齐躬身抱拳。

一场波澜壮阔、决定国运的北伐大幕,终于要完全拉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