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13章 唐僧会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13章 唐僧会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唐僧会:大唐第一“佛系团建”翻车实录

第一章 缘起:长安城里的“佛系KpI”

贞观十三年的长安,春光明媚得能把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晒出暖意。大慈恩寺的晨钟刚敲到第三下,寺里的小沙弥“碎碎念”就抱着一堆经卷,跌跌撞撞冲进了玄奘法师的禅房——不是因为经卷太重,是他嘴里的话比经卷还密:“师父师父!门外围了三圈人,有穿绫罗的,有扛锄头的,还有个胡商举着两串葡萄说要‘以果换法’,您快看看去!”

禅房里,玄奘法师正对着一盏油灯整理袈裟。他这人有个毛病,穿袈裟比上朝的官员穿朝服还讲究,领口的褶皱得对齐,袖口的镶边得捋平,连袈裟上绣的莲花,都得让每片花瓣朝着同一个方向。听到小沙弥的话,他捏着袈裟边角的手顿了顿,慢悠悠开口:“慌什么?出家人不打诳语,也不慌脚。先说说,最前面那几位,是不是礼部派来的?”

“师父您咋知道!”碎碎念眼睛瞪得溜圆,“领头的是个白胡子老头,腰上挂着金鱼袋,还揣着张黄纸,说是陛下让您‘办个事儿’!”

玄奘心里咯噔一下。他这几年刚从西域回来,满脑子都是翻译佛经、整理见闻,连长安城的西市都没逛过三回,陛下能让他办啥事儿?难不成是上次给陛下讲《心经》时,陛下觉得他讲得好,要让他再讲一遍?可再讲一遍也不用派礼部的人来啊——礼部那帮人,平时除了管祭祀、办宴会,连街头卖糖人的摊位都懒得瞅。

等玄奘跟着碎碎念走到寺门口,才发现事情比他想的还“离谱”。礼部那白胡子老头见了他,先拱手作揖,再展开黄纸念得抑扬顿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玄奘法师西行归来,广传佛法,泽被万民。今长安百姓皆盼聆听法音,特准法师于大慈恩寺设‘弘法会’,邀天下僧俗共襄盛举,钦此!”

念完,老头把黄纸递过来,还凑到玄奘耳边小声补了句:“法师,陛下说了,这会得办得‘热闹点、大气点、让老百姓记得住点’,别跟平时讲经似的,念得大家都打盹儿。”

玄奘捏着那张轻飘飘的黄纸,只觉得手里沉得像托了块西域的和田玉。他西行路上见过流沙、斗过妖怪、翻过雪山,都没这么犯愁过——热闹?出家人怎么热闹?难不成让阿傩、伽叶来跳个舞?大气?大慈恩寺的大雄宝殿就那么大,总不能把朱雀大街都圈进来吧?

更让他犯愁的是,当天下午,长安城里的“消息通”就把这事儿传得满城皆知。茶馆里的说书人拍着醒木喊:“各位看官听好!玄奘法师要开‘唐僧会’啦!据说会请观音菩萨显灵,还能求到‘西天开过光’的护身符!”酒肆里的醉汉举着酒杯嚷嚷:“啥唐僧会?是不是能吃唐僧肉?我先预定一斤!”连西市卖胡饼的小贩,都在招牌上写了“买胡饼送‘唐僧会’入场券(自制)”。

碎碎念拿着张小贩自制的“入场券”跑回来,上面画着个圆脑袋和尚,旁边写着“玄奘法师同款”,气得直跺脚:“师父!他们这是亵渎佛法!我去把那小贩的招牌给掀了!”

玄奘却看着那张歪歪扭扭的画笑了。他摸了摸碎碎念的头,慢悠悠道:“别气。老百姓觉得新鲜,才会来凑热闹。只要咱们把佛法讲明白,哪怕他们是为了‘看新鲜’来的,也算结了个善缘。对了,以后别叫‘弘法会’了,就叫‘唐僧会’——老百姓爱听,记着也方便。”

碎碎念愣了愣:“那师父您的雅号……是不是该叫‘糖三藏’?您看您,别人急得跳脚,您还跟块糖似的,慢悠悠的。”

玄奘没反驳,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唐僧会筹备清单”几个字。他不知道,这场被百姓戏称为“佛系团建”的法会,接下来会闹出多少让他哭笑不得的事儿——比如,会来个自称“算破天”的和尚,非要给法会算吉时;还会来个爱较真的文人,跟他争论“袈裟该绣莲花还是牡丹”。

第二章 筹备:一群“奇葩”的“佛系协作”

唐僧会要办的消息传出去第三天,大慈恩寺的客堂就成了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比西市的庙会还热闹。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堵在客堂门口,有来报名当志愿者的,有来捐物资的,还有来“提建议”的,五花八门,啥人都有。

第一个来“报到”的,是个穿灰布袈裟的和尚,自称“算破天”。这和尚长得圆滚滚的,肚子比大慈恩寺的铜磬还圆,手里总攥着个罗盘,见了玄奘就拱手:“玄奘法师,贫僧‘算破天’,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八卦。您这唐僧会,得选个吉时开坛,不然会犯‘冲’——比如那天要是刮西风,就会把法音吹到西市的屠宰场,不吉利;要是下小雨,老百姓又会觉得是‘菩萨哭了’,多晦气!”

玄奘正跟碎碎念核对要采购的香火数量,听他这么说,只好停下手里的活:“阿弥陀佛,出家人讲究‘心诚则灵’,吉时与否,不如百姓的诚心重要。”

“那可不行!”算破天急了,把罗盘往桌上一放,指针转得飞快,“您忘了?上次长安东市的王老爷办寿宴,没选吉时,结果吹蜡烛时把胡子烧了!还有西市的李掌柜开茶馆,选了个‘凶时’,第一天就把茶壶摔了三个!”

碎碎念在旁边小声嘀咕:“王老爷烧胡子是因为他自己凑太近,李掌柜摔茶壶是因为店小二手滑,跟吉时啥关系啊……”

这话被算破天听见了,他瞪了碎碎念一眼:“小师父,你不懂!这叫‘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给您算好了,下月初八是‘上上吉’,那天辰时三刻,太阳会正好照在大雄宝殿的匾额上,佛光普照,多好!”

玄奘没办法,只好点头:“那就依你,下月初八辰时三刻。”他心里想的是,只要这和尚别再揪着吉时不放,让他干啥都行——毕竟,要是跟“算破天”争论起来,他能跟你从日出说到日落,连“北斗七星的位置跟香火燃烧速度的关系”都能扯出来。

第二个来“添乱”的,是个穿青布长衫的文人,叫“墨汁鬼”。这人文人有个毛病,走到哪儿都带着笔墨纸砚,见了啥都想写两句,而且写起来就没完没了。他听说唐僧会要写宣传语,就主动找上门,一进门就拍着胸脯:“玄奘法师,宣传语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保证写得‘惊天地、泣鬼神’,让长安百姓见了就想来!”

玄奘挺高兴,让他先写几句看看。结果墨汁鬼铺开纸,蘸了墨,写了整整三张纸,全是四字短语,比如“佛光普照,恩泽四方”“玄奘法师,功德无量”“唐僧大会,万姓来朝”,读起来跟绕口令似的,还特别长。

碎碎念看了直皱眉:“墨汁先生,您这宣传语太长了,老百姓记不住啊。比如西市卖糖葫芦的,就写‘甜掉牙的糖葫芦’,多好记。”

墨汁鬼不高兴了,把笔一放:“小师父,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文采’!宣传语就得有文采,不然跟街头叫卖有啥区别?你看我写的‘万姓来朝’,多有气势,显得咱们唐僧会多隆重!”

玄奘只好打圆场:“墨汁先生,文采是好,就是能不能短点?比如‘唐僧会,听法音’,简单明了,老百姓也容易记。”

墨汁鬼想了半天,才不情不愿地点头:“行吧,就依您。但我得在宣传语后面加个括号,写‘全文共三百六十个字,此处略’,不然别人还以为我没文化呢!”

除了算破天和墨汁鬼,来“帮忙”的还有个叫“吃不完”的居士。这居士是个富商,家里有钱,人也大方,就是特别爱吃,走到哪儿都带着点心。他听说唐僧会要准备斋饭,就主动捐了一百斤馒头、五十斤素馅包子,还有二十斤蜜饯,天天来客堂问:“法师,斋饭够不够啊?不够我再让厨房做!对了,我还带了点桂花糕,您尝尝,刚出炉的,甜而不腻!”

碎碎念每次见他来,都得提前把客堂的桌子擦干净——因为“吃不完”居士总爱把点心放在桌上,一边聊一边吃,聊着聊着就把点心渣掉得满桌都是。有一次,算破天来核对吉时,不小心坐到了“吃不完”居士掉的点心渣上,站起来时裤子上粘了一层桂花糕屑,气得他差点把罗盘摔了。

就这样,一群“奇葩”凑在一起,开始了唐僧会的筹备工作。算破天每天拿着罗盘在大雄宝殿里转来转去,一会儿说“这儿得放个香炉,挡煞气”,一会儿说“那儿得挂个幡,聚灵气”;墨汁鬼每天趴在桌上写宣传语,改了八遍还不满意,最后把碎碎念都逼得会背他写的“全文三百六十个字”了;“吃不完”居士每天带着不同的点心来,把客堂变成了“点心铺”,连寺里的老和尚都忍不住来蹭两块桂花糕。

玄奘看着这乱糟糟的场面,却一点都不生气。他每天除了整理佛经,就去客堂看看大家的进展,偶尔帮着调解调解矛盾——比如算破天和“吃不完”居士吵起来时,他就拿出两块蜜饯,给算破天一块,给“吃不完”居士一块,笑着说:“来,尝尝,甜的,消消气。”

碎碎念不解地问:“师父,他们这么乱,您咋还不着急啊?再过几天就到唐僧会了,好多东西还没准备好呢!”

玄奘摸了摸他的头,慢悠悠道:“急啥?大家都是来帮忙的,心里都有善念。只要善念在,就算有点乱,也能把会办好。再说了,你看他们,算破天为了吉时熬夜查星象,墨汁鬼为了宣传语写坏了十支笔,‘吃不完’居士为了斋饭跑了三趟厨房,这不都是用心吗?”

碎碎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看着客堂里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这乱糟糟的筹备过程,好像比唐僧会本身还热闹——也还好玩。

第三章 开坛:一场“状况百出”的法会

下月初八这天,天还没亮,大慈恩寺门口就挤满了人。有从长安城各个坊赶来的百姓,有从周边州县来的僧人,还有几个穿着胡服的西域商人,举着相机(其实是西域传来的铜镜改造的,被他们当成“能留住影像的宝贝”),想拍几张“唐僧会”的照片带回去。

辰时三刻一到,算破天拿着铜锣“哐哐”敲了两下,大声喊:“吉时到!唐僧会开坛啦!”

话音刚落,大雄宝殿里的钟声就响了起来,悠扬的钟声飘出寺庙,传到朱雀大街上,连卖胡饼的小贩都停下手里的活,朝着大慈恩寺的方向合十鞠躬。

玄奘穿着整齐的袈裟,从后殿走出来。他今天特意把袈裟上的莲花都捋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一串念珠,脚步平稳,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百姓们见了他,都安静下来,有的跪下磕头,有的合十行礼,连刚才吵吵闹闹的孩子,都被爹娘捂住了嘴。

玄奘走到大雄宝殿的法座上坐下,刚要开口讲经,突然听到人群里有人喊:“法师!等等!我还没找着位置呢!”

大家回头一看,只见“吃不完”居士提着个食盒,满头大汗地跑进来,食盒里还冒着热气——不用问,肯定是他又带了点心来。他一边跑一边喊:“法师,您别急着讲,我给您带了刚做的素包子,您先吃一个垫垫肚子,不然讲久了会饿的!”

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笑声,刚才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玄奘无奈地笑了笑,对“吃不完”居士说:“多谢居士好意,等讲完经再吃也不迟。你先找个位置坐下,别跑了,小心摔着。”

“吃不完”居士这才点点头,找了个角落坐下,还不忘把食盒放在身边,时不时打开盖子闻闻包子的香味。

玄奘清了清嗓子,开始讲经。他没讲那些深奥的佛经,而是讲了几个他西行路上的小故事——比如他在流沙里迷路,靠一匹老马找到水源;比如他在印度遇到一个固执的老和尚,两人争论佛法,最后成了朋友;比如他路过一个小国家,国王请他吃饭,结果端上来的全是辣椒,辣得他直冒汗。

这些故事简单又有趣,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连小孩子都忘了吵闹,睁大眼睛盯着玄奘。墨汁鬼坐在人群前面,一边听一边记,手里的笔写得飞快,嘴里还念叨:“好!这个故事好!我要把它写进宣传语的‘补充说明’里,让更多人知道!”

可没讲多久,又出状况了。算破天突然站起来,指着天上喊:“法师!不好了!天上有乌云!要下雨了!”

大家抬头一看,天上果然飘来几朵乌云,太阳都被遮住了。人群里顿时骚动起来,有人说:“完了完了,要下雨了,这经还怎么听啊?”有人说:“是不是算破天算错吉时了?不然怎么会下雨呢?”

算破天急得脸都红了,拿着罗盘在地上转来转去,嘴里嘀咕:“不对啊!我明明算的是上上吉,怎么会有乌云呢?难道是罗盘坏了?”

玄奘却一点都不慌。他看着天上的乌云,对大家说:“各位施主别慌。下雨有什么关系?就算下雨,咱们也能继续听经。再说了,春雨贵如油,下点雨,庄稼长得好,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这不是好事吗?”

他刚说完,天上的乌云就慢慢散开了,太阳又出来了,还洒下几道金光,正好照在大雄宝殿的匾额上,跟算破天之前说的“佛光普照”一模一样。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有人喊:“法师厉害!连老天都听您的!”算破天也松了口气,摸着肚子说:“看吧!我就说吉时没错!刚才那乌云是‘考验’,现在考验过了,佛光就出来了!”

碎碎念在旁边小声跟墨汁鬼说:“明明是风把乌云吹走了,跟考验啥关系啊……”

墨汁鬼却没理他,而是站起来,举起手里的纸,大声喊:“各位乡亲!我刚才把法师讲的故事都记下来了!现在给大家念一遍,大家要是觉得好,就鼓鼓掌!”

说完,他就开始念起来,念得声情并茂,还时不时加两句自己的“点评”,比如“法师这匹马,真是通人性啊!比我家的驴强多了!”“那个国王也太逗了,居然请法师吃辣椒,是不是想考验法师的忍耐力啊?”

百姓们听得哈哈大笑,掌声此起彼伏。“吃不完”居士听得高兴,还打开食盒,把包子分给旁边的人,说:“来,尝尝,刚做的素包子,跟法师讲的故事一样好吃!”

就这样,唐僧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继续进行。玄奘讲完故事,又跟百姓们聊了聊家常,问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有个老太太说家里的鸡总下软壳蛋,玄奘就跟她说可以在鸡食里加点石灰粉;有个年轻人说想做生意但没本钱,玄奘就跟他说可以先从卖小玩意儿开始,慢慢积累。

一直到午时三刻,唐僧会才结束。百姓们都舍不得走,围着玄奘问东问西,有的问他下次什么时候再办会,有的问他西行路上还有没有更有趣的故事,还有的把家里的鸡蛋、蔬菜拿来,非要送给玄奘。

“吃不完”居士提着空食盒,笑着说:“法师,您看这会办得多好!下次再办,我还捐斋饭,保证比这次的包子还好吃!”

墨汁鬼拿着写满字的纸,得意地说:“法师,我这宣传语的‘补充说明’都写了五张纸了,下次我要把它印成小册子,让全长安的人都知道唐僧会!”

算破天也凑过来说:“法师,下次办会,我还帮您算吉时!保证比这次的吉时还好,让佛光普照一整天!”

玄奘看着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双手合十,对大家说:“阿弥陀佛,多谢各位施主的支持。只要大家愿意听法音、行善事,下次咱们还办唐僧会——不管有没有吉时,不管有没有乌云,只要大家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法会。”

碎碎念跟在玄奘身后,看着百姓们慢慢散去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场状况百出的唐僧会,比他想象中还要好。他小声对玄奘说:“师父,您真是‘糖三藏’,不管出啥事儿,您都能让大家开开心心的。”

玄奘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慢慢走着,袈裟上的莲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第四章 余波:长安城的“唐僧热”

唐僧会结束后,长安城就掀起了一股“唐僧热”——比去年西域胡商带来的“波斯地毯热”还火。

首先火起来的,是“唐僧同款”。西市的绸缎铺里,掌柜的把灰布袈裟改成了“居士服”,还在领口绣上莲花,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喊着:“快来买啊!玄奘法师同款居士服!穿上它,保你心平气和,万事如意!”结果没几天,长安城里的文人、富商都穿上了这种“居士服”,连吏部尚书家的公子,都穿着它去逛庙会,说是“体验佛系生活”。

碎碎念去西市买香火时,看到一个穿“居士服”的公子,手里拿着串念珠,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结果走路没看路,撞到了卖胡饼的摊子,胡饼掉了一地。公子赶紧捡起胡饼,递给小贩,还说:“施主莫慌,这胡饼掉了是‘缘分’,我再买十个,就当结个善缘。”碎碎念在旁边看得直乐,心想:这哪是佛系生活,这是“有钱任性”啊!

除了“居士服”,“唐僧同款”念珠也卖得特别火。东市的珠宝铺里,掌柜的把普通的木珠染成棕色,串成念珠,还在珠子上刻上“玄奘法师加持”,价格翻了三倍,照样有人抢着买。有个老太太买了串念珠,天天挂在脖子上,连做饭、洗衣都不摘,说是“能保平安”。结果有一天,她做饭时不小心把念珠掉进了锅里,煮了半天,珠子上的颜色全掉了,露出了木头的本色。老太太气得去找掌柜的,掌柜的却笑着说:“老太太,这是‘去伪存真’啊!您看,这念珠煮过之后,才是最纯净的,保佑效果更好!”

其次火起来的,是玄奘讲的“西行故事”。茶馆里的说书人,把玄奘讲的故事改编成了“评书”,每天都讲,听众坐满了茶馆。说书人讲得绘声绘色,还加了不少“原创情节”——比如玄奘在流沙里遇到了“沙怪”,靠念《心经》把沙怪吓跑了;比如玄奘在印度遇到了“孔雀公主”,公主想留他当驸马,他坚决不同意,说“我一心向佛,不谈儿女情长”。

墨汁鬼听说后,特意去茶馆听了一场,回来后气得直拍桌子:“胡说八道!法师根本没遇到过沙怪和孔雀公主!这说书人是瞎编的!我要去跟他理论!”

玄奘却拦住他,笑着说:“别去。老百姓爱听,才会编这些故事。只要他们能从故事里明白‘坚持’‘善良’这些道理,就算加了点情节,也没什么不好。”

墨汁鬼想了想,觉得玄奘说得有道理,就没去理论。不过,他后来写了本《玄奘西行实录》,把玄奘西行路上的真实经历都写了下来,还印了好多本,免费发给百姓。结果这本书卖得比说书人的评书还火,连西域的胡商都买了几本,说要带回去给家乡的人看看。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吃不完”居士的素包子也火了。唐僧会结束后,“吃不完”居士觉得自己的包子很受欢迎,就开了家“唐僧素包铺”,专门卖素包子。他在包子铺的招牌上写着“玄奘法师同款素包,吃了心善福多”,还把玄奘的画像挂在店里。结果包子铺天天排长队,有人为了买个包子,早上天不亮就来排队,连宫里的太监都来买,说是“给娘娘尝尝鲜”。

有一次,“吃不完”居士请玄奘去包子铺吃包子,玄奘尝了一个,觉得味道确实不错,就说:“居士,你的包子好吃,是因为你用心做了。做生意跟做人一样,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好。”

“吃不完”居士听了,特别高兴,当即决定:每天拿出十个包子,免费送给街上的乞丐和穷人。他说:“法师,您说要行善事,我这也算是行善事吧?”

玄奘点点头:“算。只要能帮到别人,不管是送包子,还是听经,都是行善事。”

除了这些,长安城还出现了好多跟“唐僧会”有关的新鲜事:有人把玄奘讲的故事编成了歌谣,走在街上随口就唱;有人在自家门口挂起了“唐僧会纪念幡”,说是“能驱邪避灾”;还有些小孩子,模仿玄奘的样子,拿着串念珠,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喊着“我是玄奘法师,我要去西天取经”。

碎碎念每天都能听到好多跟“唐僧会”有关的事儿,他把这些事儿都记在本子上,还跟玄奘说:“师父,您看,您办了个唐僧会,把长安城都变热闹了。”

玄奘看着窗外热闹的景象,慢悠悠道:“不是我把长安城变热闹了,是大家心里的善念变多了。只要善念在,长安城就会一直这么热闹,老百姓的日子也会一直这么好。”

碎碎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看着本子上记满的“唐僧热”趣事,突然觉得,这场唐僧会,虽然筹备时乱糟糟的,开坛时状况百出,但带来的“余波”,却比他想象中还要美好。

第五章 尾声:下一场“佛系团建”的约定

贞观十三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早。大慈恩寺里的莲花池,荷花开得满池都是,粉的、白的,煞是好看。

这天傍晚,玄奘和碎碎念坐在莲花池边,看着夕阳慢慢落下。碎碎念手里拿着个莲蓬,一边剥莲子一边说:“师父,现在长安城的‘唐僧热’还没过去呢!昨天我去买香火,看到西市的绸缎铺又出了‘唐僧同款’扇子,上面画着您讲经的样子,卖得可火了!”

玄奘笑了笑,拿起一片荷叶,轻轻扇了扇:“火就火吧,只要老百姓喜欢,能让他们开心,就好。”

正说着,客堂的小和尚跑过来,说算破天、墨汁鬼和“吃不完”居士来了。玄奘让小和尚把他们请过来,没多久,就看到三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算破天手里拿着罗盘,墨汁鬼手里拿着纸笔,“吃不完”居士手里提着个食盒,跟上次唐僧会时一模一样。

“法师!”算破天一过来就开口,“我最近夜观星象,发现下个月十五是个‘超上上吉’的日子,特别适合办会!咱们再办一场唐僧会吧!”

墨汁鬼也赶紧说:“对!我这阵子写了好多新的宣传语,还有《玄奘西行实录》的续集,正好能在会上跟大家分享!”

“吃不完”居士晃了晃手里的食盒,笑着说:“我也准备好了!这次我要做一百种素点心,还有新研发的‘唐僧素包’,保证比上次的还好吃!”

玄奘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点点头:“好啊,那就再办一场唐僧会。不过,这次咱们不选吉时,也不搞那么多花样,就跟大家聊聊天,讲讲经,吃点点心,开开心心的就好。”

“没问题!”算破天一口答应,“就算不选吉时,有我在,也能保证法会顺顺利利的!”

墨汁鬼也说:“宣传语我也改改,不写那么长了,就写‘唐僧会,再相聚,听故事,吃点心’,简单明了,老百姓肯定喜欢!”

“吃不完”居士更是高兴:“一百种素点心!我现在就回去让厨房准备!对了,法师,您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我多做几种您爱吃的!”

夕阳下,五个人坐在莲花池边,聊着下一场唐僧会的筹备计划,笑声飘出很远,连池子里的莲花,都好像在跟着笑。

碎碎念剥了颗莲子递给玄奘,小声说:“师父,您看,咱们又要办唐僧会了。下次会不会又有好多状况啊?”

玄奘接过莲子,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笑着说:“有状况也没关系。只要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就算有状况,也是开心的状况。你看,算破天的吉时,墨汁鬼的宣传语,‘吃不完’居士的点心,还有你的碎碎念,都是这场会的‘宝贝’啊。”

碎碎念听了,忍不住笑了。他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这场“佛系团建”,不管办多少场,都会很有趣——因为有一群“奇葩”又可爱的人,因为有满满的善念,还因为有一个像“糖三藏”一样,总能让大家开开心心的师父。

夕阳落下,夜幕降临,大慈恩寺的钟声又响了起来。这钟声,好像在预告着下一场唐僧会的到来,也好像在祝福着长安城的百姓,能永远这么开心、这么幸福。

而玄奘,坐在莲花池边,手里拿着念珠,心里想着:下一场唐僧会,一定要让大家吃个够“吃不完”居士的点心,听够墨汁鬼的故事,还要让算破天,好好看看他算的“超上上吉”,到底有多吉。至于碎碎念,他肯定又会记满一本子的趣事,到时候,再慢慢听他“碎碎念”就好。

毕竟,佛系的快乐,不就是这样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有你,有我,有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