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89章 蓝玉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89章 蓝玉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第一章:开局一个姐夫,装备全靠砍

在元末明初的朋友圈里,蓝玉的起点不算顶配,但绝对是关系户里最能打的。他的人生第一个buff,是姐夫常遇春——这位爷可是朱元璋手下的万人敌,相当于公司里的首席业务总监。

早年的蓝玉,活脱脱是常遇春身后的小跟班plus。别人介绍他,总得加个注脚:这是常将军的小舅子。蓝玉自己也懂,光靠姐夫的光环混饭吃,迟早得被乱世的浪花拍在沙滩上。于是他每次上战场都跟疯了似的,别人砍人是工作,他砍人是在写简历。

有次常遇春带他打陈友谅,明军战船刚靠岸,蓝玉“噌”地就跳上敌船,手里的刀舞得像电风扇。敌兵看傻了,以为这哥们中了箭毒,结果被他砍得纷纷跳水——后来才知道,蓝玉是怕姐夫觉得自己没出息,愣是把战场当面试现场了。

朱元璋一开始没太注意这个愣头青,直到常遇春天天在他耳边念叨:我那小舅子,砍人比我还狠,就是脑子偶尔有点一根筋。朱元璋听多了,决定给蓝玉个机会:去守洪都吧,那儿刚被陈友谅的人拆过,正好让你练练手。

蓝玉到了洪都,二话不说先抓了几个克扣军粮的小吏,当众给了顿竹笋炒肉。士兵们一看:这新领导虽然年轻,但办事够意思!于是跟着他把城墙修得比原来还结实,连女墙都加了三层——后来朱棣靖难时打济南,估计都得感谢蓝玉当年发明的城墙加强版设计。

不过这时候的蓝玉,还没学会藏锋芒。有次打了胜仗,他缴获了一匹宝马,兴冲冲骑着去见朱元璋,结果进门时马惊了,差点把朱元璋的案几撞翻。朱元璋没发火,就笑着说:蓝玉啊,你骑的是马,不是火箭,慢点开。蓝玉挠挠头,憨憨地说:陛下,这马跑得快,跟我一样,见了敌人就想冲。

这时候的他,就像一块没打磨的璞玉——有点硌手,但确实是块好料。谁也没想到,这块料后来会被打磨成帝国最锋利的剑,最后又因为太锋利,被主人亲手折断。

第二章:从蓝先锋蓝大将军的逆袭路

如果说蓝玉的前半生是跟着姐夫混江湖,那他的中年就是自己开宗立派。常遇春去世后,蓝玉突然发现:没人罩着了,得自己当大哥。

洪武四年,蓝玉迎来第一个独立大项目——随傅友德征四川。别人都觉得蜀道难,蓝玉偏选最难走的阴平道,硬生生带着一队人马翻过山崖,把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捷报传到南京,朱元璋对着地图拍桌子:这蓝玉,比他姐夫还会钻空子!

真正让蓝玉封神的,是洪武二十年的纳哈出之战。纳哈出是元朝的东北王,手里握着二十万大军,盘踞在金山,天天跟明朝玩我就不投降的把戏。朱元璋派冯胜当主帅,蓝玉做副将,说白了就是让老冯压阵,让蓝玉去啃硬骨头。

蓝玉到了金山,先派使者去劝降,纳哈出假装答应,暗地里想偷袭明军大营。结果蓝玉早有准备,夜里带着亲兵摸到纳哈出的帐篷外,隔着帘子喊:纳哈出将军,我带了好酒,不出来喝一杯吗?纳哈出吓得差点钻桌子底,出来一看,帐篷外全是明军的刀,只好乖乖投降。

不过蓝玉这时候已经有点飘了。纳哈出投降后,蓝玉设宴招待,喝到兴头上,非要把自己的战袍脱下来给纳哈出穿。纳哈出是蒙古人,讲究衣冠有别,死活不肯穿。蓝玉急了:你是不是不给我面子?俩人拉拉扯扯,差点当场打起来。最后还是冯胜出来圆场:都是自家兄弟,别伤了和气。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老朱心里有点不痛快,但想着蓝玉刚立大功,也就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人传了句口谕:将军勇猛可嘉,就是有时候别太较真。蓝玉听了,嘿嘿一笑:陛下这是夸我呢!

他大概没意识到,朱元璋的眼神已经变了。就像老板看着一个业绩突出但总捅娄子的员工,欣赏归欣赏,提防也开始有了。

第三章:捕鱼儿海封神,也埋下祸根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之战——捕鱼儿海远征。这一战,堪称明朝版的沙漠风暴,目标是把北元朝廷一锅端。

出发前,朱元璋给了蓝玉全权:你觉得怎么打就怎么打,不用事事请示。蓝玉拍着胸脯保证:不把元主抓回来,我提头来见!

大军出发时,正值漠北雨季,草原上到处是泥坑,连向导都迷了路。将领们都劝蓝玉:要不先回吧,等天好了再说。蓝玉眼一瞪:等?等北元跑了,你们谁担责任?他让人把向导捆起来:找不到路就把你扔给狼群!向导吓得哆哆嗦嗦,还真找着一条小路。

半夜里,明军摸到北元大营外,蓝玉让人把马嘴都绑上,士兵们光着脚走路,悄咪咪摸到营门口。等到天快亮时,蓝玉大喊一声:兄弟们,砍人了!明军像潮水一样冲进大营,北元军队还在睡梦中,好多人光着屁股就被俘虏了。

这一战,蓝玉俘虏了北元皇帝的老婆孩子、王公大臣三千多人,还缴获了元朝的传国玉玺。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乐得一天没合眼,下旨把蓝玉比作卫青、霍去病。蓝玉飘得更厉害了,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干了件让朱元璋膈应到骨子里的事——他把北元皇帝的老婆给睡了。

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忌讳。朱元璋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特讲名正言顺,他打北元是吊民伐罪,蓝玉睡了敌国皇后,这不就成了趁火打劫?朱元璋收到消息后,把茶杯都捏碎了,嘴上没说啥,心里已经给蓝玉记了一笔大账。

更要命的是,蓝玉回师路过喜峰关时,因为天黑守关的士兵开门慢了点,他居然让人把关楼给拆了!边将飞报朝廷,朱元璋气得在朝堂上骂:蓝玉这小子,是想当皇帝吗?最后硬生生把准备封给蓝玉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一个字的差别,意思差远了,相当于给你个奖状,上面写着表现不错,但别太狂。

蓝玉却没当回事,觉得皇帝就是闹闹脾气。他还在府里养了几千个,这些人仗着他的名头,在京城横行霸道,抢民女、占田地,告他的状纸堆得像小山。朱元璋让人把这些状纸拿给蓝玉看,蓝玉居然说:这些小屁事,陛下也当回事?

这时候的蓝玉,就像个拿着顶级装备却开着外挂的玩家,总觉得系统不敢封他的号。他不知道,朱元璋这个系统管理员,已经在后台按下了按钮。

第四章:作死的N种姿势,蓝玉全包了

凉国公的头衔没让蓝玉凉快下来,反而让他觉得:皇帝这是怕了我,不敢动我。于是他开始解锁各种作死新姿势,把恃功自傲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次朱元璋宴请功臣,酒过三巡,蓝玉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拍着桌子说:我立了这么大的功,当个太师怎么了?陛下是不是忘了当年我在捕鱼儿海的威风?朱元璋脸色铁青,没接话。第二天,蓝玉居然真的上奏,要求封自己为太师。朱元璋直接把奏折扔了,骂道:他以为他是谁?朕的江山是他打下来的?

更离谱的是,蓝玉在军中搞一言堂,提拔谁、贬斥谁全看自己心情,根本不向朝廷报备。有次他想提拔自己的亲信当指挥使,兵部没同意,蓝玉居然带着亲兵闯进兵部衙门,把档案抢过来自己画了圈:老子提拔的人,谁敢不同意?

朱元璋知道后,召蓝玉进宫问话:你眼里还有没有朝廷法度?蓝玉梗着脖子说:这些兵都是我带出来的,我不用他们用谁?这话可戳中了朱元璋的痛处——老朱最怕的就是将领拥兵自重,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他能倒背如流。

这时候的蓝玉,已经成了朝廷的麻烦制造机。他的府邸修得比亲王还豪华,用的木料是从宫里偷运出来的;他让家奴冒充锦衣卫,在街上随便抓人;甚至有一次,他看到太子朱标的马车路过,居然不让路,还让手下喊:凉国公的车驾,谁敢挡道?

朱标脾气好,没跟他计较,但朱标的老师宋濂看不过去,劝蓝玉:将军功高盖世,更要懂得收敛,不然会惹祸的。蓝玉把眼一翻:宋老头,你懂什么?我跟太子是铁哥们,这点小事算什么?

他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在暗中调查他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天天给朱元璋递小报告,蓝玉哪天喝了酒,哪天骂了人,哪天跟哪个将领来往密切,写得清清楚楚。朱元璋把这些报告堆在桌子上,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不是普通的档案,这是蓝玉的死亡倒计时。

有个叫王弼的老将,跟蓝玉是老战友,偷偷劝他:陛下年纪大了,脾气越来越怪,你还是少出点风头吧。蓝玉哈哈一笑:怕什么?我手里有兵,他还能把我吃了?王弼叹了口气:你呀,早晚要栽在自己这张嘴上。

第五章:蓝玉案:一场由膨胀引发的血案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觉得火候到了。这年正月,蒋瓛突然上奏,说蓝玉谋反,证据是蓝玉准备在朱元璋出宫籍田时发动兵变。

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立刻逮捕蓝玉。有意思的是,蓝玉被抓时,正在家里跟一群武将喝酒,桌上还摆着兵器——这到底是谋反的证据,还是武将的日常,现在已经说不清了。但对朱元璋来说,有没有证据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处理。

蓝玉被关进大牢后,一开始还嘴硬:我没谋反!你们这是诬陷!朱元璋让人把他那些作死的事迹一条一条念给他听,从拆喜峰关到私睡元妃,从顶撞皇帝到军中擅权,蓝玉越听越心虚,最后居然真的了——或者说,是按朱元璋的意思招供了。

这场案子,朱元璋办得那叫一个斩草除根。蓝玉被剥皮实草(就是把皮剥下来,填上草),传示各地,他的家人被满门抄斩。更可怕的是,朱元璋借着这个案子,把那些跟蓝玉有过交集的功臣几乎一网打尽:傅友德、冯胜、王弼……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没几个能善终的。

整个蓝玉案,牵连被杀的有一万五千多人,朝堂上几乎空了一半。有个小官胆大包天,给朱元璋上了封奏折,说杀得太多了。朱元璋没杀他,只是把蓝玉的人皮挂在他办公室门口,吓得这小官第二天就辞职了。

其实平心而论,蓝玉谋反的证据实在有点牵强。他虽然狂傲,但真没那个脑子策划兵变——一个连喜峰关都能拆的人,怎么可能藏住谋反这么大的事?朱元璋杀他,说白了就是功高震主 性格缺陷的必然结果。

就像一个公司老板,当年创业时需要能打的销售总监,但公司上市了,这个总监还天天在酒桌上吹嘘公司离了我不行,甚至敢跟老板叫板,那老板不收拾他才怪。只不过朱元璋这个老板,收拾人的方式太狠了点。

蓝玉死的时候,大概也没想明白:自己明明为大明立了那么多汗马功劳,怎么就落得个剥皮的下场?他可能忘了,当年朱元璋劝他慢点开的时候,他没听;劝他别太较真的时候,他也没听;劝他收敛点的时候,他还是没听。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你凭本事爬得越高,就越要懂得低头。蓝玉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一个真理——在绝对的权力面前,再大的功劳,也比不上安分守己四个字值钱。

尾声:蓝玉的遗产,比他的人皮更耐人寻味

蓝玉死后,朱元璋把他的事迹写进了《逆臣录》,想让他遗臭万年。但几百年后,人们记住的,不只是他的作死和结局,还有他在捕鱼儿海的辉煌。

那一战,彻底打垮了北元的残余势力,让明朝的北疆安稳了几十年。后来朱棣五次北伐,能那么顺利,多少沾了蓝玉的光——毕竟北元已经被他打残了。

有意思的是,蓝玉的人皮,据说被他的女儿(嫁给了蜀王)偷偷收了回来,藏在蜀王府里。明末张献忠攻破成都时,还在蜀王府里见过这张人皮,吓得他赶紧烧了。这张皮,就像蓝玉一生的隐喻:再坚硬的荣耀,也抵不过时间的消磨。

如果蓝玉能穿越到现在,看到人们讨论他的故事,估计会挠着头说:早知道当年少拆个关楼,少睡个元妃,是不是就能混个善终?但历史没有如果,就像他自己当年说的:我这人,见了敌人就想冲。可惜最后,他把自己活成了自己的敌人。

或许,这就是蓝玉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本事大是好事,但脾气不能比本事还大;功劳高是资本,但不能把资本当成放肆的理由。毕竟,再锋利的剑,要是总对着自己人比划,迟早会被扔进熔炉里重造——区别只在于,是温柔地回炉,还是被硬生生砸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