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144章 技术赋能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144章 技术赋能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人靠衣裳马靠鞍,现代企业跑得快,全靠科技带。这话我以前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懂,但真正刻骨铭心,还是搞微商这摊事儿之后。企业小的时候,管理靠吼,沟通靠走,记账靠本儿,好像也能凑合。可一旦人多了,业务复杂了,你再这么整,那就跟骑自行车上高速一样,不是累死,就是找死。

咱们SUdU的微商业务,发展到2016年下半年,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成长的烦恼”。业务量上了规模,几千个代理,每天海量的订单,还有“微学院”那套越来越复杂的知识付费体系。原来钟旭带着几个技术小伙儿捣鼓出来的那个1.0版后台系统,就像一件小孩子穿旧了的衣服,浑身紧绷,到处是窟窿,眼看就要撑破了。

那段时间,抱怨声此起彼伏,都快成办公室背景音乐了。

周红梅跑来诉苦:“汪总,后台又卡死了!代理下单挤不进去,客服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查询个订单状态,转圈圈能转一分钟!”

刘春宇一脸郁闷:“搞个促销活动,想给不同级别的代理发不同优惠券,手动操作得搞半天,还容易出错!数据分析更是别提,导个报表得像考古一样扒拉数据。”

南希拿着财务报表直摇头:“代理佣金结算,一半靠系统,一半靠人工核对,效率低还容易算错账,财务部天天加班。”

连好脾气的云飞都忍不住吐槽:“仓库那边,订单信息同步老是延迟,发错货、发重货的情况多了,损耗太大。”

最尴尬的是“微学院”。吴永浪团队精心打造的课程,学员得在网页上跳来跳去学习,互动体验差,直播课更是动不动就卡顿。好的内容,被落后的技术平台拖了后腿。

我听着这些汇报,心里跟明镜似的:业务这只脚已经穿上跑鞋冲出去了,技术这条腿还穿着拖鞋在后面拖沓。再不升级,不用等竞争对手来打,自己内部就得先乱套。技术这东西,平时感觉不到多重要,可一旦它掉链子,整个公司都能给你撂趴下。

我把技术负责人钟旭叫到办公室。钟旭这人,典型的技术男,话不多,但做事极其靠谱。我没绕弯子,直接指着电脑上那个反应迟钝的后台系统界面说:“钟旭,咱们这辆破车,该换发动机了!再这么凑合下去,要散架了。”

钟旭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没有意外,只有凝重:“汪总,我明白。1.0的系统是应急的,架构老了,承载量到极限了。必须重写底层代码,做一次彻底升级。”

“需要什么?”我问得干脆。

“人,钱,时间。”钟旭回答得更干脆,“我需要扩充团队,至少再加两个熟手。需要采购新的服务器和开发工具。最重要的是,需要至少三个月不受打扰的开发期。”

“行!”我当场拍板,“人,你马上招!钱,我让南希全力保障!时间,我给你!但这系统,必须脱胎换骨!目标就一个:让咱们的业务流程,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无阻!”

我知道,这种底层系统的投入,短期内看不见直接效益,就像修路,费时费力费钱。但这条路要是不修好,以后所有车都跑不快,还容易出事故。这笔投资,省不了。

钟旭领了军令状,立刻行动起来。他招兵买马,组建了一个精干的技术攻坚小组。为了赶进度,他们干脆搞起了“封闭开发”,在办公室附近租了个小房间,几乎与世隔绝,天天泡在里面,对着电脑屏幕敲代码,墙上贴满了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程图。那段时间,我晚上路过,总能看到里面灯火通明,外卖盒子堆得老高。

经过近三个月没日没夜的奋战,全新的 SUdU微商管理系统2.0版终于呱呱坠地。上线那天,我们搞了个简单的内部发布会,钟旭亲自演示。

这一演示,可把大伙儿给镇住了!新系统就像给公司换了个“超级大脑”和“高速公路网”:

第一,全面打通,数据活了。以前代理、运营、供应链、财务各管一摊,数据是孤岛。现在全打通了!代理在手机App下一单,订单信息瞬间同步到仓库(李辉能看到),库存数据实时更新,财务流水(南希能监控)一目了然。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再也不用人工来回传递信息了。

第二,移动优先,操作爽了。专门为代理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手机App。代理随时随地能查业绩、看佣金、管理下级、一键生成带自己二维码的炫酷海报,还能在App里直接跟客服视频沟通。方便得就像有个随身小秘书。

第三,智能管理,效率高了。运营团队(刘春宇、周红梅他们)可以轻松给不同级别的代理打标签,进行精准分组,针对性地推送活动信息、培训内容。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哪个款好卖、哪个代理业绩牛、哪个区域是潜力股,看得一清二楚,决策有了数据支撑,不再是凭感觉。

第四,供应链协同,反应快了。云飞那边能实时看到销售趋势预测,提前安排生产计划;库存预警自动提醒,避免断货或积压。仓库拣货、打包、发货流程全部线上化,扫描枪“嘀”一声,信息全程可视,差错率大幅降低。

第五,“微学院”专属App,体验好了。专门为知识付费开发了独立的“微学院”App。课程学习、社区讨论、直播互动、作业提交,体验流畅得像专业教育平台。吴永浪团队精心制作的内容,终于有了一个配得上它的“家”。

新系统上线初期,免不了有个磨合期,老员工们需要适应新操作。但没过多久,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公司里那种焦躁的抱怨声少了,电话铃声也不像以前那么密集了。大家做事变得井井有条,效率倍增。

周红梅笑着说:“现在处理代理问题,系统里一点全清楚,再也不用像个传声筒了。”

刘春宇兴奋地展示着数据看板:“你看,这个代理这个月增长快,那个区域有潜力,一目了然,推广更有针对性了!”

南希轻松了不少:“财务对账自动化,佣金结算准确又及时,省心太多了。”

连仓库的李辉都乐呵呵:“现在扫码发货,又快又准,兄弟们加班都少了。”

这次技术升级,虽然投入了一大笔钱,短期内也没直接带来销售额增长,但我心里觉得,这钱花得值!它带来的价值是隐性的,却是根本性的:

解放了生产力:把员工从繁琐、重复、易错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去干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提升了用户体验:让代理和学员感受到了专业和便捷,增强了归属感和满意度。

夯实了管理基础:为未来更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准备好了可扩展的、稳健的技术平台。

积累了数据资产:所有业务流程数据化,为未来的精准营销和智能决策打下了基础。

我看着办公室里大家从容工作的状态,心里感慨: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它是业务的放大器,是管理的稳定器,更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在互联网时代,轻视技术投入的企业,就像还在用算盘跟用云计算的公司赛跑,输在起跑线上是注定的。

这次成功的升级,也让钟旭和他带领的技术团队,从以前的“后勤支持”角色,真正走到了业务的前台,成为了驱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大家意识到,科技人员不再是修电脑的,而是造引擎的。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技术投入就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是对未来效率、体验和规模的战略性投资。这笔钱,早投比晚投好,主动投比被动投好。

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决定了企业运营效率的天花板。流程卡顿、数据孤岛、体验糟糕,这些内耗会无声无息地吃掉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一套好的系统,就像给企业打通了任督二脉,气血通畅,才能身轻如燕。

老板可以不懂技术细节,但必须懂技术的战略价值。要敢于在关键时刻拍板投入,并给予技术团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钟旭们的这次成功,离不开当初那个“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的果断决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