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生意,跟爬山差不多。一开始在半山腰,满眼都是具体事儿:怎么找路,怎么避开石头,怎么省力气。等吭哧吭哧爬到一定高度,喘口气,一回头,哎哟,视野不一样了!能看到整座山的脉络了,知道哪儿是险峰,哪儿是捷径了。这时候你才明白,之前光盯着脚底下那几步路,格局小了。
咱们SUDU的微商业务,搞了快两年,磕磕绊绊,总算是在半山腰扎下营盘了。供应链捋顺了,团队管明白了,技术平台也升级了,现金流挺健康。表面看,该松口气了。但我这心里头,老觉着不踏实。就像家里装修,硬装都搞好了,家具也进场了,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魂儿,像个高级宾馆,不像个家。
这种不踏实,在2016年的一次复盘会上,被一件事给点破了。
那天,刘春宇正在兴高采烈地汇报“双十一”战绩,销售额同比涨了多少,代理队伍又壮大了多少。正说着,一个新提拔的运营组长,有点得意地插了句话:“汪总,春宇总,我看咱们现在势头挺好!下次促销,咱们是不是可以再压压价?反正咱们成本控制得好,便宜点,肯定能冲得更猛!把隔壁那家‘炫潮坊’彻底打趴下!”
他这话一出来,好几个业务骨干都点头,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价格战嘛,最简单粗暴,见效快。
我听着,没吭声,心里却“咯噔”一下。等春宇汇报完,我环视了一圈,问了个问题:“兄弟们,你们说,咱们SUDUHOOD,跟那个‘炫潮坊’,到底有啥不一样?”
会议室一下安静了。有人小声说:“咱们质量比他们好点吧……”有人说:“咱们服务好像更到位……” 还有人说:“咱们……咱们款式更新快?”
这些回答,都没错,但听起来,总有点底气不足。好像咱们的优势,人家只要愿意,也能做到。质量好点?他多花点成本也能追上。服务好?他多招几个客服也能学。款式新?他挖个设计师也能解决。
这不就是个“比你便宜”的循环吗?今天你便宜,明天他更便宜,最后大家一起没利润,一起死。这条路,咱们以前在网批时代见多了,是条绝路。
我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两个圈。一个圈里写“SUDUHOOD”,一个圈里写“炫潮坊”。
“如果,”我敲着白板说,“咱们的核心竞争力,只是质量好一点、服务周到一点、款式新一点,那咱们就是个‘好一点的批发商’。” 我在两个圈之间画了个等号,打了个问号。“消费者今天买咱们,是因为咱们还不错。明天冒出个‘超炫潮坊’,价格更便宜,质量也不差,他是不是就可能跑掉了?”
大家看着我,没说话。
“因为咱们和‘炫潮坊’们,在消费者心里,没啥本质区别!都是‘卖潮牌衣服的’。”我一针见血地点破,“咱们之前干的所有事,搞供应链、建系统、做内容、管代理,都是在练‘内力’,是在比谁的‘武功’更扎实。这很重要,是基础。但光有内力不行,你得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得有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的‘招牌’!”
我看着他们,语气沉重:“这门‘独门绝技’,这个‘招牌’,就是品牌!”
“品牌?”下面有人小声嘀咕,“汪总,微商不就是卖货吗?讲品牌是不是太虚了?”
“虚?”我笑了,“我问问你们,耐克一双运动鞋,成本多少?卖多少钱?为啥有人宁愿多花几倍的钱买它,不买长得差不多、但便宜一半的杂牌?”
“苹果手机为啥那么贵,还一堆人抢着买?是因为它配置一定最高吗?”
“咱们去饭店吃饭,为啥有些馆子门口排长队,隔壁家就冷冷清清?是因为隔壁的菜真的难吃到无法下咽吗?”
我一连串问题抛出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不是因为它们的产品绝对完美,是因为它们有品牌!”我自问自答,“品牌是啥?品牌是信任,是承诺,是感觉!是消费者闭着眼睛也敢买你账的底气!是别人降价你也不用慌的护城河!”
我越说越激动:“咱们不能再满足于当个‘好一点的批发商’了!咱们要当SUDUHOOD!要让它成为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一提到街头潮牌,年轻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前三个名字里,得有咱们!这才是咱们的终极目标!”
这次会议,成了SUDUHOOD品牌的“遵义会议”。我下了死命令:立即启动品牌化战略升级。不是小打小闹,是系统性工程。
第一件事,定魂:品牌核心是什么?
我把林夕、吴永浪这几个“文化人”拢到一起,关起门来吵了三天。咱们SUDUHOOD到底代表啥?是酷?是潮?这太虚。最后吵出来三个词:真实、个性、创造力。
“真实”,就是不装,不忽悠,面料咋样就咋样,设计为啥这么设计,跟消费者说实话。
“个性”,就是鼓励年轻人穿出自己的态度,别随大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