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142章 直播试水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142章 直播试水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人呐,有时候容易犯一个毛病:看别人吃豆腐牙齿快。意思是光看见人家吃得香,没看见人家背后可能费了多大劲,或者那豆腐到底烫不烫嘴。

2016年,继短视频之后,又一个新玩意儿以更猛的势头炸开了,叫做移动直播。映客、花椒这些平台,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火遍了大江南北。那阵势,真叫一个“全民直播”,干啥的都有:有在吃饭的、有在唱歌的、有在聊天的、有在打游戏的…… 最关键的是,还真有人看,有人打赏,热闹得跟赶集似的。

很快,就有脑子活络的人开始琢磨了:这玩意儿能不能用来卖货?既然能聚拢这么多人看,还能实时互动,这不就是个天然的线上销售柜台吗?于是,第一批“直播带货”的吃螃蟹者出现了。消息传出来,说得神乎其神:某主播直播两小时,卖出去几万支口红;某个网红一场直播,清空了一个服装厂的库存……

这风声,不可避免地传到了我们SUdU团队耳朵里。那段时间,开会闲聊时,总能听到有人兴奋地讨论:

“哎,你们看昨晚那个直播没?那主播太能说了,东西一上链接就被抢光!”

“咱们是不是也该试试?这可比咱们搞图文、做短视频直接多了!当场展示,当场卖!”

“对啊,咱们的新款卫衣,找个会穿又会说的主播一穿,效果肯定棒!”

特别是运营团队的几个年轻人,摩拳擦掌,觉得这又是一个像当初短视频那样的风口,不抓住就亏了。刘春宇也有点动心,跑来问我:“汪总,直播这事儿,看起来挺热,咱们要不要也下水试试温度?我打听过了,找个有点粉丝基础的时尚类主播合作一场,花不了太多钱,就当是个市场测试。”

我这个人,对新事物一向持开放态度。觉得试试无妨,大不了交点学费。但我心里也打了个问号:这直播卖货,真就这么神?它底层逻辑是啥?跟我们这套注重内容、慢慢建立信任的打法,能搭吗?

不过,想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遍。我拍了板:“行!春宇,你牵头,搞一次试试水。预算控制住,目标就一个:摸清直播这玩意儿的门道,看看它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于是,一场小型的直播带货测试启动了。刘春宇团队联系了一位在映客上小有名气的时尚主播,粉丝大概二三十万,形象不错,报价也合理。我们为她准备了SUdUhood当季主打的几款新品,设计了详细的脚本:包括产品亮点介绍、穿搭演示、粉丝互动问答环节,还设置了专属的“直播间优惠价”,比正常售价低了大概15%。

直播那天晚上,团队如临大敌。专门腾了一间会议室布置成临时直播间,打光、背景板都弄得像模像样。吴永浪负责后台技术支持,确保网络流畅;周红梅带着客服团队严阵以待,准备处理可能涌入的订单;刘春宇亲自在现场协调。

我也悄悄进了直播间,当个隐形观众。晚上八点,直播准时开始。主播姑娘确实挺专业,面对镜头笑容甜美,口齿伶俐。她按照脚本,一件件地展示我们的衣服,讲解设计、面料,还现场换装,展示不同搭配。互动环节,她回答粉丝问题,气氛搞得挺活跃。观看人数最高峰时,冲到了小几万人,弹幕滚动得飞快。

看起来,一切顺利,场面热闹。

但慢慢的,我感觉有点不对劲。热闹是热闹,但总感觉隔了一层。主播很卖力,但她的介绍,更像是在完成一项工作,背台词的感觉比较明显,对产品本身的理解和热爱,似乎没那么深。互动的问题,也大多集中在“主播你好美”、“衣服链接啥时候上”这类表面,缺乏有深度的交流。

最关键的时刻来了:商品链接上架。团队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后台订单数据。链接上去那一刻,确实跳出来几十个订单,但随后,增长就非常缓慢了。整个直播两小时,最终带来的成交量,折算下来,大概相当于我们一场中等力度社群营销活动的效果,远远谈不上“爆发”,连“亮眼”都勉强。

更让我们郁闷的是,事后跟踪发现,这批通过直播来的订单,退货率明显高于我们常规渠道的订单。分析原因,可能是冲动消费居多,或者对产品预期过高,收到实物后有落差。

直播结束,会议室里气氛有点沉闷。投入了精力、付出了优惠,效果却不如预期。几个之前最积极的年轻人,有点蔫了。

我没有责怪任何人。第二天,我召集了一个复盘会。会上,我没有让大家汇报数据,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昨晚的直播,问题出在哪儿?”

一阵沉默后,大家开始发言:

“是不是优惠力度不够大?”

“主播选得是不是不对?粉丝不够精准?”

“我们的产品可能不适合直播?”

“直播时间点没选好?”

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我才缓缓开口:“你们说的,可能都有点关系,但都不是最根本的。我觉得,咱们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搞懂直播这玩意儿的‘魂’在哪儿。”

我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要看直播?为什么要在一个主播那里买东西?”

“是因为便宜吗?不一定,淘宝京东可能更便宜。”

“是因为产品吗?我们的产品在其他渠道也买得到。”

我点出关键:“用户买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那个主播的喜欢和信任!他们喜欢这个人的风格,认同这个人的品味,相信这个人的推荐。直播的魅力,在于那种真实的、即时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互动体验。用户感觉不是在跟一个冷冰冰的店铺买东西,而是在跟一个自己喜欢的朋友交流,顺便支持下朋友的生意。”

“反观我们这次直播,”我分析道,“我们把它当成了一个高效的线上销售渠道。我们提供了产品、脚本、优惠,指望主播像个超级推销员,帮我们把货卖出去。但问题是,这位主播和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产品,没有深度的情感连接。她只是在‘职业地’完成一份工作。用户是冲着她这个人来的,不是冲着SUdU这个牌子来的。这种关系是脆弱的,所以转化率低,退货率高。”

我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你找个口才好的朋友,去你家帮你卖库存。他可能说得天花乱坠,也能卖出一些。但买的人,多是看他的面子,或者图个新鲜。一旦他不在场,人家该不买还是不买。而咱们自己培养的代理、咱们做的内容,是在一点一滴地建立用户对SUdU品牌本身的信任。这个信任,才是长久生意的基础。”

这次复盘会,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团队,也让我自己更加清醒。我们交的这笔“学费”,买回来一个至关重要的认知:不同渠道,有不同的人心和玩法。

微商社群,靠的是熟人信任和深度服务;

公众号内容,靠的是专业价值和品牌调性;

短视频,靠的是视觉冲击和创意趣味;

直播,核心靠的是主播个人的Ip魅力和实时构建的情感共同体。

你不能把A渠道的打法,简单套用在b渠道上。指望靠一次合作直播就能带来爆发式增长,是一种懒惰的幻想。

这次“失败”的试水,价值巨大。它让我们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果直播是未来的一种重要形态,我们SUdU该如何真正地拥抱它?是下大力气培养我们自己的、真正懂产品、爱品牌的主播Ip?还是用更巧妙的方式,将直播的“实时互动性”融入我们现有的内容和社群体系,比如做更贴近用户的“设计师直播聊款”、“资深代理分享穿搭”?

企业对新风口,既要保持热情,更要保持冷静。热情是敢于尝试,冷静是看清本质。不能看别人赚了钱就眼红,一头扎进去,得先想明白:这个模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需要什么核心能力?跟我们企业的基因匹配吗?

“试错”的成本,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有没有买到“认知”。这次直播试水,钱没白花。它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人带货”和“货找人”的本质区别。直播是典型的“人带货”,人的因素权重极高。这对擅长做产品和内容的我们来说,是个新课题。

所有商业模式的终点,都是人心。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多大程度地赢得用户的信任,决定了你的商业模式能走多远。直播只是工具,信任才是内核。想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再遇到任何新概念、新平台,心里就有底了,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

这次不算成功的直播试水,像一次重要的商业哲学课,让我们对流量、渠道和用户关系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