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141章 短视频风口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141章 短视频风口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人呐,有时候就得信一句老话:老天爷给你关上一扇门,指定会给你再打开一扇窗。关键是,门关上的时候,你别光顾着在门口捶胸顿足,得赶紧扭头去找那扇新开的窗在哪儿。

2016年开年,咱们就明显感觉那扇叫“朋友圈图文”的老门,吱呀呀地要关上了。以前无往不利的九宫格产品图 精心编排的文案,就像用了太多次的旧鱼饵,扔进水里,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了。用户审美疲劳了,这玩意儿就跟流行歌曲似的,再好的歌,大街小巷天天放,人也听腻歪了。

就在咱们为这事儿有点犯愁的时候,一阵新风,顺着年轻人手里的手机,悄没声地吹进来了。这阵风,叫短视频。

那会儿,4G网络是真普及开了,流量费也降下来了,年轻人刷手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抠抠搜搜算计着几兆流量了。于是,像美拍、秒拍这些个短视频App,蹭一下就火了起来。十几秒、几十秒的小视频,有点剧情,带点音乐,或者就纯粹记录个有意思的瞬间,看得人轻松、解压,还上头。

吴永浪这小子,到底年轻,嗅觉灵敏。他自个儿就是个短视频重度用户,没事就抱着手机刷。刷着刷着,他脑子就活络开了。有一天,他兴冲冲地跑来办公室找我,手机直接杵到我眼前:

“汪总!快看这个!有戏!绝对有戏!”

我接过手机一看,屏幕上是个年轻人在跳街舞,动作帅气,穿的裤子挺潮,背景音乐咚咚响,最后镜头定格在那裤子的Logo上。也就十五秒,看完还挺带劲。

“这啥意思?”我一时没完全反应过来。

“汪总,这是咱们的机会啊!”吴小浪眼睛发光,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你看啊,朋友圈发图,那是死的!但视频是活的!咱们的衣服,特别是SUdUhood这种潮牌,穿在身上是啥效果?走路啥感觉?风吹过来布料咋摆动?这些光靠图片和文字,说破大天也感受不到啊!但视频能!动态展示,视觉冲击力强,配上音乐,氛围感直接拉满!这简直就是为咱们量身定做的新渠道!”

我听着,心里一动。是啊!服装这东西,归根结底是穿在活人身上才有灵魂。以前我们费老劲拍静物图、修图,不就是想尽量还原那种“动感”吗?可再怎么还原,也比不上真动起来看一眼啊!

“而且,”吴永浪趁热打铁,“现在年轻人,谁还乐意看长篇大论啊?都喜欢这种短平快、有意思的内容。咱们得跟上啊!不能再抱着老黄历不放了!”

我琢磨了一下,这话在理。形势比人强,内容的形式,得跟着用户的习惯变。你不能指望用户迁就你,得咱们去适应用户。这就像以前卖货靠吆喝,后来有了广播靠说书,再后来有了电视靠广告,现在到了手机时代,就得靠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了。

“干!”我一拍桌子,“永浪,这个思路对!你牵头,成立个短视频小组,拨给你一笔预算,去买点好点的手机稳定器、麦克风,需要人就招!咱们也玩玩这新花样!”

“得令!”吴永浪兴奋地一蹦三尺高,立马跑去张罗了。

说干就干。可一开始,真是“眼高手低”。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咱们这帮人,习惯了写文案、拍静物图,突然要拍会动的、还有情节的视频,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第一次尝试,简直是一场灾难。吴永浪找了个公司里长得还行的小伙子,穿上咱们的新款卫衣,在办公室白墙前面,让他来回走几步,镜头晃得跟地震似的。然后永浪自己配音,介绍面料怎么好,设计怎么棒,语气干巴巴的,像念说明书。拍了五分钟,剪成三十秒,看完之后,全体沉默。怎么说呢,味儿不对,太像电视购物了,还是低配版的。

“不行不行,这玩意儿没人爱看。”连拍摄的小伙子自己都直摇头。

吴永浪有点受打击。我把他叫过来,没批评,反而鼓励他:“失败怕什么?谁生下来就会跑?关键是得找到感觉。别老想着是在卖货,你得想着怎么拍出点有意思的东西。咱们的衣服,是给人增添光彩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得把它放到生活场景里去!”

这话点醒了吴永浪。他调整思路,不再闭门造车。他带着小组,扛着设备,直接走上了杭州的街头、创意园区、音乐节现场。他们不去摆拍,就去抓拍。看到穿搭有型、气质符合SUdUhood调性的潮人,就主动上前沟通,征得同意后,拍一段他们走路的镜头、和朋友说笑的瞬间、或者就是简单地靠在墙边听音乐的样子。背景是真实的城市街景,人物是活生生的年轻人,音乐用的是当时流行的节奏感强的曲子。

视频的主题也变了,不再硬邦邦地讲产品,而是围绕穿搭和生活场景:

“一件工装裤的三种周末打开方式” —— 分别搭配出露营、逛街、看展三种风格。

“杭州潮人街拍日记” —— 快速闪现十几个不同风格的年轻人穿着SUdUhood的镜头,节奏明快。

“穿搭避雷小教程” —— 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演示常见穿搭误区和对的正确示范。

这么一搞,味道立马不一样了!视频短了,最长的也就一分钟,但信息量足了,好看了,更像是一个有趣的时尚小贴士,或者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片段,商业气息淡了,但品牌调性反而凸显了。

他们把制作好的短视频,发到美拍、秒拍平台,也剪辑成更短的版本,放到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以前发九宫格图片,点赞评论寥寥无几。现在发短视频,播放量轻松过万,点赞、评论、转发明显增多。评论区也热闹了:

“哇!这个小哥哥穿的卫衣好看!求链接!”

“原来这件外套可以这么搭!学到了!”

“这是在杭州哪儿拍的?背景好看!”

“这才叫潮牌宣传片嘛!比干巴巴的图片强多了!”

这些充满活力的视频,就像一股新鲜空气,给SUdU的品牌形象注入了年轻的动能。它不仅吸引了一批新的、更喜欢视觉化内容的年轻粉丝,也让老客户看到了SUdUhood更生动、更生活化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绕开了朋友圈那种令人反感的硬广刷屏,用一种更柔软、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品牌和产品信息传递了出去。

吴永浪团队士气大振,不断学习剪辑技巧、研究平台算法、优化内容选题,视频质量越来越高。虽然初期投入了不少精力,效果也没法像以前爆款文章那样直接带来巨大销量,但我心里清楚,这笔投资值!这是在开拓一个新的、未来的流量阵地,是在用户心里种下品牌的种子。

这次尝试的成功,让整个团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容创业,载体必须随时代而变。从早期的论坛帖,到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图文,再到现在的短视频,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内容的形式就要跟到哪里。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新工具、新玩法,才能不被时代甩下。

这扇叫“短视频”的新窗户,被我们推开了。虽然刚探进去半个身子,还有点陌生,但窗外的风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企业对新生事物,要有一种“轻度过敏”体质。不能等潮流席卷而过了才后知后觉,得在苗头初起时,就敢于小成本去试错。短视频在2016年还不是最大的风口,但它的苗头已经显现了。

内容的核心是“共情”,载体只是工具。从图文到视频,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要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这个内核。视频的优势在于,它能更立体、更直观地传递情绪和体验,这是冷冰冰的图文无法比拟的。

转型的勇气,往往来自基层的敏感和上层的支持。吴永浪的敏锐建议和我的果断拍板,缺一不可。老板要敢于给年轻人试错的空间,而年轻人要用行动证明新方向的价值。这次短视频试水,为后来我们全力拥抱抖音、快手等更大平台,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