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22章 铁腕出击

撰鼎记 第22章 铁腕出击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三年的正月,北地的寒风依旧如刀,裹挟着去岁冬日的凛冽,呼啸在山西高原的沟壑梁峁之间。冰雪顽固地覆盖着田野,只在正午的阳光下渗出些许湿意,随即又在傍晚冻成更滑更硬的冰壳。然而,在这片看似冻凝的土地之下,一股足以撼动帝国根基的暗流,已到了喷涌而出的时刻。

帝国的中枢,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决心已定。他要用最酷烈的手段,剜除依附在帝国财政命脉上最大的毒瘤——通虏资敌、富可敌国的晋商八大家。

行动在夜色与黎明交错的时刻同时发动。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这位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孤直之臣,面容冷峻如铁,手持那份赋予他生杀予夺大权的驾帖,率领着最为精锐的缇骑与潜行暗处的影卫,如同数支离弦的致命箭矢,精准地射向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等八家巨贾位于山西各地的老宅、庄园、分号以及那些地图上未曾标注的秘密货栈。

这是一场经过长达数月、甚至更久时间精心策划与渗透的突击。影卫早已像水银一样,无声无息地渗入了这些巨贾经营的各个环节,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藏富之所以及核心人物的活动规律。因此,行动迅捷、隐秘且致命。

在祁县那座深宅大院里,范永斗是在卧榻之上被冰冷的刀锋逼醒的,他甚至还来不及呼唤守在外间的家丁,便被堵住嘴,套上头套,拖曳而出。他那平日里算尽天下财富的头脑,此刻一片空白,只有无边的恐惧攥紧了他的心脏。在太谷一处看似普通的别业,王登库正在密室内对着账本,盘算着下一批运往关外的物资,密室的门却被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轰然撞开,火光瞬间涌入,照亮了他惨白如纸、写满惊骇的脸。稍有反抗者,如靳家负责看守秘密货栈的悍勇家奴,刀光闪过,血花便溅落在冰冷的墙壁和货箱上,一切声响都迅速湮灭在训练有素的缇骑控制之下。

真正的震撼,来自于随后开始的查抄。

当李若琏亲自督阵,撬开范家老宅书房那面看似浑然一体的夹墙时,连见多识广的锦衣卫们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墙内并非狭窄的暗格,而是一个近乎小房间的空间,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人多高的紫檀木箱。打开箱盖,是排列得密不透风的金锭,在火把的照耀下,散发着沉甸甸、黄澄澄的幽光,几乎要灼伤人的眼睛。旁边还有数个稍小的箱子,里面是各色宝石、珍珠、美玉,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在汾河畔一处不起眼的庄园地下,缇骑们根据影卫提供的精确图纸,掘地数丈,终于找到了以青石混合糯米浆砌成的、厚重无比的银窖石门。用火药谨慎地炸开锁栓,推开石门的那一刻,一股混合着泥土和金属的冰冷气息扑面而来。火把的光线探入,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窒息——那不是一堆银子,而是一座银山!大小不一的银锭、银饼、银器,杂乱无章地堆积着,从地面一直延伸到窖顶,仿佛一条凝固的银色河流。光芒流动,沉默,却拥有着震耳欲聋的喧嚣。

太谷王家的别业更是别出心裁,撬开主卧房的地板,下面铺着的竟全是压制成薄片、形状规整的金叶子!它们像砖块一样紧密铺设,覆盖了整个房间的地面,其价值已无法用寻常尺度衡量。

这还仅仅是开始。各处分号、货栈里查封的,不仅仅是现银,还有一捆捆记录着巨额往来、牵涉无数官员的密账,一叠叠通行南北、甚至关联塞外的票据契约,以及堆积如山的丝绸、茶叶、药材等贵重货物。

登记造册的工作昼夜不停,江南商户代表和户部派来的胥吏清点的手在颤抖,不是因寒冷,而是因那账册上数字的庞大。贴上封条的木箱、银箱被装上特制的沉重马车,一辆接一辆,首尾相连,组成了一条蜿蜒数十里的长龙,缓缓行进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车轮碾过尚未化尽的积雪和冰凌,发出吱吱嘎嘎的呻吟,仿佛不堪重负。这条流动的“银河”,带着八大晋商累世积攒、亦包括通虏所得的骇人财富,以及他们无法洗刷的罪证,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大明帝国那几乎见底的国库。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难得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感到极度的好感,从诏狱里又掏出不少自认为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扛不住交代出来的大笔银钱,这一股空前的财富洪流,瞬间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由吴养春安排的人员第一第一时间填补了晋商留下的商业空档,商铺照常营业,贸易正常进行,只是掌柜的和负责的人全部换了一批。南方商人再也不是坐等摊派购买国债了,他们从皇帝身上看到了帝国的希望以及已经实实在在的触摸到的巨大的利益,在吴养春的大力宣传下,认购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毕自严的认知,这场代表帝国皇帝的最高意志被完美的执行下去,没有一点波澜。

几乎在晋商覆灭的同一时间,陕西的局势,也因一封从乾清宫发出的密旨而陡然升级。

西安古城,寒意未褪。秦王朱存枢的“绝食”大戏还在上演,他躲在深宫暖阁之内,日日珍馐,却对外摆出一副被逼至绝境、以死明志的可怜模样,企图用宗室的身份和舆论的压力,迫使那个叫孙传庭的巡抚低头。

然而,他低估了皇帝的决心,也低估了孙传庭的魄力。

接到那封看似严厉申斥、实则暗含授意——“秦事急,可非常之举,朕为卿持”——的密旨后,孙传庭瞬间明了。皇帝需要的,不是一个和光同尘的庸臣,而是一个敢于站出来,打压藩王气焰、为朝廷攫取资源的“恶人”,一个能替他扛下宗室压力的“孤臣”。他孙传庭,愿意做这个孤臣!

他不再与秦王进行任何无意义的扯皮。一日清晨,西安城外秦王府最大的几处粮仓前,突然出现了大队顶盔贯甲的官兵。带队将领手持孙传庭的令箭,高声道:“奉巡抚钧令,为平抑粮价,安抚流民,开仓放粮!”守卫粮仓的王府家奴还想阻拦,却被明晃晃的刀枪逼退。仓门被强行撞开,金灿灿的米麦如瀑布般倾泻而出,那饱满的颗粒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心醉的光芒。一部分粮食被迅速装车,运往各地濒临崩溃的粥厂,更多的,则直接充作了孙传庭苦心编练的新秦军的军粮。

消息传回王府,正假意“虚弱”地躺在榻上的朱存枢猛地坐起,气得浑身发抖,几乎真的要吐血。这还没完。孙传庭很快又拿到了秦王指使家奴围积居奇、甚至试图秘密转移库银以对抗朝廷的证据。这一次,孙传庭不再假手他人,他亲率麾下最精锐的标营,甲胄鲜明,刀剑出鞘,径直闯入了象征着天潢贵胄、寻常官员连大气都不敢喘的秦王府。

面对闻讯赶来、脸色铁青、咆哮着“藐视皇族、大逆不道”的秦王,孙传庭面色冷峻如寒冰,身形挺拔如青松,毫不退让。他目光如炬,直视这位藩王,声音清晰地穿透了王府的奢华殿堂:“王爷既要绝食明志,以彰高洁,想必早已视金银如粪土,无需这些俗物烦心。如今陕西军民嗷嗷待哺,朝廷用度维艰,王府库中这十万两银子,朝廷——‘借’了!”

“借?”朱存枢气得几乎晕厥,手指颤抖地指着孙传庭,“你……你这狂徒!本王要上京!要告御状!要让你碎尸万段!”

孙传庭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语气却依旧平稳:“王爷尽管去告。但在陛下的旨意到来之前,这银子,巡抚衙门先借走了。来人,搬银!”

如狼似虎的标营军士立刻行动,无视王府属官的哭嚎与阻拦,径直从王府银库中搬出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朱存枢眼睁睁看着自家财富被夺走,惊怒交加,一方面更加卖力地表演“滴水不进”(实则暗中偷食),一方面疯狂派出信使,联络各地藩王,痛陈孙传庭这等“暴吏”如何欺凌宗室,试图掀起宗室对朝廷的集体施压,挽回颓势。

然而,孙传庭这般看似“大逆不道”的举动,在饥寒交迫的陕西灾民和亟待粮饷的军中,却赢得了山呼海啸般的拥护与爱戴。“孙青天”的名号不胫而走。而在紫禁城的深宫里,审阅着孙传庭密奏的朱由检,则默默地为他记上了一功。他知道,孙传庭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垂危的帝国,刮骨疗毒,尽管过程必然伴随着剧痛与风险。

晋商的覆灭与秦藩的折翼,如同崇祯初春最为震撼的两声惊雷,一北一西,几乎同时炸响。它们宣告着旧有利益格局被强行打破,庞大的财富被重新分配,帝国的航船,在年轻皇帝及其孤臣们的奋力掌控下,正试图冲出那看似无法挣脱的冰封漩涡,驶向未知而惊涛骇浪的前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