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结束后第十天,辽国后续三十万大军抵达雁门关外,大营之中旌旗猎猎,黑云压城,风雨将至。
三十万大军的压迫下,雁门关守军龟缩关内,提心吊胆地煎熬了五天五夜,终于等到了快马加鞭的天子,以及护卫天子的二十万禁军。
当天夜里,雁门关守军就卸下关内防务,出关扎营。
雁门关城小,却有专门为历代天子留下的宫殿,常年保养。于是留下三万禁军把守雁门关,十七万禁军带领雁门关仅残存的一万五千守军和先行赶到的四万北地厢军,在雁门关下扎下两座大营,成掎角之势与辽军正面对峙。
此刻的雁门关内外,遍布诸国各方势力的耳目。
尤其是两国天子所居之地,更是一步一岗、三步一哨,不经许可连一只苍蝇也无法近身。
辽军没有先行发起进攻,夺下雁门关长驱直入,已让世人惊愕不解。
而宋军到来后,仅有二十万禁军的时候不敢发起进攻,宋军和世人皆可以理解。
七天后,六十万禁军全数到位之时,依旧可以解释为宋天子力求谨慎。
十天后,四十万边军集结完毕,对辽军形成实力压制,依旧没有发起进攻,宋天子的决策就有些让人迷茫了。
十二天后,各地召集的二十万厢军到达战场。此时从人数上宋军已经形成压倒性优势,却依旧无视朝中转运粮草物资的压力,每日坚守不出,空耗粮草。
当宋辽大军连日仅仅爆发小规模冲突,每日个位数的伤亡情况时,是个人都察觉到有哪里不对。
而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缘由。
不错,正是因为大半个月前那一战,以及横空出世的那个人。
......
改头换面的张远,看着身侧打坐的秦先生,不知道该不该讲。
说来秦真和张远的相逢,也充满了戏剧性。
大战之后第三天,彻底确定辽军远去的张远,终于鼓起勇气带着亲兵进入辽军大营,恰好遇到了在此养伤的秦真。
掀开辽军大营的中军大帐之时,张远一眼就看到了寻觅多日的那一袭青衫。
秦真当然发现了张远的到来,但他正在关键时刻,不能分心。
原来,当日秦真战而胜之,脱离战场。仅仅一夜,就修复了身体的伤势,真气也恢复八成。但真正让秦真头疼的,是盘踞在心头的浓郁到化不开的杀意。
这股杀意几乎冲垮他的理智,让他几乎要再次返回战场,杀个尽兴。
次日借着薪火之焰,燃烧半日杀意方才缓缓消退。借着午时大日之威,天地正气鼎盛,秦真方才有精力觅地潜修,静心炼化。
张远找到秦真的那一刻,秦真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刻,薪火正煅烧最后一丝顽固至极也最本源的杀意。
经此一激,趋于平缓的杀意再次暴动,连薪火也压制不住。
秦真的思绪,再一次回到那日的尸山血海。看着那一道最熟悉不过的身影,踩下同样的脚印,斩下一缕缕生命之火。
奇怪的是,重温这场血腥杀戮,秦真却发现自己并无当时的热血和狂暴。
原来,本以为当日以薪火压制住了煞气、戾气的侵蚀,却依旧中招,沉迷于杀戮之中。
如今细细思来,或许灵魂的本质,就是嗜血。
至此,杀意狂增!!!
精神世界时间很快,但现实中张远还在慢慢靠近秦真,他每一次抬脚,秦真心中的杀意都在暴增。这不仅是自保的本能反应,还有那一缕本源杀意推波助澜。
终于,张远在秦真身前三尺站定,转身——
按住腰间家传宝刀,神色严肃地盯着账帘。
此刻的秦真,在暴涨的杀意支持下,对杀意的感知也极度敏锐。
但他没有感受到张远的半分杀意,反而是张远这守护之姿,压下了秦真心中不断暴涨的杀意。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秦真的意识疯狂呐喊,痴狂不已。
武者之道,本就是杀戮之路。
自己不是受到战场杀意的影响,而是本就心怀杀意,在战场上杀意被大幅激发。
杀意可以压制,可以放纵,唯独不能完全消灭。否则,武道之路必将有缺。
一念至此,秦真感知不到的混沌不定的意识空间,求真意境代表的本源气团大放光明,膨胀一圈后,衍生出一道全新的黑红相间的气团,与其余意境代表的气团虚空而立,却似是小弟一般。
暴涨的杀意迅速消退,那一缕本源杀意更是消散于无形。
秦真本人才知晓,往后只要不是超越意志承受极限太多的杀意,都将成为可控的力量。
从那之后,张远就和秦真一起行动。
趁着夜色,八人就一起离开辽军大营,游荡在野外。
......
时间来到现在,秦真感知到张远犹豫的情绪,停止感悟意境,双目微睁,疑惑地看向张远。
“先生,出事了!天子不知为何,似乎有意议和。”
“这是好事啊,大战一起,生灵涂炭。”秦真面露喜色,转而问道:“赵风怎么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