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
玄慈只有叹息。
神山上人受限于清凉寺传承,卡在先天三重,而玄慈身为少林方丈,即使无法修行易筋经,所修内功也是直入通脉境的神功绝学。
若是二人身份互换,玄慈未必有勇气,面对神山上人。
这个时间点,只能说不愧是佛门中人,精准地拿捏住了玄慈的软肋。
今日之事,才刚刚开始。玄慈实在不愿意多花费一点力气。
“这样,同为佛门弟子,不可伤了和气。神山师弟,今日若你不插手此事,老衲做主,允你入藏经阁一观。我们择日再战,如何?”
“听起来似乎很不错。可是,玄慈啊,你还是如此自作聪明,难怪你空守宝山,却无法踏入开脉境。”
神山上人冷哼一声,说道:“别人不知道,你身为少林方丈,难道也不知道,开脉境和开脉宗师的差距么?”
“我若要踏入开脉境,那就一定要是开脉宗师。”
一众武林人士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宗师就宗师,为什么又分为开脉境和开脉宗师。
后天境的修行,本就是打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过程,总不会所谓的开脉境,和后天境无异吧。
聪明之人,暗暗将此事记下,留待将来。这可都是武学秘辛。
在场唯有顶级大派首领,才知晓其中的隐秘。
玄慈自然也不例外。所谓开脉境,以真气贯通周身隐脉、细小经脉,真气流转如环无端,无始无终,自行构建大周天循环。
对于常人而言,开脉境就是宗师境,并无区别。但对于志在武道前路的强者而言,两者大有不同。
在开脉境中,若是修行前人所留传承武学,实力未必落后,潜力却稍逊一筹。
而以自创根基武学,踏入开脉境,即可称宗师。代表在探索武学道路上,走出了契合自我的一大步。
当然,以前人武学踏入开脉境,再自创武学,亦可称宗师。
但对于有能力的强者,这一步踏出的时间自然越早越好。
玄慈走的,就是修行前人绝学的道路。
神山上人立志走宗师之路,自然要在闭死关之前,了却执念。
“神山师弟,你可知,今日你我一战,若我少林声势有所损失,后果非你一人所能承担。”
神山沉默了。同为佛门弟子,自然不希望禅宗祖庭少林有所闪失。
他和玄慈只是意气之争,若是此时出手,确有落井下石之嫌。
但他毕竟佛法高深,瞬间挣脱道德绑架,不为所动。
“玄慈师弟,佛不在你我,而在众生。你若问心无愧,岂会担忧少林威名有损。佛门中人可以有失,但佛法无罪。只要天下还有向善之人,天下人还有向善之心,我佛永存。”
“阿弥陀佛。”
玄慈双手合十,再不言语。只是上前几步,示意神山上人可以开始了。
神山上人走到乔峰身前三尺站定,行一佛礼,道:“乔施主,你的威名老衲亦有所耳闻。佛门中人犯错,也要付出代价。老僧只愿你谨守本心,勿要妄造杀戮。”
乔峰似有所悟,让出场地。
两位老僧相隔三丈而立,僧袍无风自动。神色一般无二的平静。
观战人群默不作声,死死盯着两人的动作,生怕错过丁点。
突然,两人动了。
只见两道身影同时前冲,各出双掌,一触即分。
“这不是易筋经?!”
神山上人的惊呼响彻全场,语气震惊中夹杂着愤怒。
玄慈一言不发。只是手上的大金刚掌威势越发明显。
大金刚掌,正是玄慈力压众玄字辈老僧,成为方丈的依仗。此掌法号称少林第一刚猛掌法,多年未有僧人修成。当代唯有玄慈一人学成,即使如此,也在佛门内部号称伏虎罗汉。
每一掌挥出,地面浇筑为一体的青石,都会炸开一个大坑,溅起的碎石飞射八方,被广场外围的武僧倾力拦下。若是打在人体,猝不及防下,任你内功深厚,也是生死两难。
玄慈全力以赴施展大金刚掌,展现出的压倒性实力,着实征服在场所有人。不愧是少林方丈,武林无冕之王。
但仅是如此,还奈何不了他的对手。
神山上人号称降龙罗汉,力压外界眼中学会大金刚掌和易筋经的玄慈一头,自然有所依仗。他也毫不客气,使出清凉寺秘传,无畏狮子印。
传说,五台山是佛门四大菩萨之一,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道场。因此,五台山上的寺庙,所修佛门武学,皆从文殊菩萨所传佛门经典而来。清凉寺传承武学,正为文殊菩萨坐骑所对应的杀伐,演化而来的无畏狮子印。
此印法,以智慧驾驭力量,讲究无畏无惧,打破一切迷障,勘破心头执念。以此印法加持,无论佛学还是武学,皆会威力大增,且修行之时进步神速。历代凡有修成者,皆成就一代大德高僧。
无畏狮子印一出,大金刚掌带来的压迫,瞬间消散。在场众人只觉耳边响起雄狮怒吼,心中不自觉闪过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执念。眼前也有一道雄狮气劲,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向玄慈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