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3章 粮种与船钉,风雪里的船讯

逆转的朱砂 第23章 粮种与船钉,风雪里的船讯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霜降前的最后一个集日,竹溪村的牛车队伍格外长。阿木带着村民把精选的稻种、棉籽装上车,古丽雅捆好绣着“平安花”的帆面样品,小石头则抱着一摞画满海图草稿的册子,一行人往镇上的码头去——萧彻派来的“海鹘号”补给船已在那里停靠,要将这些“竹溪村的心意”先送抵岭南造船工坊。

码头边的风带着咸腥味,比村里的风更烈些,吹得帆布猎猎作响。补给船的船工正忙着搬卸物资,铁制的船钉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与村民们带来的麻袋装稻种形成奇妙的对照。

“阿木先生,这稻种真能在海边种?”一个络腮胡船工擦着汗问,他手里拿着颗稻种,对着太阳看,“我们在南洋见过的稻子,穗子比这短半截,味道也寡淡。”

阿木从麻袋里抓出一把稻种,籽粒饱满得能看出月牙形的纹路:“这是用西域耐寒稻和中原粳稻杂的种,经得起潮,耐得住咸,您留些在船上试试,往海水里掺三成淡水浇灌,保管能长。”他说着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炒熟的稻种,“尝尝?带点稻香,还能压船里的腥气。”

船工嚼着稻种,眼睛亮了:“真带劲!比船上的硬饼子香多了。”

古丽雅正和船上的缝补匠说话。那匠人手里拿着块破损的帆布,补丁打得歪歪扭扭,她便取过针线,演示如何用“锁边绣”补破口:“这样针脚扣着针脚,海风再大也撕不开。”她把绣着“平安花”的帆面递过去,“这纹样您看能用吗?波斯的金线混着中原的丝线,既结实又好看。”

缝补匠摸着帆面,指尖划过凸起的花纹:“姑娘这手艺,能让帆布也长记性——记着哪片海温柔,哪片海泼辣。”

小石头最忙,他追着老船匠问东问西,把船底的水密舱结构画在册子上,又蹲在船钉堆旁,数着钉子的数量:“阿木哥说,一艘船要三千六百颗钉,少一颗都可能漏水。”他忽然在一颗船钉上画了个小小的太阳,“这样它就知道,要往有光的地方使劲。”

阿木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萧彻曾说“船是流动的土地”。此刻信了——稻种要扎根,船钉要咬紧,绣线要牵牢,就像土地里的根须缠着石头,藤条绕着树干,缺了哪样都不成。

正午的日头晒得甲板发烫,村民们帮着把粮种搬进底舱,船工则教他们辨认船上的“水尺”:“这刻度到‘三’,就说明装够了压舱的货,船才稳。”阿木看着那刻度,忽然觉得和自己账本上的“收支线”没两样,都是为了个“平”字。

离开码头时,风里的稻香味混着铁腥味,竟有种踏实的暖意。古丽雅的针线包里多了枚船工送的铜顶针,小石头的册子里夹了片船底的旧木片,阿木的算珠串上,挂了颗刚从稻种里挑出的饱满籽粒。

“等开春船队出发,”阿木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影,“这些种子该在岭南发新芽了,船钉也该钉进船骨里了。”

小石头忽然指着天边:“你看那朵云,像不像咱们的船?”

古丽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朵大云飘在海上,边缘镶着金边,像极了她绣绷上的浪尖。“像,”她笑着说,“它正往南走呢,替咱们探路去了。”

风从码头吹回村里,带着新的气息——有稻种的香,有船钉的硬,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期盼,像颗刚埋下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悄悄发了芽。

竹溪村落了第一场雪时,长安的信使踩着积雪进了村。他裹着件沾满霜花的斗篷,怀里揣着个油布包,见了阿木便解开绳结,露出里面的信纸和一张新绘的海图——萧彻亲笔写的,说岭南的福船已造得七七八八,水密舱试了三次,进水不超半寸,就等开春冰化,便可扬帆。

“陛下说,让您把村里的农匠再挑两个,最好是懂嫁接的,南洋的果树说不定能和中原的接在一处。”信使搓着冻红的手,喝了口古丽雅递来的姜茶,“还有,林姑娘托我带了些丝线,说是波斯商队刚到的‘海蓝’,绣海浪再像不过。”

阿木展开海图,新添的航线用朱笔描过,在“婆利国”旁边标了个小小的“稻”字,显然是记着他说的稻种试种。他指尖划过岭南的位置,那里画着艘初具雏形的船,桅杆上飘着面小旗,旗上绣着半朵棉花——是竹溪村的记号。

“农匠我早选好了,王伯家的小子,去年跟着我嫁接桃树,连西域的核桃都能接上。”阿木说着,让少年去叫人。那小子听说要出海,跑得鞋都掉了一只,怀里还揣着把磨得锃亮的嫁接刀,刀鞘上刻着“生根”二字。

古丽雅正把“海蓝”丝线缠在竹轴上,那蓝色深得发暗,像极了小石头画里“黑风口”的浪。她挑出几缕金线,在绷子上试着绣船帆:“这线够韧,风吹日晒也不容易断,正好给主帆绣上‘平安花’。”

小石头趴在桌边,给海图上的船补画细节——在船舷边添了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棉籽和稻种,又在桅杆上画了只正在啄食的麻雀。“长安的麻雀都能跟着船飞,咱们的种子也能跟着扎根。”他说得认真,笔尖的墨汁滴在雪地上,晕开个小小的黑点,像颗落在雪地里的种子。

信使在村里住了两夜,临走时,阿木给他装了满满一麻袋东西:有掺了胡椒的腌肉(防晕船的方子),有包在油纸里的豆饼粉(给船上的牲畜当饲料),还有小石头画的“星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他在西域见过的几颗导航星。

“这些比金银管用。”阿木拍了拍麻袋,“船上的人吃着家乡味,心里就稳。”

信使走时,雪下得正紧。他的脚印在雪地里延伸,像条通往远方的路。阿木站在村口,望着那串脚印被新雪慢慢盖住,忽然想起萧彻信里的最后一句:“海再远,雪落时,咱们的船也在等春风。”

古丽雅把绣了一半的船帆挂在屋檐下,雪落在上面,银线绣的浪仿佛结了层薄冰,倒添了几分韧劲。小石头把信使带来的海图贴在墙上,用炭笔在旁边画了个日历,每天划掉一格,嘴里念叨着:“还有六十天,春风就来了。”

夜里,阿木的算盘声又响了起来。他在算船上的物资:多少人配多少粮,多少天换一次淡水,连针线、草药都记在账上。算到最后,他在账册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雪堆,雪堆里埋着颗发了芽的种子。

窗外的雪还在下,棉籽在谷仓里沉睡着,稻种在陶罐里待着暖,就像那艘在岭南等着的船,虽还未启航,却早已在心里扬起了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