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4章 春汛里的船影,江面上的集结号

逆转的朱砂 第24章 春汛里的船影,江面上的集结号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立春刚过,竹溪村的溪水解了冻,哗啦啦淌着,像在数着日子。这天清晨,村口的老槐树上落了只陌生的水鸟,灰羽白腹,是往南迁徙的种类——阿木认得,这是海鸟,跟着洋流和暖风来的,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岭南的水路该通了。

果然,午后就见两艘轻快的乌篷船顺着河湾漂进来,船头插着面小旗,旗上是萧彻亲绘的“船锚缠稻穗”纹样。为首的船工跳上岸时,裤脚还沾着河泥,手里举着封火漆印的信:“阿木先生,林姑娘让我们来接人!岭南的‘海鹘号’已下了水,就等诸位登船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全村。王伯家的小子背着嫁接刀跑过来,刀鞘上的“生根”二字被磨得发亮;几个曾要过棉苗的孩子捧着自己种的棉籽,非要塞给阿木:“带上这个,让它们在海里也长长!”

古丽雅早把绣好的船帆叠得整整齐齐,装在铺了防潮油纸的木箱里。帆面上的“平安花”用波斯金线勾了边,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她还特意在帆角绣了片小小的棉叶——竹溪村的印记,走到哪都得带着。

小石头的画板早已装不下,他把最得意的几张画订成册子:有竹溪村的晨雾,有西域的星空,还有凭记忆画的南洋岛屿轮廓。最后一页,他画了艘巨大的福船,甲板上站满了人,阿木在拨算盘,古丽雅在理丝线,他自己则举着画板,船下的海浪里,还游着那只灰羽白腹的水鸟。

出发那日,村民们都来送行。王婶往阿木包里塞了袋炒黄豆:“路上嚼着解闷,比船上的硬饼子对味。”少年扛来几捆新编的竹篮,底还是仿水密舱的纹路:“装种子用,潮不了!”连最腼腆的小姑娘,都送来绣着棉花的荷包,说能驱虫。

乌篷船顺着春水往下漂,竹溪村的影子越来越小,最后缩成老槐树上的一个黑点。阿木站在船头,手里攥着那袋棉籽,触感温温的,像揣着团小火。古丽雅打开船帆木箱,让风拂过绣面,“平安花”在风里轻轻起伏,金线闪得人眼亮。

“你看!”小石头忽然指着远处的河面,那里的水流忽然拐了个大弯,形成个小小的漩涡,像极了他画过的“黑风口”微缩版,“水在带路呢!”

船工们笑了:“这是春汛,带着咱们往大河走,进了大河,再入江,不出半月,就能见着‘海鹘号’了。”

阿木望着两岸掠过的新绿,忽然想起萧彻在信里说的:“陆上的路有尽头,水里的路却没有——河连着江,江连着海,海连着天下。”此刻才懂,那些看似分散的水脉,早就在地下连在了一起,就像竹溪村的棉籽、长安的星盘、岭南的船钉,看似不相干,却都在为同一场远航蓄力。

傍晚时分,船泊在一处渡口。岸边的客栈挂着红灯笼,映得水面一片暖红。阿木拿出算盘算今日的行程,古丽雅就着灯笼光给帆面补了两针,小石头则趴在船边,看水里的星星——和竹溪村的星星一样亮,只是被水波晃得碎了,像撒了把银豆子。

“明天就能进大江了。”船工说,“大江里的船多,能遇见不少往岭南去的商队,都是要跟着‘海鹘号’沾光的。”

阿木收起算盘,指尖沾着的算珠凉意还没散,心里却暖烘烘的。他知道,这一路往下,会遇见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宽的水,而竹溪村的种子,终会跟着这春汛,漂进那片等着它们的蓝海。

小石头在册子上写下:“今日,我们的船走进了春天的肚子里。”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箭头,指向南方,箭头尾巴上,拖着片小小的棉叶。

船入大江后,视野忽然开阔得让人心里发颤。江水浩浩荡荡,像条铺在地上的蓝绸子,两岸的芦苇荡连成绿雾,偶尔有白帆从雾里钻出来,又很快被水流推远。阿木站在船头,看着水鸟贴着浪尖飞,忽然明白为何萧彻说“大江是海的前奏”——这股子包容万象的气势,已隐隐有了海的模样。

“前面就是‘汇船滩’!”船工指着前方一片开阔水域,那里停泊着十几艘大小不一的船,桅杆密密麻麻,像片插在水里的竹林。最显眼的是艘三层高的楼船,船头雕着展翅的鹘鸟,正是萧彻信中提过的“海鹘号”先锋船,此刻正用旗语打着信号:“等候同伴,明日同航。”

乌篷船刚泊稳,就见林晚意从楼船上下来,浅绿罗裙在江风里飘得像片柳叶。她身后跟着几个熟悉的面孔:有当年在西域共过事的波斯商人阿里,正举着星盘核对方位;有长安太医院的李医官,背着个塞得鼓鼓的药箱,里面装着防晕船的草药和治外伤的金疮药。

“阿木,你们可算来了!”林晚意笑着招手,指尖缠着根新得的“海蓝”丝线,“阿里带来了最新的星图,说能避开‘黑风口’的暗礁;李医官配了‘醒海汤’,用生姜和南洋的柠檬草熬的,比单用生姜管用十倍。”

阿里见到阿木,爽朗地拍着他的肩:“我的朋友,还记得西域的沙暴吗?比起海上的风暴,那简直是孩童的游戏!”他展开星图,上面用波斯文标注着新发现的导航星,“但别怕,星星和我们是老朋友,会指引方向。”

小石头早被楼船的新奇玩意儿吸引,拉着李医官问东问西。医官的药箱里除了草药,还有个装着海水的小瓶:“这是用来试验淡水过滤法的,把草木灰铺在竹篮底层,再垫上细沙,海水倒进去,流出来的就能喝了。”小石头立刻掏出本子记下,连过滤的层数都标得清清楚楚。

古丽雅被几个船上的缝补匠围住,她们正研究她带来的帆面:“这‘锁边绣’太妙了!我们的帆布总在接缝处撕裂,用这法子准能结实不少。”古丽雅便取出针线,当场演示:“针脚要像江水的漩涡,一圈套一圈,风再大也扯不开。”

阿木跟着林晚意登上“海鹘号”甲板,脚下的木板带着船特有的微晃,却比想象中稳当。船舱入口挂着块木牌,上面刻着萧彻亲笔写的“和而不同”四字,旁边贴着张清单,列明了各船的分工:有负责贸易的“货船”,有装载种子农具的“农船”,还有护航的“快船”,每艘船都标着负责人的名字,阿木的名字旁写着“总领物资与算学”。

“萧彻本想来送,”林晚意望着江面远处的帆影,“但朝堂事忙,特意让人捎了这个。”她递过个小铜盒,里面是枚船徽,正面是船锚,背面刻着竹溪村的棉叶图案,“他说,这船徽能让你想起,无论走多远,都有扎根的地方。”

暮色降临时,江面上的船越聚越多。各船亮起灯笼,倒映在水里,像串会流动的星子。阿里在甲板上燃起篝火,波斯商队的人弹起琉特琴,中原的船工跟着哼起渔歌,古丽雅的绣线在火光里闪着金,小石头的炭笔在纸上沙沙响,阿木的算盘声混在江涛里,竟也成了和谐的调子。

“明天一早,咱们就入海口,”林晚意举起陶碗,里面盛着新酿的米酒,“让大江带着我们,去见真正的海!”

众人举杯相碰,碗沿碰撞的脆响里,阿木忽然觉得,这满船的人,满船的物,满船的期待,早把“出发”变成了“相聚”——就像这汇聚的江水,终将带着所有人,奔向那片更广阔的蓝。

小石头把这夜的江景画成了长卷,卷末题了行字:“所有的船,都在等潮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