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 > 第64章 非典时期的校园

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 第64章 非典时期的校园

作者:靑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03:50:49

三天假期,倏忽而过。

时间像是被无形的手按下了快进键,却在每个人心上烙下了漫长的焦灼。窗外的世界并未因这三日的隔离而变得清晰,反而像是蒙上了一层更厚的阴翳。电视新闻里的数字仍在攀升,疫情地图上的红色区域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迹,不断晕染、扩散。那种名为“**型肺炎”的病毒,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的压迫感,非但没有随着假期的结束而消散,反而因重返集体生活而变得更加具体、真切。

周二清晨,许年是被一股浓烈刺鼻的气味呛醒的。那并非寻常的煤烟或尘土味,而是一种尖锐的、带着强烈化学感的酸涩气味,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进家里的每个角落——是消毒水。母亲正戴着浅黄色的橡胶手套,用稀释过的84消毒液仔细擦拭着门把手、窗台和每一个可能被触碰的角落,脸上的神情是许年从未见过的专注与谨慎。

“年年,口罩戴好,新的在茶几上。记住,放学直接回家,千万别在路上逗留。”母亲一遍遍地叮嘱,声音透过她脸上那个厚厚的白色纱布口罩,显得有些发闷。许年拿起那个独立包装、还带着崭新折痕的白色口罩,笨拙地将挂绳套在耳朵上,鼻梁处的金属条怎么按压也难以完全贴合脸型。镜子里,大半张脸被遮蔽的自己,看起来陌生又有些滑稽,呼吸也变得不那么顺畅。他明白,从今天起,这抹白色将成为出门在外的“标配”。

去学校的路,熟悉中透着陌生。自行车流依旧,但许多同行者都像他一样,脸上多了一抹突兀的白色。平日里喧闹的早餐摊点少了大半,仅存的一两家也门可罗雀,摊主不仅戴着严实的口罩,不少还加上了透明的塑料面罩,找零时都刻意避免了手指的直接接触。一种无形的隔阂,混合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消毒水气味,弥漫在清冷的晨风里。

离学校越近,那股消毒水的气味便越发浓重刺鼻。校门口拉起了醒目的红色横幅:“众志成城,科学防控,抗击**”。几名戴着红袖章的值周老师和校工严阵以待,他们手中拿着的不是后来的额温枪,而是需要耐心夹在腋下好几分钟的老式水银体温计。学生们排着不算整齐的队伍,沉默地等待着测量。往日的嬉笑打闹消失无踪,连交谈都变得低声细语,偶尔响起一声压抑的咳嗽,立刻会引来周遭一片警惕又克制的目光。

“许年,这边!”排在稍前方的常明隔着口罩朝他挥手,眼神里是他一贯的冷静,但仔细看去,也能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怎么样?”许年凑近些,低声问。

“36度5,正常。”常明晃了晃手里那张需要每日登记早、中、晚三次体温的记录卡,压低声音说,“听说有个班,有同学早上量出37度8,直接就被校医带去了隔离观察室,家长也通知来接了。”

37度8这个数字,像一颗石子投入沉寂的湖面,在周围不自觉竖起耳朵聆听的同学间激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人群下意识地、不动声色地互相拉开了一点微妙的距离。

测完体温,走进校园,眼前的景象更让许年感到震撼。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身着白色防护服、背着沉重喷雾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花坛、垃圾桶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喷出的白色雾状消毒液在晨光中形成一道微带诡异的帷幕。原本布满脚印和球印的水泥地,被冲刷得湿漉漉的,反射着天光。走廊里、楼梯扶手上,到处都残留着未干的水渍和那股浓烈得化不开的消毒水味。这气味霸道地侵占着每个人的嗅觉,仿佛在宣告,它才是此刻校园里真正的主人。

走进教室,气氛更显凝重。所有窗户都洞开着,三月的凉风呼呼地灌入,携带着消毒水的味道和清冷的气息。同学们大多已到齐,每个人都规规矩矩地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双眼睛,眼神交汇间,流动着久别重逢的细微喜悦,但更多的,是一种身处非常时期共有的不安与茫然。

教室里,原本紧挨在一起的课桌被明显地拉开了距离,过道因此变得宽敞,却也因此透出一股刻意的疏远。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大大地写着“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不聚集”的标语,旁边还贴着一张详细的“七步洗手法”示意图。

班主任陈老师走进教室,同样戴着口罩,只露出那双带着疲惫却异常坚定的眼睛。他环视全场,声音透过口罩传来,略显低沉:

“同学们,欢迎回来,也辛苦了。”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疫情当前,我们的学习生活必须做出调整。从今天起,每天早、中、晚三次测量体温,如实记录在卡上,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咳嗽,必须立刻、马上报告!”

“课间休息,尽量避免聚集交谈,更不得追逐打闹。学校已取消所有集体活动,包括课间操。体育课……暂改为室内自习。”底下传来一阵压抑的、轻微的叹息声,但很快便平息下去。

陈老师继续说道:“我知道,这样的生活很憋闷,很不便。但请大家理解,这是目前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健康、安全地度过这个时期。学习不能放松,但生命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的话条理清晰,语气沉稳,却也让每个同学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往日那种可以无忧无虑、尽情嬉闹的校园生活,是真的暂时远去了。

午休时分,压抑的气氛几乎达到了顶点。无法前往操场,大家只能困在教室里。有人埋头写作业,有人翻阅课外书,但更多的人只是呆坐着,或透过窗户,失神地望着那片空荡荡、了无生气的操场。

就在这时,教室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推开,撞在墙上的闷响打破了午后的沉寂。刘夏和陈浩一前一后冲了进来,两人都跑得气喘吁吁,额上带着剧烈运动后的汗珠和潮红。他们刚参加完校篮球队的紧急会议。

陈浩走在前面,一向开朗的脸上此刻阴云密布,他一把扯下脸上的口罩,动作大得几乎要把挂绳扯断,声音里压着显而易见的火气:“完了!彻底完了!”他靠在椅子上,胸口因激动而剧烈起伏,“省联赛!延期了!说是疫情原因,无限期推迟,具体时间……看情况再说!”

刘夏跟在他身后,相较于陈浩的外露,他的沮丧更显沉默。他没说话,只是默默走到自己座位,颓然坐下,双手烦躁地抓了抓自己的短发,目光失焦地盯着窗外那片空无一人的篮球场。那里曾有他们无数个清晨和黄昏挥洒的身影。

王老师在会上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理解大家的失望,但疫情当前,公共安全是第一位,大型聚集性活动必须暂停。这个道理,他们不是不懂。理性上,他们明白这是必要且正确的决定;但情感上,那份倾注了无数汗水与心血的期待骤然落空,带来的失落和憋闷,依旧像一块巨石堵在胸口。

“能怎么办?王老师说,训练暂停,让大家……居家保持状态。”刘夏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发苦,带着一丝自嘲。居家训练?没有队友的配合,没有教练的指导,对着墙壁练习运球,如何能保持竞技状态?那种在球场上奔跑、对抗、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拼搏的热血和激情,岂是独自在家能够替代的?

陈浩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压下心头的烦躁。他性格本就爽朗,虽然失望至极,却也明白沉溺在负面情绪里无济于事。“妈的,算了!”他挥了挥手,像是要赶走什么不愉快的东西,“**当头,还能咋样?先记着这笔账,等这破病毒过去了,非得加倍练回来不可!”

校队篮球队是学校的骄傲,陈浩和刘夏作为绝对主力,为了这场期盼已久的省联赛,不知付出了多少。无数个放学后的加练,湿透的球衣,磨破的球鞋,战术板前反复的推演,队友间日渐成熟的默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梦想,仿佛在这一刻,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强行按下了暂停键,前途未卜,归期渺茫。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不甘,但也有一份无奈的释然。少年心性,如同初夏的天气,剧烈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不会一直陷在这种低落里,现实的困境逼着他们必须“看得开”。只是那份深埋于心底的遗憾,和对重返球场的深切渴望,如同未熄的余烬,仍在悄悄燃烧,等待着疫情散去,春风复燃的那一天。

下午的课程,就在这片沉闷与消毒水气味交织的氛围中缓缓推进。老师们讲课的声音似乎也比往日低沉了几分,知识的传递,隔着一层口罩,也仿佛多了一重无形的阻隔。放学的铃声响起,没有往日的欢呼雀跃,同学们只是默默地收拾好书包,保持着距离,有序地排队走出校门。相互间的道别也变得简洁无比,往往只是一个眼神示意,便各自匆匆踏上归途。

许年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比往日清冷许多的街道上。药店门口,“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暂无货”的牌子依然醒目。

夜晚,电脑桌上qq的“嘀嘀”提示音再次成为彼此慰藉的纽带。许年和大家简单聊了聊这一天的感受,在对话结束时,他敲下了一句:「都会过去的吧。」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间,上学、听课、严格遵循要求测量体温、认真洗手、戴着口罩保持距离、关注新闻里每一个或好或坏的消息……这些构成了他们日复一日的“任务”。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着可见的未来,而日常生活却又被一种极其刻板的规律所填充。每个人的心底,都怀着一个最简单、也最迫切的期盼:盼望这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春天早日过去,盼望新闻里出现令人安心的“零新增”,盼望在某个清晨醒来,可以坦然摘下口罩,深深地、毫无顾忌地呼吸,能重新奔跑在阳光下的篮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与呐喊。

那一天,感觉遥不可及,却又仿佛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全部意义。三天假期结束后的校园生活,就在这般希望与压抑、规律与失序的复杂交织中,缓缓铺陈开来,每一天,都漫长如同一个世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