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骨归城:假面下的温柔承旧诺
晨雾还没散尽,黑石城的校场上就已站满了列队的士兵。沈砚之戴着那具青面獠牙的祭祀面具,素白纱衣在风里轻轻飘动,昨夜新换的布料还没沾血,却仍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意。他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握着长枪的士兵,声音透过面具传出来,带着木质的沉闷,却比往日多了几分郑重:“今日叫你们来,有两件事要办。”
士兵们纷纷挺直脊背,目光落在高台上的身影上——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位戴面具的将军,习惯了他的狠厉与果决,却从未见过他用这般语气说话,心里不禁多了几分好奇。
“第一,”沈砚之抬手,身后的阿武立刻递上一叠空白的木牌,“你们每人取一块木牌,把自己家乡的位置、爹娘的安葬之地,还有家中尚存的亲人,都刻在上面。”他顿了顿,指尖摩挲着面具边缘的朱砂纹样,声音低了几分,“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是因为家乡被萧炽的人毁了,才逃到黑石城;也有人,爹娘死在乱兵手里,连尸骨都没能好好安葬。”
台下的士兵们听到这话,纷纷低下了头,眼底泛起红——他们大多是流民,有的家乡被烧,有的亲人惨死,若不是沈砚之收留,早就成了路边的枯骨。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攥紧了长枪,指节泛白,他的爹娘去年死在萧炽的屠刀下,尸体就扔在乱葬岗,连块墓碑都没有。
“将军,您……您是要帮我们找爹娘的尸骨?”一个士兵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颤抖,眼里满是期待。
沈砚之点了点头,抬手将木牌分给前排的士兵,让他们依次传递:“没错。三日之后,我会派灵虾卫,跟着你们回乡,把你们爹娘的尸骨迁到黑石城后山的墓园安葬,再把你们的亲人接到城里来。”他看向台下,面具下的眼睛扫过每一个士兵,“黑石城不仅是我的城,也是你们的家。既然是家,就该让你们的亲人,跟你们一起安稳过日子;也该让你们的爹娘,有个能安歇的地方。”
“将军!”士兵们瞬间红了眼,纷纷单膝跪地,声音震得校场的尘土都在动,“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沈砚之抬手让他们起身,继续说道:“第二,通知城里所有从外地逃来的百姓,不管他们的家乡在何处,只要想接亲人来黑石城,都可以来将领府登记。灵虾卫会分批护送,路上的粮食和安全,都由城里负责。”
这话一出,不仅士兵们激动,连校场边围观的百姓都沸腾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台前:“沈将军,我……我儿子去年去外地逃荒,至今没消息,您也能帮我找他吗?”
沈砚之走下高台,走到老人身边,声音放柔了几分:“当然可以。您把您儿子的模样、去的方向告诉登记的人,我们会派人去找。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能把他接回来。”
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沈砚之的衣袖不停道谢,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亲人,校场上的气氛不再是往日的严肃,反而多了几分温暖的烟火气。沈砚之站在人群中,听着他们的话语,面具下的嘴角悄悄勾起——他想起自己的爹娘,想起他们没能等到自己回家,心里虽疼,却也多了几分慰藉。至少,他能帮这些人,守住他们的亲人,守住他们的家。
接下来的三天,将领府门前排起了长队。百姓和士兵们拿着木牌,依次登记家乡的位置和亲人的信息,阿武带着几个灵虾卫,坐在桌前,仔细记录着每一条信息,不敢有半分遗漏。沈砚之每天都会来这里,戴着面具,站在不远处看着,偶尔有人问起家乡的路怎么走,他还会上前指点几句——他当年逃荒时,走过很多地方,对各地的路况都很熟悉。
有个年轻的士兵,家乡在百里之外的柳溪镇,却记不清爹娘安葬的具体位置,只知道在村后的乱葬岗。沈砚之听到后,走到他身边,声音透过面具传来:“柳溪镇的乱葬岗是不是在山脚下,旁边有一棵老槐树?”
士兵愣了一下,连忙点头:“是啊将军!您怎么知道?”
“我当年逃荒时,路过那里。”沈砚之的声音低了几分,“你爹娘的尸骨,若没被野狗叼走,应该在老槐树东边的第三堆土下。那里有块破瓦,是我当年为了躲雨,放在那里的。”
士兵激动得说不出话,对着沈砚之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回队伍,重新在木牌上刻下位置。沈砚之看着他的背影,眼底泛起湿意——他当年路过柳溪镇时,曾在那棵老槐树下躲雨,看到乱葬岗里有两具新坟,还特意放了块破瓦挡雨,没想到,竟是这个士兵的爹娘。
三日之后,登记结束。阿武拿着厚厚的账簿,走到沈砚之面前:“将军,一共登记了三百二十一户百姓,一百五十名士兵,需要去二十三个地方接亲人和迁尸骨。”
沈砚之点了点头,将灵虾卫分成二十三个小队,每个小队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队员带领,又给每个小队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和药品:“路上务必小心,遇到萧炽的余党,能躲就躲,若躲不过,就用我教你们的招式反击。记住,你们的任务是把人安全接回来,不是跟人拼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