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24章 铁皮房里,煮开了第一锅热汤

第三天破晓,天幕像是被巨兽撕开一道豁口,瓢泼大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

豆大的雨点砸在新建的铁皮板房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噼啪”声,仿佛万千战鼓在头顶擂响。

那声音密集如枪林弹雨,每一次撞击都让薄铁皮微微震颤,冷风从接缝处钻入,带着湿漉漉的铁锈味和泥土腥气,刺入鼻腔。

棚户区瞬间沦为泽国,泥泞的地面上,浑浊的雨水汇成溪流,裹挟着枯叶与碎屑肆意横行,脚踩下去,黏稠的泥浆“咕啾”作响,冰凉的触感顺着裤脚爬升。

“漏雨了!快,拿盆子来接!”

“这边也漏了,我的被子全湿了!”

新建的板房内乱成一团,仓促搭建的屋顶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暴露出无数细小的缝隙。

雨水顺着铁皮接缝处滴滴答答地渗进来,起初是断续的“嗒、嗒”声,很快便连成了线,汇成细小的水柱,在地上溅起浑浊的水花,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被褥浸水后的酸馊气息。

角落里,李婶脸色煞白,紧紧抱着怀里的小孙女。

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像一块烧烫的炭,嘴里发出微弱的呻吟,滚烫的额头烙着李婶冰冷的手背,那温度的反差让她心头一颤。

她身上的薄被早已被漏下的雨水浸透,湿冷的感觉刺透肌骨,布料紧贴皮肤,像一层冰冷的蛇皮缠绕全身,可她却丝毫不敢动弹,生怕惊扰了病重的孙女。

“李婶!”苏晓芸的声音穿透雨幕,她一手撑着几乎要被吹翻的伞,另一只手拎着一个急救箱,深一脚浅一脚地冲进屋里。

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肩头洇出深色的斑块,凉意渗进衣领。

看到蜷缩在角落里的祖孙俩,她心头猛地一沉,快步上前,从箱子里拿出体温计。

金属外壳冰凉,贴上孩子额头时,孩子轻轻瑟缩了一下。

几分钟后,电子体温计发出的急促提示音,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三十九度八!”苏晓芸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行,高烧成这样,必须马上用药,最好能挂上点滴!”

她立刻拨通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电话,语气焦急地说明了情况。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冷冰冰的官样答复:“我们这里只负责辖区内的常住居民,你们那个地方不归我们管。再说了,这么大的雨,我们也出不了诊。”

“嘟嘟嘟……”电话被无情地挂断,忙音在嘈杂的雨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苏晓芸气得眼圈泛红,正要再想办法,一只沉稳有力的手按住了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湿透的衣料传来,竟让她心头一安。

李默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后,脸色平静如水,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别急。”他只说了两个字,随即闭上眼睛。

刹那间,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淡金色光幕在他眼前展开,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带着细微的“沙沙”声,仿佛有无数低语在耳边流淌。

方圆十公里的地图瞬间立体化,医院、诊所、药店……一个个坐标点亮起又熄灭,红光如血,绿光微弱。

最终,一个散发着微弱绿光的坐标点被锁定。

【目标锁定:惠民大药房(24小时营业),距离8.2公里,徒步预计时间1.5小时。】

李默睁开眼,目光扫向人群中那个壮硕的身影:“阿强!”

“在!”阿强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坚毅,胡茬上还挂着未干的雨水。

“带两个人,去县城一趟,地址我发你手机上。路上注意安全,药,必须拿到!”李默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像铁锤敲在铁砧上,清脆而坚定。

“保证完成任务!”阿强没有一句废话,点了两个最年轻力壮的民工,三人套上单薄的雨衣,一头扎进了狂暴的雨幕之中。

八公里的路程,在这样的天气里,无异于一场炼狱。

狂风卷着雨水,抽打在他们脸上,生疼,像无数细小的针尖扎进皮肤。

脚下的路早已被泥浆覆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鞋底打滑,泥水灌进鞋里,冰冷黏腻的触感从脚心蔓延至全身。

途中,阿强为了躲避一个被风刮倒的路牌,脚下一滑,重重摔倒在地。

膝盖狠狠磕在一块尖锐的石头上,布料撕裂的“嗤啦”声混着皮肉摩擦的钝痛,鲜血瞬间染红了裤腿,温热的液体顺着小腿流下,与雨水混在一起。

“强哥!”同行的工友惊呼着要来扶他。

“别管我!”阿强咬着牙,嘶吼道,“看药!”

他摔倒的瞬间,下意识地将那个用好几层塑料袋包裹的药袋死死护在怀里,隔着湿透的雨衣,仍能感受到那方寸之间的干燥与温热——那是希望的温度。

他挣扎着爬起来,膝盖传来钻心的剧痛,每动一下都像有刀在剜,却只是咧了咧嘴,用泥手抹去脸上的雨水,继续一瘸一拐地向前走。

怀里的药袋,是他此刻唯一的信仰。

一个多小时后,当阿强三人浑身泥泞、如同从泥潭里捞出来一般回到板房时,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他们狼狈不堪,头发上挂着泥条,裤腿破烂,可阿强递到李默手里的那个药袋,却干干净净,没有沾上一滴水。

李默接过药,药盒的塑料外壳还带着体温,他深深地看了阿强一眼,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那掌心的力度,像是一句无声的承诺。

他亲自拆开药包,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细心地用温水将退烧药化开,药粉在水中缓缓溶解,散发出淡淡的苦香。

然后走到李婶身边,接过孩子,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父亲,轻柔地将药水一点点喂进孩子嘴里。

药液微温,顺着喉咙滑下,孩子轻轻咳嗽了一声,眉头稍稍舒展。

做完这一切,他转身对身旁的王建国说:“建国,去厂里把那口煮饭用的大铁锅弄来。”

很快,一口硕大的铁锅被抬了过来,锅底还残留着昨夜的焦痕,散发着淡淡的烟火气。

李默指挥众人,在板房外的屋檐下,用砖头和铁皮搭起一个简易的灶台。

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形成一道水帘,却恰好护住了灶台的火苗,柴火“噼啪”作响,橘红色的火光在湿冷的空气中跳跃,映照在每个人脸上,带着暖意。

生姜被切成细丝,和着大米一起下锅,没过多久,浓郁的姜汤香气和米粥的清香便在湿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辛辣中带着甜香,刺激着鼻腔,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李默站在锅前,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脸,水雾沾湿了他的睫毛,他的声音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今天淋了雨的,都有可能生病。我宣布,从今天起,棚户区里的每一位工友,每天可以凭工分卡,在这里领两碗热姜汤或稀饭。家属,可以领一份。”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棚户区。

那些挤在各自漏雨的窝棚里瑟瑟发抖的工人们,闻讯后纷纷冒雨涌了过来。

一百多号人,将小小的灶台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看着锅里翻滚的浓粥,米粒在姜汤中沉浮,热气升腾,带着家的温度,眼神复杂,有渴望,有感激,也有怀疑。

一个声音从人群中响起,带着几分尖锐的试探:“学生娃,你这是搞慈善呢?咱们可没钱给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默身上。

李默没有动怒,反而微微一笑。

他让苏晓芸拿来一个文件夹,当众打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雨中格外清晰。

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账目记录。

“大家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页,“启航维修队接的每一单生意,无论是修一台水泵,还是换一个轴承,我们都会从利润里,提取百分之一,存入这个‘启航互助基金’。这笔钱,不属于我,不属于启航,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盖过了雨声:“所以,今晚这锅汤,这锅粥,不是我李默施舍给你们的,是你们自己,一锤子一扳手,修机器赚来的!是你们应得的!”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雨声、火声、粥沸声,交织成一片。

就在这时,刚刚换了身干衣服,膝盖上缠着绷带的阿强,一瘸一拐地爬上旁边一堆码放整齐的砖垛。

他站在高处,振臂一呼,声音嘶哑却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我阿强,在外面工地上混了十二年!十二年!住过桥洞,睡过水泥管,被人骂过,被人赶过!但今天,是头一回!头一回有人把我们的老人孩子,叫做‘家属’!头一回有人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不是把我们当累赘,而是当家人!”

他的眼眶通红,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锅汤,喝下去,暖的是肚子,更是人心!谁他娘的以后再敢说李默兄弟一句坏话,我阿强第一个不答应!”

短暂的沉默之后,人群中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

“说得好!”

“喝!这汤我们喝得理直气壮!”

“从今往后,我们都听李默兄弟的!”

刘三斤就混在这沸腾的人群中,他亲眼看着李默安顿好那个发烧的孩子,为她掖好被角,动作轻柔得让他想起了自己远在家乡的父亲。

他想起自己前几天去举报时,对那个陈科长说的“学生娃不懂工人的苦,就是图个新鲜”。

可眼前的一幕幕,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脸上。

这群学生娃,哪里是不懂?

他们比谁都懂工人的冷,工人的暖,工人的尊严。

夜深了,雨势渐小。

刘三斤辗转反侧,良心备受煎熬。

最终,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悄悄起身,在一张废纸上飞快地写了几个字,趁着夜色溜到启航维修队的值班室门口,将纸条从门缝里塞了进去,然后像做贼一样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值班室里,李默正看着熟睡的孩子体温降了下来,才松了口气。

他起身活动身体时,看到了门缝下的那张纸条。

他捡起来,借着昏暗的灯光,看清了上面潦草的字迹:“城管明日突击查封,速做准备”。

李默的瞳孔微微一缩。

他没有去追查纸条的来源,只是将其默默揣进口袋。

他转身对正在整理药品的苏晓芸说:“晓芸,辛苦一下,连夜把我们这里所有入住人员的身份登记信息、健康状况档案,还有基金账目的流水,全部整理打印出来,一式三份。”

苏晓芸一愣,但看到李默严肃的表情,立刻明白了什么,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马上去办!”

第二天上午,雨过天晴,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果然,几辆印有“城市管理”字样的执法车呼啸而至,在棚户区外停下。

一名神情倨傲的带队干部,手持高音喇叭,厉声宣布:“这里是违章建筑,涉嫌非法占地、违规住人!根据相关规定,现在予以取缔,所有人员立即撤离,否则将强制拆除!”

工人们顿时骚动起来,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安。

李默却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他身后,跟着抱着孙女的李婶。

孩子的烧已经退了,但脸色依旧苍白。

“各位领导,辛苦了。”李默平静地说道,“在你们拆除之前,能不能先听一段录音?”

他不等对方回答,便按下了手机的播放键。

一段小女孩虚弱又委屈的哭诉声,通过连接的便携音箱,清晰地传遍全场:

“奶奶……我冷……我们不住桥洞了好不好……奶奶说,住桥洞会生病的……现在有药了,我的病就好了……”

稚嫩的童声,像一把锥子,刺痛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围观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对着执法队指指点点。

带队干部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李默适时地收起手机,将苏晓芸连夜整理好的文件递了上去:“领导,这是我们这里的‘启航互助基金’流水,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向都清清楚楚。这是所有入住人员的身份登记和健康档案,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安全巡查和体温监测。我们不是在‘违规住人’,我们是在抱团取暖,是在自救。”

他提高了音量,转向越聚越多的围观群众:“各位乡亲,你们也可以进来看看,这里有热粥,有干净的床铺,有临时的家。你们看看,这究竟是‘非法占地’,还是在给走投无路的人一条‘救命通道’?”

人群开始骚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挤上前来,对着执法干部大声喊道:“我儿子也在外地打工!你们要是把他住的地方拆了,是想让他去睡马路吗?你们于心何忍啊!”

“就是!人家自己凑钱盖的,又没碍着谁!”

“这群学生娃做的是好事!你们不能这么欺负老实人!”

舆论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涌向执法队。

带队干部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恶狠狠地瞪了李默一眼,一挥手,带着人马灰溜溜地撤退了。

混乱中,那个上次和刘三斤接触过的陈科长,悄悄留在了最后。

他快步走到李默身边,压低声音道:“小子,你很会玩舆论。但听我一句劝,这招只能用一次。我给你透个底,上面已经盯上你们了。你这样撑不了多久,最多三天,三天之内,必须给你们这个地方弄个正式的名分,否则谁也保不住你。”

说完,他便匆匆离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默的脑海中,系统金光微闪。

【主线任务3-庇护所的建立,任务进度:43%】

【提示:公众的共情可以转化为政策的压力,寻找合法的‘外壳’是当前最优解。】

夜深人静,李默召集了阿强、苏晓芸等核心成员开会。

他将陈科长的警告和盘托出,屋内的气氛瞬间凝重。

“名分?我们去哪里弄名分?”王建国愁眉不展。

李默的目光却异常坚定:“名分,是自己挣出来的。从今天起,我们正式成立‘启航民工自治委员会’!我们自己管理自己!”

他看向阿强:“阿强,你来担任安保队队长,负责每日轮值巡逻、物资分配和突发事件处理。”

然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用废旧铁皮打磨光滑,上面刻着“安保队长-阿强”字样的简陋工牌,郑重地交到阿强手中。

“记住,”李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里不是收容所,更不是难民营。这里,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动手盖起来的家。”

阿强接过那枚沉甸甸的工牌,虎目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

窗外,雨彻底停了。

那口大铁锅的余温还未散尽,一缕若有若无的白烟袅袅升起,在清冷的夜空中,如同一面刚刚升起的新生旗帜。

而在厂区另一侧的工具房里,刘三斤独自坐在黑暗中。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张纸条,那是他准备送出的第二封告密信,上面写着陈科长临走时说的那番话。

他摩挲着纸条粗糙的边缘,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阿强的嘶吼和孩子们的欢笑。

最终,他长叹一口气,将那张纸条,缓缓地、决绝地撕成了碎片。

城管撤离后的第三天,县里的风声果然更紧了。

棚户区的短暂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傍晚时分,一直负责对外联络和打探消息的苏晓芸,脚步匆匆地从外面赶了回来。

她一头冲进李默的值班室,连口水都来不及喝,脸上那份往日里从容干练的神情,此刻已被一片凝重与焦灼所取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