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20章 谣言止于“焊花”,订单压垮旧规矩

系统界面上,一行行鎏金大字毫无征兆地炸开,璀璨的光芒如同熔化的金属般倾泻而出,在李默的瞳孔中跳跃闪烁,几乎灼伤他的视网膜。

耳边仿佛响起一阵高频的嗡鸣,像是高压电流穿过线路板时的嘶鸣,又似命运齿轮突然咬合的轻响。

指尖触到桌面,冰凉的木纹却传来一阵细微的震颤——那是他心跳过速在指腹下的回响。

【主线任务2-3:月产值突破1万元】

【任务奖励:基建任务面板2.0升级权限、政策扶持资金5万元、青阳县青年创业扶持单位称号】

李默的心脏猛地一缩,随即狂跳起来,像被焊枪点燃的金属片,迅速升温、膨胀。

这已经不单单是金钱的奖励了!

五万块的扶持资金固然是雪中送炭,但那个“青阳县青年创业扶持单位”的称号,才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通行证”!

有了这块官方背书的金字招牌,启航电子厂就不再是小打小闹的草台班子,而是能名正言顺地站在县里舞台上的正规军,未来无论是招工、接单还是寻求政策倾斜,都将是天壤之别。

他还没从这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办公室的门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节奏如同电焊点火时的“哒、哒、哒”,急促而尖锐。

苏晓芸推门而入,俏丽的脸上带着一丝焦急与兴奋交织的复杂神色。

发梢还沾着门外飘进来的细雨,湿漉漉地贴在她额角,映出灯光下微颤的汗珠。

她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纸张边缘因用力过猛微微卷起,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李默,出大事了!也是个大机会!”她声音微颤,“县里十三家乡镇企业的生产线因为设备老化,几乎在同一时间集体趴窝了!我刚从经信委那边打听到,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满世界找外包维修团队,初步汇总的总报价已经超过十四万!”

十四万!

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李默的脑海里轰然引爆。

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耳膜嗡嗡作响,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系统任务刚发布,机会就自己送上门了?

这简直是天作之合!

然而,苏晓芸下一句话就如同一盆冷水浇下:“可问题是,我粗略评估了一下,以我们启航现有的人手和技术储备,顶天了能吃下其中的三成,再多,就得把学生们都搭进去三班倒了。”

三班倒?

李默的眉头瞬间锁紧,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触感粗糙,像摸到了生锈的铁皮。

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学业,更会触及到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

苏晓芸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声音压低了几分:“而且……外面已经开始传一些很难听的话了。”

“什么话?”

“说……说我们是‘学生血汗工厂’,还说‘学生娃搞工厂,迟早要出人命’。”苏晓芸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源头我查了,就是那个一职专的教导主任赵德海!他在家长会上公开煽风点火,说什么‘教育不是冰冷的车间,学生的手应该握笔,而不是沾满油污的扳手’!”

话音未落,李默的眼神已经彻底冷了下来。

赵德海,又是他。

这不是观念之争,而是**裸的恶意中伤,是想从根子上掐死启航的未来!

当晚,启航电子厂的临时会议室灯火通明。

白炽灯管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像是电流在低语。

核心团队成员悉数到场,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连呼吸都带着金属冷却后的寒意。

“欺人太甚!”安建国一巴掌重重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杯底残留的茶渍在桌面划出几道褐色的弧线,“他赵德海放的什么屁!国营厂那些老掉牙的设备,哪台不是带病运行?工人师傅们天天提心吊胆,他怎么不去说?我们启航的安全规程比他们严格十倍!他这是眼红,是嫉妒!”

“老安,你先别激动。”一向沉稳的老陈头吧嗒着旱烟,烟斗火星明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混着烟草焦香与车间里残留的机油味,钻进鼻腔,“话糙理不糙啊。外面的风言风语,最怕的就是‘万一’。咱们现在人手确实紧张,要是为了赶那十四万的单子,真把孩子们累出个好歹,哪怕只是普通的工伤,那咱们就彻底坐实了赵德海的谣言,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寂。

窗外,夜雨悄然落下,敲打着铁皮屋顶,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像无数根细针在刺穿沉默。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李默。

他一直沉默着,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节奏稳定,如同焊枪点火的节拍。

他在脑海中飞速权衡利弊,同时意识沉入系统界面。

刚刚解锁的【基建任务面板2.0】权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功能——【跨县域资源调度许可】。

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许可下的一个子选项上:【应急调度】。

功能说明清晰地写着:可根据任务需求,自动匹配并筛选半径五十公里范围内,处于待业或下岗状态的技术工人,并显示其技术等级、从业履历和空闲状态。

就是这个!

李默的眼中骤然迸射出精光,如同焊接瞬间爆发出的刺目弧光。

他猛地抬起头,环视众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

“我们不仅要接单,而且要全部接下!”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李默没有理会他们的惊愕,继续说道:“但不是靠学生。我决定,立刻以‘启航应急抢修队’的名义,面向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公开招募下岗的技术工人!”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具冲击力的方案:“薪酬制度,我们不用死工资,实行‘计件 分红’!干得多拿得多,项目总利润,我们拿出固定比例分给所有参与的师傅!另外,我们公开承诺三条:第一,所有工伤,启航全包到底!第二,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绝不拖欠一分钱!第三,设立家属探视和进度查询渠道,让家人随时知道他们在这里干得怎么样,安不安全!”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连安建国都听得热血沸沸,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甲嵌进掌心。

这哪里是招工,这简直是在给那些被时代抛弃的老工人们一个重拾尊严和价值的机会!

“我支持!”一直旁听的王建国猛地站起来,这位朴实的汉子拍着胸脯道,“我那还有两间大仓库空着,收拾一下,住二十个人不成问题!水电我全包了,就当是我替那些下岗的兄弟们,谢谢李默你!”

然而,李默的雷霆手段,也彻底激怒了暗中观察的赵德海。

听说启航要大规模招工抢单,他立刻发动了早就准备好的后手。

第二天一早,十几个神情激愤的学生家长,就在赵德海的暗中组织下,拉着横幅堵在了青阳一中的校门口。

“还我孩子一片纯净书桌,坚决抵制校园工厂化!”

“拒绝童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刺眼的白色横幅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布料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一面面控诉的战旗。

引来了无数学生和路人的围观,窃窃私语如电流般在人群中蔓延。

作为启航电子厂的挂靠单位负责人,周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试图调解,却被一位情绪激动的家长指着鼻子骂:“周校长,你也是为人师表,怎么能助纣为虐,看着这些孩子被拖进工厂里毁掉前途?”

周敏有口难辩,急得满头大汗,额前的发丝被汗水黏住,贴在皮肤上,泛着油光。

就在这时,一辆车停在不远处。

李默和苏晓芸下了车,却没有走向人群。

李默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那边的闹剧,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滑过下颌,砸在水泥地上,溅起微小的水花。

他转身对苏晓芸说:“通知下去,按原计划行事。”

他没有选择正面硬刚,因为他知道,和被煽动的情绪讲道理是徒劳的。

他要用事实,狠狠地扇在赵德海的脸上!

很快,一张巨大的红色海报被贴在了校门口最显眼的信息公告栏上,标题极具冲击力——【启航电子厂“阳光车间”开放日邀请函】!

邀请函上明确写着:诚邀所有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以及媒体朋友,于本周六上午九点,参观启航电子厂全流程作业线。

我们将公开所有安全规程、质检标准、甚至是利润构成!

李默亲自操刀设计了整个参观动线。

第一站,是安全培训区。

每个进场的人都必须佩戴护目镜和耳塞,镜片反射着冷白的灯光,耳塞隔绝了外界喧嚣,只留下讲解员沉稳的声音在耳道中回荡。

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车间内的噪音分贝值,旁边还有安全员讲解各种设备的操作禁忌,语气严肃,像在宣读一份神圣的誓约。

第二站,是质检区。

每台完成或正在维修的设备旁,都挂着一张《故障诊断与维修记录卡》,纸张洁白,字迹工整,上面清晰标注了故障原因、更换零件、维修负责人、质检员签字,一目了然,无可挑剔。

指尖划过卡片边缘,能感受到纸张的挺括与责任的分量。

第三站,也是最震撼人心的,是一面巨大的利润公示墙。

墙上清晰地写着每一个维修订单的报价、成本、以及预估利润。

而在利润的下方,用加粗的红字标注着一行醒目的大字:“启航承诺:每笔订单利润的1%将自动划入‘启航阳光基金’,专项用于本县孤寡老人的帮扶项目。”

最关键的一步棋,李默交给了那些已经被启航招募的工人的家属。

他让张大力的妻子,还有另外几位工友的家属,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操作专门设置的模拟焊接机和电路检测仪。

金属与焊锡接触的瞬间,发出“滋啦”一声轻响,一缕青烟升起,带着熟悉的金属焦香。

“各位叔叔阿姨,”李默拿着扩音器,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很多人说,我的学生在当童工。但今天我想让大家看看,你们的孩子不是在流水线上打螺丝,他们是在学习最前沿的维修技术,是在用他们的知识,教我们这些被工厂淘汰的老骨头,如何在这个新时代重新站起来,养家糊口!”

开放日当天,天公不作美,暴雨倾盆。

雨水砸在铁皮屋顶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像命运在敲门。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冒雨前来的家长、居民和记者,竟然有近百人之多。

他们打着伞,或者干脆淋着雨,表情复杂地走进了那个被谣言妖魔化的工厂。

当他们看到一尘不染的地面,分区明确的工具墙,以及学生们戴着全套护具、在一旁监督老师傅进行精密操作时,脸上的疑虑渐渐变成了惊讶。

一位之前在校门口抗议最激烈的家长,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他的儿子正手持一本技术手册,严肃地指着电路板上的一个焊点,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说着什么。

老师傅则认真地点着头,眼神里满是信服,像在聆听一位年轻的导师。

这位父亲的眼眶瞬间红了,雨水混着泪水滑落脸颊,他用颤抖的声音对身边的周敏说:“我……我以为他是在里面玩命……我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原来……原来你们是真把安全当回事,是真在教他们本事……”

就在这时,苏晓芸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当场宣布:“就在昨天,我们的第一笔阳光基金已经正式捐出!款项用于为光明社区的三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全套的冬季取暖设备!”

现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混着雨声、欢呼声、还有不知谁喊出的一声“好!”,久久回荡在厂区上空。

舆论,在这一刻彻底反转。

当晚,青阳县本地论坛一个热帖被迅速顶上了首页——《我儿子今天修好了人生第一台电机,他说比考第一还骄傲!

》。

帖子下面,无数家长跟帖,分享着自家孩子参与启航项目后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热爱与专注。

远在一职专办公室里的赵德海,看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片叫好声,气得浑身发抖,手指在键盘上颤抖,几乎敲不出完整的字。

他拿起电话,怒气冲冲地打给教育局的朋友,要求立刻发函,“严肃调查青阳一中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活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违规行为!”

电话那头,局长沉默了片刻,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语气回答他:“老赵,你管的是学校的秩序,人家李默救的是几十个下岗家庭的活路。这件事,到此为止。”

嘟嘟嘟……

听着电话里的忙音,赵德海颓然地瘫坐在椅子上,像一台被拔掉电源的旧机器。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默的脑海中,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主线任务2-3进度:41%】

李默站在雨已经停歇的车间门口,湿润的空气中混杂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深吸一口,鼻腔里满是工业复苏的气息。

第一批“启航应急抢修队”的工人们刚刚结束了他们的班次,脸上带着疲惫但满足的神情,与接班的工友们交接着手头的工作。

三班倒的换班铃声,准时而清脆地响彻了整个厂区,像一首永不停歇的进行曲。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安建国的电话,语气沉稳而果决:“老安,通知所有接单的企业——七天之内,他们订修的第一台设备,必须给我重新转起来!”

话音落下,远处,那台刚刚被修复完毕的老旧龙门铣床,在一位老师傅的操作下,巨大的皮带轮猛然加速,发出一声声沉稳而有力的“咚、咚、咚”声。

这声音,仿佛是整个沉寂已久的工业区,被无数双渴望重生的手,共同唤醒的心跳。

李默的目光扫过那些或年轻或苍老的面孔,他们脸上洋溢着希望、疲惫,以及一种急于证明自身价值的炽热。

他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这股力量足以创造奇迹。

然而,他也清楚,机器的轰鸣终究是由人心驱动的,而人心,远比精密的齿轮要复杂得多。

在这片刚刚奏响的复兴交响曲中,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杂音,也可能让整场演奏,功亏一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