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21章 三班倒的夜,焊出来的“信用”

刺鼻的焦糊味混杂着绝缘漆烧灼的酸臭,猛地窜入在场每一个人的鼻腔,像无数细针扎进鼻黏膜,令人忍不住皱眉屏息。

空气里浮动着金属受热后特有的腥气,混着汗水蒸腾的咸涩,沉甸甸地压在胸口。

那台刚刚被宣布“修复完毕”的电机,在万众瞩目下,并未如预期般平稳运转。

它先是发出一声清脆的嗡鸣,如同初醒的蜂群振翅,但仅仅几秒后,声音便骤然沉闷,变得嘶哑、断续,仿佛喉咙被扼住的喘息。

从线圈接合处,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带着微弱的焦香与刺鼻的酸腐,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灰蓝色。

烟丝扭曲着向上攀爬,像某种不祥的预兆。

客户的脸瞬间黑如锅底,额角青筋跳动,投向抢修队的目光,充满了被戏耍的愤怒,那眼神如刀锋般刮过每一张汗湿的脸。

与此同时,财务苏晓芸拿着刚核对完的工时表,脸色同样难看地走到李默身边。

她的指尖微微发凉,指甲无意识地掐进纸页边缘。

她压低声音,语调紧绷:“李哥,有两个人不对劲,昨天明明只在现场待了四个小时,却报了八个小时的满工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抢修队刚刚建立起的声誉,在运行的第三天,就迎来了第一道裂痕。

“妈的!”安建国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膛瞬间涨得通红,太阳穴上的血管突突直跳。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一把从那两个虚报工时的工人胸前扯下工牌——那硬质塑料牌在掌心留下一道灼热的触感。

粗粝的大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指节泛白。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那两张象征着身份和饭碗的工牌,“啪”地一声,狠狠撕成两半!

清脆的断裂声在寂静的车间里炸开,像一声控诉。

“我们启航抢修队,不是街头拉人头的包工队!”安建国的声音如同炸雷,震得整个车间嗡嗡作响,头顶的白炽灯管都似乎随之轻颤,“我们是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讲究的是一个‘真’字!活儿干砸了,可以学,可以练!但人心要是坏了,那就没得救了!给我滚!”

那两个工人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在数十道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地逃离了现场,脚步踉跄,像被抽去了脊梁。

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所有工人都低下了头,既有对同伴不齿的羞愧,也有对自己未来的担忧。

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电机残余的嗡鸣在耳边低回,像一只不肯离去的苍蝇。

然而,李默却并未像安建国那般雷霆震怒。

他平静地走到苏晓芸身边,沉声道:“晓芸,启动‘工人信用档案’试点计划。”

苏晓芸一愣,指尖的纸页微微一颤,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重重点头:“明白!”

半小时后,所有工人被召集到了一起。

每人领到了一枚全新的,刻有唯一编号的金属工牌。

那牌子沉甸甸的,边缘打磨光滑,握在手中带着一丝凉意,像一枚真正的勋章。

李默站在一台临时搭建的扫描设备前,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遍全场:“从今天起,这枚工牌就是你们在启航的‘身份证’。每天进出厂区、领取任务、归还工具、提交成品,都需要扫码记录。每一次质检结果,无论是优是良,还是不合格,都会一清二楚地同步到你们的个人档案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那眼神仿佛能洞穿人心:“这份档案,我们称之为‘信用’。信用分最高的工人,将拥有优先选择权,可以优先承接那些工时单价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黄金订单’。不仅如此,”李默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年度信用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师傅,你们的子女,将有资格获得由我们启航社区系统提供的‘启航助学金’,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全包!”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之后,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议论声!

黄金订单!助学金!

这两个词像两把重锤,狠狠砸在每个工人的心坎上。

有人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工牌,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仿佛握住了命运的开关。

他们出来卖力气,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为了让家里的孩子能有个更好的未来吗?

李默这套体系,把他们最渴望的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了面前,而且,获取它的方式,不是靠拉关系,不是靠耍滑头,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手艺和人品!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了厂区。

第二天,启航抢修队的报名点被围得水泄不通。

甚至连孙瘸子“铁匠队”里那两名技术最好的骨干,也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递交了申请表。

“反了!他妈的都反了!”孙瘸子在自己的小作坊里气得把一个搪瓷缸子摔得粉碎。

瓷片四溅,滚烫的茶水泼洒在斑驳的水泥地上,嘶嘶作响,腾起一缕白烟。

他察觉到了队伍核心的动摇,这比抢走一两个订单更让他恐惧。

这是在掘他的根!

他怒气冲冲地闯进县经委,举报启航“非法集会、私设奖惩制度,扰乱市场秩序”。

然而,接待他的办事员只是眼皮一抬,从一堆文件里抽出一张备案表,冷笑道:“孙师傅,闹事之前先看看自己吧。你那个‘铁匠队’,连个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纯属黑户。人家启航,至少在我们这里有正式备案,手续齐全。”

一句话,把孙瘸子噎得满脸通红,狼狈地退了出来。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当晚,他提着两瓶好酒,摸进了县招待所,敲响了副厂长赵德海的房门。

“赵厂长,不能再让那姓李的小子这么搞下去了!”孙瘸子压低声音,眼神阴狠,“他那是收买人心!再过半个月,咱们厂里那些老师傅的心,都得被他勾走!”

赵德海呷了口茶,不置可否:“他现在风头正盛,县里都看着,不好动。”

“明着不好动,可以来暗的!”孙瘸子凑上前,献上毒计,“让他干,让他接单,咱们不拦着。但是,咱们可以在最后一步卡死他——验收!我跟质检站的老李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只要他一句话,说启航修出来的东西‘不合规’,那份订单合同就得作废!客户不给钱,他李默拿什么给工人发高薪?!”

赵德海的眼睛亮了一下,缓缓点头:“这个法子好。可以拖,可以恶心他,但记住,别闹出人命。”

“厂长您放心,”孙瘸子狞笑起来,牙缝里迸出寒气,“不出人命,也能让他出‘大事’!”

夜色如墨,雨丝无声地落在铁皮屋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无数窃窃私语。

孙瘸子带着两个心腹,如同鬼魅般潜入了启航抢修队的临时仓储区。

撬棍插入木箱缝隙的“咔哒”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箱板被缓缓掀起,露出里面一排排经过精密校准、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全新轴承——它们表面光洁如镜,反射着昏黄的灯光。

孙瘸子的手在黑暗中摸索着,将这些崭新的零件悄悄替换成从报废设备上拆下来的旧货。

那些旧轴承表面蒙着薄薄的油污,触手粗糙,滚珠转动时发出轻微的滞涩声,仿佛藏着陈年的伤痛。

第二天上午,一场关键的设备试机在客户工厂里进行。

这是一台刚刚完成大修的精密车床,客户方的技术总监亲自到场监督。

车间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机器启动,主轴开始缓缓旋转,发出低沉而平稳的嗡鸣,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每个人的视线都死死盯着那根旋转的轴心,耳朵捕捉着每一丝异响。

当转速提升到额定值的百分之八十时,异变陡生!

车床猛地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尖锐得仿佛指甲刮过黑板,瞬间撕裂了空气。

整个机身开始剧烈震动,地面上的工具箱“哐当”作响,墙角的水桶泛起层层涟漪。

灯光随之闪烁,忽明忽暗,仿佛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颤抖。

“停机!快停机!”客户总监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指着李默的鼻子怒斥道,“这就是你们启航的水平?粗制滥造!简直是拿我们的生产开玩笑!”

现场的启航工人们全都傻了眼,负责安装的老师傅更是急得满头大汗,手指在油污的零件间颤抖地摸索,却找不到任何问题。

就在人心惶惶之际,李默却异常镇定。

他走到自己的便携电脑前,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屏幕的蓝光映在他冷静的瞳孔中。

“别急,”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我们的系统,会告诉我们真相。”

屏幕上,一道道数据流闪过,如同奔腾的溪水。

李默指着其中一行:“根据记录,这台车床的修复、组装环节,所有工序和质检全部合格。问题锁定在最后一个环节——‘运输与安装’。系统显示,这批轴承从仓库提货到运抵客户工厂,期间有三十分钟的视频监控缺失。”

他话音未落,已经调出了仓库门口的监控录像,并直接快进到了案发当晚。

高清画面上,孙瘸子那张标志性的瘸腿脸,和他两个手下的鬼祟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大屏幕上!

他们撬开木箱,进行替换的全过程,被记录得一清二楚!

“我们已经向警方报案。”李默的声音冰冷而不带一丝感情。

但他没有就此停下。

他转向面色煞白的安建国:“安叔,麻烦您,当着大家的面,把这颗有问题的轴承拆下来。再从我们备用件里,拿一颗新的。”

安建国重重一点头,抄起工具,三下五除二就将那颗惹祸的轴承拆解开。

他将新旧两颗轴承的滚珠和内外圈并排放在一张白布上,用一个高倍放大镜对着它们。

“大家看!”安建国粗大的手指指着旧轴承的滚道,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真正的工人,爱惜零件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看看这颗新的,磨损曲线平滑均匀,油膜均匀发亮。再看看这颗,孙瘸子他们换上来的!上面布满了麻点和不规则的划痕!这不是正常磨损,这是糟蹋!这是砸我们所有手艺人的饭碗!”

围观的工人群情激愤,真相大白后的怒火彻底被点燃。

一个年轻工人再也按捺不住,指着屏幕上孙瘸子的身影,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孙瘸子,你他妈也配叫师傅吗!”

这一声怒吼,像是点燃了火药桶,瞬间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

风波过后,李默没有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他趁热打铁,立刻推出了“双盲质检制度”。

每台修复完毕的设备,将由系统随机指派两名互不相识的资深技师,在隔离环境下独立进行检测。

只有当两份检测报告结果完全一致,评定为“合格”,设备方可最终交付。

这一举措,彻底杜绝了人为因素对质检结果的干扰。

处理完内部危机,李默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他坐在调度室里,启用了系统一个全新的功能——【区域资源扫描】。

淡蓝色的光幕在眼前展开,以清河县为中心,一个半径五十公里的虚拟地图浮现出来。

无数光点在地图上闪烁,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响起:【扫描完成。

区域内,共发现六十七名在劳动局登记备案、但目前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持证技工。】

六十七名!这是一股被遗忘、被埋没的庞大力量!

李默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他立刻召集安建国和老陈头等人,连夜组织了数个“上门培训 现场接单”行动小组。

老陈头亲自带队,开着一辆破旧的皮卡车,奔赴各个偏远的乡镇。

他们找到了那些因为工厂倒闭而赋闲在家,几乎被时代抛弃的老工匠。

老陈头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启航工艺卡”——一种标准化的流程图,将复杂的维修步骤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模块。

在一个潮湿的小院里,他们甚至找到了一位双目失明,但触觉异常敏锐的老钳工。

李默得知后,连夜让苏晓芸用三维打印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套带有盲文和触觉定位点的专用工具。

当老人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自己亲手修复好的一枚精密齿轮时,浑浊的眼眶里第一次泛起了泪光。

“想当年,咱们都是在厂里等领导安排活儿,”老人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没想到啊……这辈子,我一个瞎子,自己在家就能接着活儿干了。”

就在这时,李默的脑海中,那道熟悉的金光再次闪现。

【主线任务2-3:‘燎原’计划初步完成。

区域技术资源整合度:89%】

【系统提示:任务进入最终冲刺阶段,剩余时间72小时。

请注意,下一阶段的核心是‘资源协同效率’,任何一个节点的阻塞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89%!只差最后一口气了!

深夜,暴雨倾盆。

李默独自站在临时搭建的厂区调度中心里,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代表着不同抢修小组的光标,在清河县及其周边的地图上闪烁着,足足有三十二个之多。

桌上的十几部电话此起彼伏,报修、咨询、请求技术支援的声音交织成一片,仿佛一曲激昂的战争交响乐。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诗雨,帮我个忙。”

电话那头传来林诗雨略带疲惫但依旧清脆的声音:“说。”

“帮我查查,省机械工程研究所,有没有闲置的便携式频谱分析仪?我们需要它来做设备故障的预判性诊断。”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远超“县级维修队”范畴的设备名称。

过了几秒,林诗雨才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李默……你们连这种级别的精密仪器都用得上了?”

李默没有直接回答。

他转过身,望向窗外被暴雨冲刷的工人宿舍楼,那里的灯光一盏盏亮着,像黑夜里不屈的星辰。

他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不是我要用,是他们——值得用最好的工具。”

远处,那台刚刚完成抢修的巨型龙门铣床,其庞大的皮带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正发出持续而有力的转动声。

那声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运转声,它汇聚了三十二个抢修点的汗水与希望,汇聚了上百名工匠的尊严与梦想,最终,形成了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流,甚至压过了窗外的滂沱雨声。

任务截止时间,只剩下最后四十八小时。

启航抢修队的手中,已经握住了十二家企业的设备修复合同。

然而,李默的心头却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赵德海和孙瘸子偃旗息鼓,县里的支持态度也愈发明朗,一切都显得过于顺利了。

就在此时,他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苏晓芸的加密短信,内容很短,却让李默的瞳孔骤然收缩。

短信上只有一行字:李哥,查一下我们刚接的第十三家企业,‘宏发纺织’的法人背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