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18章 经理的笔记本

食卦人 第18章 经理的笔记本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区域经理周锐离开后的几天,“老张麻辣烫”后厨的空气里,仿佛还悬浮着他留下的、无形却切实可感的余波。那本破旧笔记本里承载的、超出这家小店格局的言论,像一颗投入静潭的石子,涟漪虽在慢慢平复,但潭底的泥沙已被搅动。

最直观的变化来自店长老刘。他对我说话时,那种带着些许征询意味的语气,不再偶尔,而是变成了常态。他甚至开始将一些原本属于他职权范围内、略显敏感的工作交托给我,比如每天营业结束后,初步核对当日的流水,以及——最重要的一项——陪同他一起准备迎接下一次的区域巡店。

“小张啊,”这天下班前,老刘搓着他那双因常年接触水和清洁剂而有些发白、起皱的手,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托付的郑重,“下周周经理又要来了。这次……据说总部对大区的业绩考核压力很大,要求各区域拿出‘亮点’和‘突破性方案’。”他叹了口气,眉心的川字纹深刻得像用刀刻上去的,“我这个人,你也知道,守成还行,搞什么‘亮点’……实在是脑壳疼。上次你跟周经理说的那些,我看他挺上心。这次巡店的准备工作,你多费心,需要什么数据,店里的人手,你直接调配。”

我心中微微一动。这不是简单的信任,这是一种依赖的开始,也是一种责任的转移。老刘在将他最棘手的压力,分摊到我的肩上。我点了点头,没有推辞,也没有表现出过度的热情,只是平静地应道:“好的,店长,我会尽力。”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考验,一次比在周锐面前侃侃而谈更具体、更残酷的考验。空谈战略谁都会,但能否将战略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亮点”,这才是周锐,以及他背后那个我尚未触及的“总部”,真正看重的东西。

我的“武器”,依然是我的笔记本。但这一次,我不再仅仅记录自家门店的细枝末节。我将观察的半径,悄然扩大了。

每天完成店里的工作后,我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或是推迟半小时下班,以“老张麻辣烫”为圆心,在周边的街区步行逡巡。我不再只是一个埋头干活的店员,我像一个重新披上隐形战甲的侦察兵,只是这次,我的战场是这烟火缭绕的市井。

我重点观察了几个对象:

首先是我们的老对手,那家搞恶意降价的“王记麻辣烫”。我站在他们店对面街角的报亭旁,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假装等车,实则默默计数。我记录他们不同时段的客流量,观察他们顾客的年龄构成和消费状态(是匆忙打包,还是悠闲堂食)。我注意到,他们虽然价格低,但店内环境嘈杂,桌面清理不及时,而且,我敏锐地发现,他们门口贴着的“招聘启事”已经挂了快两个星期,纸张边缘都卷曲发黄了。这通常意味着要么待遇缺乏竞争力,要么管理混乱留不住人。这是一个潜在的弱点。

其次,我留意到街区拐角新开了一家“精品水果捞”,装修小资,主打年轻白领和女性客户。生意看起来不温不火,但他们开辟了线上小程序点单,门口的外卖电动车络绎不绝。这提醒了我,线上渠道,或许是一个可以挖掘的“亮点”。

最后,是我之前就注意到的那个几乎每晚必来的“沉静客”。他依旧点最基础的素菜麻辣烫,坐在角落。但最近两次,我发现他不再只是看着窗外发呆,而是会从他那件洗得发白的夹克内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封面是牛皮纸的小本子,用一支看起来很旧的钢笔,在上面写着什么。写得很专注,时而蹙眉,时而沉吟。他写的是什么?日记?还是……别的什么?这个神秘的男人,身上有种与我过去那个世界隐隐契合的气质,让我无法不好奇。

我将这些零碎的观察,都化作简短的符号和关键词,补充到我的笔记本上。它们像一块块散乱的拼图,暂时还看不出全貌,但我知道,它们或许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拼出意想不到的图景。

真正的挑战,来自三天后的一个下午。老刘接到周锐的电话,通知他明天上午临时增加一次巡店,重点是检查“门店标准化服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并且要求店长和“负责主要准备工作”的员工一同汇报。

消息传来,后厨顿时弥漫开一股紧张的气氛。老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嘴里不停念叨:“标准化流程……这玩意儿平时也就是应付检查,哪能真那么标准……”

李姐则阴阳怪气地在一旁整理着冰柜,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所有人听见:“哟,这可是表现的好机会啊。某些人不是能耐大吗?数据记录得那么全,这点小事肯定不在话下咯。”

我没理会她的冷嘲热讽。我知道,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但也同样是预期之中的关卡。周锐想看看,我上次说的那些“信息”、“协同”是不是纸上谈兵,我更想看看,我这一个多月在泥泞里的挣扎和观察,到底结出了怎样的果实。

“店长,”我放下手中正在清洗的青菜,走到老刘面前,语气沉稳,“不用担心。标准化的核心是‘可复制’和‘降本增效’,我们不用搞花架子,就把我们平时已经在做、并且有效果的几件事,按照标准流程的框架整理出来就行。”

老刘将信将疑:“能行吗?周经理要求很严的……”

“试试看。”我没有把话说满,“我们现在需要做几件事。”

我立刻进入了状态,那种久违的、指挥若定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一些,只是更加内敛,更加注重细节。

第一,环境整顿。这不单单是大扫除。我带着小王和小张,按照总部下发的《门店卫生标准手册》,逐条核对。不仅仅是地面灶台无油污,更是细节:消毒水的配比和记录是否准确?抹布是否按不同区域严格区分使用?食材离地隔墙的间距是否达标?我甚至检查了灭火器的压力指针和有效期。这些琐碎的工作,平时最容易敷衍,但却是“标准化”最基础的体现。

第二,流程梳理。我将我们之前自发实施的“午市尾单特价”、“自选套餐”操作,以及我记录的客流高峰人力调配建议,整理成简单的步骤说明。比如,“尾单特价”启动时机(13:15),告知顾客的话术,价格修改权限,以及最终的核销记录。我让小王和小张分别扮演顾客和员工,模拟了几遍流程,确保他们理解并能在检查时流畅演示。

第三,数据准备。我挑选了笔记本中最有说服力的几组数据:实行“尾单特价”前后蔬菜损耗的对比曲线;“自选套餐”推出后客单价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以前靠感觉,现在我让小王在顾客用餐后简单问一句“还满意吗”,记录大致比例);以及,我最新整理的一份简单的《周边竞争环境观察摘要》,里面提到了“王记”的人员招聘困难和“精品水果捞”的线上运营情况。

这一切,都是在打烊后的疲惫中,顶着李姐时不时的风凉话,紧锣密鼓地完成的。当我们终于拖着快散架的身体离开店铺时,已是深夜。老刘看着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的后厨,以及我递给他的那几页写满了要点和数据的汇报提纲,长长地舒了口气,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张,辛苦了!明天……就看你的了!”

第二天上午,天气有些阴郁,乌云低垂,仿佛压在人的心头。不到九点,周锐准时出现在了店门口。他依旧西装笔挺,但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看来总部的压力确实不小。

巡店开始了。和以往不同,这次老刘没有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而是由我主要负责引导和讲解。周锐看得非常仔细,他用手指抹过货架的顶端检查灰尘,打开消毒柜闻里面的气味,甚至随机抽查了员工是否能准确说出某种食材的保质期。

我全程陪同,语气平稳,对他的提问对答如流。当问到某个流程细节时,我不但能说出标准,还能立刻叫来负责的员工(通常是事先排练过的小王或小张)进行现场演示。整个过程中,后厨像一个上了发条的精密仪器,虽然难免有些紧张导致的微小失误,但整体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训练有素的秩序感。

周锐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偶尔用他随身携带的、那本看起来价格不菲的皮质笔记本,记录下几个关键词。

最后的汇报环节,在狭小的、兼做仓库的办公室里进行。老刘有些紧张地做了开场,然后便示意我主导。我没有拿出长篇大论的稿子,只是将那份提纲放在桌上,结合我笔记本上的原始数据,开始了汇报。

我首先展示了环境整顿和流程梳理的成果,重点强调了这些措施如何直接服务于“降本增效”的核心目标。当我展示出蔬菜损耗对比曲线时,周锐记录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接着,我谈到了客户服务和满意度。我提到了我们简单的问候和反馈收集,并展示了“自选套餐”推出后,顾客选择多样性增加带来的客单价提升数据。

最后,我提到了周边竞争环境。我简要分析了“王记”可能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以及“精品水果捞”线上渠道带来的启示。我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只是陈述观察,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并思考线上业务的可能。

整个汇报过程,我尽量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支撑,避免空泛的形容。我的语气始终平静,甚至带着一点属于这个岗位应有的谦卑,但内容却扎实而富有穿透力。

汇报结束,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老刘紧张地看着周锐。周锐则低头看着他自己的笔记本,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皮质封面。

过了足足有一分钟,他才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脸上,那眼神锐利得像要剖开我的表皮,直视内里。

“数据很详细,准备工作也很充分。”他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你提到的线上渠道,总部其实已经有初步规划,正在试点。你能观察到这一点,很好。”

他顿了顿,话锋微微一转:“不过,张先生,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做的这些,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竞品观察……本质上,还是在用你过去习惯的那套商业逻辑,在经营这家小店。”

我的心猛地一跳。他看出来了。他看出了我所有努力下面,那隐藏不住的、属于“张总”的思维烙印。

“这家店,乃至这个品牌,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周锐的目光扫过窗外阴沉的天空,又落回我身上,“是精准到克的数据?还是流程的完美无缺?或许都是,但或许……也都不是。”

他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发出轻微的“啪”声。

“老刘,”他转向店长,“你们店这次准备得很不错,尤其是基础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值得表扬。我会在区域会议上提出表彰。”他又看向我,眼神复杂,“张先生,你的能力毋庸置疑。留在店里,有些屈才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下摆:“我会向总部运营部推荐你,他们最近在筹备一个新的市场分析小组,需要你这样有想法、又能下沉到一线的人。当然,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在这之前,安心工作。”

说完,他不再停留,对老刘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离开了店铺。

老刘长长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整个人像是虚脱了一般靠在椅子上,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过了!总算过了!小张,多亏了你啊!”

我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周锐最后那几句话,像几根冰冷的针,扎进了我的心里。

他肯定了我的能力,甚至给了我一个看似光明的、通往“上面”的许诺。但他也精准地指出了我的“本质”——我依然在用过去的铠甲武装自己,我并没有真正融入这“人间烟火”。

我走到窗边,看着周锐的汽车汇入街上的车流,消失不见。窗外,豆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瞬间模糊了整个世界。

我低下头,看着手中那本因为反复翻阅而更加破旧的笔记本。雨水在玻璃窗上蜿蜒流淌,像一道道扭曲的泪痕。

我赢得了这场小小的战役,获得了通往更广阔战场的潜在门票。但为什么,我心里没有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茫然?

周锐的笔记本里,记录了什么?是对我能力的认可,还是对我“本质”的警惕?或者,兼而有之?

那个新的市场分析小组,是机会,还是另一个更精致、更危险的陷阱?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雨下了,而我,还困在这家小小的麻辣烫店里,前路依旧迷雾重重。我伸手,抹去玻璃上因为内外温差而形成的一片水雾,隐约看到对面街上,那个“沉静客”撑着一把黑色的旧伞,依旧不紧不慢地向着店的方向走来。

他,似乎从不被这天气影响。

而我,还得继续熬下去。在这烟火里,在这雨里,熬我的汤,也熬我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