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24章 金爷的“家宴”

食卦人 第24章 金爷的“家宴”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国宴献策带来的余波,并未在外界掀起任何涟漪,如同石子沉入深潭,只在极小的圈层内荡漾开一丝心照不宣的震动。没有表彰,没有宣传,甚至连邹帅再次联系我时,语气中也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敬畏,仿佛我触碰了某个他无法企及的领域。这种无声的认可,比任何公开的赞誉都更具分量,它像一道无形的光环,也像一道更加森严的界限,将我与其他仍在普通商业泥沼中挣扎的人区隔开来。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我接到了金爷亲自打来的电话。没有经过任何中间人,他的号码直接显示在我的私人手机上,铃声都似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韵律。

“晚上有空吗?”他的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情绪,“来家里吃个便饭。”

不是询问,是告知。但这一次,“家里”和“便饭”这两个词,却蕴含着与之前那场接风宴截然不同的意味。家,意味着私密,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接纳;便饭,则预示着更随意,也可能更深入的交流。

傍晚,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再次将我接到了那条幽静的胡同。暮色四合,青砖灰瓦在夕阳余晖中泛着温暖的光泽,朱漆大门比上次显得更加厚重。这次开门的,不再是那位旗袍女子,而是一位穿着朴素布衣、眼神温润、年纪与金爷相仿的老者,他对我微微躬身,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神态间带着一种老家人特有的、不卑不亢的恭谨。

穿过影壁,庭院内的景致与上次所见并无二致,水池、锦鲤、回廊、水墨画,一切依旧静谧雅致。但氛围却截然不同。上次是宾主分明、暗藏机锋的接待,而这一次,空气中流动的是一种更为松弛、更为…居家的气息。我能闻到一丝极淡的、像是从厨房飘出来的、带着烟火气的食物原香,与庭院中的檀香、草木清气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

老者将我引至正房旁边的一间暖阁。这里比正厅小一些,陈设也更加生活化。靠窗是一张花梨木的棋桌,上面摆放着一副残局;墙边立着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种线装书和现代书籍;另一侧则是一张不大的圆餐桌,铺着素雅的棉麻桌布,上面已经摆好了几副碗筷,是温润的白瓷,样式古朴,绝非批量生产的货色。

金爷正背对着我,站在书架前,似乎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册子。他今天穿得更加随意,是一件深蓝色的中式对襟棉麻上衣,脚下甚至穿着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听到脚步声,他合上册子,缓缓转过身。

没有了前呼后拥的阵仗,没有了盘玩核桃的仪式感,此刻的金爷,更像是一位退居林下的学者,或者一位气质沉静的家常老人。但那双眼睛,依旧深不见底,只是少了几分之前的审视,多了些许难以言喻的…平和,或者说,是某种卸下部分伪装后的真实。

“来了。”他淡淡地打了个招呼,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确认着什么,然后指了指棋桌旁的椅子,“坐。饭还要等一会儿。”

我在他对面坐下。棋桌上的残局,黑白子纠缠,形势复杂,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杀机,每一步都关乎大片疆域的得失。我没有贸然评论,只是静静地看着。

金爷也没有谈论棋局,他拿起桌上的紫砂小壶,给我倒了一杯茶,茶汤颜色比之前的龙井更深,香气也更沉郁。“尝尝,朋友送的岩茶,味道重些。”

我双手接过,道了声谢。茶汤入口,果然霸道,带着明显的炭火烘焙气息,滋味醇厚,回甘强劲,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茶,很像金爷本人给人的感觉。

“国宴那件事,做得不错。”金爷忽然开口,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评论今天的天气,“杨老头是个很挑剔的人,能让他点头,不容易。”

我心中微凛,他知道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清楚。我放下茶杯,谦逊道:“是金爷和邹总给的机会,我只是侥幸说了几句门外汉的浅见。”

金爷摆了摆手,打断我的自谦:“是不是浅见,他们懂,我懂,你也懂。”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我,“‘和而不同’…你看得很透。这京城,这天下,说到底,也就是这四个字。既要守住自己的‘不同’,也要找到与别人‘和’的路径。难,也不难。”

他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问道:“在这里,还习惯吗?”

“正在慢慢适应。”我如实回答,“京城的气象,与省城确实不同。”

“哦?怎么个不同法?”金爷似乎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

我沉吟片刻,决定有限度地透露一些我的感知:“省城之气,如同沸鼎,急切,躁动,机会与风险都摆在明处。而京城…”我斟酌着用词,“…更像一片深潭,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规则潜藏在水底,需要更深地去‘品’,去‘悟’。”

金爷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赞许,他没有追问我是如何“品”出来的,只是点了点头:“能感觉到‘深’,说明你没浮在水面上。很好。”

这时,那位布衣老者走了进来,低声说:“爷,饭好了。”

金爷站起身:“走吧,边吃边聊。”

移步到圆餐桌旁坐下。桌上摆着的,果然是“四菜一汤”,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朴素。

一盘清炒豆苗,碧绿如玉,只用了蒜蓉和盐调味,火候极佳,保持着豆苗最本真的脆嫩清甜。

一盘红烧肉,但并非浓油赤酱,色泽红亮诱人,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块切得大小均匀,汤汁收得恰到好处,不腻不柴。

一盘香煎小黄鱼,每条鱼都只有巴掌大小,煎得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鱼肉雪白鲜嫩,撒着细细的葱花和椒盐。

一盘凉拌黄瓜,刀工精湛,黄瓜片薄如蝉翼,用蒜泥、醋和少许香油简单拌制,清爽开胃。

一盆山药排骨汤,汤色奶白,几块排骨和洁白的山药沉在汤底,散发着温暖质朴的香气。

没有珍稀食材,没有繁复工艺,就是最普通、最家常的菜式。连盛菜的器皿,也都是最寻常的青花瓷盘碗。

“家里阿姨做的,比不上外面大厨的手艺,但吃了大半辈子,习惯了。”金爷拿起筷子,示意我动筷,“随便吃,别拘束。”

这顿“家宴”,这桌“便饭”,其意义远超之前那场极尽精致的接风宴。我拿起筷子,心中了然,金爷今天要品的,不是我应对大场面的能力,而是我融入这种最本质、最核心圈层的“底色”。

我夹了一筷子清炒豆苗放入口中。豆苗的清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毫无修饰的、来自土地的生命力。火候精准,多一分则软烂,少一分则生涩,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其脆嫩口感。这看似简单的背后,是对食材本身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理解。

我又尝了一块红烧肉。肉质软糯入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甜比例恰到好处,汤汁浓郁却丝毫不粘口。这火候的掌控,时间的拿捏,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我细细品味着,不仅仅是味道,更是这味道背后所传递的信息。这桌菜,看似随意,实则处处透着讲究——食材的新鲜度,调味的精准度,火候的掌控力,无一不是顶尖水准。这是一种内敛的、融入日常的奢华。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碗米饭。米饭颗粒分明,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米香。这不是普通的市售大米。

我仔细看着米饭的色泽、形态,甚至用筷子轻轻拨动,感受其粘性和弹性。脑海中,关于不同地域、不同品种大米的特征知识迅速闪过。

“金爷,”我放下筷子,目光落在米饭上,语气带着一丝笃定,“这米…不是北方的粳米。粒型细长,透明度高,腹白较少,米香清幽带甜…这应该是岭南一带,特定小产区出产的丝苗米,而且,很可能是晚造的特级品。”

金爷夹菜的动作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我,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他没有说话,等待我的下文。

“丝苗米对水质、土壤、气候要求极高,尤其晚造米,积累的养分更足,口感也最佳。”我继续说道,仿佛在解读一个密码,“但能产出如此品质丝苗米的地方…据我所知,并不多。其米粒微微泛着一种极淡的、类似珍珠的光泽,这似乎是…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冲积岛上特有的沙壤土才能培育出的特征。”

我抬起头,目光与金爷对视,缓缓说出我的推断:

“金爷早年,想必在两广、琼州一带,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而且,那段经历,与水有关,甚至可能…与海有关。这米,不仅仅是口味的选择,更是一种…念想,或者说,是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味觉印记。”

我顿了顿,看着金爷那深邃的眼眸,仿佛要透过它们,看到他尘封的过往。

“那段经历,塑造了您的一部分性格底色——既有岭南的灵活变通,也有面对风浪时的沉稳与决断。这碗米饭的滋味里,我似乎能品出一丝…海风的咸涩,与开拓的艰辛。”

话音落下,暖阁内一片寂静。

布衣老者站在一旁,垂下的眼帘微微颤动。

金爷看着我,久久没有说话。他脸上的平和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追忆,有感慨,甚至有一丝…被触及内心深处最柔软部分的动容。

他缓缓放下筷子,目光不再如深潭般不可测,而是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某个波涛汹涌的年轻时代。

“……”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但他那一声悠长的、仿佛带着海风气息的叹息,以及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如同老兵回忆起硝烟岁月般的光芒,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拿起酒壶,亲自为我斟了一杯温好的黄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白瓷杯中微微荡漾。

“这酒,配这饭,正好。”他举起杯,看向我,眼神已然不同。

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视。

我知道,这顿“家宴”,我通过了最核心的考验。

我不再只是一个有用的“能人”,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触摸到了这位京城大佬真实脉搏的……“自己人”。

尽管,我深知,这“自己人”的界限与代价,依然模糊而危险。

但这一刻,在这间温暖的、飘着家常菜香的暖阁里,我与金爷之间,确实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寻常商业合作的特殊连接。

这连接,始于一碗看似普通的米饭,源于我那洞穿味觉直抵人心的……

“食卦”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