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导引诀》的出现,如同在青瑶漆黑的前路上点燃了一盏孤灯。尽管光芒微弱,却真切地指明了方向。她如同最虔诚的信徒,将所有的希望与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这功法的修炼之中。
白日里,她依旧是那个沉稳低调的御前尚义,往返于乾清宫与长春宫之间,扮演着恭顺的抄经人角色。只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她会更加细致地观察孙贵妃病情的细微变化,留意长春宫内人员往来的蛛丝马迹,尤其是与皇后坤宁宫相关的任何联系。那紫铜香囊来自江南浔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疑团,沉甸甸地压在她心头。
夜间,则完全属于修炼。依照《太阴导引诀》的法门,她汲取太阴星力的效率远超从前。那清凉的能量如同涓涓细流,沿着玄奥的路径在经脉中运行,不仅滋养着她的身体,更隐隐与丹田内那蛰伏的“毒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抗。虽然还远未能化解毒性,但那如同附骨之疽的阴寒滞涩感,确实在一次次运转中被冲刷得淡薄了一丝。
这让她信心大增。同时,她也开始尝试将内息运用于易容之术。她发现,以内息精细操控面部肌肉,模拟孙贵妃病中那种微妙的、因虚弱而略显松弛和不受控制的神态,远比单纯依靠“千面”工具调和出的肤色更为自然、也更为传神。这并非简单的表情模仿,而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气韵营造。
短短数日,她对“病中贵妃”的模仿,已然从徒具其形的“画皮”,开始触及到一丝“神似”的边缘。看着镜中那张与自己截然不同、却又仿佛蕴含着另一个灵魂气息的苍白面容,青瑶心中没有欣喜,只有一种冰冷的、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的紧迫感。
实力的每一点提升,都意味着她在这盘死棋中,多了一分挣扎的资本。
然而,《太阴导引诀》虽能提升她的实力,甚至可能在未来引导药力解毒,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七星海棠”与“碧血灵芝”这两味主药,依旧如同镜花水月,毫无头绪。
她不敢向太医院打听,那无异于自曝其短。宫中的药材库管理森严,以她的身份,根本没有资格接触那些珍稀药材的名录,更遑论提取使用了。
就在她为此焦灼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降临。
这日,她照常在乾清宫整理文书,听到怀安与一名负责采买的小太监低声交谈,提及宫中近日需要补充一批年份久远的药材,用以配制今冬赏赐给宗室重臣的养身丸剂,其中便提到了几味较为罕见的名录。
青瑶心中一动。这是一个机会!虽然“七星海棠”和“碧血灵芝”绝无可能出现在这种常规采买名录上,但她或许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宫中药材流通的渠道,甚至……接触到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
她状似无意地走上前,对怀安福了一礼,柔声道:“怀公公,奴婢方才听闻宫中需采买药材。奴婢入宫前曾随郎中学过辨识些草药,若公公不弃,奴婢或可帮忙核对一下名录,以免下面的人以次充好,耽误了陛下赏赐的大事。”
怀安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平静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青瑶在宫中的“灵巧”与“细心”是出了名的,加之她最近颇得陛下关注,怀安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尚义有心了。既如此,你便随咱家去一趟内务府广储司的茶库档房,帮着瞧瞧这次报上来的药材单子吧。”
广储司茶库,不仅掌管着宫中茶叶,也兼管部分寻常药材的收纳与支取。能接触到这个层面,已是意外之喜。
二
内务府广储司位于紫禁城外围,与庄严肃穆的前朝后宫相比,这里多了几分烟火气与忙碌。茶库档房内,弥漫着茶叶与各种药材混合的、略显陈杂的气味。
档房管事太监见是怀安亲自带来的人,不敢怠慢,连忙将此次预备采买的药材名录呈上。厚厚的一本册子,记录着数百种药材的名称、产地、所需年份和数量。
青瑶静下心来,一页页仔细翻阅。她的记忆力极好,又通药理,很快便将名录过了一遍。果然,上面并没有“七星海棠”和“碧血灵芝”这等神物,连稍次一些的珍品都极少,多是些人参、灵芝(普通品类)、鹿茸、当归等常用滋补之物。
她心中略有失望,但面上不显,依旧认真地指出了几处可能存在混淆或年份不足的药材记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那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分析,让档房管事太监额头冒汗,连连称是,对这位御前来的尚义更是高看了几分。
核对完毕,怀安对青瑶的办事能力颇为满意,又与档房管事交代了几句采买的注意事项。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档房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穿着太医署低阶官服、面色惶急的医士,正与守门的太监争执。
“这位公公,行行好!下官急需一味‘百年血竭’救人,库房里明明有记录,为何支取不得?”
守门太监一脸为难:“王医士,不是咱家不给,是曹督主前日刚下了严令,所有标注‘稀缺’、‘异域’或药性猛烈的药材,支取皆需东厂批条!您这‘百年血竭’正在名录之上,没有批条,咱家实在不敢做主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