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56章 封赏圣旨抵沈城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56章 封赏圣旨抵沈城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沈阳城,经略府大堂,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凝重。张世杰高踞上首,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紫檀木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如同战鼓的余韵。下首两侧,李定国、刘文秀、周文望等文武心腹分列而坐,人人面色沉肃,目光都聚焦在当中那名刚刚从京师昼夜兼程赶来的“夜枭”信使身上。

“国公爷,京师传来的密报,绝无差错。”信使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皇上接到捷报,初时狂喜,当夜便在乾清宫失态痛哭。但次日,便单独召见王承恩,言语间……对国公爷已深怀忌惮。言及‘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甚至……提及了‘黄袍加身’四字!”

“黄袍加身”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大堂内炸响。李定国剑眉倒竖,猛地一拍座椅扶手,硬木打造的扶手竟被他拍得裂开几道细纹:“放他娘的屁!大帅为朱家天下出生入死,挽狂澜于既倒,他朱由检不思感恩,竟敢如此猜忌!”

刘文秀相对沉稳,但脸色也十分难看,沉声道:“功高震主,古来如此。皇上这是怕了,怕大帅您……尾大不掉。”

周文望忧心忡忡地捋着胡须:“国公爷,圣心难测啊。如今辽东初定,百废待兴,北有蒙古、罗刹虎视眈眈,若此时朝中再生嫌隙,只怕……只怕这刚刚打下来的基业……”

张世杰敲击扶手的动作戛然而止。他脸上看不出喜怒,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冰冷的讥诮。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令人心寒的意味:“本公为他朱家扫平了数十年的心腹大患,收复了祖宗失地,他却在想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他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堂下众将,这些随他浴血奋战、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弟兄,此刻个个义愤填膺,眼中是对朝廷不公的愤怒,更是对他毫不掩饰的忠诚。

“本公记得,”张世杰的声音依旧平淡,却仿佛带着千钧重压,“出关之前,他曾拉着本公的手,说‘朕与越国公,君臣相得,必成一段佳话’。如今看来,这‘佳话’,怕是唱不下去了。”

就在这压抑愤懑的气氛几乎要达到顶点时,堂外忽然传来一阵高亢的通报声,打破了凝滞:

“报——!京师天使仪仗已至城外十里!宣旨钦差,司礼监秉笔太监、御马监掌印曹化淳曹公公已至!请国公爷准备香案,迎接圣旨!”

来了!

堂内众人神色一凛,所有的愤怒与议论瞬间收敛,目光齐刷刷投向张世杰。真正的考验,来了。

张世杰站起身,脸上所有的情绪都已收敛,恢复了平日那种沉稳如山、深不可测的神情。“更衣,摆香案,开中门,随本公出迎天使。”

沈阳北门外,旌旗招展,甲士林立。五千新军精锐,身着笔挺的新式号褂,手持燧发枪,刺刀雪亮,从城门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肃杀之气直冲云霄。道路两旁,更有无数闻讯而来的军民百姓,翘首以盼,都想亲眼目睹这封赏旷世功臣的荣耀时刻。

张世杰一身御赐的蟒袍,玉带缠腰,并未顶盔贯甲,只带着李定国、刘文秀等高级将领以及周文望等文官,静立在城门下。他神色平静,目光淡然,仿佛即将到来的不是决定他未来命运的圣旨,而只是一场寻常的仪式。

远处,鼓乐喧天,钦差仪仗浩浩荡荡而来。代表皇帝的龙旗、节钺在前引导,锦衣卫大汉将军手持金瓜斧钺,护卫着正中一乘八抬大轿。轿帘掀开,一名面白无须、身着猩红蟒袍的老太监,在两名小太监的搀扶下,缓步下轿。正是崇祯皇帝身边仅次于王承恩的心腹,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御马监掌印曹化淳!

曹化淳脸上堆着职业性的、恰到好处的笑容,目光却如同鹰隼般扫过道路两旁军容鼎盛的新军,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惊与忌惮。这支军队的杀气与精气神,远非京师三大营那些老爷兵可比!

“奴婢曹化淳,奉皇上旨意,特来宣旨!国公,久违了!”曹化淳尖细的嗓音带着一丝热情,快步上前,对着张世杰便要行礼。

张世杰虚扶一下,语气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威势:“曹公公一路辛苦。陛下龙体可安?”

“安!安!皇上听闻辽东大捷,龙颜大悦,精神焕发!”曹化淳笑容满面,“国公爷立此不世之功,皇上在宫里,是日日念叨,恨不得立刻见您回京,君臣把酒言欢呢!”

一番看似亲热的寒暄后,众人簇拥着曹化淳,来到经略府大堂。香案早已设好,香烟缭绕。

曹化淳站定,清了清嗓子,从身边小太监捧着的紫檀木匣中,请出明黄绫缎的圣旨,神色瞬间变得庄严肃穆。

“大明皇帝诏曰:咨尔钦命平虏大将军、总督辽东等处军务、太子太师、越国公张世杰……”

圣旨用骈四俪六的华丽辞藻,极力赞颂了张世杰的丰功伟绩,从“挽狂澜于既倒”到“扶大厦之将倾”,从“血战松锦”到“犁庭扫穴”,几乎将所能想到的褒奖之词都用上了。听得堂下众将都不由自主地挺起了胸膛,与有荣焉。

“……功盖寰宇,勋超古今。朕心嘉悦,无以复加。特晋封尔为——世袭罔替越国公! 加食禄五千石,赐丹书铁券,授大都督府左都督,掌天下兵马大都督事(虚衔,但地位尊崇)……”

“越国公”!

虽然同为国公,但“越”字封号,远比“英”字更为古老尊贵,在非皇族封爵中,已属顶尖!世袭罔替,丹书铁券,更是意味着与国同休的殊荣!再加上那一连串显赫至极的加官和“掌天下兵马大都督事”的至高名号,这份封赏,至少在表面上,达到了人臣的极致!

“……另赐:黄金三万两,白银二十万两,各色绸缎一万匹,御马十匹,庄田万顷(位于京畿)……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整个大堂一片寂静。就连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也被这极尽荣宠的封赏震了一下。这几乎是将一个臣子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耀,都堆砌到了张世杰一人身上!

曹化淳笑眯眯地将圣旨合拢,看向依旧神色平静的张世杰:“越国公爷,还不快领旨谢恩?”

张世杰上前一步,躬身,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波澜:“臣,张世杰,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仪式完成,曹化淳脸上的笑容更加热切,又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压低声音道:“国公爷,这是皇上亲笔手书,命奴婢务必亲手交到您手上。”

张世杰目光微动,接过密信,当场拆开。信中的字迹确实是崇祯亲笔,语气极为亲切,甚至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感慨。回忆了君臣相得的过往,高度赞扬了他的忠诚与能力,称他为“朕之卫霍”,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然而,在信的末尾,笔锋悄然一转:

“……然,虏穴虽扫,北疆未靖。蒙古环伺,罗刹窥视,皆虎狼之辈。朕深知贤弟(信中已称贤弟)经略辽东,千头万绪,宵衣旰食。然,京师乃天下根本,贤弟久在外镇,朕心实念。且朝中诸事,亦需贤弟回京参赞。待辽东大局稍安,还望贤弟能体谅朕心,早日返京,你我君臣,再续佳话,共商国是,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看似情真意切的思念,实则字里行间都透着一个核心意思:辽东差不多了,你该交出兵权,回京城来了。

张世杰看完,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缓缓将密信折好,收入袖中。他抬头,看向一脸期待等着他反应的曹化淳,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曹公公,一路行来,觉得辽东气象如何?比之京师如何?”

曹化淳一愣,随即笑道:“国公爷治下有方,辽东百废俱兴,军民归心,气象万千!尤其是城外那支虎贲之师,真是让奴婢开了眼界,比之京营,简直云泥之别!这都是国公爷的功劳啊!”

张世杰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道:“是啊,百废待兴。女真虽灭,其遗民百万,编户齐民尚未彻底完成,时有骚动。蒙古科尔沁部庇护多尔衮残匪,喀尔喀三部与西藏喇嘛、罗刹人勾结,意图不明,烽烟随时可能再起。罗刹鬼在黑龙江北筑城掠地,屠我子民……辽东之事,千头万绪,可谓百废待兴,亦可谓危如累卵。本公身为陛下钦封的辽东经略,受陛下重托,岂敢因区区微功,便擅离职守,置陛下之疆土、大明之北疆于不顾?”

他这番话,语气平和,却句句在理,将崇祯密信中“大局稍安”的借口堵得死死的。他现在不是不想回京,而是辽东根本离不开他!一旦他离开,眼前的大好局面可能瞬间崩塌!

曹化淳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他没想到张世杰如此直接,如此强硬!他干笑两声:“国公爷忠心体国,奴婢佩服。只是皇上思念心切……”

“陛下的心意,本公感激涕零。”张世杰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请曹公公回禀陛下,臣张世杰,受国厚恩,必当竭尽全力,镇守北疆,扫清余孽,巩固边防!待他日,辽东真正晏安,四海真正澄清,臣,自当缚了那多尔衮与罗刹酋首,入京献俘,再与陛下把酒言欢,细说这北地风霜!”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与“感激”,又明确拒绝了即刻回京的要求,而且理由冠冕堂皇,让人无从反驳。更是立下了“缚多尔衮、献罗刹酋”的远期目标,将归期无限期地推迟了。

曹化淳眼底闪过一丝阴霾,但面上依旧堆满笑容:“国公爷忠勇,奴婢一定如实回禀皇上。”他知道,再多说也无益了。

接下来的接风宴,表面上依旧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张世杰坦然接受了“越国公”的尊号,以及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恭贺。他表现得一如既往的沉稳,仿佛那道催他回京的密信从未存在过。

消息迅速传开,“越国公”的尊号如同长了翅膀,传遍辽东,传向大明各地。张世杰的个人声望与地位,随着这极致的封赏,被彻底固化,达到了众生仰望的巅峰。在普通军民眼中,他是挽救了国家的大英雄,是受皇帝无比信任和倚重的国之柱石。

然而,在经略府的核心圈层,所有人都明白,那道圣旨和密信,如同一条无形的裂痕,已经横亘在沈阳与北京之间,横亘在功高盖主的臣子与猜忌日深的皇帝之间。

宴会散后,已是深夜。张世杰独自一人站在经略府最高的望楼上,寒风吹动他的蟒袍。他手中摩挲着那枚沉甸甸的“越国公”金印,望着南方北京的方向,眼神冰冷。

李定国与刘文秀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

“大帅,皇帝这是要卸磨杀驴!”李定国声音低沉,带着怒意。

刘文秀则更为冷静:“大帅,曹化淳此行,封赏是假,探听虚实、催您回京是真。皇帝,已容不下您了。”

张世杰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道:“本公知道。”他顿了顿,声音飘散在夜风中,带着一丝凛冽,“他既然给了我这‘世袭罔替越国公’之位,给了我这‘掌天下兵马大都督事’的名分,本公若是不做点什么,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两位心腹爱将,眼中再无半分犹豫与温情,只有属于上位者的决断与深不可测的野心。

“定国,加快整军备武!不仅要防蒙古,更要做好……南下清君侧的准备!”

“文秀,辽东民政,必须牢牢抓在我们自己人手里!银行、粮草、军工,一样都不能放松!”

“我们要让北京城里的那位明白,”张世杰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铁交鸣,“这大明的天,离了我张世杰,还就真转不动了!”

夜空下,沈阳城灯火零星,而一场席卷天下的更大风暴,已在悄然酝酿。君臣之义,在至高权力的诱惑与猜忌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