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52章 女真编户化齐民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第52章 女真编户化齐民

作者:苍野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8:41

沈阳城,原大清皇宫,如今的辽东经略府议事堂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关外初春的凛冽寒意。张世杰端坐主位,手指轻轻敲打着铺在巨大楠木桌上的《辽东全舆图》,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正落在那片广袤的,刚刚被鲜血与烈火重新洗涤过的土地上。李定国、刘文秀分坐两侧,神色肃穆,而几位新近提拔的辽东布政使司文官则垂手恭立,等待着这位权倾朝野的英国公,决定着数百万生灵的未来命运。

“辽东已定,然隐患未除。”张世杰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数十万女真遗民,散居各处,其部落之制未改,渔猎之性难驯。此乃疥癣之疾,若处置不当,恐成心腹大患,数十年后,未必不会再生出一个‘建州女真’!”

他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在座的李定国、刘文秀皆是百战名将,深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那些投降或被俘的女真人,虽然暂时慑于明军的兵锋,但其内部仍以部落首领、八旗残余贵族为核心,凝聚力和潜在的战斗力依然存在。若不从根本上瓦解其社会组织结构,一旦中枢力量减弱,或者有如多尔衮之类的漏网之鱼前来煽动,辽东必将再起烽烟。

新任辽东布政使,原北直隶干吏周文望上前一步,躬身道:“国公爷明鉴。下官查阅典籍,历朝历代处置归附胡族,无非‘徙民实边’、‘以夷制夷’、‘分而治之’数策。然辽东情况特殊,女真在此经营数十年,根深蒂固,若强行迁徙,恐生大变。若依旧制羁縻,则遗祸无穷。”

张世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地图上那些标注着女真主要聚居点的符号上。“故步自封,沿用旧法,无异于养虎为患。本公之意,不行羁縻,不搞特殊,要行就要行彻底之法——编户齐民,化胡为汉!”

“编户齐民”四字一出,在场文官皆是一震。这是中原王朝治理汉地百姓的根基之策,如今要套用在素来以部落制生活的女真人头上,其阻力与风险,可想而知。这意味着一场不见硝烟,却同样残酷的战争,一场针对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身份认同的彻底改造。

刘文秀沉吟道:“大帅,此法甚好,可从根本上绝其后患。然推行起来,必遭抵触。那些女真贝勒、额真,岂肯轻易放弃手中权柄,与昔日包衣阿哈同为‘齐民’?”

“不肯?”张世杰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那就让他们肯!定国。”

“末将在!”李定国豁然起身,甲叶铿锵。他如今不仅是战功赫赫的镇北侯,更暂领辽东都指挥使,掌管辽东军务。

“着你派兵,分赴各地,尤其是建州、海西女真旧地。首要之事,收缴一切兵器、甲胄,尤其是弓箭! 凡私藏军械者,无论身份,以谋逆论处,立斩不赦!反抗者,格杀勿论!”张世杰的命令斩钉截铁,带着浓烈的血腥气。这是“编户”的前提,解除其武装,剥夺其反抗的能力。

“末将领命!”李定国眼中精光一闪,没有任何犹豫。他深知,仁慈在此时即是最大的残忍,对敌人潜在的同情,就是对大明未来安全的背叛。

“其次,”张世杰看向周文望等文官,“由布政使司牵头,都指挥使司派兵协助,立即开展‘清丈田亩,统计丁口’之事。打散其原有部落聚居,以保甲法重新编组! 十户一甲,十甲一保,互相联坐。甲长、保长,可由归顺较早、表现恭顺的女真人担任,亦可由迁入的汉民担任,务必使其彼此牵制,难以串联。”

周文望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但亦是名垂青史的机遇,肃然道:“下官明白!定当竭尽全力,将国公爷之策落到实处。只是……这土地分配?”

“凡女真遗民,放弃原有猎场、牧区,皆按丁口授予耕地,学习农耕。其原属贵族、官员之田产、庄园,一律收归官有,大部用于分给迁入汉民及有功将士,小部分作为公田,租予无地女真民耕种。”张世杰早已思虑周全,“告诉那些过去的台吉、贝子,想要土地,就自己动手去开垦,去耕种!从今往后,辽东,再无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的贵族!只有大明的百姓!”

政策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行下去。数以千计的新军士兵,骑着快马,手持明晃晃的刀枪,开赴一个个女真村寨、屯堡。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和顺从。八旗主力覆灭、沈阳城破、皇太极身死、洪承畴被凌迟……这一连串的打击,早已将这些幸存女真人的勇气和骄傲碾碎。他们麻木地看着明军士兵闯入各家各户,将悬挂的弓矢、珍藏的腰刀、甚至祖传的甲片一一搜走,集中焚毁。

反抗不是没有。在更偏远的山区,一个以勇武着称的小部落,在其年轻头人的带领下,试图抗拒缴械。结果毫无悬念。李定国亲自派去的一个哨新军,用半个时辰的排枪齐射和一次刺刀冲锋,将包括头人在内的百余名抵抗者全部歼灭,寨子被付之一炬。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辽东,所有潜在的不服与骚动,都被这血腥的镇压硬生生按了下去。

缴械之后,便是更繁琐,也更触及根本的“编户”。布政使司的吏员们,在新军士兵的护卫下,开始挨家挨户登记造册。姓名、年龄、性别、与原部落关系……一切信息都被详细记录在黄色的户籍册上。原有的氏族标签被强行剥离,取而代之的是“xx府xx县xx保xx甲”这样的地理行政编码。

拆分部落的过程,充满了血泪与咒骂。世代聚居在一起的族人被强行分开,迁往不同的保甲。老人们跪在祖坟前嚎啕痛哭,不愿离开故土;青年男女被硬生生拆散,天各一方。明军士兵冷漠地执行着命令,任何聚众抗议或拖延,都会招致无情的鞭挞甚至拘押。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授田”开始了。许多习惯了纵马驰骋、引弓射雕的女真人,被分到了他们并不熟悉的锄头和犁铧,面对黑土地,茫然无措。官府派来了有经验的老农进行指导,但文化的隔阂与心理的抵触,让这个过程进展缓慢,怨气在无声地积累。

这一日,张世杰正在批阅来自各地的汇报文书,亲兵统领赵铁柱大步走了进来,脸色凝重:“国公爷,辽阳府传来急报,几个被拆散安置在不同保甲的原女真白甲兵,酒后闹事,打伤了保长和前来劝导的汉人农师,还口出狂言,说……说……”

“说什么?”张世杰头也没抬,笔下不停。

“说我们汉人夺了他们的土地,毁了他们的祖宗之法,他们宁可回山里当野人,也不愿当这什么‘齐民’!还煽动其他女真人,莫要忘了自己是勇士的后代,不该被困在田地里。”赵铁柱沉声道。

张世杰放下笔,眼中寒光一闪。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武力压服了表面的反抗,但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和心理抗拒,正在暗流涌动。这些曾经骄傲的战士,无法接受身份的巨大落差和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人呢?”

“已被当地驻军拿下,关押在辽阳大牢。辽阳知府请示,该如何处置?是按律杖责囚禁,还是……”赵铁柱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张世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开始泛绿的庭院,“光靠杀,解决不了人心的问题。但,也不能不罚。传令下去,将此数人,于辽阳城闹市口,当众执行鞭刑。让所有女真人都来看!让所有人都知道,不遵王化、抗拒新政、伤害官吏者,是何下场!”

“另外,”他转过身,语气不容置疑,“通知周文望,‘汉化教化’之事,必须立刻跟上,而且要更强硬! 从即日起,辽东全境,所有女真适龄孩童,无论男女,必须入学社读书,学习官话,诵读圣贤书!其家中,严禁使用女真文字,严禁私下教授女真语,违者重罚!成年女真男子,必须剪辫易服,改汉姓,取汉名!有敢保留辫发、穿戴胡服者,视为悖逆,土地收回,全家流放!”

这道命令,比单纯的武力镇压和行政拆分更加致命。它直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语言、文字、服饰、发式,这些构成自我认同的最基本要素,被强行剥夺和替换。这是在刨他们的根。

消息传出,女真遗民中暗流涌动的怨气,几乎要化为实质的火焰。许多老人抱着孙儿,泪流满面,仿佛看到了族群的末日。一些隐匿起来的萨满,在深夜偷偷举行仪式,诅咒着汉人的皇帝和那位如同魔神般的英国公。

辽阳城的鞭刑如期举行。皮鞭撕破空气的爆响和受刑者的惨叫声,混合着围观女真人的压抑的抽泣与汉民百姓复杂的目光,构成了一幅残酷的图景。与此同时,各地学社开始强行征集女真孩童,士兵们闯入那些拒绝送孩子上学的家庭,强行将哭喊的孩子带走。剪辫令下,更有兵士手持利剪,当街捉住那些仍拖着辫子的女真男子,不顾其挣扎哀嚎,将其视为性命和荣誉的辫子齐根剪断。

反抗再次出现,而且更加激烈。在靠近山区的某个屯堡,一群被激怒的女真男子,拿起柴刀、斧头,围攻了前来推行剪辫令的士兵和吏员,造成数人死伤。当地驻军迅速镇压,参与者尽数被诛。

压力与铁腕之下,表面的抵抗渐渐平息。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开始麻木地接受命运。田野间,出现了更多生疏地挥舞锄头的身影。集市上,开始能听到拗口的官话。一些保甲里,甚至出现了女真人与汉民因为灌溉用水之类的问题发生争执,而不是因为族群仇恨——这或许是一种畸形的进步,意味着他们开始在新的规则下生活。

半个月后,张世杰在李定国、刘文秀的陪同下,微服巡视沈阳城外新编的一个保甲。这里混居着三十户汉民和二十户被拆分安置的女真人。田地划分得整整齐齐,一些女真孩童在学社放学后,在空地上奔跑嬉戏,嘴里依稀能听到“天地玄黄”的诵读声。几个女真老人坐在屋檐下,目光浑浊地看着远方,他们脑后的辫子已经不见,穿着汉式的棉布衣服,神情木然。

“大帅,你看。”刘文秀指着远处田埂上,一个穿着旧皮袄,却别扭地系着汉人腰带的中年女真汉子,正和一个汉人老农比划着交流,似乎在请教施肥的时机。“虽有不甘,但为了活下去,为了家里的崽子,他们也在学着改变。”

张世杰默默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知道,这表面的平静下,埋藏着多少刻骨的仇恨与无奈。“化胡为汉,非一日之功,或许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久。”他缓缓道,“但这条路,必须走下去。唯有如此,辽东方能永绝后患,成为我大明真正的基石。”

就在这时,赵铁柱快步走来,低声禀报:“国公爷,夜枭从北面传回密报。”

张世杰收回目光:“讲。”

“是关于多尔衮和那个小皇帝福临的。他们已逃至科尔沁部,得到了蒙古王公的庇护。而且……”赵铁柱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多尔衮似乎并未死心,正在暗中联络散落蒙古各部的女真残兵,以及……辽东境内,一些对‘编户齐民’政策极度不满的原部落头人。”

张世杰眼中厉芒一闪,嘴角却泛起一丝预料之中的冷笑:“果然,疥癣之疾,若不除根,逢春必发。看来,这‘编户齐民’的刀子,还得磨得更快些,落得更狠些。北边的风,又要刮起来了。”

他抬头,望向北方苍茫的天空,那里是广袤的蒙古草原。辽东的内部整顿远未结束,而外部的威胁,已经借着这股内部的不满暗流,悄然露出了狰狞的爪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