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188章 铁血登基 女帝临朝 (下)

皇帝司徒星竹以“国贼”之名进行的铁血镇压,虽暂时压制了朝堂上最激烈的反对声浪,却并未能根除潜藏的暗流。

随着他病体的日益沉重,那强撑起的帝王威仪也难掩其下日渐衰微的本质。

太医院院正每日出入勤政殿的频率越来越高,宫中药味经久不散,所有人心知肚明,陛下的时间,恐怕真的不多了。

这股弥漫在宫廷上下的焦灼与不安,成为了蛰伏势力最好的催化剂。

以宗室元老、前宗人令司徒韫的旧部门生,以及大皇孙(已故二皇子之嫡长子,时年八岁)母族——显赫的陇西李氏为首,守旧派与觊觎“拥立之功”的外戚势力终于按捺不住,联手发起了总攻。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皇帝被高德全和两名内侍搀扶着坐上龙椅,面色灰败,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杂音。

然而,他尚未开口,一位身着紫袍、与陇西李氏关系密切的御史大夫便率先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刻意营造的悲愤: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久无储贰!如今陛下圣体违和,朝野忧心,天下翘首以盼者,乃国本之定也!大皇孙虽年幼,然天资聪颖,仁孝纯厚,乃先二皇子嫡脉,名正言顺!臣等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早立大皇孙为皇太孙,以安民心,以固国祚!”

他话音刚落,身后便呼啦啦跪倒一片官员,齐声附和:“臣等附议!恳请陛下立大皇孙为储!”

更有甚者,一位宗室长老颤巍巍地补充道:“陛下,若虑及皇孙年幼,可仿古制,请皇后娘娘垂帘,并择宗室贤德长老及朝中重臣共同辅政,必能保江山无虞!”

此言一出,等若是要彻底架空即将油尽灯枯的皇帝,并试图将皇后与清漓剥离出未来的权力核心。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喧嚣,请求立储、请求垂帘辅政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一度失控,几乎将虚弱的皇帝完全无视。

高德全连声高呼“肃静”亦无济于事。平南王司徒星河脸色铁青,手已按在了剑柄之上。

清漓立于御阶之侧,面容沉静如水,只是那双清澈的眸子,冷冷地扫过下方一张张或激动、或贪婪、或惶恐的面孔。

就在这混乱达到顶点的时刻,龙椅之上,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

皇帝司徒星竹用一方明黄丝帕捂住嘴,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待咳声稍歇,他放下丝帕,那帕子中心赫然染着一抹刺目的殷红!

群臣瞬间安静下来,惊骇地望着那抹血色。

皇帝喘息着,抬起苍白得近乎透明的手,止住了欲要上前的内侍和清漓。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众人,那目光中没有了往日的锐利,却多了一种看透一切的疲惫与决绝。

“众卿……”他的声音沙哑微弱,却奇异地压下了所有杂音,“尔等之心,朕……知晓。”

他顿了顿,仿佛在积蓄最后的力量,随即,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然,朕自中毒以来,龙体受损,元气已尽。如今……已是油尽灯枯之境,每日昏沉之时多,清醒之时少……以此残破之躯,如何能再处理这繁重的国事?岂非……误国误民?”

他话锋陡然一转,石破天惊:“朕,已深思熟虑,决意……效法古之贤君,禅位于监国镇国公主,司徒清漓!”

“朕,自今日起,即为太上皇,移居西内苑颐养天年。朝中一应军政要务,悉数交由新帝决断!”

“轰——!”

整个大殿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炸弹,瞬间炸开了锅!禅位?!不是立储,而是直接禅位给侄女?!陛下竟然要在生前就将皇位交出去?!这简直闻所未闻!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三思!此非儿戏!”

“陛下,您定是被奸人蒙蔽了!”

“陛下若觉精力不济,可令监国公主多加辅佐,何至于此啊!”

群臣跪倒一片,磕头如捣蒜,各种劝谏、质疑、甚至隐含“陛下是否被挟持”的惊呼充斥殿内。

他们面上是痛心疾首的劝谏,心底却是一片冰凉与恐慌——皇帝这是要彻底断送他们所有的念想,连“辅政”的机会都不给了!

皇帝对下方的混乱与哀求恍若未闻,他只是疲惫地闭上眼,对高德全挥了挥手。

高德全会意,强忍着心中的惊涛骇浪,展开早已备好的圣旨,尖着嗓子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绍承大统……今染沉疴,难理万机……监国镇国公主清漓,德才兼备,睿智聪敏,堪承大统……朕决意效法尧舜,禅位于公主清漓……即令礼部、内务府,速择吉日,操办禅位大典及新帝登基大典!钦此——!”

圣旨一下,再无转圜余地!

这一下,彻底将那些还抱有一丝幻想的宗室和朝臣逼到了绝路。

他们不再去探究皇帝是否被挟持——事实上,到了这一步,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位即将落入他们绝不愿见到的人手中!

“清君侧!诛妖女!保司徒氏正统!”

叛乱,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猛烈爆发。

以被削爵的那位郡王之子、以及大皇孙母族陇西李氏暗中联络的几位边镇将领为首,打出了“清君侧,诛妖女(司徒清漓),保司徒氏正统(指大皇孙)”的旗号,纠集了近五万兵马,号称十万,分三路向京师扑来!一时间,烽烟再起,天下震动!

面对叛乱,朝野上下目光都聚焦在了平南王司徒星河与监国公主清漓身上。

司徒星河毫不犹豫,亲自请缨挂帅。他没有动用那些可能怀有二心的京师驻军主力,而是以绝对忠诚、装备精良的五千“羽林黑骑”为核心,再调度了三万可靠的原京畿防卫兵马,组成平叛大军。

而清漓,这位即将登基的女帝,在此刻展现了她远超常人的远见与准备。

她当初以推广“电报”为名进京,数月之间,早已暗中指挥人手,以京师为中心,在周边关键州县、交通要道,秘密架设了数十个电报转接点!

此刻,这套初具雏形的信息网络,成为了平叛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

叛军甫一动向,其兵力部署、粮草转运、甚至将领之间的密谈,都通过潜伏的哨探和电报网络,被实时传递到司徒星河的中军大帐。

而司徒星河的命令,也能在瞬息之间,跨越百里,精准下达至前线每一个黑甲精骑的作战单位。

叛军人数虽众,但指挥臃肿,信息滞后,各部协调混乱。

反观平南王麾下的黑甲精骑,虽仅五千,却如臂使指,行动如风。

他们利用电报提供的情报,精准穿插,分割包围,专挑叛军薄弱环节进行雷霆打击。

装备的原始手雷与连发火铳,在战场上更是带来了碾压式的恐怖效果,轰鸣的爆炸声与密集的弹雨,往往在接战之初便击溃了叛军的斗志。

一场原本预计惨烈的平叛之战,竟在短短半月之内,便以一种近乎摧枯拉朽的方式结束了。

司徒星河甚至都没来得及动用那三万后续兵马,仅凭五千黑甲精骑,便将数万叛军打得落花流水,主将或擒或斩,叛军土崩瓦解。

捷报通过电报传回京师,朝野为之失声。

平定叛乱后,皇帝……或者说太上皇司徒星竹,展现了他最后的冷酷。

对于参与叛乱的宗室,无论亲疏,首恶皆赐死,余者废为庶人,圈禁终身。

陇西李氏,满门抄斩,家产充公。所有在朝中为叛乱张目或提供支持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抄家流放者不计其数。

这一场血腥清算,彻底将反对派的核心力量连根拔起,用无数的人头与家族的覆灭,为新帝的登基,铺就了一条以鲜血染红的道路。

也就在这肃杀的氛围中,一队来自南疆的风尘仆仆的使者,抵达了京师。他们护送着的,是上百卷沉重的绢帛——《万民请愿书》。

这是世子司徒清羽在南疆为妹妹精心准备的登基贺礼。

绢帛之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签名与鲜红的手印。

签名者,有南疆因杂交水稻而得以饱食的农夫,有因工坊设立而获得生计的工匠,有因商路畅通而财源广进的商人,有因新学兴起而看到希望的士子……

甚至还有与南疆接壤的数个省府,受清漓政策惠及、或仰慕其名的各界人士,也自发签名其上。

绢帛的开篇,是清羽亲自执笔,情真意切的陈情,讲述了清漓在南疆的种种德政,如何造福一方,如何泽被苍生。末尾,是无数人最质朴、也最有力的请愿:

“我等小民,叩请陛下,顺应天意民心,禅位贤德,立清漓郡主为我大齐女帝!郡主在位,必能开创盛世,佑我万民!”

这万民书,如同一股温暖的洪流,冲散了京师上空最后的血腥与阴霾。

它无声地宣告,清漓的统治,并非仅仅依靠强权与铁血,更有深厚广袤的民心作为根基。

当这承载着无数期盼的万民书呈递到御前时,已经移居西内苑的太上皇司徒星竹,脸上露出了真正释然而欣慰的笑容。

“天命……民心……皆在于此矣。”他喃喃道,随即下达了作为太上皇的最终旨意:“禅位大典,登基大典,即刻举行!不得……再有延误!”

尘埃落定。

在彻底扫清军事与政治障碍,并获得“民心”这最强大的合法性加持后,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的车轮。

吉日择定,仪仗备齐。

这一日,阳光普照,钟鼓齐鸣。庄严肃穆的祭天仪式之后,在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以及来自各地代表的注视下,已然是太上皇的司徒星竹,亲自将象征着皇权的传国玉玺,交到了司徒清漓的手中。

尽管仍有少数顽固者低垂着头,眼中藏着不甘,但此刻,他们已经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清漓身着特制的、融入了女子服饰特点却又彰显帝王威严的玄色赤金帝王朝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缓踏上九重丹陛,转身,面向她的臣民。

她不再是大齐的郡主,不再是监国公主。

她是大齐王朝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位以女子之身,承继大统,君临天下的——皇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响彻云霄,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清漓立于至高之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跪伏的众生,俯瞰着这片从此将由她掌控、也由她负责的万里江山。

内心没有狂喜,只有如履薄冰的沉重,与开创盛世的决心。

她的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