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187章 铁血登基 女帝临朝 (上)

皇帝司徒星竹过继清漓为嗣女,并晋封其为“监国镇国公主”的旨意,并未立刻掀起惊涛骇浪,反而被一种奇异的、心照不宣的沉默与观望所取代。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自有一套成熟的政治逻辑来解释这道惊世骇俗的旨意。

他们普遍认为,皇帝陛下在经历丧子之痛和自身重病后,已然决心扶持某位年幼的皇孙登基。

然而,主少国疑,外戚擅权乃是前朝覆辙,陛下岂能不防?

此番抬举清漓郡主,过继为女,赋予监国大权,分明是看中了她背后的平南王府势力以及她自身展现出的能力与忠诚,意在为未来的小皇帝培养一位强有力的“辅政公主”,用以制衡可能坐大的后族与外戚,达到朝局平衡之效。

至于那支更名为“羽林黑骑”的精锐,更是佐证了这一猜测——这是陛下交给未来辅政者,用以震慑宵小、稳固皇权的刀把子。

既是为了“辅政”而非“继位”,那么许多潜在的反对声音便暂时按捺了下去。

毕竟,谁也不想在“辅政大臣”名单尚未确定之前,就贸然得罪这位极可能在未来权力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监国公主。

更有甚者,几位育有年幼皇孙的王妃及其背后家族,这几日更是暗中活跃,四处联络盟友,试图将流淌着自家血脉的皇孙推上储位,在他们看来,清漓不过是一块更有分量的“垫脚石”或“守门人”。

真正的波澜,始于一次仅有数位核心重臣参与的小型御前会议。

皇帝的精神比前几日似乎好些,但面容的憔悴与眉宇间的病气却无法掩盖。

议事间隙,他看着在一旁沉静记录、偶尔对答如流的清漓,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欣慰?

他轻轻咳了几声,仿佛是无意,又仿佛是积郁已久,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喃喃道:

“漓儿虽身为女子……但其能力才华……早已具备一代明君,开创盛世之能……”

这句话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在几位重臣耳边炸响!

先前所有的“辅政”猜测,在这句近乎明示的感叹面前,显得如此可笑!

陛下哪里是想让清漓辅佐幼主?他分明是……是想让清漓本人,登临那九五至尊之位!

巨大的震惊之后,是迅速蔓延开来的恐慌与抵触。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女主不预外事”的观念,让他们本能地抗拒这个可能性。

惯性思维使他们此前完全忽略了这最“大逆不道”的一种可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感到恐慌。

会议结束后,皇后邀请太傅苏文正,前往皇后的宫中密谈如何支持清漓上位。

皇后的理由现实而清醒:“本宫无子,与漓儿素来亲厚。若让其他妃嫔所出的皇孙登基,他们自有生母、外家,本宫这太后之位,不过是尊泥塑木偶,处处受制,看人脸色。

漓儿不同,她重情义,若她上位,必不会亏待本宫,本宫亦能得享真正的尊荣与清静。”

扶持清漓,于她而言,是保住自身地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最佳投资。

苏太傅的考量则更为长远:“我苏家子弟,除清欢外,皆是庸碌之辈。老夫在朝一日,苏家尚可维系,一旦致仕,家道中落恐是必然。清欢才华横溢,却困于女儿身,报国无门。如今陛下既有意扶持女帝,则女子入仕为官,便有了先例与可能!清欢与公主殿下乃闺中密友,凭其才学,将来在女帝麾下,何愁不能大展拳脚?我苏家,或可借此东风,再续数十年辉煌!”

清漓的上位,为他才华横溢的孙女,也为日渐式微的家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希望之门。

利益的一致,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拍即合。

一个以中宫之尊,一个以文臣领袖之望,迅速结成了支持清漓上位的核心联盟。

自此,朝堂上的风向开始微妙转变。

当皇帝逐渐不再掩饰其意图,开始在更大范围内释放信号时,皇后与苏太傅不再回避这个敏感话题,而是主动出击,利用自身影响力,开始在舆论上为清漓造势。

他们不再纠缠于性别之辩,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

“立储当以贤能为先!监国公主殿下之才,经国济世,安邦定乱,有目共睹,远非稚龄幼童可比!此正合‘能力至上’之要义!”

“国赖长君!主少则国疑,易生权臣,动摇国本。公主殿下年富力强,正可承社稷之重,避幼主之祸!”

“巾帼不让须眉!古有妇好领兵,则天治世,皆是一时人杰。何以见得女子便不能承继大统,开创盛世?”

这些言论,如同一把把利刃,精准地刺向“立嫡立长”、“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软肋,开始在士林和朝堂中引起思考与讨论,虽未形成主流,却已成功地将水搅浑,为清漓争取到了一定的舆论空间和部分务实派官员的默许。

然而,守旧势力的反扑,也同样激烈而迅猛。

以宗人令司徒韫(皇帝远房堂叔)和礼部尚书孔贞观为首的官员,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在朝会上、在奏疏中,发起了猛烈抨击。

宗人令司徒韫痛心疾首,老泪纵横:“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废啊!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司徒氏江山,岂能交由女子之手?此乃取祸之道,动摇国本啊!陛下若无子嗣,自当于宗室近支中择贤而立,方为正统!老臣身为宗人令,绝不能坐视陛下行此……此悖逆祖制之事!”

他言辞恳切,仿佛全然为了江山社稷,但其内心深处,何尝没有一丝私念?皇帝若无直系继承,宗室子皆有资格,他这一支,未必没有机会问鼎那至高宝座!

礼部尚书孔贞观则引经据典,唾沫横飞:“陛下!《周礼》有云,男主外,女主内,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妇人干政,国之大忌!监国公主虽有微功,然终究是女子之身,岂可僭越帝位?此非但不能安定人心,反而会招致天下非议,四夷轻视!臣请陛下三思,速立皇孙,以正国统!”

他的反对,除了固有的观念,更有对权力的算计。

皇孙年幼,必然需要辅政大臣,他作为礼部尚书,位列九卿,入阁辅政顺理成章。

可若清漓登基,以其强势和能力,岂容他们这些老臣指手画脚?分权揽权的美梦将彻底破碎!

要知道,当今皇帝司徒星竹本就是铁血手腕,而这位监国公主,观其行事,只怕比其皇伯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汹汹而来的反对声浪,皇帝司徒星竹展现出了他政治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决绝的铁腕。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与臣子们辩论经义,也没有试图去说服他们。他只是冷冷地听着,看着。

然后,他利用了因诸位皇子毙命、以及前一阵子借清洗逆党之名造成的大量权力真空,开始进行精准而残酷的政治清算。

就在宗人令司徒韫联合数位宗室亲王再次上疏激烈反对的次日,一道圣旨便明发天下:

宗人令司徒韫“年老昏聩,不堪重任”,着令其“致仕荣养”,其子(在军中任职)“行为不谨,调任闲职”。

另一位跳得颇高的郡王,被查出“纵容家仆侵占民田,结交外官”,直接被削去王爵,贬为庶人。

礼部尚书孔贞观也没能幸免。皇帝没有动他尚书的职位,却以“教子无方”(其子在外确有劣迹)为由,严厉申饬,并将其最得力的两名侍郎门生,一贬一调,彻底架空了他的部分实权。

雷霆手段,毫不容情!

皇帝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所有还在观望、或准备加入反对阵营的臣子,传递了一个冰冷彻骨的信号:

朕意已决!

立女帝,便是朕定下的“国策”!

“阻挠此国策者,即为国贼!”

“国贼”二字,重若千钧!与之前的“逆党”几乎同义,意味着不再是政见不合,而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一时间,朝堂之上,反对的声浪被硬生生地压了下去。

血腥的清洗记忆犹新,皇帝那不顾一切的决绝姿态令人胆寒。

许多原本还想据理力争的官员,在“国贼”这顶大帽子面前,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族前程。

强力的压制,为清漓的上位之路扫清了最明显的障碍。

然而,水面下的暗流并未平息,那些被强行压制的反对者,那些利益受损的宗室和官员,只是暂时蛰伏起来,等待着下一个可能的机会。

而清漓,始终保持着沉静。她不主动争辩,不拉拢官员,只是日复一日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以极高的效率和清晰的思路,将一件件棘手的难题处理得妥帖周到。

她的能力,在这种沉默的展示中,反而赢得了更多务实官员内心的认可。

朝堂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与压抑中,度过了最动荡的时期。

所有人都明白,这平静之下,酝酿着的,将是一场决定帝国最终走向的、更为深刻的风暴。

而皇帝的生命,如同风中残烛,正在加速燃烧,只为在那最终时刻到来之前,为他选定的继承人,照亮最后一段,也是最艰难的一段登基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