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 > 第189章 太上皇南巡 朝堂新气象

禅位大典与登基大典的仓促,并未折损其庄严与历史的分量。

金碧辉煌的宫殿,肃穆的礼乐,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共同见证了大齐王朝第一位女帝的诞生。

司徒清漓,这个曾经因哑疾而被暗中怜悯、又因才华与魄力而屡屡令人震惊的郡主,如今身着玄色赤金帝王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稳稳地坐在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之上。

权力交接在法理上已然完成。清漓自五岁入京,大部分时光皆在宫闱中度过,对这片红墙黄瓦的天地熟悉得如同自己的庭院。

如今以帝王之尊重回宫中,于她而言并无半分环境上的不适,唯有肩头那沉甸甸的、关乎天下苍生的责任。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立刻摆在了面前——皇帝的居所,勤政殿。

太上皇司徒星竹自中毒后,身体一直未曾真正康复,他一直居于勤政殿养病。

清漓于公于私,都不愿在此刻令其挪动。

于公,她是新帝,对禅位于己的太上皇需表现出极大的尊崇,贸然让其移宫,难免惹人非议,质疑她迫不及待、刻薄寡恩。

于私,那是自幼疼爱她、最终将江山托付给她的皇伯父,她不忍心让其因迁居而再受颠簸,影响本就岌岌可危的健康。

是故,登基大典后的第一日,清漓便前往勤政殿后殿请安,并恳切言明,请太上皇继续安居于此,她自己可在附近择一宫殿暂居,如历代太子监国时所居的东宫,或另行整理一处宫苑即可。

彼时,司徒星竹正靠在窗边的软榻上,望着庭中渐显秋意的草木,听闻清漓之言,他缓缓转过头,苍白的面容上露出一丝复杂而欣慰的笑容。他招招手,示意清漓坐到近前。

“漓儿……如今该称陛下了。”他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清明,“你的孝心,伯父知道。但,规矩不能乱,名分必须正。”

他微微停顿,继续道:“勤政殿,是皇帝的居所。朕……现在是太上皇,是退位之君,岂能长久占据帝宫?若我一直住在这里,那些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会如何想?他们会觉得,如今在偏殿暂居的你,不过是代朕执笔的傀儡,这金銮殿上真正做主的,依旧是我这个躲在幕后的老头子。”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清漓,语重心长:“这对你巩固皇权,破旧立新,影响极大,甚至是致命的。帝星唯一,不容双日悬空。哪怕我只是在这里多留一日,都会成为你前行路上的无形枷锁。”

清漓心中震动,她明白皇伯父所言非虚。权力的象征意义,有时比权力本身更为重要。

司徒星竹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决绝:“本来,我还想着,在你登基初期,我虽退位,但仍可在旁指点一二,让你有个缓冲,慢慢过渡。可是……”

他顿了顿,想起了今早清漓登基后第一次大朝会的情景。

那些他用了二十几年提拔起来的肱骨之臣,在奏对时,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瞟向垂帘之后(为示尊崇,太上皇首次朝会于殿后设帘观礼),言语间依旧带着请示他最终决断的意味。

虽然清漓处理政务条理清晰,决断果敢,但那股无形的、根深蒂固的旧有秩序,依旧弥漫在朝堂之上。

“可是,我发现我错了。”司徒星竹摇了摇头,“有我在,哪怕不言不语,你也无法真正独立。雏鹰不离巢,永远学不会飞翔。这江山,既已交到你手,我便该彻底放手,让你自己去闯,哪怕会摔跤,会碰壁,那也是你必经之路。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成长为大齐需要的,独一无二的帝皇。”

于是,关于移宫之事,太上皇没有再与任何人商议。

就在清漓登基后的第三日,他便以“静养需更幽静之处”为由,下令内侍监,以最快的速度,自行搬离了居住二十余年的勤政殿,移驾至宫城西侧的西苑(或称西内苑)。

那里宫殿精巧,园林秀美,确是颐养佳所,但距离权力中心已远,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移宫风波刚平,太上皇又抛出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决定。

在西苑安顿下来没几日,他便召见了清漓与平南王司徒星河。

在西苑临水的暖阁内,司徒星竹看着面容尚带一丝稚嫩却已初具帝王威仪的清漓,又看了看身旁眉头微蹙、难掩担忧的弟弟,平静地开口:

“星河,漓儿,我决定,不日便与你一同返回南疆。”

“什么?!”平南王司徒星河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皇兄!您的身体……南疆路远迢迢,舟车劳顿,如何经得起?这……这万万不可!”

他最大的担忧,是万一皇兄在途中,或是在南疆……驾崩,按照礼制,皇帝驾崩需尽快归葬皇陵,南疆与京师相隔数千里,届时该如何是好?这不仅是 ,安葬的难题,更可能引发政治动荡。(事实上,司徒星竹虽因中毒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后来还是在南疆活了很久才过世)

清漓也是秀眉紧蹙,眼中满是不舍与忧虑。

司徒星竹抬手,止住了弟弟激动的话语。

他的目光异常清澈和坚定:“星河,你的担忧,朕明白。但正因如此,朕才更必须离开。”

他看向清漓,语气沉凝:“朕在位二十余年,如今朝堂之上,从内阁辅臣到六部堂官,乃至地方大员,十之七八皆是朕亲手简拔。他们习惯了听朕的号令,遵循朕的意志。只要朕还在京师,哪怕住在西苑,深居简出,他们的心,他们的眼,就还是会不自觉地望向这里。这对漓儿树立新帝权威,是极大的阻碍。”

他顿了顿,自嘲地笑了笑:“朕这太上皇,在京城,就是个碍眼的存在。与其留在这里,让你们父女二人,让满朝文武都别扭,不如朕自己识趣些,走得远远的。”

接着,他话锋一转,眼中流露出一种纯粹的、近乎孩童般的向往与好奇:“再者,朕如今卸下重担,好不容易得了空闲,是真想去亲眼看看,漓儿你在南疆一手打造的那些‘奇迹’——那能让稻谷增产的杂交水稻,那日夜轰鸣的工坊,那据说亮如白昼的电灯,还有那座拔地而起的新城……朕想看看,你是如何将一片边陲之地,变得那般生机勃勃。这比困在这四方宫城里,听着那些永远处理不完的争斗倾轧,要有趣得多,也值得得多。”

最后,他看向清漓,目光中充满了无限的信任与托付:“漓儿,江山交到你的手中,朕很放心。朕在,你束手束脚;朕走,你方能大展拳脚,按照你自己的心意,去塑造一个属于你的,崭新的大齐。”

一番话,说得司徒星河沉默了下去,他深知皇兄所言,字字句句皆是为清漓、为这司徒氏的江山做最深远的打算。

那份决绝的牺牲与成全,让他喉头哽咽,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清漓望着太上皇睿智的容颜,心中酸楚与感激交织,最终化为一股更加坚定的力量。

她离座,后退一步,郑重地对着司徒星竹行了一个完整的大礼。

“皇伯父……良苦用心,清漓……铭感五内。”

“您既决心已定,清漓……唯有遵从。南疆之行,清漓必安排妥当,定让皇伯父一路平安,颐养无忧。”

她当即下旨,以最高规格保障太上皇南巡。

抽调最精锐的五百“羽林黑骑”作为护卫,由黎川亲自挑选可靠将领统领;太医院指派两名院判及数名精通调理的太医随行;一应车马、舟船、住所、用度,皆按太上皇仪制,务求舒适安稳。

同时,八百里加急通知南疆王府及沿途官府,做好迎驾及安保事宜。

消息传出,已然晋升为母后皇太后的陈皇后,立刻来到清漓面前,表达了希望随驾前往南疆的意愿。

她言辞恳切:“太上皇龙体欠安,身边总需人细心照料。宫中太医虽好,终究不及身边人知冷知热。臣妾……身为太上皇枕边人,理当随侍左右。”

经历了几位皇子的惨剧和后续的清洗,司徒星竹的后宫早已凋零,剩下的几位太妃、太嫔,眼见太后都要走,在这深宫之中更是无所依靠,也纷纷请求一同前往。

太上皇本嫌带着一群女眷麻烦,但清漓却颇为理解这些深宫妇人的不易与惶恐。

她小手一挥,爽快地准了:“母后与诸位太妃太嫔一片痴心,岂忍拂逆?便一同随驾吧,路上也好与太上皇做个伴,解个闷。”

于是,内务府又是一阵忙碌,将这位母后皇太后并几位太妃太嫔,连同她们的贴身宫人,一并“打包”,加入了南巡的队伍。

离宫之日,秋高气爽。宫门外,仪仗肃穆,车马辚辚。

清漓身着女帝朝服,率领留京的文武百官,亲至宫门送行。

在众目睽睽之下,她走到太上皇的御辇前,不顾帝王的身份,对着车内倚靠的司徒星竹,深深地、郑重地行了一个三拜九叩的大礼。

她没有说话,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至诚的敬意与感激。

感谢其多年的养育之恩,感谢其毫无保留的教诲之德,感谢其将这万里江山、千斤重担的最终托付。

这一刻,所有旁观者,无论是真心拥戴还是心存疑虑的臣子,都清晰地感受到,这场前所未有的权力交接,并非源于阴谋与胁迫,而是出于一位睿智君主的主动选择与一位继承者的至诚感恩。

其过程虽不乏血腥与斗争,但在这离别的瞬间,却充满了人情的温度与权力的合法传承。

太上皇隔着车帘,看着跪伏在地的清漓,眼中终是泛起一丝水光,他微微颔首,轻轻摆了摆手。

车驾缓缓启动,在精锐的羽林黑骑护卫下,向着南方,迤逦而行。

清漓站起身,目送着车队远去,直到消失在长街的尽头。

她转过身,阳光洒在她年轻而坚毅的脸上,目光扫过身后肃立的群臣。

朝堂,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她,也已做好了独自面对一切风雨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