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312章 得心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312章 得心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解决击发难题后,三人合力再攻坚燧石损耗高、发火不稳之症结。

其根源在于材质不佳、火镰固定松动。

经多方对比实验,最终选定宣化、山东沂蒙所产“燧火石”,该处矿脉燧石硬度、韧性皆优于普通石英石。复在杨凡要求下,将燧石切割为大小标准一致之规格,减少边角损耗,使单次撞击发火面积更大。

再以熟铁打造了一个U型夹,通过一颗螺栓固定燧石,既避免捆绑式固定易松动之弊,又能快速更换磨损燧石。

最后,火镰亦经炒钢淬火处理,表面硬度更高,并于火镰撞击面“刻菱形细槽”,增大摩擦面积,使燧石撞击时更易迸发火星,将发火率从原先六成提升至近九成。

至于第三项硬伤,生产成本高企。

杨凡一针见血指出其核心在于“零件非标准化、材料滥用、手工加工效率低下”。

而令毕懋康瞠目结舌的是,重庆江津军器局早已实现零部件分开批量生产,并拥有成熟流水线生产体系。

此时试验场正在使用的第一批自生火铳,便是将击发机构之击锤、弹簧、燧石夹、火镰尺寸统一,采用木模预压泥模进行批量锻造零件,军器局内按“标准件”分工生产,效率提升三倍有余,且用料更为节省。

杨凡转过身,对毕懋康郑重抱拳躬身,行一大礼:“毕大人言重了!大人乃国之栋梁,火器泰斗,不辞辛劳远涉千里,屈尊亲临我这偏远军器局,解我疑难,授我秘技,此恩此情,在下没齿难忘!川东营上下将士,亦感念大人恩德!”

杨凡此语发自肺腑。

毕懋康年已六十有四,无论于后世或明末,皆属高龄。

世人常言“拼了老命”,然于毕懋康而言,他随虞承文自南京至重庆,舟车劳顿,乃是真真切切拼了老命而来。无论如何,此等匠人精神皆值得杨凡由衷敬佩。

毕懋康连忙扶住杨凡,眼中不禁间竟有些湿润:“杨将军快请起!折煞老夫了!得见心血之作能付诸实用,能助将军这般国之干城荡寇杀敌,老夫心愿已足!该是老夫谢过将军,令此‘自生火铳’不致蒙尘,能真正用于沙场,展其锋芒!”

两人相视,俱见对方眼中激动与诚挚。一位是手握重兵、锐意进取的武将,一位是怀才不遇却心系邦国的发明家。

场中,新一轮齐射再次爆响,硝烟气味随风弥漫。

杨凡转头望向那整齐队列与喷吐火舌的自生火铳,顿时豪气顿生,对虞承文下令:“虞大使!即日起,集中所有能工巧匠,全力依此定式,量产自生火铳!尽速批量列装三个千总部的火铳手!所需银钱物料,一律优先供给!”

“卑职遵命!”虞承文高声应道,脸上充满干劲。

毕懋康目睹此景,捋须微笑,心中满是欣慰。

他知晓,自己这两个月的奔波劳碌值了。这片土地上,他数年的心血,终得发挥应有之用。

他含笑言道:“本官所创自生火铳诸多不妥之处,现在皆在杨大人处得改良解决,已非原本初版自生火铳。此乃杨大人与本官共创之功,还请杨大人为此新铳赐名。”

杨凡闻言一怔,细想确觉“自生火铳”之名稍显拗口,遂随口道:“便称‘燧发铳’吧。”

……

崇祯八年末,京师,岁暮天寒。

酉时,天色已暗,暮色四合。

马车自紫禁城门口驶离,车厢内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满面倦容。

今日政务繁杂,内阁诸员皆值房久候,身为首辅,他更需以身作则。

好在回到自己府邸便感觉温暖如春,门房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从外带回的凛冽寒气。

门刚开启,温体仁便瞧见他最宠幸的新妾秦清露早已静候府门。

见他归来,她立刻迎上前,柔声细语:“老爷回来了。”

温体仁对此并不讶异,实则每日他回府时,对方皆在此等候,每日也不知对方已候多久,只为第一时间见到他,伺候他。

相较秦清露,温体仁尚有其他妻妾,却从未有人待他如此用心。

思及此,温体仁轻叹一声:“天寒地冻,何苦又在此等候?我说过,无需这般等我,天黑自行歇息便是。”

秦清露不敢反驳,手上默默替他接过外衣,细声道:“老爷入宫劳神,妾身亦难以入眠。妾身备了热水,想为您泡泡脚,松快松快。”

温体仁应了一声,任由她引着步入屋内,在秦清露的搀扶下于软榻落座。

秦清露跪坐于一旁锦垫,手法熟练地为他褪去靴袜,将那双略显浮肿的脚轻轻浸入温度恰好的热水中。她纤指力道适中,精准按压穴位,动作轻柔而有序。

温热的水流与恰到好处的揉按让温体仁不由舒出一口气,连日来的心力交瘁仿佛也随之消散几分。

他半阖双眼,望向眼前低眉顺目、动作细致的女子。烛光映照她柔美的侧脸,神情专注,不仅容貌秀丽,更难得的是眉目间那股聪慧与体贴并存的气质。

“清露啊,”温体仁难得生出几分谈兴,语气里难得流露出一丝真切感慨,“这府中上下,仍是你最得我心。不仅知冷暖、懂进退,更难能可贵的是识文断字,通晓琴棋书画,能与老夫说上几句知心话。不似有些人,不是争风吃醋,便是唯唯诺诺。”

秦清露抬首嫣然一笑,眼波流转:“能侍奉老爷,是妾身的福气。老爷为国事操劳,妾身不能为您分忧,唯有在这些琐碎小事上尽心,让老爷暂得片刻舒缓。”

温体仁满意颔首。这女子是他昔日在一场私宴中赎回来的雏儿,当初不过酒意朦胧间随手而为,却未料日久相处,愈发觉出这女的珍贵。

她不仅将他的起居饮食、喜怒偏好一一铭记于心,偶尔与他谈及朝野轶闻,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时务,也常能发表独到见解,言之有物,且极有分寸,从不妄议朝政,只在他烦闷之时婉言开解,字字句句皆落在他心坎之上。

脚下的舒适与心中的熨帖渐渐消融了温体仁的警惕。

他揉着眉心,难得吐露出一丝烦忧:“今日内值房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周延儒、钱谦益之流动作频频,联络旧党,上书言事,句句不提老夫,却句句指向老夫……哼,不过是想借年关吏考之机,安插亲信,动摇吾位。”

他声音愈沉,似在自省,又似总结一日风波:“树欲静而风不止。宣大总督梁廷栋又上奏,称塞外蒙古各部异动频繁,恐与建奴有所勾结。虏骑今冬或明春,或将再度借道蒙古,破口入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