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 第313章 温府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第313章 温府

作者:一凡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1:54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唯一能让他稍放松的枕边人抱怨:“可如今,老夫哪里还分得出心神去顾及那百里之外?朝中这群豺狼虎视眈眈,恨不得立刻将老夫这一叶扁舟掀翻,再将老夫撕碎分食。防好他们,已耗尽了老夫所有心力……边事……但愿梁廷栋只是危言耸听……”

秦清露按摩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力度依旧轻柔。

她抬起脸,秀美的脸上满是恰到好处的担忧与崇敬:“老爷身系天下,日理万机,更要保重身体才是。朝中诸公若有老爷一半的忠心体国,天下何至于此?边关将士既然已有预警,想必自会严加防范。老爷眼下首要之事,还是应对朝中宵小,稳固大局。唯有朝堂安稳,方能调度资源,应对边患。”

她的话句句顺着温体仁的心思,正合上对方的念头,也表达了关心。

温体仁听了,果然觉得心中舒坦不少,许多话他不便与人说,只有回到自己府中才敢松懈半分,他拍了拍她的手背:“还是你明白事理。罢了,这些烦心事不提了。”

秦清露乖巧地不再多言,细心为他擦干脚,穿上软袜,仿佛刚才听到的只是寻常的家常抱怨。

然而,在她低垂的眼眸深处,一丝极难察觉的神色一闪而过。温体仁关于朝争的抱怨、关于周延儒等人的动向、尤其是关于宣大总督的密奏和后金可能绕道蒙古入寇的猜测……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已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次日,午后微弱的阳光透过稀疏云层,洒在温府后花园中,却难以驱散那份料峭春寒。

温体仁今日难得早些从宫中下值归来,身上朝服未换,眉宇间仍带着连日处理政务的疲惫。

他信步穿过月洞门,正欲往书房走去,却瞧见自己的两个孙子,年方二十出头的温暠与温炅,此刻正坐在园中暖亭内说笑。

温体仁身体硬朗,妻妾成群,子辈共有四子三女,孙辈更是繁多。但此刻吸引他目光的,却是两人手中把玩的两件物事。

那是两个小巧玲珑的铜制手炉,然造型之精巧、纹饰之繁复,远非寻常人家所用。

炉身似乎鎏了金,镶嵌着细密珐琅与几色宝石,在微弱光线下折射出炫目光彩,手柄曲线极尽优雅,更似绝美的艺术品,而非实用器皿。

温体仁一时兴起,踱步过去。温暠、温炅见他过来,忙起身行礼。

“手里拿的这玩意倒是精美,何处买的?”温体仁在旁边石凳上坐下,随口问道。

温炅忙将自己手中那个略小些的递过去,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祖父您瞧,这是如今京师最时兴的‘品香暖炉’,不仅暖手,炉内还可放入特制香饼,暖手的同时还能熏香怡情。”

温体仁接过来,入手沉甸甸的,工艺确实精湛非凡,雕刻的鸟兽花纹栩栩如生,接缝处严丝合缝。

但里头的香倒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只是精致些罢了。

他年轻时亦是风流才子,对精美器物自有鉴赏力,不由点头:“香一般,倒是模样精巧,费了不少银钱吧?”

温炅笑嘻嘻地道:“不贵不贵,才八十两银子。”

“多少?!”温体仁手一抖,差点将暖炉摔了,愕然抬头看着孙子,“八十两?就这么个小玩意?”八十两,寻常暖炉足可买上二三十个。

温炅被祖父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解释:“祖父,这可不是寻常暖炉,这是百年世家独出的精品,用料、做工皆是顶尖,您看这纹饰,这镶嵌,京师里独一份!如今像孙儿周边相熟之人,谁要是没个这暖炉或是别的什么小玩意儿,参加个诗会都不好意思给别人打招呼。”

他说着,略带嫉妒地指了指温暠手里那个,“大哥那个才叫贵呢!是今年刚出的限量款,听说整个京师也就二十个,花了小二百两呢!卖完有银子也买不到,他这些日子天天揣着出门赴宴,可是出尽了风头,王侍郎的公子要加价五十两来买,大哥却是舍不得。”

温暠有些不好意思,将手中的暖炉往后缩了缩,低声道:“孙儿也是瞧着新鲜……其实,孙儿最近看上了那百年世家新出的马车,那车厢里头才叫舒服!铺着厚厚的西域毯,座位塞了南洋棉的软垫,车窗用的是罕见的大块琉璃,还能防震。听同年说坐在里面,一点颠簸都感觉不到,极为舒坦!就是……就是太贵了,定制一辆要八百两,孙儿的月例银子不够……”

温体仁听着两个孙子的话,眉头越皱越紧。他完全无法理解,一个暖手的小炉子怎能值八十两、二百两?

一辆马车再怎么舒服,怎能值八百两?这与他认知中的物价全然不符。他一生宦海沉浮,虽位极人臣,但自诩清流,生活并不奢靡,对这些新冒出来的、纯粹为了彰显身份而存在的奢侈之物,并不感冒。

“胡闹!”他忍不住轻斥一声,“尽是些奇技淫巧,华而不实!有这些银钱,不如多买几亩田地,或是周济贫困!”

温暠、温炅见其不悦,立刻噤声,垂头不敢再多言。

--------------

注释1:

温体仁任内长期打压异己,导致边防官员不敢如实奏报。例如宣大总督梁廷栋曾密奏后金可能绕道蒙古入关,但因其与温体仁的政敌周延儒关系密切,温体仁以“危言耸听”为由将其弹劾。

崇祯八年正月,宣府巡抚沈棨曾上疏朝廷,明确指出:“夫奴一酋长耳……诸夷畏之若虎,先声所到,无不披靡”。其后奏报详细描述了蒙古各部归顺后金的态势,以及宣府、大同边镇因粮饷匮乏、军械短缺导致的防御空虚。

温体仁作为首辅,对此类边防急报本应统筹调度,但他更关注如何打压东林党势力的事情,如持续清算钱谦益,未推动中枢加强京畿北部防线。

蓟州作为拱卫京师的咽喉要地,其巡抚曾在崇祯九年五月上疏称:“独石口、古北口等处墩台破损严重,守卒仅存十之三四,且器械朽坏,难以御敌”。温体仁虽表面批示“着兵部速议修缮”,却未拨付专项银两,导致修缮工程拖延至清军第三次入关仍未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