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86章 曲终情不散!十亿元曲的全球回响

罗马歌剧院的穹顶下,最后一束追光缓缓熄灭,《元曲故事》舞台剧全球巡演的第100场演出,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演员们身着元代戏服,手牵着手走上舞台谢幕,柳月手中的古筝还泛着余韵,李雪健(舞台剧特邀客串)饰演的窦天章身影刚隐入侧幕,台下的欢呼声便再次掀起浪潮——有身着汉服的华裔观众举着“元曲千古”的灯牌,有金发碧眼的罗马观众捧着《元曲选集》英文译本,还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正低声讲解着“窦娥冤”的故事。

苏澈与赖声川并肩站在后台,能清晰听到观众席传来的安可声,持续了整整十分钟。赖声川手中握着一张巡演路线图,上面用红笔圈满了100个城市的名字,从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到纽约百老汇,从巴黎歌剧院到罗马歌剧院,每一个圈都代表着一场爆满的演出。“100场,横跨30个国家,终于圆满收官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激动,“刚开始还担心元曲的‘市井烟火’和‘悲喜交织’,海外观众会难以理解,没想到最后能收获这么多共鸣。”

苏澈望着舞台上鞠躬的演员,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收官数据,心中满是欣慰。张岚刚发来最终统计:“全球巡演总票房破10亿,成为首部票房过10亿的蓝星华国舞台剧!其中海外票房占比62%,北美3.2亿,欧洲2.8亿,东南亚1.5亿,国内票房3.8亿。场均上座率98%,最高票价炒到了5000元,依旧一票难求。”

“票房只是表象,真正的收获是文化的共鸣。”苏澈转头对赖声川说,“你还记得伦敦首演时,那个白发苍苍的英国老教授吗?他看完《赵氏孤儿》后,拉着我们聊了一个小时,说程婴的‘忠义’让他想起了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这种跨越文化的情感连接,才是我们巡演的真正意义。”

赖声川笑着点头,想起了巡演路上的无数个动人瞬间:“纽约场有个华裔女孩,看完《窦娥冤》后哭着说,她从小在国外长大,一直觉得传统文化很遥远,是这部舞台剧让她读懂了‘冤屈’与‘反抗’,读懂了中国人的风骨;巴黎场有个年轻的画家,看完演出后连夜创作了一幅《六月飞雪》的油画,画面里窦娥的身影与埃菲尔铁塔交织,后来这幅画还被我们收录进了文化复兴基金的文创展。”

这次巡演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对元曲精髓的坚守与创新。舞台布景延续了“水墨写意 实景复刻”的风格,勾栏瓦舍的屋檐用水墨投影营造出烟雨朦胧的意境,窦娥临刑前的“六月飞雪”,则通过实景水雾与全息投影结合,雪花落在演员身上时,还会随着唱腔的节奏轻轻颤动。“我们没有为了迎合海外观众,刻意简化元曲的戏曲元素。”赖声川解释道,“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唱念做打,比如窦娥的‘滚绣球’唱段,柳月的唱腔完全遵循北曲的刚劲韵律,再搭配英文字幕的韵律标注,让海外观众既能感受到唱腔的美感,又能理解歌词的含义。”

演员们的付出,更是让这部舞台剧有了灵魂。饰演窦娥的年轻演员林溪,为了把握角色的悲戚与反抗,提前半年跟着周世明老先生学习元曲唱腔,每天练嗓4小时,甚至在寒冷的冬夜,跑到室外体验“风雪交加”的感觉。“窦娥的哭不是软弱,是绝望后的爆发。”林溪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说,“记得在罗马场演到刑场戏时,我看到台下有观众跟着我一起流泪,那一刻我明白,悲伤是共通的,正义的渴望也是共通的。”

李雪健作为舞台剧的特邀客串,参与了北美和欧洲部分场次的演出。他饰演的窦天章,在《窦娥冤》的收尾段落登场,一句“娥儿,爹爹来迟了”,用浑厚的唱腔和饱含深情的表演,让无数观众泪崩。“舞台剧的魅力在于即时性,演员与观众的情感是实时共鸣的。”李雪健说,“每次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元曲的力量。它不是尘封的戏曲脚本,而是能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人间百态。”

巡演收官之战的庆功宴,设在罗马歌剧院的附属宴会厅。来自全球的剧组成员、当地文化官员、媒体记者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而温馨。罗马文化部长马里奥·罗西端着酒杯,走到苏澈面前,语气满是敬佩:“《元曲故事》的巡演,为罗马带来了一场震撼的东方文化盛宴。它让我们看到了东方戏剧的深厚底蕴,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罗马歌剧院愿意与澈心文娱长期合作,将更多的华国经典舞台剧引入欧洲。”

一位来自肯尼亚的观众代表,特意赶到庆功宴现场,她是专程从内罗毕飞到罗马看收官演出的。“我在非洲通过‘文化公益书屋’的《元曲选》,了解了窦娥的故事,一直希望能亲眼看看舞台剧。”她激动地说,“看完演出后,我更想了解蓝星华国的历史文化了,想知道还有多少像元曲这样动人的故事。我已经报名了华国的文化研学项目,下个月就要去江城学习元曲唱腔。”

这样的反馈,在巡演路上比比皆是。巡演带动了元曲文化在全球的“破圈”,《元曲选》多语言译本全球销量暴涨1500%,海外的元曲社团从巡演前的30个,增加到现在的120个,不少高校还开设了“元曲与东方戏剧”的选修课。“文化传播就像播种,我们巡演走过的每一个城市,都播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苏澈说,“现在这些种子已经开始发芽,有年轻的海外观众主动学习中文,有创作者自发改编元曲故事,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庆功宴上,演员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即兴表演。柳月弹奏起《临江仙》的旋律,林溪唱起窦娥的经典唱段,李雪健用浑厚的嗓音念白,台下的观众纷纷跟着哼唱,中文与英文、意大利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共鸣。“没想到元曲的唱词,我现在也能跟着唱几句了。”一位英国记者笑着说,“‘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话太美了,虽然不完全懂意思,但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

苏澈站在宴会厅的落地窗前,望着罗马的夜景,心中感慨万千。从《唐诗故事》到《宋词故事》,再到《元曲故事》,舞台剧的全球巡演之路,见证了东方文化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历程。他想起十年前,自己刚提出“让华国文化被世界看见”的初心时,身边的质疑声;想起《元曲故事》剧本打磨时,团队为了一个唱段的改编反复争论;想起巡演路上,演员们克服时差、语言障碍,用心演绎每一场演出。

“这场巡演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苏澈在庆功宴的致辞中说,“接下来,我们将启动《明清故事》舞台剧的筹备,让‘唐宋元明清’的文化Ip,以舞台剧的形式完整呈现给全球观众。同时,我们会把巡演的收益,全部投入到‘文化公益书屋’和‘海外元曲传承计划’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元曲文化。”

赖声川接过话头:“我已经开始构思《明清故事》的剧本了。明代的《西厢记》、清代的《桃花扇》,都是非常适合舞台剧的题材。我们会继续坚守‘尊重传统、创新表达’的理念,让明清的文化魅力,通过舞台传递给更多观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